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节点:1917年8月。
奉天城,首席府作战室。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冷静的、近乎残酷的评估氛围。
墙壁的巨大屏幕上,凡尔登地区的战术地图被高亮显示,上面代表德士兰军队的黑色箭头正在一种有序而又难掩颓势的节奏中,缓缓向后收缩。
“首席,各位总长,”
一位身着笔挺参谋制服的军官正用指挥杆点着地图。
“凡尔登方向,德士兰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已于三日前开始执行‘剑鞘’行动计划,这是他们酝酿已久的阶段性撤退。”
军事总长张毅冷哼一声:
“撤退?说得真好听。
不过是把去年拼了命啃下来的骨头,又一块块吐出来罢了。
血肉磨盘,终于要把他们的牙齿硌崩了。”
张作相补充道,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毫无波澜:
“我们的技术评估小组分析了前线传回的影像和数据。
德士兰军队在撤退中展现出的工程技术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系统地破坏了所有放弃的阵地、道路、桥梁和水源,留下了海量的地雷和诡雷。
每一寸土地的移交,都让法士兰人付出时间和鲜血的代价。
这其中,部分新出现的延时引爆和诱饵装置,有我们‘鲨鱼’计划里那些‘理论模型’的影子。”
王永江拨弄着磨得发亮的计算器,发出清脆的声响:
“根据我们的计算,德士兰在凡尔登地区长达一年半的攻势中,直接军费消耗、装备损失以及因伤亡导致的劳动力折损,总价值约等于他们1914年全年国民总收入的一点五倍。
而他们获得的,只是一片被彻底摧毁、毫无价值的废墟。这是一笔愚蠢到极致的投资。”
赵铭缓缓道:
“法士兰方面,损失更为惨重。
他们的民族精神几乎被打断脊梁。虽然即将‘收复’失地,但没有任何欢呼雀跃。
只有无尽的悲伤和疲惫。
凡尔登,已经成了他们民族记忆里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张扬的目光扫过地图上那片被反复争夺、浸透了上百万人鲜血的区域,缓缓开口:
“凡尔登没有胜利者,只有幸存者。
德士兰流干了血,没能达成战略目标。
法士兰守住了,但也只剩下一口气。
这场战役的终幕,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
他顿了顿,下达指示:
“第一,这标志着德士兰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
他们从此将转入全线防御。
通知外交部,可以开始秘密接触奥斯曼和奥匈方面了,是时候让她们考虑‘体面退出’战争的可能性了,我们可以充当‘调停人’——当然,是有代价的。”
“第二,法士兰的虚弱已暴露无遗。
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尤其是印度支那,驻军力量已被掏空。
张毅,总参谋部立刻更新‘南进’预案,时机一旦成熟,我们要确保能‘和平接管’那些无主的财富。”
“第三,凡尔登的结束,意味着西线的重心将向北转移。
接下来,将是英士兰和美士兰承担主要压力。
辅忱,加大对英伦三岛和美士兰远征军的情报渗透,我要知道他们的真实伤亡和物资储备情况。
岷源,准备好新一轮的贷款协议,他们的‘血’快流干了,该继续借钱了。”
……
凡尔登,杜奥蒙堡附近。
曾经被称为“村庄”的地方,如今只是一片被翻犁了无数遍的、布满弹坑和锈蚀钢铁的焦土。
稀稀拉拉的雨点落下,混合着硝烟和腐烂的气味,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泥泞。
一队法士兰士兵,穿着沾满泥浆的蓝色军服,神情麻木、步履蹒跚地向前推进。
他们警惕地注视着每一处残垣断壁,每一具扭曲的尸体都可能是德士兰人留下的陷阱。
没有欢呼,没有旗帜。
只有死一般的寂静,偶尔被远处德士兰后卫部队的冷炮声或地雷爆炸的巨响打破。
一个法士兰老兵蹲在一个巨大的弹坑边缘,看着里面浑浊的、泛着油污的积水,水中倒映着铅灰色的天空和一片死寂的世界。
他拿出半块硬面包,犹豫了一下,又放了回去。
这里的水,可能有毒!
“我们打回来了……”
他身边的年轻士兵喃喃自语,脸上没有任何喜悦,只有无尽的迷茫和疲惫。
“我们赢了,对吗,中士?”
