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向足斛一边摇头,一边露出一个非常无奈的笑容,之后便问起争生一些其他村子的事。争生本就乐意讲这些家长里短,说的也大都是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
他说,谁家的地又因为今年收成不好给卖了,来年只能去那些老爷家当牛做马,只为求得年夜饭的桌子上多添几点荤腥;可虽说表面是“收成不好卖地”,那买地的人背地里其实做了不少龌龊勾当,只是这些事不适合拿到明面上细说罢了。
再就是,某家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他去道贺时,人家给了他不少吃食;或是邻村的那个俏寡妇,又勾搭上了哪个男人——都是些乡村里常见的闲闻。
倒是有一个不一样的消息,是争生到官府领那一两俸禄的时候,听屋里人说的:北边的蛮子最近有点动作。
听罢这些,九里给争生道了声谢,还叫他下次去自己家吃饭时,提前几天知会一声,好让自己去山里打些荤腥招待他。争生也不客气,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毕竟他常年吃百家饭,最懂要看百家人的性子,况且九里本就不喜欢那些推来搡去的客气话,这般直接反倒更对脾气。之后,争生与九里互相道了声再见,朝树下的两人挥了挥手,唱着歌便走了。
“我~本~是那~~无名辈,天不亲嘞,地见了厌,只是~落到了~桃花源......”他的歌声渐渐远去。
这边,付逖走过去坐到树下,搂住足斛的肩膀说:
“活干完没有?集上来了个大商队,咱带你和九里这个闷葫芦去见见世面。”
足斛拿起水罐喝了一口,慢悠悠道:
“田地里的这些活,只要愿意干,永远也干不完。”
付逖伸手把足斛的水壶抢了过来,不耐烦地说:
“别他妈神神叨叨的,直接说,去还是不去?”
足斛抬眼看向他,反问:
“我要是说我不去的话,我能不去吗?”
付逖却像是没听到足斛的话一样,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自顾自定了主意:
“那就说定了!我们帮你把这些割下的麦子搬回去,咱们就走。”
足斛无奈妥协:
“行行行,剩下的也不多了,等我一会儿弄完了,就和你们一起去。”
说着,足斛便下地继续割麦子了。他的样貌生得颇为硬朗:粗眉毛,柳叶眼,驼峰鼻,再配上一张刀子嘴;若不是常年在田间风吹日晒,把皮肤晒得黝黑,这般模样走在道上,怕是要被那些泼辣女子吹着口哨调侃了。
足斛割麦子的时候,九里就帮着把已经割下的麦子捆好,付逖则去牵牛挂车——本来这事该九里去的,因为足斛家的牛和付逖不对付。
说起来,这“不对付”还有段旧怨:小时候付逖不知对足斛家的黄牛做了啥缺德事,被那才约莫半岁的小牛犊追了半个村子,直到现在这头牛还记仇,见了付逖就使劲跺蹄子,一副要“报仇雪恨”的模样。
九里和足斛直到现在都觉得,那回是他们见付逖跑得最快的一次——哪怕当时付逖才是个十岁出头的尕娃,之后,付逖便和这黄牛杠上了,付逖还总想着要再去“会一会”那黄牛。
好在剩下的麦子不多,一来今年雨水少,二来风沙多,麦子长势本就不算好,几人很快就收拾完了。九里和足斛见付逖迟迟不回来,刚准备去看看情况,就见远处黄土飞扬,付逖正朝着这边跑来。九里朝付逖跑来的方向竖起大拇指,足斛更是直呼“付逖真乃神人也”,付逖又刷新了他“被牛追着跑”的狼狈记录。
两人都不约而同地躲远了些,只见付逖一步并作两步飞过土沟,踩着树边的石墩猛地一跳,一脚踩在树干上,另一手迅速抓住树丫,顺势就往上爬。爬到树上后,他还故意对着树下的黄牛扭屁股挑衅;那老黄牛站在水沟边,气得直甩尾巴,只恨自己没长能上树的蹄子,只能干瞪眼。
九里和足斛在远处等了好一会儿,见那黄牛终于卧下来歇气,才敢慢慢走过去。走近后,那黄牛抬头撇了一眼树上的付逖,便没再理会。
九里走到牛车旁,围着转了一圈,赞叹道:
“足斛,你家这牛车是谁家木匠做的?质量真好!被这样折腾都没出啥问题。”
足斛挠了挠头,笑着说:
“嘿嘿,是前一段时间村里来的那个年轻木匠做的。”
九里也知道那个木匠——当时只是听说来了个极其年轻的木匠,约莫才十五六岁。村里人都觉得这么个小孩做出来的东西不靠谱,哪怕他要的工钱极其便宜,只相当于一般木匠的三成左右,也没多少人愿意找他干活。
想起这事,九里心里不禁感慨“人不可貌相”,他说道:
“我家之前也叫那木匠做了一对桌椅,平时没咋折腾,现在也瞧不出个好赖。不过当时那个木匠走的时候说了句话,说‘一桌传三代,人走桌还在’,现在看来,这话倒不是吹牛。”
足斛听了,笑着拍了拍自家的黄牛,接话道:
“巧了!那个木匠给我家做牛车的时候,说的是‘牛走车还在’。”
“喂!你俩别聊天了,快点想办法把这老牛牵远点啊!我可不想再被它追着跑,躺床上养伤十天半个月!”树上的付逖忍不住喊道。
九里转头朝树上笑骂:
“谁让你惹这黄牛的?你这小土匪,小时候到底对着老黄牛做了什么缺德事,让它记恨到现在?”
