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秋。
自朝鲜大捷与裂土分封的消息传回京师,这座帝国的心脏,便陷入了一种持续的、近乎沸腾的狂热之中。而今日,这场狂热,将在午门外那广阔的石板广场上,被推向极致的顶点。
这一次的献俘大典,其规模与观礼者的成分,堪称本朝开国以来之最。
广场东侧,是来自九边各镇的总兵与宿将,他们身披着皇帝赏赐下来的新式样式各异的铠甲,脸上写满了饱经风霜的肃杀。他们是帝国的旧长城,此刻正用一种混杂着敬畏与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广场对面那些新兴的、充满了野蛮活力的战争力量。
西侧,便是毛文龙和他麾下那些眼神如同饿狼般的东江诸将,以及像“山东破虏营”统领陈铁山这样,在辽南袭扰战中斩获颇丰的草根民团首领。他们衣甲或许不如九边总兵光鲜,许多人身上甚至还缠着带血的绷带,但那股子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不加掩饰的戾气与对功名的无尽渴望,却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他们是帝国新生的、最锋利的爪牙。
而在距离御台最近、位置最为尊崇的区域,则肃立着数百名身披靛蓝儒袍甲胄的儒林卫。他们沉默如山,眼神锐利,如同最冷静的观察者,审视着这场即将上演的、由他们的“山长”亲手导演的铁血大戏。他们,将是帝国新秩序的定义者与执行者。
“咚——咚——咚——!”
三通沉闷的静鞭响起,广场之上,数十万军民的喧哗声,瞬间平息。
在万众瞩目之下,皇帝朱由检,身着十二章衮龙黄袍,头戴翼善冠,在那面巨大的、代表天子亲临的黄龙大纛的指引下,缓步登上了午门城楼的最高处。
“陛下万岁!大明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响彻云霄。所有将帅,无论新贵旧臣,眼中都燃烧着同样炽热的火焰。这是他们追随的君王,一个能带领他们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更大胜利的雄主!
朱由检缓缓抬手,虚按。待声浪平息,他用一种不带丝毫感情的、冰冷的声音,下达了旨意:
“献俘!”
随着他一声令下,午门那厚重的门洞之内,传来了沉重的铁链拖拽之声。数百名在此次朝鲜与辽南之战中被俘的建奴高级将领,被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校尉,如同驱赶牲畜般,押解了出来。
走在最前方的,正是曾经不可一世的睿亲王多尔衮。他身穿囚衣,披头散发,手脚皆被粗大的铁链锁住,脸上那曾经的骄傲与俊美,早已被屈辱和绝望所取代。紧随其后的,是数十名同样身份显赫的固山额真、梅勒额真与牛录章京。
当他们被强按着跪倒在御台之下时,广场之上,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充满了无尽快意的欢呼与咒骂!
朱由检冷漠地俯瞰着这些曾经给大明带来无尽灾难的敌人,没有与他们多说一个字。他只是对着身旁的刑部尚书,淡淡地说道:
“时辰已到,行刑吧。”
没有冗长的罪状宣读,没有多余的仪式。最残酷的惩罚,以最直接的方式,降临了。
数十名膀大腰圆、只穿着犊鼻裤的刽子手,手持着一柄柄薄如蝉翼、寒光闪闪的利刃,走上了早已搭好的数十座高台。多尔衮与其他几十名身份最为尊贵的建奴王公贝勒,被一一绑在了高台的木桩之上。
“千刀万剐,以祭我大明战死的英灵,以慰我辽东惨死的百姓!”
随着监斩官一声凄厉的嘶吼,行刑开始!
