第353章 推动-《抗战之新晋绥军》

  马凤岗的一阵带有炫耀成分的回忆,让孙福麟听得都有些神往,当时他还在山西,没有参与暂一军的出省作战,晋绥军各军几乎都不必为补给和扩编操心,并且省内的主要作战就是三次太原会战,所以压根对边训边战没有什么概念。不过听马凤岗说完,他心中也就对李志坚所说的有了大概的了解。

  马凤岗的话也勾起了李志坚的回忆,当初的艰难岁月犹如昨日一般记忆如新,那时他每天过得战战兢兢,唯恐被杀鸡儆猴,不得已采取了这种办法,不过事实也证明了当时的办法很有效,暂一军在武汉会战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

  “我们在石门作战时也看到了,新6师的那两个已经整训几个月的游击支队,上了战场后的表现完全无法和老部队比,别处都已经突破城防打进内城好久,他们却始终无法突破外围防线。

  这说明什么?那就是训练十日,不如战斗一次。只有在真正的战斗情境下,新兵们才会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求生的本能会让他们更加迅速的成长。

  我一直认为单纯的训练无法打造出强悍的士兵来,之前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采取单纯训练的方式,现在我们的形势大不相同,就没必要就像以前那样。

  金榜、锐周,下一步,你们的部队都要派出去,向外围不断蚕食,范围就是东到衡县、北到保定,在保证石门城内留下一半兵力后,剩余的兵力你们自由支配,随时轮换,尽量让所有的新兵在两个月内参加一到两次战斗。”

  “是”、“是”,两人连忙起来接收命令。

  “我们现在的形势已经逆转,阎公、傅主席这次派出的兵力达到五个军,我相信这只是初步的安排,之后应该还会增加兵力。

  这样的兵力水平,如果日军不派援兵,在平、津的日军应该是无法阻挡的,收复这些地方指日可待。一旦拿下平、津,我们下一步就可以出关,攻向东北。

  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我们更得加把劲,要在决战之前将部队都带出来,到时候咱们一起把东北收回来。”

  李志坚的话,让他自己都激动起来,热血不断高涨,更不说马凤岗和孙福麟,这个他们以前都不敢想的前景,已经实实在在的摆在了他们面前。

  “司令放心,我们一定带好部队,尽早形成战斗力,跟着您一起打出关外。”

  “好、好,不过谨记,在平、津拿下之前,我们都不是主角,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练兵、不断的招兵,以打代练,所以不要冲的太狠,更不要盲目追求胜利而让部队的伤亡太大。”李志坚语重心长的继续叮嘱道。

  “我们都记下了。”马、孙二人都做出保证。

  “这次扩编我们采用了大水漫灌的方式,实际上有些简单化,也没有起到晋升应有的选拔和激励的作用,你们在接下来,要做到激励和选拔并用,你们主要的考核对象要到团一级,实施日常考核,要将表现最好的前三名和最差劲的后三名都报告到我这里,优秀的由我亲自奖励和授勋,给他们添装备,我要让强者愈强,差劲的也由我来给他们开学习班,这次就以两个月为期。”

  马凤岗和孙福麟互相看了一眼,这是让他们来当恶人了,到时候杀鸡儆猴,不过好在是到团一级,让他们还好做一些。

  马凤岗和孙福麟没有想到,李志坚的第一把火先烧到集团军的教导队。

  李志坚亲自到了教导队的训练场,没有看训练新兵的情况,而是先对所有的教官进行了一轮考核。

  教导队的教官虽然是从作战部队中选拔出来,但是李志坚知道他们已经有些年没再上过战场,如果作为教官的没有了应对生死的紧张和压力,那么他们教出来的新兵又会好到哪里?

  经过考核,这些教官每天都在重复着训练之事,手上的技能都不弱,但是在和特战队的对战中,却显得战术明显的生疏,细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加不少。

  发现问题的李志坚,马上安排将明显懈怠了的教官们再次回到战斗部队,而从一线老兵中挑选出一些人来担任教官。

  这一次调换,立马让训练场上的新兵们开始叫苦不迭,新来的教官明显更加严厉,也更加较真。

  李志坚却觉得这样还不够,于是亲自跑了一趟伤兵医院,一是对医院中的伤兵进行慰问,二是了解伤兵的恢复情况,经过反馈,情况还是让他比较宽心,由于有了足够的药品和从山西过来的不少外科医生,让大多数的伤兵得到救治,不过想要大规模出院,至少还得等待一个月以上。李志坚对于43军比较在意,他的前身是扩编前的新6师,他不想一战将这支精锐部队打残,只有尽早的让伤兵们都归建,才能撑起部队的铁血精神。第三就是他想挑选出一些伤情不重的人员,来给新兵们进行现场授课,让他们了解更多保命和作战的经验。

  这些从石门之战后才参军的新兵们,看到伤员们的现场授课后,才明白他们的教官们的苦心,也就不再抱怨,越发辛苦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