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6月。
奉天城,战略情报分析中心。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欧大陆西线的态势清晰可见。
代表德士兰的黑色箭头依旧深入法士兰腹地,但颜色显得愈发暗沉;
代表协约国的蓝色防线虽然曲折,但其后方,一股崭新的、代表着美士兰力量的深蓝色洪流,正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和规模汇聚、壮大,其前锋已经触及欧罗巴的海岸线。
“首席,各位总长,”
一位年轻的情报参谋手持战术杆,点在沙盘上的法士兰西海岸。
“确认了。美士兰远征军(AEF)先头部队,由约翰·潘兴上将指挥,已于昨日在圣纳泽尔港成功登陆。
首批登陆兵力约一个师,一万四千人,后续部队正以每周超过万人的规模持续抵达。”
军事总长张毅抱着手臂,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架子倒是铺得很大,潘兴还在坚持要组建独立的美士兰军团,不肯把他的部队零散补充到英法溃败的师团里去。
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等他们真正尝过堑壕战的滋味,不知道还能不能这么硬气。”
“硬气是需要本钱的。”
财政总长王永江慢悠悠地接口,翻看着手中的物资流动报告。
“他们的本钱确实厚。
从宣布参战到首批部队登陆,不到四个月。
这动员能力和海运组织能力,不容小觑。
我们的商船队这几个月借着给他们运送物资,赚的运费都快赶上卖军火给英法了。”
内政总长赵铭微微颔首:
“国内舆论已被成功引导。
我们的报纸均在强调美士兰此举是‘维护世界正义’,并巧妙暗示其行动离不开我国持续提供的物资和金融支持。
民间情绪稳定,甚至有些……隔岸观火的乐观。”
情报与教导队主管张作相则关注着更隐秘的层面:
“我们的人报告,美士兰大兵们士气高昂,装备崭新,但训练……尤其是针对西线这种残酷堑壕战的针对性训练,严重不足。
他们带着一种近乎观光的心态踏上欧大陆,很多人甚至还带着棒球手套。
潘兴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恐怕不是德士兰人,而是如何让这群菜鸟尽快认清现实。”
首席张扬坐在主位,安静地听着众人的分析和争论,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沙盘上那不断涌入的深蓝色符号。
“现实……”
张扬轻轻重复了这个词,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他们会很快认识到的。
凡尔登和索姆河的绞肉机,可不会区分老兵和新兵。”
他顿了顿,下达指令:
“辅忱,让我们在欧洲的情报网络‘适当’地活动一下。
将美士兰部队登陆地点、大致编制和后续运输船队时间表的一些‘模糊情报’,‘不小心’泄露给德士兰军情局。
要让他们知道,新鲜的‘肉’来了。”
“另外,在美士兰远征军中,物色一些对我们抱有‘好感’或者‘敬畏’的中下层军官,建立长期联系。
未来的太平洋,我们需要提前布子。”
“岷源,”
他转向王永江。
“和美士兰政府的《租借协议》可以开始谈判了。
他们现在急需一切物资,我们可以提供除了现役最先进装备外的所有东西,用他们的未来税收和关税作为抵押。
利息,按最高档算。”
“张毅,”
“通知下去,海军陆战队和‘教导总队’抽调骨干,组成‘观战武官团’,以交流学习的名义,立刻前往西线。
我要他们亲眼看着美士兰人和德士兰人是怎么互相消耗的,每一份观察报告,都是我们未来军队建设的宝贵财富。”
“子杰,”
“国内的新兵训练营,强度再提升三成。
把我们从欧战总结出的最新堑壕战、化学战、装甲突击战术教材发下去。
我们要的不是观光客,是能打赢下一场战争的铁血之师。”
命令一条条发出,整个炎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精准地利用着远方大陆的每一滴鲜血。
……
法士兰,圣纳泽尔港。
港口一片繁忙混乱。
巨大的运输船不断吐出源源不断的美士兰士兵、马匹、火炮和军用物资。
这些穿着崭新卡其军装、脸上还带着好奇与兴奋的年轻人们,排着并不太整齐的队伍,踏上了欧大陆的土地。
“看哪!这就是法士兰!”