刽子手们手法娴熟得如同庖丁解牛,第一刀,从眉心开始,片下一小片皮肉,既要见血,又不能伤及性命。多尔衮发出了不似人声的凄厉惨叫,他疯狂地挣扎着,但那浸了水的牛筋绳,却将他牢牢地捆死在原地。
广场之上,数十万军民,亲眼看着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建奴权贵,被一片片地割下皮肉,听着他们那从最初的咒骂,到中段的哀嚎,再到最后只剩下微弱呻吟的、濒死的痛苦。那浓重的血腥味,与犯人身上散发出的屎尿骚臭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令人作呕、却又让所有复仇者感到无比满足的气息。
陈铁山,这位山东好汉,死死地盯着高台,他那只独眼中,闪烁着一种病态的、混杂着巨大快意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惨死在登州城下的弟兄,正在九泉之下,痛饮这仇敌的鲜血。
毛文龙,则面无表情,只是将手,下意识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之上。他身后的尚可喜、孔有德等人,更是看得目不转睛,眼神中充满了兴奋。
当最后一刀,刺入多尔衮的心脏,终结他那早已不成人形的、血肉模糊的生命时,整个广场,在短暂的死寂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前所未有的、疯狂的欢呼!
然而,就在这血腥的狂欢尚未平息之时,朱由检,再次下达了一道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旨意。
“宣,阿敏,觐见!”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原后金镶红旗旗主阿敏,在两名太监的引领下,走上了御台。他已脱下了那身女真服饰,换上了一套崭新的、大明一品文官的绯红官袍,头戴乌纱,显得不伦不类,却又充满了某种诡异的仪式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走到御前,对着朱由检,行了一个标准无比的三跪九叩大礼,声音洪亮,充满了“感恩戴德”:
“罪臣……不,大明新臣,爱新觉罗·阿敏,叩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看着他,脸上露出了一丝莫测的笑容,缓缓说道:“阿敏,你父舒尔哈齐,当年便心向大明,忠义可嘉。你此番,亦能迷途知返,弃暗投明,朕心甚慰。”
“朕今日,便赐你新生!”
他对着身旁的礼官示意。礼官立刻上前,高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阿敏,虽出身胡虏,然其心向化,忠勇可嘉。特赐其汉姓‘金’,名‘忠明’,寓意其‘金石不渝,忠于大明’。自今日起,其族人,尽皆脱离女真旧籍,另立新族,曰【奉明族】!其族人,当习汉话,着汉服,遵汉礼,永为我大明之忠顺子民!”
“另,为彰其功,特封金忠明为【顺义公】,世袭罔替!钦此!”
这道圣旨,如同一道惊雷,劈得在场所有人,都有些发懵。
杀了最顽固的敌人,却又封赏了最顺从的敌人!
阿敏,不,现在应该叫金忠明,他听完圣旨,激动得浑身颤抖,再次疯狂叩首,声音中带着哭腔:“臣金忠明,谢陛下天恩!能做大明的狗,不,能做大明的臣子,是臣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抵抗,只有死路一条;而顺从,则能得到超乎想象的富贵!
随即,他将目光,投向了台下所有观礼的将帅。
“诸位爱卿,平身。”他的声音,再次变得冰冷而又充满了威严,“建奴之首恶,虽已伏诛。然,辽东未复,国耻未雪。今日,朕召集尔等,共聚于此,便是要在此地,定下我大明,彻底平定辽东,抹除女真之百年大计!”
他看向新晋的“顺义公”金忠明,问道:“顺义公,你既已是我大明之臣,便为朕,为诸位将军,献上你平辽的第一策吧。”
金忠明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皇帝对他最后的考验,也是他献上的、最血腥的投名状。他毫不犹豫地出列,躬身道:
“回禀陛下!建奴之悍勇,在于其部族之凝聚。若要彻底将其抹除,当行釜底抽薪之策!臣请命,愿为陛下先驱,率一支‘奉明’之军,重返辽东。凡遇抵抗之女真村寨,当尽数屠之,不留活口!凡愿降者,当尽数迁往内地,打散分于各州县,令其为奴为婢,数代之后,其语言、血脉,自将消弭于无形!如此,不出三十年,辽东之地,将再无‘女真’二字!”
这番话,其心之毒,其策之绝,让在场所有久经沙场的悍将,都感到一阵不寒而栗。
而朱由检,听完之后,却抚掌大笑。
“好!好一个金忠明!好一个顺义公!”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之前,用马鞭,重重地,点在了那片代表着辽东的土地之上。
“朕,准了!”
