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穷兵黩武?-《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京师,皇极殿。

  三日前午门外那场血腥酷烈的献俘大典,其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仿佛依旧丝丝缕缕地渗透进这座帝国最庄严的殿堂,与殿内那百年未散的、冰冷的檀香气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心悸的诡异氛围。

  今日的大朝会,气氛沉重如铁。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鸦雀无声。武将勋贵的那一列,从九边各镇风尘仆仆赶来的总兵宿将,到毛文龙 和他麾下那些眼神桀骜的东江悍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还残留着献俘大典带来的、混杂着嗜血与狂热的兴奋。他们如同被喂饱了血肉的饿狼,正期待着下一场更为盛大的狩猎。

  而文官的那一列,则是一片愁云惨雾。许多官员面色发白,眼神闪躲,不敢直视御座之上那个年轻得过分、手段却酷烈得如同开国太祖般的帝王。那场将建奴王公当众千刀万剐的血腥场面,彻底击碎了他们心中所有关于“仁君”、“王道”的幻想。

  御座之上,朱由检身着明黄龙袍,面沉如水。他没有理会百官各异的心思,只是将目光,投向了殿中央那副巨大的、囊括了整个辽东乃至漠北的山川地理沙盘。

  “诸位爱卿,”他的声音平静,却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多尔衮、阿济格等建奴核心酋首,已于午门授首。其入侵朝鲜的十数万主力,亦被我三路王师尽数歼灭。如今,辽东空虚,贼酋皇太极如丧家之犬,正是我大明一雪数十年国耻,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收复辽东,犁庭扫穴的千载良机!”

  他猛地一挥手,声音陡然变得锐利,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

  “朕意已决!即刻起,以九边精锐为主力,东江健儿为奇兵,朕之禁军为中枢,尽起大军,北伐辽东!此战,朕要的,不仅仅是收复失地。朕要的,是让‘女真’二字,从这世上,彻底消失!”

  此言一出,武将一列,瞬间热血沸腾!毛文龙、满桂等人,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几乎要当场出列请战!

  然而,文官之中,在短暂的死寂之后,户部尚书毕自严,这位掌管着大明钱袋子、素来以老成持重着称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了。他躬身叩首,声音干涩而又充满了忧虑:

  “陛下圣明神武,然……臣有肺腑之言,不得不奏。”

  “陛下,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见底。去岁辽饷尚有巨额亏空,前番为三位王爷筹措开拓军资,更是几乎耗尽了内帑最后的积蓄。如今,虽有查抄晋商之巨额缴获,但大多已用于京师献俘大典之赏赐与朝鲜战后之抚恤。”

  他抬起头,老眼中满是恳切:“更何况,今岁以来,北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民心浮动。若此刻再行数十万大军之北伐,粮草、军械、民夫之耗费,将是天文之数。国库无粮,百姓无食,此乃穷兵黩武,动摇国本之举啊!恳请陛下三思,暂缓刀兵,与民休息,待国力充盈之后,再图辽东不迟!”

  毕自严这番话,句句在理,字字泣血,瞬间便引起了大多数文官的共鸣。兵部尚书梁廷栋亦出列附议,痛陈九边兵士衣甲残破,冬衣尚且不足,何谈远征酷寒之辽东。

  一时间,殿内气氛急转直下。“缺钱”、“缺粮”、“民生凋敝”、“当与民休息”的论调,如同阴云,再次笼罩了这座刚刚还充满了胜利喜悦的朝堂。

  武将们个个怒目而视,却又无从反驳。他们知道,毕自严说的,是事实。

  御座之上,朱由检静静地听着这一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没有愤怒,没有驳斥,甚至连一丝不耐烦都没有。他就那样平静地看着毕自严等人,直到他们将所有的苦楚与艰难,都一一陈述完毕。

  然后,他笑了。

  那是一种冰冷的、带着一丝嘲讽与无尽威严的笑容。

  “毕爱卿,你说国库无粮?”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毕自严心中一沉,硬着头皮道:“回禀陛下,确……确实已无余粮可供数十万大军远征……”

  “好。”朱由检点了点头,他没有再看毕自严,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殿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九天之上的谕令:

  “王承恩!”

  “奴婢在!”

  “传朕旨意!”朱由检缓缓起身,走到御阶之前,俯瞰着满朝文武,他身上的龙袍,在殿内烛火的映照下,仿佛燃烧着金色的火焰!

  “命!京营总戎曹变蛟,即刻亲率神武军五千,前往通州大仓!将仓内所有——是所有!——的粮食,给朕,全部搬出来!堆在运河码头之上!朕要让京师百万军民,都亲眼看看,朕的粮仓,究竟是‘空虚’,还是‘充盈’!”

  “命!工部、户部,即刻征调所有能动用之民夫、车辆、船只!三日之内,朕要看到第一批,整整一百万石的粮食,从通州装船,发往山东、山西、北直隶各处旱灾之地!开仓放赈!朕要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只要有朕在,大明,就无人会饿死!”