一个年轻的中尉对着他的排兴奋地喊道。
“姑娘们,埃菲尔铁塔!我们来了!为了世界和平!”
士兵们哄笑起来,互相打趣,打量着周围略显破败但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对即将到来的残酷战争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一些早先抵达、脸上已带着疲惫和风霜之色的法士兰或英士兰军官在一旁冷眼看着,眼神复杂,混合着希望、轻蔑和一丝同情。
“又一群菜鸟……”
一个胡子拉碴的英士兰少校低声对同伴说。
“真不知道他们是来救我们的,还是来给我们添麻烦的。
德士兰人的机枪可不会因为他们热情高涨就卡壳。”
远处,一队队穿着灰色军装、神情麻木的德士兰战俘正在协约国士兵的看守下清理着废墟。
他们偶尔抬起头,用空洞的眼神望一眼那些喧闹的美士兰新兵,随即又低下头去。
没有人知道,关于他们登陆的粗略情报,已经通过几条隐秘的渠道,摆在了德士兰西线总指挥的案头。
德士兰指挥部迅速做出了反应,命令如下:
“优先打击新抵达之美士兰部队,挫其锐气,毁其士气,务必在其形成有效战斗力前,予以最大杀伤!”
数日后,美士兰先头部队被派往一个“相对安静”的防线地段进行适应性驻防。
深夜,德军策划已久的针对性炮击突然降临,密集的榴霰弹如同钢铁风暴般砸向美士兰的阵地。
紧接着,经验丰富的德士兰突击队发起了凶猛的渗透攻击。
缺乏经验,应对突然袭击手足无措的美士兰部队遭受了沉重打击,伤亡惨重。
高昂的士气在血腥的现实面前瞬间崩溃。
欧罗巴,用最残酷的方式,给了远道而来的美士兰远征军一个鲜血淋漓的“欢迎仪式”。
消息传回奉天,张扬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学费,总是要交的。只是这学费,是鲜血和人命。”
“通知潘兴,如果他需要物美价廉的二线堑壕战装备和教官,我们可以提供。
当然,和之前一样,现款结算,或者……用巴拿马运河的未来九十九年使用权来抵押。”
奉天城,战略情报分析中心。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欧大陆西线的态势清晰可见。
代表德士兰的黑色箭头依旧深入法士兰腹地,但颜色显得愈发暗沉;
代表协约国的蓝色防线虽然曲折,但其后方,一股崭新的、代表着美士兰力量的深蓝色洪流,正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和规模汇聚、壮大,其前锋已经触及欧罗巴的海岸线。
“首席,各位总长,”
一位年轻的情报参谋手持战术杆,点在沙盘上的法士兰西海岸。
“确认了。美士兰远征军(AEF)先头部队,由约翰·潘兴上将指挥,已于昨日在圣纳泽尔港成功登陆。
首批登陆兵力约一个师,一万四千人,后续部队正以每周超过万人的规模持续抵达。”
军事总长张毅抱着手臂,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架子倒是铺得很大,潘兴还在坚持要组建独立的美士兰军团,不肯把他的部队零散补充到英法溃败的师团里去。
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等他们真正尝过堑壕战的滋味,不知道还能不能这么硬气。”
“硬气是需要本钱的。”
财政总长王永江慢悠悠地接口,翻看着手中的物资流动报告。
“他们的本钱确实厚。
从宣布参战到首批部队登陆,不到四个月。
这动员能力和海运组织能力,不容小觑。
我们的商船队这几个月借着给他们运送物资,赚的运费都快赶上卖军火给英法了。”
内政总长赵铭微微颔首:
“国内舆论已被成功引导。
我们的报纸均在强调美士兰此举是‘维护世界正义’,并巧妙暗示其行动离不开我国持续提供的物资和金融支持。
民间情绪稳定,甚至有些……隔岸观火的乐观。”
情报与教导队主管张作相则关注着更隐秘的层面:
“我们的人报告,美士兰大兵们士气高昂,装备崭新,但训练……尤其是针对西线这种残酷堑壕战的针对性训练,严重不足。
他们带着一种近乎观光的心态踏上欧大陆,很多人甚至还带着棒球手套。
潘兴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恐怕不是德士兰人,而是如何让这群菜鸟尽快认清现实。”