喜欢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自朝鲜大捷与裂土分封的消息传回京师,这座帝国的心脏,便陷入了一种持续的、近乎沸腾的狂热之中。而今日,这场狂热,将在午门外那广阔的石板广场上,被推向极致的顶点。
这一次的献俘大典,其规模与观礼者的成分,堪称本朝开国以来之最。
广场东侧,是来自九边各镇的总兵与宿将,他们身披着皇帝赏赐下来的新式样式各异的铠甲,脸上写满了饱经风霜的肃杀。他们是帝国的旧长城,此刻正用一种混杂着敬畏与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广场对面那些新兴的、充满了野蛮活力的战争力量。
西侧,便是毛文龙和他麾下那些眼神如同饿狼般的东江诸将,以及像“山东破虏营”统领陈铁山这样,在辽南袭扰战中斩获颇丰的草根民团首领。他们衣甲或许不如九边总兵光鲜,许多人身上甚至还缠着带血的绷带,但那股子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不加掩饰的戾气与对功名的无尽渴望,却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他们是帝国新生的、最锋利的爪牙。
而在距离御台最近、位置最为尊崇的区域,则肃立着数百名身披靛蓝儒袍甲胄的儒林卫。他们沉默如山,眼神锐利,如同最冷静的观察者,审视着这场即将上演的、由他们的“山长”亲手导演的铁血大戏。他们,将是帝国新秩序的定义者与执行者。
“咚——咚——咚——!”
三通沉闷的静鞭响起,广场之上,数十万军民的喧哗声,瞬间平息。
在万众瞩目之下,皇帝朱由检,身着十二章衮龙黄袍,头戴翼善冠,在那面巨大的、代表天子亲临的黄龙大纛的指引下,缓步登上了午门城楼的最高处。
“陛下万岁!大明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响彻云霄。所有将帅,无论新贵旧臣,眼中都燃烧着同样炽热的火焰。这是他们追随的君王,一个能带领他们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更大胜利的雄主!
朱由检缓缓抬手,虚按。待声浪平息,他用一种不带丝毫感情的、冰冷的声音,下达了旨意:
“献俘!”
随着他一声令下,午门那厚重的门洞之内,传来了沉重的铁链拖拽之声。数百名在此次朝鲜与辽南之战中被俘的建奴高级将领,被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校尉,如同驱赶牲畜般,押解了出来。
走在最前方的,正是曾经不可一世的睿亲王多尔衮。他身穿囚衣,披头散发,手脚皆被粗大的铁链锁住,脸上那曾经的骄傲与俊美,早已被屈辱和绝望所取代。紧随其后的,是数十名同样身份显赫的固山额真、梅勒额真与牛录章京。
当他们被强按着跪倒在御台之下时,广场之上,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充满了无尽快意的欢呼与咒骂!
朱由检冷漠地俯瞰着这些曾经给大明带来无尽灾难的敌人,没有与他们多说一个字。他只是对着身旁的刑部尚书,淡淡地说道:
“时辰已到,行刑吧。”
没有冗长的罪状宣读,没有多余的仪式。最残酷的惩罚,以最直接的方式,降临了。
数十名膀大腰圆、只穿着犊鼻裤的刽子手,手持着一柄柄薄如蝉翼、寒光闪闪的利刃,走上了早已搭好的数十座高台。多尔衮与其他几十名身份最为尊贵的建奴王公贝勒,被一一绑在了高台的木桩之上。
“千刀万剐,以祭我大明战死的英灵,以慰我辽东惨死的百姓!”
随着监斩官一声凄厉的嘶吼,行刑开始!
