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长河沉沦,大唐扬威-《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自苏羽沐亡故,李长河随即陷入了十年混沌期。

  他彻底退出了朝廷政事,不再处理属于他参议郎的职责,但李世民仍旧为他保留职级。

  他退出了卫国军改革与发展主任职位。

  他退出了七院管理,但七院名誉院长和国子监名誉祭酒仍旧为他保留。

  他退出了科学院后续的管理进程,但科学院院长职位仍旧是他。

  他退出了自己创建仁医堂的主理医师,孙思邈接任管理。

  他退出了大唐情报组织,锦衣卫指挥使、寻相接任。

  他退出了公安署特别顾问。

  他退出了大唐工业发展公司负责人。

  他退出了大唐商业会长职位。

  他退出了大唐书局职位。

  他退出了太医署职位。

  他退出了圣皇党秘书职位。

  ......

  爱是自由意志的彻底沉沦。

  痛苦如潮水袭来,唯有迷失方能掩盖。

  酒是一个好东西。

  此后,李长河饮酒买醉。

  但因为他那特殊的体质,导致他代谢酒水非常快,所以他流连于烟花场所,不断饮酒,这才让他显得不那么痛苦。

  十年一觉天上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李长河在‘天上人间’漂泊十年。

  十年,一个时代。

  没有李长河的时代,发生了很多很多。

  军事层面:

  贞观三年七月,大唐卫国军在漠南开启犁庭扫穴行动,原因是经过缜密侦查,五月一日发生在胜利阅兵时的恐怖行动,背后有来自漠南多个部族暗中支持。

  五一恐怖行动,后果极其严重,带给大唐无法挽救的伤害,让一位圣人至此沉沦,白白浪费了十年黄金发展时期,间接导致了后续的“三大乱”。

  三万卫国军怀着无边愤怒清扫漠南,威名赫赫,在军情署、锦衣卫和特情署三大情报组织的帮助下,挖出多名颉利可汗心腹,行动持续了半年才缓下来,斩杀不臣者三千八百一十六人,漠南风气为之一清。

  后续,草原部落与大唐在定襄开大会。

  经过多方友好商议,在自愿的基础上,漠南地区一分为三,百分之八十由大唐收下,百分之十三由薛延陀继承,百分之七由回纥拿下。

  在多国见证下,三方签订正式合约,订立界碑。

  但是也有代价,因为是大唐为薛延陀和回纥解决突厥难题,双方需要给予大唐利益补助,这部分利益全部留在漠南。

  而大唐朝廷在漠南设立云中都护府,下辖新设十城军屯,每城两千卫国军,凡属境内的贵族全部要迁移到十城附近,要不离开去回纥和薛延陀。

  为了给予新生都护府支援,五年内免除农税,云中境内所有土地均为国有,但免费分给百姓,五年内百姓只需要付出一点劳动力,修筑十城之间的水泥道路,而大唐方也将派遣流官治理,将漠南纳入大唐统治。

  至此,不可一世的东突厥汗国彻底扫入历史的坟墓中。

  贞观三年十月十五日,明天帝李世民正式将灭虎狼、剿响马提升至国家战略层次,要求各地卫国军要在两年时间内,彻底清剿大唐境内的匪患,各个部门要全力配合。

  贞观三年十一月十日,李世民来到山东巡视,顺便在地图上画了一圈,青岛水师基地正式成立。

  贞观四年二月三日,大唐盟友新罗发来紧急照会,高句丽对其开战。

  经过大唐政事堂和军事院商讨,大唐决定:卫国军发兵三万,出关东北,武装调停。

  贞观四年四月十六日,卫国军与高句丽在辽河西侧开启第一次小规模战役,五千卫国军大败三万高句丽大军,至此以辽河为线,双方开启对峙。

  为了守住辽河防线,高句丽在水岸边驻防六万,而大唐方也是只作骚扰,不主动进攻,策应新罗,减少新罗那边的防线压力。

  日常时,卫国军则就地军垦,大有一股长期驻场只感。

  每一日卫国军就升起热气球,往高句丽阵营上扔几个炸弹。

  一直到十月中旬,辽河结冰,三万卫国军倾巢出动,大败高句丽,追击百余里才停下,而后在辽河以东建立三处永久据点:辽城都督府(沈阳)、建安都督府(营口),还有辽东半岛最南边临海处建立望东都督府(大连,可看见山东),望东都督府的作用是连接登州码头,运送货物更加方便。

  大唐此次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把高句丽围城了一个半弧圈。

  而后高句丽派来使者和大唐签订停战合约。

  合约中大唐所占之地写入停战条约,为大唐领土,范围囊括:三城连线,辽城都督府所在地以北一百公里,往东一百公里为两国临时分界线。

  而高句丽则要撤回对新罗的攻击,大唐开启双边互市场,于石城建立互贸区。

  大唐武装调停局势成功。

  不仅稳定了东北局势,更令周边诸国震动,四夷臣服之心更甚。

  贞观五年二月,吐蕃以三万军进攻大唐,想要试探一下大唐,因为松赞干布本来求取大唐公主,却没有成功,因而有点不乐。

  竟派遣三万大军突袭大唐,试图试探大唐军威。

  彼时驻守松州的一万唐军奋力抵抗,守将韩威即刻八百里加急传讯长安。

  太宗震怒,派出豪华团队:李靖、李世积、薛万彻、侯君集等名将统筹战局,命牛进达率兵两万,再加上长安驰援的一万兵力,四路大军共四万人,于松州展开会战。

  此战大唐军威尽显,共歼灭吐蕃军两万七千人,剩余三千残兵仓皇逃窜。唐军乘胜追击,一路追至安戎城,再斩两千敌军,残余一千吐蕃兵吓得魂飞魄散,继续北逃,唐军兵锋直至高原多弥部(今理塘)方才停止追击,在此驻军,以此威慑吐蕃。

  松赞干布见大唐实力远超预期,连忙派遣使团赶赴长安请罪,双方签订停战条约。

  经此一役,五年之内大唐再无战事,周边势力彻底被大唐的强悍战力折服。

  以少胜多、英勇无畏、战无不胜,这便是大唐卫国军的赫赫威名,也让四方蛮夷彻底明白:大唐,不可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