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海峡 11 月 2 日深夜至 11 月 3 日黎明
23:18,法属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港。
“雷诺堡”号的作战室里灯火刻意调得昏暗,仿佛连灯泡都怕被对岸的炎国探子看见。
菲利普·罗曼把一份崭新的海图摊在桌上,手指在一条红线上狠狠一点:
“凌晨两点出港,沿这条旧商路北上,绕过彗星浅滩外侧。炎国人不会料到我们在暴雨夜穿浅滩。”
英士兰联络官哈格里夫斯上校皱眉:“浅滩水深只有二十一米,‘不屈’号吃水九米七……”
罗曼压低声线:“所以让‘不屈’走外侧深水,我三艘装甲巡洋舰切内线。等他们炮口转向你们,我们已从雨幕里贴身放鱼雷。”
他抬头,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猎人般的光:“这叫‘夹心铁锤’。”
没人注意到,墙角一台法式发报机悄悄亮了一下——那是潜伏在港内的炎国谍报员,用三分钟把整条航线化作四组密码,发了出去。
23:55,炎国旗舰“龙渊”号。
作战室没有灯,只亮着一座三十厘米的绿色圆形显示屏。
屏幕上,一圈圈脉冲波纹从中心向外扩散,每当波纹扫到西北方,就跳出一个细小的尖峰。
“雷达室报告,方位三一五,距离四十三链,大型金属回波五艘,航向东北,速度十四节。”
王庆来用指尖描着那道尖峰,像在抚摸一把看不见的刀背。
“把诱饵灯熄了,给他们演一出空城。”
副官陈明低声复述命令:“各舰灯火减半,主锅炉降至巡航,保持雨幕屏蔽。”
“告诉霄汉号,”王庆来补了一句,“把声呐浮标再向南漂两海里,让他们以为我们停得更远。”
雷达屏幕上,那五个尖峰果然微微调整,像嗅到血腥的鲨群,悄悄向假坐标游去。
01:46,联军舰队成两列纵队:
外列——英士兰战列巡洋舰“不屈”、轻巡“纽卡斯尔”、驱逐舰“克里斯托弗”。
内列——法士兰装甲巡洋舰“雷诺堡”“迪普莱”“费德尔布”。
暴雨把能见度压到不足五百米,浪头拍击装甲,像无数只手在敲警钟。
“雷诺堡”号的舰桥上,罗曼举起夜视望远镜,前方漆黑一片,却总觉得有眼睛在暗处盯着他。
“再确认一次,敌舰雷达波?”
通讯官摇头:“仪器没捕捉到任何无线电测向信号,他们还在老位置。”
罗曼松了口气,却不知炎国用的是波长一点五米的脉冲雷达,比联军手里的马可尼测向器整整领先一代。
那台雷达被水密帆布包得严严实实,代号“黑翼”,每三十秒才发射一次,像黑夜里的蝙蝠,叫一声便归于死寂。
02:15,联军完全进入“口袋”。
口袋北口——“龙渊”“龙骧”两艘战列巡洋舰,横在彗星浅滩正北,炮口压低,用雷达标定诸元。
口袋南口——“海圻”“海琛”两艘装甲巡洋舰,关掉主机,借雨声漂移,像两枚暗礁。
口袋底部——十二艘“电”级雷击舰贴着浅滩,螺旋桨缠满消音麻绳,航速降至十节,鱼雷深度调至一米,确保能在浅滩上方掠过。
雷达室最后一次报告:“目标已全部进入扇形区,误差不超过两百米。”
王庆来戴上耳机,轻声道:“点灯,给他们送终。”
04:38,第一道照明弹划破天幕。
那不是普通镁光弹,而是炎国工程队改装的“银蛇-2”——铝热剂核心,亮度足以让红外线夜视仪过载。
白光在雨里炸开,像上帝按下了快门。
“雷诺堡”号舰桥一瞬间被照得惨白,罗曼看见三百米外“龙渊”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自己。
“全速倒车!”
命令刚出口,雷达早已装订好的诸元化作实体——
320 毫米半穿甲弹带着尖啸砸进“雷诺堡”二号弹药库,火柱从烟囱里喷出十几米高。
紧接着,“不屈”号舰桥被“龙骧”一次四发齐射命中,司令塔正面装甲像纸壳一样被撕成三瓣。
爆炸声还在回荡,南方的雨幕里突然亮起十二道幽蓝尾焰——电级雷击舰的鱼雷出管。
鱼雷以扇形横切整个联军纵队,浪花在雷头顶端开出白色羽冠。
“迪普莱”号试图左满舵规避,舰艉却撞进第二枚鱼雷的航迹,整个舰体像被巨人折成两段。
海水灌入炮廓,一百五十毫米炮弹被引爆,二次爆炸把断口撕得更大,舰员甚至来不及放救生艇。
05:12,鱼雷扇面结束,炎国战列巡洋舰开始“放风筝”——保持二十公里距离,用雷达持续标定,半齐射、再半齐射。
联军驱逐舰试图拉烟冲锋,却被“霄汉”“霄云”交叉火力点杀。
雨幕成了炎国的帮凶:雷达波能穿透水汽,光学测距却被雨线切碎。
联军炮手只能凭感觉开火,弹道高得离谱,炮弹在炎国舰首几百米外就坠入海中。
“不屈”号最终带着大火向南突围,留下一条十公里长的油带,像黑红色的尾巴。
罗曼坐在救生艇里,雨水与海水一起灌进军大衣。
他抬头,看见“龙渊”号在雨火之间缓缓转向,舰桥灯光一闪而灭,仿佛巨兽合上了眼睛。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