刽子手们手法娴熟得如同庖丁解牛,第一刀,从眉心开始,片下一小片皮肉,既要见血,又不能伤及性命。多尔衮发出了不似人声的凄厉惨叫,他疯狂地挣扎着,但那浸了水的牛筋绳,却将他牢牢地捆死在原地。
广场之上,数十万军民,亲眼看着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建奴权贵,被一片片地割下皮肉,听着他们那从最初的咒骂,到中段的哀嚎,再到最后只剩下微弱呻吟的、濒死的痛苦。那浓重的血腥味,与犯人身上散发出的屎尿骚臭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令人作呕、却又让所有复仇者感到无比满足的气息。
陈铁山,这位山东好汉,死死地盯着高台,他那只独眼中,闪烁着一种病态的、混杂着巨大快意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惨死在登州城下的弟兄,正在九泉之下,痛饮这仇敌的鲜血。
毛文龙,则面无表情,只是将手,下意识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之上。他身后的尚可喜、孔有德等人,更是看得目不转睛,眼神中充满了兴奋。
当最后一刀,刺入多尔衮的心脏,终结他那早已不成人形的、血肉模糊的生命时,整个广场,在短暂的死寂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前所未有的、疯狂的欢呼!
然而,就在这血腥的狂欢尚未平息之时,朱由检,再次下达了一道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旨意。
“宣,阿敏,觐见!”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原后金镶红旗旗主阿敏,在两名太监的引领下,走上了御台。他已脱下了那身女真服饰,换上了一套崭新的、大明一品文官的绯红官袍,头戴乌纱,显得不伦不类,却又充满了某种诡异的仪式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走到御前,对着朱由检,行了一个标准无比的三跪九叩大礼,声音洪亮,充满了“感恩戴德”:
“罪臣……不,大明新臣,爱新觉罗·阿敏,叩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看着他,脸上露出了一丝莫测的笑容,缓缓说道:“阿敏,你父舒尔哈齐,当年便心向大明,忠义可嘉。你此番,亦能迷途知返,弃暗投明,朕心甚慰。”
“朕今日,便赐你新生!”
他对着身旁的礼官示意。礼官立刻上前,高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阿敏,虽出身胡虏,然其心向化,忠勇可嘉。特赐其汉姓‘金’,名‘忠明’,寓意其‘金石不渝,忠于大明’。自今日起,其族人,尽皆脱离女真旧籍,另立新族,曰【奉明族】!其族人,当习汉话,着汉服,遵汉礼,永为我大明之忠顺子民!”
“另,为彰其功,特封金忠明为【顺义公】,世袭罔替!钦此!”
这道圣旨,如同一道惊雷,劈得在场所有人,都有些发懵。
杀了最顽固的敌人,却又封赏了最顺从的敌人!
阿敏,不,现在应该叫金忠明,他听完圣旨,激动得浑身颤抖,再次疯狂叩首,声音中带着哭腔:“臣金忠明,谢陛下天恩!能做大明的狗,不,能做大明的臣子,是臣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抵抗,只有死路一条;而顺从,则能得到超乎想象的富贵!
随即,他将目光,投向了台下所有观礼的将帅。
“诸位爱卿,平身。”他的声音,再次变得冰冷而又充满了威严,“建奴之首恶,虽已伏诛。然,辽东未复,国耻未雪。今日,朕召集尔等,共聚于此,便是要在此地,定下我大明,彻底平定辽东,抹除女真之百年大计!”
他看向新晋的“顺义公”金忠明,问道:“顺义公,你既已是我大明之臣,便为朕,为诸位将军,献上你平辽的第一策吧。”
金忠明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皇帝对他最后的考验,也是他献上的、最血腥的投名状。他毫不犹豫地出列,躬身道:
“回禀陛下!建奴之悍勇,在于其部族之凝聚。若要彻底将其抹除,当行釜底抽薪之策!臣请命,愿为陛下先驱,率一支‘奉明’之军,重返辽东。凡遇抵抗之女真村寨,当尽数屠之,不留活口!凡愿降者,当尽数迁往内地,打散分于各州县,令其为奴为婢,数代之后,其语言、血脉,自将消弭于无形!如此,不出三十年,辽东之地,将再无‘女真’二字!”
这番话,其心之毒,其策之绝,让在场所有久经沙场的悍将,都感到一阵不寒而栗。
而朱由检,听完之后,却抚掌大笑。
“好!好一个金忠明!好一个顺义公!”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之前,用马鞭,重重地,点在了那片代表着辽东的土地之上。
“朕,准了!”
喜欢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