首席张扬坐在主位,安静地听着众人的分析和争论,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沙盘上那不断涌入的深蓝色符号。
“现实……”
张扬轻轻重复了这个词,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他们会很快认识到的。
凡尔登和索姆河的绞肉机,可不会区分老兵和新兵。”
他顿了顿,下达指令:
“辅忱,让我们在欧洲的情报网络‘适当’地活动一下。
将美士兰部队登陆地点、大致编制和后续运输船队时间表的一些‘模糊情报’,‘不小心’泄露给德士兰军情局。
要让他们知道,新鲜的‘肉’来了。”
“另外,在美士兰远征军中,物色一些对我们抱有‘好感’或者‘敬畏’的中下层军官,建立长期联系。
未来的太平洋,我们需要提前布子。”
“岷源,”
他转向王永江。
“和美士兰政府的《租借协议》可以开始谈判了。
他们现在急需一切物资,我们可以提供除了现役最先进装备外的所有东西,用他们的未来税收和关税作为抵押。
利息,按最高档算。”
“张毅,”
“通知下去,海军陆战队和‘教导总队’抽调骨干,组成‘观战武官团’,以交流学习的名义,立刻前往西线。
我要他们亲眼看着美士兰人和德士兰人是怎么互相消耗的,每一份观察报告,都是我们未来军队建设的宝贵财富。”
“子杰,”
“国内的新兵训练营,强度再提升三成。
把我们从欧战总结出的最新堑壕战、化学战、装甲突击战术教材发下去。
我们要的不是观光客,是能打赢下一场战争的铁血之师。”
命令一条条发出,整个炎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精准地利用着远方大陆的每一滴鲜血。
……
法士兰,圣纳泽尔港。
港口一片繁忙混乱。
巨大的运输船不断吐出源源不断的美士兰士兵、马匹、火炮和军用物资。
这些穿着崭新卡其军装、脸上还带着好奇与兴奋的年轻人们,排着并不太整齐的队伍,踏上了欧大陆的土地。
“看哪!这就是法士兰!”
一个年轻的中尉对着他的排兴奋地喊道。
“姑娘们,埃菲尔铁塔!我们来了!为了世界和平!”
士兵们哄笑起来,互相打趣,打量着周围略显破败但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对即将到来的残酷战争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一些早先抵达、脸上已带着疲惫和风霜之色的法士兰或英士兰军官在一旁冷眼看着,眼神复杂,混合着希望、轻蔑和一丝同情。
“又一群菜鸟……”
一个胡子拉碴的英士兰少校低声对同伴说。
“真不知道他们是来救我们的,还是来给我们添麻烦的。
德士兰人的机枪可不会因为他们热情高涨就卡壳。”
远处,一队队穿着灰色军装、神情麻木的德士兰战俘正在协约国士兵的看守下清理着废墟。
他们偶尔抬起头,用空洞的眼神望一眼那些喧闹的美士兰新兵,随即又低下头去。
没有人知道,关于他们登陆的粗略情报,已经通过几条隐秘的渠道,摆在了德士兰西线总指挥的案头。
德士兰指挥部迅速做出了反应,命令如下:
“优先打击新抵达之美士兰部队,挫其锐气,毁其士气,务必在其形成有效战斗力前,予以最大杀伤!”
数日后,美士兰先头部队被派往一个“相对安静”的防线地段进行适应性驻防。
深夜,德军策划已久的针对性炮击突然降临,密集的榴霰弹如同钢铁风暴般砸向美士兰的阵地。
紧接着,经验丰富的德士兰突击队发起了凶猛的渗透攻击。
缺乏经验,应对突然袭击手足无措的美士兰部队遭受了沉重打击,伤亡惨重。
高昂的士气在血腥的现实面前瞬间崩溃。
欧罗巴,用最残酷的方式,给了远道而来的美士兰远征军一个鲜血淋漓的“欢迎仪式”。
消息传回奉天,张扬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学费,总是要交的。只是这学费,是鲜血和人命。”
“通知潘兴,如果他需要物美价廉的二线堑壕战装备和教官,我们可以提供。
当然,和之前一样,现款结算,或者……用巴拿马运河的未来九十九年使用权来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