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我们身后有县衙-《吧唧亲一口,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

  大会第一天,丰耕县衙只总结了部分扶贫成果。

  但仅仅是这样,就已经成功让那些之前根本不屑的老大臣们闭嘴了。

  他们离开县衙回客栈的路上。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所有人都沉默的不说话。

  甚至,沈琅今日大受震撼,连马车都不坐了,徒步而行。

  吹吹晚风,看看稻田,消化一下今天接收到的信息。

  池朔同为一国之君,他非常理解沈琅此刻的心情。

  因为盛朝有林宝初这样一个人而感到庆幸,又因为她太过出色,而感到惭愧。

  池朔叹了口气,故意用轻松的语气。

  玩笑说:“今天说的还只是扶贫和城里的事儿,不知道明天驻村又有什么样的惊喜。”

  别忘了,丰耕县的十二个村子还没汇报呢。

  听说村子里开展的工作也不少。

  他们今晚还睡得着吗?

  沈琅负手走在田野边,没有说话。

  是啊,还有十二个村子没听呢。

  但他怎么感觉,今天一天听到的,比他在盛京城学了十几年的治国之术,还要有用呢!

  -

  翌日。

  会议继续。

  但县衙大门口的横幅,已经由昨日的《丰耕县首届脱贫攻坚迎检总结与展望大会》。

  变成了《预祝丰耕县首届脱贫攻坚迎检总结与展望大会圆满结束》。

  沈琅看到横幅,不禁失笑。

  “还挺有始有终的。”

  经过昨晚的一番深思,他已经接受丰耕县的‘不同凡响’了。

  哪怕是一条横幅。

  今天的会议从商卓开始。

  商卓上任不过七个月,政绩都在进行中。

  不过两炷香的时间,他就说完了。

  今日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是驻村工作队的。

  从小沟村开始,每个村子的驻村代表上前总结自己村子里的工作开展情况。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村子的地理特点、人口组成情况、田地开垦、驻村产业、道路修整、帮扶政策、茅房入院、扫盲等等。

  通过他们的报告,大家对村子的发展情况,都心中有数了。

  池朔不禁发问:“你们下乡驻村八个月,就做了这么多?”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最后一个做报告的是大沟村的任音。

  她非常冷静,也非常专业,“因为在我们的身后,有县衙给予我们完全的支持。”

  驻村所做的这些事情,需要非常大的百姓号召力,与极其强大的经济支持。

  而这两样,丰耕县衙都有。

  林宝初带领大家扶贫四年多,县衙的影响力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渗入每个百姓的心里。

  所以只要是以县衙的名义开展工作,百姓们都会配合。

  且夹道欢迎。

  “可这得花多少钱啊!”池朔不敢想。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都投到林宝初身上。

  因为他们都知道,丰耕县衙强大的经济支持,有一半来自于她。

  别看林宝初好像很多时候都不在县衙,把扶贫的事情都丢给其他人去做。

  但实际上,整个丰耕县衙、整个丰耕县能有今天,都是她拼出来的。

  她把荒地种满,把荒山变果林,把水蝎子搬上餐桌。

  养猪、养兔、养牛蛙,种菜、熬糖、办厂子。

  林宝初在做这些的时候,也未曾丢下百姓们。

  开放粮种,发售投资份额,带头致富。

  什么都让百姓们掺一脚。

  在县衙财政吃紧的时候,也是她站出来,用自己的银子帮县衙渡过难关的。

  她是丰耕县的大财主,更是丰耕县的女财神。

  林宝初看着那一双双感激的眼神,她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故作满不在意道:“别看我,我反正没亏本。”

  她最怕这种肉麻的场合了。

  好好开会不行吗?

  非要煽情?

  任音将众人拉回正题上,“我们大沟村的驻村工作目前领先于其他十一个村子,但我们不会骄傲,会与大家齐头并进的。”

  “以上,是我们大沟村的总结报告,感谢倾听。”

  办事大厅内,响起掌声。

  为时两日的脱贫攻坚总结大会,在此刻,走进尾声。

  “宝初,让大家把这手上书写的报告都抄一份给朕吧。”沈琅说。

  他要拿回去好好看看。

  “没问题。”

  林宝初转身下去交代。

  会开了整整两天,就算是坐着听,也够累人的。

  所以会议一结束,大家都不肯在县衙多待一刻,全都走了。

  明天驻村工作队还要下乡,他们早早就回去歇息。

  各村村长也将在客栈待到明日,到时和驻村队员们一起回村。

  林宝初和沈戟、商卓还留在县衙。

  趁着这次驻村工作队和各村长都进城了,林宝初昨日就跟各村要了各州县公派学习的考核表。

  严森他们的第一次考核,来了。

  考核由村委与县衙共同评分。

  所以这会儿,三人正在做这个工作。

  还得写评语。

  沈琅不知为何去而复返,又回到县衙来。

  看到三人坐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说得很热闹的样子,他便没有出声儿。

  而是站在门口看。

  林宝初双手托着下巴,眼睛闭着。

  明明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坚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没有建议也正常,才第一个月,咱们放低点要求。”

  在考核表上,有一项驻村心得,与对家乡的建议或想法。

  严森他们才接触驻村扶贫一个多月的时间。

  还在适应期,怎么可能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

  “硬要让他们写,反而会适得其反。”

  写工作心得,最怕的就是没有还硬写。

  到时候,为了圆这个事情,他们不知道要在报告上做多少假呢。

  所以林宝初还是觉得,别要求太高。

  慢慢来。

  ——分割线——

  离完结不远啦~

  喜欢吧唧亲一口,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