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站队-《抗战之新晋绥军》

  到了1945年的新年前,李志坚作为一战区的作战长官再次回到豫西,按例要组织召开战区前一年度的作战总结会,并制定新一年的作战计划。

  这次回来之后,在洛阳周围的军以上军官都全员参加,而在对日军前线的部队,则是派出代表来参加。

  会议还没有开,李志坚就发现一战区诸将领的态度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少了以往的敷衍和应付,多了几分主动和亲近。

  李志坚前段时间利用手中盟军援助的优势,大方的当了一回财神爷,从山西购买了不少武器来装备各个部队,虽然本意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但是也让各部对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加。

  不过李志坚知道,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一年的战局发展。

  首先是作为中央政府的重庆方面,其实力和威望在这一年都大为下降。

  一年中丢失河南、湖南、广西的几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这些都属于国统区中剩余的核心统治区。这些地区的丢失,让重庆政府的财政更加紧张,人力资源也进一步被压缩。

  并且损失兵力近50多万,其中很多都是重庆国民政府的中坚力量,实力因而大损。

  其次还对重庆和委员长个人的声望产生了极大的损伤,在国际上反法西斯战争一片大好之际,国民政府还被日军打的遭遇如此大败,使之在国际国内的声望都大为下降。

  在国际上连一直积极支持重庆国民政府的华盛顿高层,也对重庆政府和委员长本人产生怀疑,英国和苏联等对重庆国民政府的评价更是降低,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国内,让委员长下野的声音在一年内都不绝于耳,美国的史迪威更是彻底撕破脸的要求蒋委员长下野或者交出兵权,最后还是华盛顿的罗斯福总统将此按压了下来。不过在国内地方实力派眼中,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与此相对的是,晋绥军各部的表现堪比称优秀,在豫北、鲁西、河北都取得了极大的战绩,消灭大量日军,收复大片国土。收复安阳、邯郸、邢台、石门等城,并且重兵出击平津,差点将北平收回来。

  在此次重庆方面在豫湘桂会战的惨败相映衬之下,此消彼长,让山西和晋绥军在今年得分极多,面子里子都得到了。

  不光在山西省内的向心力更强,让现在的晋绥军体系越发牢固。并且与重庆中央政府非常明显的对比,让国际到国内都对晋绥军好感剧增。

  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认可,就连向来不怎么说中国好话的英国丘吉尔也透露公开表示了出对晋绥军的赞扬。

  盟军也开始将更多的援助直接支援给山西以及晋绥军,之前山西及晋绥军只能分得一点援助的边角料,现在名义上已经分得两成,加上李志坚部所占得比例,实际早已经超过两成很多。

  在援助的支持下,山西和晋绥军的实力扩充非常大,且到年底时,华盛顿将原本不予援助的物资都开始进行援助,最直观的就是将p51飞机的发动机也提供给了山西,同时将美制a1型105毫米榴弹炮的技术授权给山西,让山西的兵工厂可以自行生产。

  截止到44年年底,在美国发动机基础上组装起来的战斗机已经快要达到千架,这些战斗机开始为轰炸日本的轰炸机护航,虽然没能实际到达日本,但是这也令参与者有与有荣焉的感觉。

  在国内,省外的政治中间势力也纷纷向晋绥军和阎锡山示好,更多的地方军和杂牌军将领开始暗地里表示愿意投靠。

  此时在重庆的王靖国,都成为了很多人的座上宾,其住处也成为重庆达官贵人们经常到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