  “命!兵部,即刻拟旨,昭告天下!凡此番北伐辽东之将士,其家乡田亩,自出征之日起,三年之内,免除一切赋税徭役!凡阵亡者,其家人,由朝廷奉养终身!其子嗣,可入新设之‘忠烈学堂’,由国库供养,学文习武!”

  一道道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旨意,从皇帝的口中,被清晰地、一道接一道地颁布出来!

  整个皇极殿,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皇帝这番近乎“疯狂”的举动,给彻底震慑住了!

  毕自严更是如遭雷击,他嘴唇哆嗦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通州大仓……那不是早已被各路军需掏空,只剩下些陈年旧谷了吗?陛下这是……这是疯了吗?拿什么去赈济?拿什么去支撑这等海口?

  然而,朱由检根本没有给他任何质疑的机会。他走下御阶,亲自来到毕自严的面前,用一种平静得可怕的语气说道:

  “毕爱卿,你不是说国库无粮吗?朕,现在便带你,带满朝文武,亲自去看看!”

  “摆驾!通州!”

  ……

  半日之后,通州大运河码头。

  这里,早已被神武军戒严,数万百姓与闻讯赶来的官员,被隔在警戒线之外,伸长了脖子,议论纷纷。

  当皇帝的御驾,在数百龙骧营铁骑的簇拥下,抵达之时,所有人都跪伏于地,山呼万岁。

  朱由检没有理会这些繁文缛节,他翻身下马,径直走到了那座平日里戒备森严,此刻却大门洞开的巨大粮仓之前。毕自严、梁廷栋等一众核心大臣,则面带疑虑与不安,紧随其后。

  “开仓!”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数十名神武军士兵,合力将那沉重的、足以并排行驶数辆马车的仓门,缓缓拉开。

  “轰隆隆……”

  当仓门彻底打开,当正午的阳光,照亮了那深不见底的、巨大的仓库内部时——

  “嗡——!”

  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外围的数万百姓,脑海中,都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炸雷,瞬间一片空白!

  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得如同铜铃,嘴巴张得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脸上,写满了极致的、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震惊与不敢置信!

  只见那座传说中“早已空虚”的巨大粮仓之内,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空空如也,或是只有薄薄一层陈粮。

  而是——堆积如山!无边无际!

  一袋袋码放得整整齐齐、鼓鼓囊囊的崭新粮袋,从仓库的地面,一直堆到了数丈之高的房梁之下!形成了一座座由粮食组成的、连绵不绝的巨大山脉!那金黄的麦粒与饱满的米粒,甚至从一些破损的袋口中流淌出来,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那浓郁的、独属于新粮的谷物香气,扑面而来,让许多因灾荒而许久未闻过米香的百姓,都忍不住狠狠地吸了吸鼻子,眼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这怎么可能?!”毕自严,这位掌管了大明钱粮一辈子的户部尚书,看着眼前这如同神迹般的景象,只觉得双腿一软,若不是身旁的侍卫及时扶住,他几乎要当场瘫倒在地。他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国库的账册,老夫日夜核算,绝无可能……这……这粮食,是……是从哪里来的?!”

  “是天上来的!”

  朱由检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在每一个人的耳边炸响!

  他转过身,面对着那数十万跪伏于地的军民,张开双臂,用一种充满了神圣与威严的语气,朗声宣告:

  “是上天,是太祖皇帝在天之灵,不忍见朕之子民受苦,不忍见朕之江山蒙尘!特降下此等神迹,赐予朕无尽之粮草,助朕,内安黎庶,外攘强敌!”

  “此乃天命!天命在我大明!!”

  短暂的死寂之后,整个通州码头,爆发出了一阵前所未有的、疯狂的、如同山崩海啸般的欢呼!

  “天命所归!陛下乃真龙天子啊!”

  “神迹!此乃神迹啊!”

  “陛下万岁!大明万胜!!”

  无数的百姓,对着朱由检的身影,疯狂地磕头,他们的动作虔诚无比,仿佛在朝拜一尊真正的、能活人济世的神只!

  而那些将帅们,毛文龙、满桂……他们看着御座上那个年轻的身影,眼神中,所有的敬畏,都化为了最狂热的崇拜!他们的君王,不仅能带领他们打胜仗,更能凭空变出无尽的粮草!跟着这样的雄主,何愁大业不成?!

  在将所有人的情绪都推向顶点之后,朱由检再次下达了不容置疑的命令。

  “还愣着干什么?!”他对着早已被惊得呆若木鸡的官员们喝道,“开仓!放粮!装船!赈灾!”

  “北伐!平辽!!”

  在这一刻,所有关于“穷兵黩武”的质疑,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帝国的战争机器,在“神迹”的加持之下,伴随着万民的欢呼,正式,开始转动!

  喜欢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