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皇帝流亡:奥士兰帝国解体-《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1918年深秋,维也纳。

  美泉宫再也无法维持任何体面的假象。

  秋风扫过枯黄的落叶,穿过日益冷清的庭院,呜咽着拍打宫殿华美却已显破败的窗棂。

  宫内,不再有繁忙的廷臣和外国使节,只有零星几个面色惶惑的仆人,以及空气中挥之不去的、帝国临终前的腐朽气息。

  皇帝卡尔一世独自坐在空旷的觐见厅里,手中紧紧攥着最后几份电报。

  它们不再是来自前线的败绩——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前线了——而是来自帝国各个角落的“告别信”。

  布达佩斯正式宣布脱离联盟,成立匈牙士兰共和国。

  布拉格,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宣布共建独立国家。

  萨格勒布,南部的斯拉夫人宣布加入塞尔士兰人主导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

  克拉科夫,波士兰人欢呼着回归新生的波士兰国家。

  甚至连最核心的奥地利议会,也通过决议,要求皇帝放弃权力,奥地利将成为一个德意志人的共和国!

  哈布斯堡家族数百年来用联姻、外交和武力编织的多民族帝国锦袍,在短短几周内,被历史的剪刀撕得粉碎。

  双头鹰的旗帜,从一座座公共建筑上被扯下,换上了各种陌生的、代表着民族独立的旗帜。

  “陛下……”

  老首相的声音哽咽,几乎无法成言。

  “……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军队解散了,政府瘫痪了。

  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正在街上欢呼共和……”

  卡尔一世抬起头,眼神空洞。

  他曾寄予最后希望的、来自东方的调停,此刻也显得如此遥远和无力。

  炎国的粮食缓解了一时的饥饿,却无法填饱民族独立的渴望;

  张扬首席的外交斡旋能暂时拖住意士兰人的进攻,却无法阻止帝国从内部的崩塌。

  他手中还有最后一份电文,来自奉天。

  语气依旧保持着表面上的尊重,但内容却冰冷而现实:

  “……深切哀悼帝国当前之艰难时局。

  基于《奉天公约》之人道主义精神及对历史传统之尊重,我方郑重提议,可为陛下及皇室成员提供离开欧大陆之安全通道及必要之政治庇护,以确保哈布斯堡家族之安全与尊严不受侵害……鉴于奥地利新政府之态度,此举似已为最现实之选择……”

  这不是提议,这是最后通牒。

  是东方那位棋手,在确认这枚棋子已彻底无用后,提供的唯一一条体面的退场路径。

  就在这时,宫外隐约传来了人群的喧哗声,越来越近,其中夹杂着“共和国万岁!”“驱逐皇帝!”的口号声。

  枪声零星响起,不知是庆祝还是冲突。

  一名侍从武官惊慌失措地跑进来:

  “陛下!人群正在向美泉宫涌来!警卫……警卫们大多已经离开了!这里不再安全了!”

  最后的时刻到了。

  卡尔一世缓缓站起身,他最后看了一眼这间承载着无数荣耀与梦想的大厅,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但很快被绝望的平静所取代。

  他不能成为被暴民拖出宫殿的末代皇帝。

  “准备汽车。”

  他的声音异常平静。

  “去瑞士兰。”

  没有盛大的仪仗,没有忠诚的军队护送。

  只有几辆普通的汽车,载着皇帝、皇后以及他们寥寥无几的贴身随从和少量行李,从美泉宫的后门悄然驶出,融入了维也纳混乱的街道,然后向着中立国瑞士兰的方向疾驰而去。

  皇帝的流亡,为奥士兰帝国的历史,画上了一个仓促而凄凉的句号。

  与此同时,布达佩斯、布拉格、萨格勒布……

  与维也纳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新生的各民族国家首都,狂欢正在进行。

  人们涌上街头,挥舞着新国旗,唱着民族歌曲,庆祝着来之不易的自由与独立。

  旧的枷锁被打破,新的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尽管前路依然迷茫,边界争端、经济困境、社会撕裂的阴影依旧存在。

  奉天城,联合国际总部

  巨大的中欧地图上,奥匈帝国的版图被迅速替换成了十几个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新国家标识。

  “首席,卡尔一世及其家族已安全抵达瑞士兰。”

  张作相汇报。

  “我们的人‘恰好’在那里提供了‘必要的’便利和安保。”

  “很好。”

  张扬点点头。

  “哈布斯堡王朝成了一个历史符号,这对我们最有利。

  一个分裂的、相互制衡的中欧,比一个统一的、可能再度强大的帝国,更符合炎国的长远利益。”

  王永江接着报告:

  “根据之前与维也纳签署的系列协议,以及我们与新生的奥地士兰、匈牙士兰、捷克士兰等政权‘初步接触’的结果,我们在多瑙河流域的航运优先权、部分铁路的管理权以及贸易最惠国待遇,基本得到了确认。

  投资可以开始了。”

  张毅指着地图:

  “意士兰人正在疯狂抢占的里雅斯特和达尔马提亚海岸,与南斯拉夫人的冲突一触即发。

  波士兰和捷克士兰为了切欣地区争执不下。

  罗马尼亚士兰正进军特兰西瓦尼亚……混乱将持续很久。

  我们需要以联合国际维和部队和调停者的身份,深度介入这些争端。”

  赵铭补充道:

  “国内和国际舆论已经铺垫完成。

  奥士兰帝国的解体被描绘为‘民族自决的胜利’和‘旧帝国压迫的终结’。

  而我们,则是这一过程中‘人道主义的守护者’和‘新秩序的倡导者’。”

  张扬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那片已然破碎的土地。

  “旧帝国的尸体,是最好的养料。”

  他缓缓说道。

  “通知下去,联合国际立刻召开关于‘中欧及巴尔干战后安排’的特别会议。”

  “我们要为这些新生的国家,‘帮助’他们划定边界,‘调解’他们的纠纷,‘提供’重建贷款。”

  “要让每一块碎片,都感受到奉天的存在和……善意。

  中欧,该迎来新的主人了。”

  皇帝的流亡,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彻底埋葬。

  而在他的废墟之上,东方的调停者,正娴熟地挥舞着《奉天公约》的旗帜和经济的杠杆,将自己的影响力,深深地根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