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出师未捷-《抗战之新晋绥军》

  李志坚对于李杰的请战丝毫没有意外。

  从心底来说,不管从李杰个人的能力还是两人之间的情谊,他都更信赖李杰,但是河北的诸次作战,李杰却都缺席,让李杰少了少了很多建功扬名的机会。

  他相信李杰不会甘心一直蛰伏,也一定能理解自己的心意。此时豫西、豫中的形势,需要有人带头将一战区的力量都带动起来,进而将整体环境再次搅动起来。

  102军就是李志坚留在豫西的用来搅浑局势的棍子!

  李志坚马上给李杰回电表示同意,不过没有让102军单独行动,而是让傅存怀以战区的名义进行统筹调动。

  在前不久的豫西会战后,日军12军由于兵力损失不小,战略目的也从占领区的全面防守变更为要点防守,于是就将兵力主要收缩到了平汉线沿线。

  而一战区的中国部队也没有将主力派出向东去恢复失地,而是继续留在豫西山区中,只派出小部队进占日军让出的县城。豫中会战时给一战区的队伍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原地区和日军重兵集团对抗完全就是扬己之短。

  这样平汉线到豫西山区中间的大片地带就成了相对力量空白之地,不过也成了双方侦察兵日常角逐的地方。

  李杰计划通过中日两军之间中间地带,进击舞阳和叶城,此处位于河南相对靠南的位置,更可以为河北之战分到压力,并向傅存怀提出由第四集团军在后方进行策应。

  第四集团军的战斗力相对较强,和晋绥军也亲近,李杰之前就和第四集团军配合多次,这次他仍希望继续由两部进行协同出击。

  傅存怀也认为有了第四集团军的接应,总计近七万兵力,应该可以尝试一番,在得到孙蔚如的同意后,就此定下出击计划。

  之后李杰亲率102军,昼伏夜出到达叶城外围。

  不过这么大规模的出击,即使采取隐蔽手段,也根本瞒不住日军的侦察兵,只不过让其无法确定具体规模。

  在李杰准备攻击叶城之时,日军12军总司令官内山英太郎早已得到消息,也就在叶城集中了从豫西退下来的27师团和63师团。

  而这也在李杰的预料之中,现在的中间地带潜伏着大量双方的侦察兵,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战斗一日后李杰就佯装不敌,带着102军向叶城西南的山区撤退,并通知让第四集团军赶到山区中共同消耗日军。

  随后第四集团军派出赵寿山的38军到达102军后方。

  而日军27师团和63师团也并不紧逼,按部就班的以重装形态慢慢靠近。

  不过内山却从确山日军11军中借出独立混成第11旅团,并加上骑兵第四旅团,利用机动能力强的优势,趁着102军的侦察盲区进行大迂回,早一步从南侧进入102军和38军要撤往的山区中。

  102军撤进山里腹地后,部队就发现了不对劲,山里已经有了不少日军。

  进山的先头部队和迂回的日军在山区丘陵间发生数次遭遇战。

  双方都没有工事,直接面对面的对攻,只是102军新兵数量多,遇到近战有的新兵就慌了神,看到日军冲上来,周围有同袍死伤后就吓得往后跑。

  一个人的逃跑,会带动一群人跑,好多新兵多的部队因此溃散。

  好在各部的直属部队没有扩充,尤其是负责侦察、警卫的这类部队,最后还是这些部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后硬顶上去,才让形势没继续恶化,不过也陷入苦战之中。

  同时在侧翼掩护的第四集团军的38军及时赶到,拦住多股追击的日军,让很多溃散的102军的部队得以重整起来。

  原本准备诱敌深入,将日军拖疲拖垮后进行防守反击,可是此时却像是踏入了日军的陷阱之中,这一下将李杰吓得不轻,冷汗瞬间将全身都打透。

  前有未知伏兵,后有重兵逼近,让他瞬间不知道后面该如何安排。

  不过好在也有少数部队和日军打的有声有色,在相遇的时候,有些旅、团的侦察部队提前查看到日军部队,利用火力方面的优势,在都没有工事的对攻中也给日军很大的杀伤。

  从俘虏的日军伤兵们口中得知,有一个步兵旅团和一个骑兵旅团的日军从山区南侧迂回进入,时间也是仅仅比他们早一步而已。

  消息传回李杰那里,才让李杰的心绪稍微安宁一点,脑中也重新有了安排。

  现在他的部队已经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中,不过断后的张俊的新七师还没有进入山区,是最完整的部队,于是下了死令,让新七师利用地形阻击日军27师团和63师团。

  日军的这两个师团在得知进山的中国军队已经被打乱之后,也加大了进攻力度,李杰虽然知道张俊的压力不小,但是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