自己不是猎人,而是被雷达波束提前标好价码的猎物。
23:18,法属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港。
“雷诺堡”号的作战室里灯火刻意调得昏暗,仿佛连灯泡都怕被对岸的炎国探子看见。
菲利普·罗曼把一份崭新的海图摊在桌上,手指在一条红线上狠狠一点:
“凌晨两点出港,沿这条旧商路北上,绕过彗星浅滩外侧。炎国人不会料到我们在暴雨夜穿浅滩。”
英士兰联络官哈格里夫斯上校皱眉:“浅滩水深只有二十一米,‘不屈’号吃水九米七……”
罗曼压低声线:“所以让‘不屈’走外侧深水,我三艘装甲巡洋舰切内线。等他们炮口转向你们,我们已从雨幕里贴身放鱼雷。”
他抬头,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猎人般的光:“这叫‘夹心铁锤’。”
没人注意到,墙角一台法式发报机悄悄亮了一下——那是潜伏在港内的炎国谍报员,用三分钟把整条航线化作四组密码,发了出去。
23:55,炎国旗舰“龙渊”号。
作战室没有灯,只亮着一座三十厘米的绿色圆形显示屏。
屏幕上,一圈圈脉冲波纹从中心向外扩散,每当波纹扫到西北方,就跳出一个细小的尖峰。
“雷达室报告,方位三一五,距离四十三链,大型金属回波五艘,航向东北,速度十四节。”
王庆来用指尖描着那道尖峰,像在抚摸一把看不见的刀背。
“把诱饵灯熄了,给他们演一出空城。”
副官陈明低声复述命令:“各舰灯火减半,主锅炉降至巡航,保持雨幕屏蔽。”
“告诉霄汉号,”王庆来补了一句,“把声呐浮标再向南漂两海里,让他们以为我们停得更远。”
雷达屏幕上,那五个尖峰果然微微调整,像嗅到血腥的鲨群,悄悄向假坐标游去。
01:46,联军舰队成两列纵队:
外列——英士兰战列巡洋舰“不屈”、轻巡“纽卡斯尔”、驱逐舰“克里斯托弗”。
内列——法士兰装甲巡洋舰“雷诺堡”“迪普莱”“费德尔布”。
暴雨把能见度压到不足五百米,浪头拍击装甲,像无数只手在敲警钟。
“雷诺堡”号的舰桥上,罗曼举起夜视望远镜,前方漆黑一片,却总觉得有眼睛在暗处盯着他。
“再确认一次,敌舰雷达波?”
通讯官摇头:“仪器没捕捉到任何无线电测向信号,他们还在老位置。”
罗曼松了口气,却不知炎国用的是波长一点五米的脉冲雷达,比联军手里的马可尼测向器整整领先一代。
那台雷达被水密帆布包得严严实实,代号“黑翼”,每三十秒才发射一次,像黑夜里的蝙蝠,叫一声便归于死寂。
02:15,联军完全进入“口袋”。
口袋北口——“龙渊”“龙骧”两艘战列巡洋舰,横在彗星浅滩正北,炮口压低,用雷达标定诸元。
口袋南口——“海圻”“海琛”两艘装甲巡洋舰,关掉主机,借雨声漂移,像两枚暗礁。
口袋底部——十二艘“电”级雷击舰贴着浅滩,螺旋桨缠满消音麻绳,航速降至十节,鱼雷深度调至一米,确保能在浅滩上方掠过。
雷达室最后一次报告:“目标已全部进入扇形区,误差不超过两百米。”
王庆来戴上耳机,轻声道:“点灯,给他们送终。”
04:38,第一道照明弹划破天幕。
那不是普通镁光弹,而是炎国工程队改装的“银蛇-2”——铝热剂核心,亮度足以让红外线夜视仪过载。
白光在雨里炸开,像上帝按下了快门。
“雷诺堡”号舰桥一瞬间被照得惨白,罗曼看见三百米外“龙渊”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自己。
“全速倒车!”
命令刚出口,雷达早已装订好的诸元化作实体——
320 毫米半穿甲弹带着尖啸砸进“雷诺堡”二号弹药库,火柱从烟囱里喷出十几米高。
紧接着,“不屈”号舰桥被“龙骧”一次四发齐射命中,司令塔正面装甲像纸壳一样被撕成三瓣。
爆炸声还在回荡,南方的雨幕里突然亮起十二道幽蓝尾焰——电级雷击舰的鱼雷出管。
鱼雷以扇形横切整个联军纵队,浪花在雷头顶端开出白色羽冠。
“迪普莱”号试图左满舵规避,舰艉却撞进第二枚鱼雷的航迹,整个舰体像被巨人折成两段。
海水灌入炮廓,一百五十毫米炮弹被引爆,二次爆炸把断口撕得更大,舰员甚至来不及放救生艇。
05:12,鱼雷扇面结束,炎国战列巡洋舰开始“放风筝”——保持二十公里距离,用雷达持续标定,半齐射、再半齐射。
联军驱逐舰试图拉烟冲锋,却被“霄汉”“霄云”交叉火力点杀。
雨幕成了炎国的帮凶:雷达波能穿透水汽,光学测距却被雨线切碎。
联军炮手只能凭感觉开火,弹道高得离谱,炮弹在炎国舰首几百米外就坠入海中。
“不屈”号最终带着大火向南突围,留下一条十公里长的油带,像黑红色的尾巴。
罗曼坐在救生艇里,雨水与海水一起灌进军大衣。
他抬头,看见“龙渊”号在雨火之间缓缓转向,舰桥灯光一闪而灭,仿佛巨兽合上了眼睛。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
自己不是猎人,而是被雷达波束提前标好价码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