只见付逖眼珠子一转,说道: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
他刚准备细说,却见那黄牛突然站起身,直勾勾地看着他,还不停跺蹄子,显然是怕他“揭短”。付逖见状,立马换上一副讨好的笑容,对着黄牛求饶:“牛哥,牛大爷,您行行好,放我走吧!我保证不给别人说那些陈年旧事,行不行?”
那老牛盯着付逖看了片刻,像是在考量他的诚意。付逖见状,赶紧又补了句狠话:“要是我给别人说了,我以后不得好死!”这话一出,黄牛像是终于满意了,转身把车拉到路边等着,不再盯着他。
付逖这才敢跳下树来。落地后,他像是抓住了这“死对头”的把柄一般,顿时趾高气扬起来——那模样,就差没走到黄牛旁边,用手拍着老牛的脸说“小牛牛,我还治不了你了”。以九里对付逖的了解,他是绝对能干出这种事的;至于为啥没干,大概是怕再惹恼黄牛。之后搬麦捆时,付逖也只敢把麦捆搬到田埂边,剩下的装车活儿,全靠九里和足斛来做。
往回赶牛车的时候,付逖跟在车后,忍不住感慨:“足斛,之前咋没发现,你家这牛可真通灵性,居然能听懂我说话!”
足斛转头白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拆台:“你每次来都只会对着它扭屁股、哇哇乱叫,然后转身就跑,从来没跟它好好说过话,能发现才怪。”
付逖挠了挠头,恍然大悟:“也是哈・ᴗ・。”
一路上倒也无话,快到足斛家时,几人见一位老叟从他家院里走出来。老叟朝九里这几个大小伙子笑着点了点头,便拄着拐杖慢慢走了。足斛见状,对两人说:“咱们先各回各家,差不多一须臾(约现在的48分钟)后,去村头集合。”九里点头同意,正好回去问问家里人,有没有要托他在集市上买的东西;付逖也只好说,自己也回去问问。
他说,谁家的地又因为今年收成不好给卖了,来年只能去那些老爷家当牛做马,只为求得年夜饭的桌子上多添几点荤腥;可虽说表面是“收成不好卖地”,那买地的人背地里其实做了不少龌龊勾当,只是这些事不适合拿到明面上细说罢了。
再就是,某家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他去道贺时,人家给了他不少吃食;或是邻村的那个俏寡妇,又勾搭上了哪个男人——都是些乡村里常见的闲闻。
倒是有一个不一样的消息,是争生到官府领那一两俸禄的时候,听屋里人说的:北边的蛮子最近有点动作。
听罢这些,九里给争生道了声谢,还叫他下次去自己家吃饭时,提前几天知会一声,好让自己去山里打些荤腥招待他。争生也不客气,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毕竟他常年吃百家饭,最懂要看百家人的性子,况且九里本就不喜欢那些推来搡去的客气话,这般直接反倒更对脾气。之后,争生与九里互相道了声再见,朝树下的两人挥了挥手,唱着歌便走了。
“我~本~是那~~无名辈,天不亲嘞,地见了厌,只是~落到了~桃花源......”他的歌声渐渐远去。
这边,付逖走过去坐到树下,搂住足斛的肩膀说:
“活干完没有?集上来了个大商队,咱带你和九里这个闷葫芦去见见世面。”
足斛拿起水罐喝了一口,慢悠悠道:
“田地里的这些活,只要愿意干,永远也干不完。”
付逖伸手把足斛的水壶抢了过来,不耐烦地说:
“别他妈神神叨叨的,直接说,去还是不去?”
足斛抬眼看向他,反问:
“我要是说我不去的话,我能不去吗?”