那老兵缓缓抬起头,混浊的眼睛扫过这片地狱般的景象,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风箱:
“赢?孩子……看看你的周围。
我们什么也没赢。
我们只是……活下来了。”
在他们前方,德士兰军队撤退时布设的铁丝网和雷区在雨中闪烁着死亡的光芒。
更远处,德士兰人系统性的破坏还在持续,爆炸的火光不时闪耀。
法士兰的炮兵开始了象征性的“胜利”炮击,炮弹呼啸着飞向德军撤退的方向,但听起来更像是为这场持续了十几个月的屠戮奏响的、沉闷而徒劳的安魂曲。
凡尔登的战役落下了帷幕。
它没有决出胜负,只是共同流干了交战双方最后一滴勇气和鲜血。
它用最极端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工业化战争的全部残酷。
而在这场悲剧的观众席上,远在东方的炎国,冷静地记录着这一切,计算着得失,并准备着……在演员们精疲力竭之时,走上舞台,接管接下来的一切。
凡尔登的终幕,是旧欧洲贵族式战争观念的彻底死亡,也是炎国全球战略棋局上,一颗关键棋子的落定。
奉天城,首席府作战室。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冷静的、近乎残酷的评估氛围。
墙壁的巨大屏幕上,凡尔登地区的战术地图被高亮显示,上面代表德士兰军队的黑色箭头正在一种有序而又难掩颓势的节奏中,缓缓向后收缩。
“首席,各位总长,”
一位身着笔挺参谋制服的军官正用指挥杆点着地图。
“凡尔登方向,德士兰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已于三日前开始执行‘剑鞘’行动计划,这是他们酝酿已久的阶段性撤退。”
军事总长张毅冷哼一声:
“撤退?说得真好听。
不过是把去年拼了命啃下来的骨头,又一块块吐出来罢了。
血肉磨盘,终于要把他们的牙齿硌崩了。”
张作相补充道,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毫无波澜:
“我们的技术评估小组分析了前线传回的影像和数据。
德士兰军队在撤退中展现出的工程技术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系统地破坏了所有放弃的阵地、道路、桥梁和水源,留下了海量的地雷和诡雷。
每一寸土地的移交,都让法士兰人付出时间和鲜血的代价。
这其中,部分新出现的延时引爆和诱饵装置,有我们‘鲨鱼’计划里那些‘理论模型’的影子。”
王永江拨弄着磨得发亮的计算器,发出清脆的声响:
“根据我们的计算,德士兰在凡尔登地区长达一年半的攻势中,直接军费消耗、装备损失以及因伤亡导致的劳动力折损,总价值约等于他们1914年全年国民总收入的一点五倍。
而他们获得的,只是一片被彻底摧毁、毫无价值的废墟。这是一笔愚蠢到极致的投资。”
赵铭缓缓道:
“法士兰方面,损失更为惨重。
他们的民族精神几乎被打断脊梁。虽然即将‘收复’失地,但没有任何欢呼雀跃。
只有无尽的悲伤和疲惫。
凡尔登,已经成了他们民族记忆里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张扬的目光扫过地图上那片被反复争夺、浸透了上百万人鲜血的区域,缓缓开口:
“凡尔登没有胜利者,只有幸存者。
德士兰流干了血,没能达成战略目标。
法士兰守住了,但也只剩下一口气。
这场战役的终幕,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
他顿了顿,下达指示:
“第一,这标志着德士兰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
他们从此将转入全线防御。
通知外交部,可以开始秘密接触奥斯曼和奥匈方面了,是时候让她们考虑‘体面退出’战争的可能性了,我们可以充当‘调停人’——当然,是有代价的。”
“第二,法士兰的虚弱已暴露无遗。
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尤其是印度支那,驻军力量已被掏空。
张毅,总参谋部立刻更新‘南进’预案,时机一旦成熟,我们要确保能‘和平接管’那些无主的财富。”
“第三,凡尔登的结束,意味着西线的重心将向北转移。
接下来,将是英士兰和美士兰承担主要压力。
辅忱,加大对英伦三岛和美士兰远征军的情报渗透,我要知道他们的真实伤亡和物资储备情况。
岷源,准备好新一轮的贷款协议,他们的‘血’快流干了,该继续借钱了。”
……
凡尔登,杜奥蒙堡附近。
曾经被称为“村庄”的地方,如今只是一片被翻犁了无数遍的、布满弹坑和锈蚀钢铁的焦土。
稀稀拉拉的雨点落下,混合着硝烟和腐烂的气味,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泥泞。
一队法士兰士兵,穿着沾满泥浆的蓝色军服,神情麻木、步履蹒跚地向前推进。
他们警惕地注视着每一处残垣断壁,每一具扭曲的尸体都可能是德士兰人留下的陷阱。
没有欢呼,没有旗帜。
只有死一般的寂静,偶尔被远处德士兰后卫部队的冷炮声或地雷爆炸的巨响打破。
一个法士兰老兵蹲在一个巨大的弹坑边缘,看着里面浑浊的、泛着油污的积水,水中倒映着铅灰色的天空和一片死寂的世界。
他拿出半块硬面包,犹豫了一下,又放了回去。
这里的水,可能有毒!
“我们打回来了……”
他身边的年轻士兵喃喃自语,脸上没有任何喜悦,只有无尽的迷茫和疲惫。
“我们赢了,对吗,中士?”
那老兵缓缓抬起头,混浊的眼睛扫过这片地狱般的景象,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风箱:
“赢?孩子……看看你的周围。
我们什么也没赢。
我们只是……活下来了。”
在他们前方,德士兰军队撤退时布设的铁丝网和雷区在雨中闪烁着死亡的光芒。
更远处,德士兰人系统性的破坏还在持续,爆炸的火光不时闪耀。
法士兰的炮兵开始了象征性的“胜利”炮击,炮弹呼啸着飞向德军撤退的方向,但听起来更像是为这场持续了十几个月的屠戮奏响的、沉闷而徒劳的安魂曲。
凡尔登的战役落下了帷幕。
它没有决出胜负,只是共同流干了交战双方最后一滴勇气和鲜血。
它用最极端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工业化战争的全部残酷。
而在这场悲剧的观众席上,远在东方的炎国,冷静地记录着这一切,计算着得失,并准备着……在演员们精疲力竭之时,走上舞台,接管接下来的一切。
凡尔登的终幕,是旧欧洲贵族式战争观念的彻底死亡,也是炎国全球战略棋局上,一颗关键棋子的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