付逖却像是没听到足斛的话一样,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自顾自定了主意:
“那就说定了!我们帮你把这些割下的麦子搬回去,咱们就走。”
足斛无奈妥协:
“行行行,剩下的也不多了,等我一会儿弄完了,就和你们一起去。”
说着,足斛便下地继续割麦子了。他的样貌生得颇为硬朗:粗眉毛,柳叶眼,驼峰鼻,再配上一张刀子嘴;若不是常年在田间风吹日晒,把皮肤晒得黝黑,这般模样走在道上,怕是要被那些泼辣女子吹着口哨调侃了。
足斛割麦子的时候,九里就帮着把已经割下的麦子捆好,付逖则去牵牛挂车——本来这事该九里去的,因为足斛家的牛和付逖不对付。
说起来,这“不对付”还有段旧怨:小时候付逖不知对足斛家的黄牛做了啥缺德事,被那才约莫半岁的小牛犊追了半个村子,直到现在这头牛还记仇,见了付逖就使劲跺蹄子,一副要“报仇雪恨”的模样。
九里和足斛直到现在都觉得,那回是他们见付逖跑得最快的一次——哪怕当时付逖才是个十岁出头的尕娃,之后,付逖便和这黄牛杠上了,付逖还总想着要再去“会一会”那黄牛。
好在剩下的麦子不多,一来今年雨水少,二来风沙多,麦子长势本就不算好,几人很快就收拾完了。九里和足斛见付逖迟迟不回来,刚准备去看看情况,就见远处黄土飞扬,付逖正朝着这边跑来。九里朝付逖跑来的方向竖起大拇指,足斛更是直呼“付逖真乃神人也”,付逖又刷新了他“被牛追着跑”的狼狈记录。
两人都不约而同地躲远了些,只见付逖一步并作两步飞过土沟,踩着树边的石墩猛地一跳,一脚踩在树干上,另一手迅速抓住树丫,顺势就往上爬。爬到树上后,他还故意对着树下的黄牛扭屁股挑衅;那老黄牛站在水沟边,气得直甩尾巴,只恨自己没长能上树的蹄子,只能干瞪眼。
九里和足斛在远处等了好一会儿,见那黄牛终于卧下来歇气,才敢慢慢走过去。走近后,那黄牛抬头撇了一眼树上的付逖,便没再理会。
九里走到牛车旁,围着转了一圈,赞叹道:
“足斛,你家这牛车是谁家木匠做的?质量真好!被这样折腾都没出啥问题。”
足斛挠了挠头,笑着说:
“嘿嘿,是前一段时间村里来的那个年轻木匠做的。”
九里也知道那个木匠——当时只是听说来了个极其年轻的木匠,约莫才十五六岁。村里人都觉得这么个小孩做出来的东西不靠谱,哪怕他要的工钱极其便宜,只相当于一般木匠的三成左右,也没多少人愿意找他干活。
想起这事,九里心里不禁感慨“人不可貌相”,他说道:
“我家之前也叫那木匠做了一对桌椅,平时没咋折腾,现在也瞧不出个好赖。不过当时那个木匠走的时候说了句话,说‘一桌传三代,人走桌还在’,现在看来,这话倒不是吹牛。”
足斛听了,笑着拍了拍自家的黄牛,接话道:
“巧了!那个木匠给我家做牛车的时候,说的是‘牛走车还在’。”
“喂!你俩别聊天了,快点想办法把这老牛牵远点啊!我可不想再被它追着跑,躺床上养伤十天半个月!”树上的付逖忍不住喊道。
九里转头朝树上笑骂:
“谁让你惹这黄牛的?你这小土匪,小时候到底对着老黄牛做了什么缺德事,让它记恨到现在?”
只见付逖眼珠子一转,说道: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
他刚准备细说,却见那黄牛突然站起身,直勾勾地看着他,还不停跺蹄子,显然是怕他“揭短”。付逖见状,立马换上一副讨好的笑容,对着黄牛求饶:“牛哥,牛大爷,您行行好,放我走吧!我保证不给别人说那些陈年旧事,行不行?”
那老牛盯着付逖看了片刻,像是在考量他的诚意。付逖见状,赶紧又补了句狠话:“要是我给别人说了,我以后不得好死!”这话一出,黄牛像是终于满意了,转身把车拉到路边等着,不再盯着他。
付逖这才敢跳下树来。落地后,他像是抓住了这“死对头”的把柄一般,顿时趾高气扬起来——那模样,就差没走到黄牛旁边,用手拍着老牛的脸说“小牛牛,我还治不了你了”。以九里对付逖的了解,他是绝对能干出这种事的;至于为啥没干,大概是怕再惹恼黄牛。之后搬麦捆时,付逖也只敢把麦捆搬到田埂边,剩下的装车活儿,全靠九里和足斛来做。
往回赶牛车的时候,付逖跟在车后,忍不住感慨:“足斛,之前咋没发现,你家这牛可真通灵性,居然能听懂我说话!”
足斛转头白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拆台:“你每次来都只会对着它扭屁股、哇哇乱叫,然后转身就跑,从来没跟它好好说过话,能发现才怪。”
付逖挠了挠头,恍然大悟:“也是哈・ᴗ・。”
一路上倒也无话,快到足斛家时,几人见一位老叟从他家院里走出来。老叟朝九里这几个大小伙子笑着点了点头,便拄着拐杖慢慢走了。足斛见状,对两人说:“咱们先各回各家,差不多一须臾(约现在的48分钟)后,去村头集合。”九里点头同意,正好回去问问家里人,有没有要托他在集市上买的东西;付逖也只好说,自己也回去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