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亲子鉴定,原来如此-《四旬老太守国门:对我精神不正常》

  谁都知道慕尚城和那个新太太生了个女儿,叫慕知音,才四岁。

  这名字和慕知也的名字比起来更加用心些,这把年纪和小老婆做知音,当初罗青英听到时只觉得好笑。

  慕知也从没见过这个名义上的妹妹,罗青英自然也没见过。

  那些人和事,在罗青英眼里早就成了隔岸的风景,本来也没什么交际。

  罗青英撇了撇嘴,没再往下说,夹起一筷子黄喉在红汤里七上八下,翻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眼底的情绪。

  “叮——”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又亮了,这次是条带着小锁图标的加密信息。

  罗青英指尖在屏幕上划了几下解锁,点开消息的瞬间,嘴角的弧度一点点变大。

  L:【慕尚城已经和老婆离婚了,就是这个月。】

  罗青英在心里念着,目光扫过后面的内容。

  L:【慕尚城在不同三家医院都做了两份亲子鉴定,都是走的vip加密通道。我查到了其中一家医院的,请您千万保密。】

  附件里是两张亲子鉴定书的照片。

  罗青英点开第一张,是慕尚城和慕知也的,结论清晰明了。

  她又点开第二张,慕尚城和慕知音的——结果赫然相反。

  “咕噜咕噜……”

  空气仿佛静了几秒,只有火锅汤还在咕嘟作响。

  “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罗青英忽然低低笑出了声,越笑越觉得有意思,最后干脆靠在椅背上,抬手揉了揉眉心:“哦,原来如此啊,好一个知音啊。”

  她看向慕知也,眼里闪着了然的光,“我说呢,这打击确实够大的。”

  江尧年递了张纸巾给她,眼神里带着温和的询问。

  罗青英摇摇头,把手机屏幕按灭,重新看向沸腾的火锅,仿佛刚才那惊天的消息,不过是锅里又多煮了片青菜而已。

  “都吃饭吧,和我们没关系。”罗青英一锤定音。

  她其实从来也没有觊觎过慕尚城那些财产,继承他的“皇位”。

  虽然慕尚城可能并不这么想,但是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一切都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

  ……

  两天后,清晨六点,罗清英几人坐在保姆车里,快速的朝着影视基地驶去。

  罗青英的脸色有些阴沉,她瞪着小陈,语气严厉地问道:“谁让你跟慕尚城交代我的行程了?”

  小陈被罗青英的质问吓了一跳,他连忙解释道:“冤枉啊,青英姐,我真的什么都没说!他一直缠着我要见你,我实在没办法,就跟他说你出差去了,其他的我真的什么都没说啊!”

  罗青英听了小陈的解释,并没有消气,她翻了个白眼说道:“我们公司和他们公司根本没有什么业务往来,你干嘛要告诉他我的行程?你不知道他那个人有多难缠吗?”

  小陈一脸委屈地看着罗青英,解释道:“我知道他很难缠, 所以我才没有告诉他你的具体行程啊,他毕竟是你的前夫,我只是说你出差去了,其他的我真的什么都没说。”

  罗青英挥了挥手,打断了小陈的话,说道:“好了,你不用解释了,我不想听。”

  “从现在开始,你给我把他拉黑,以后一句话都不要再跟他说了,听到没有?”

  小陈见罗青英态度如此坚决,也不敢再争辩,他连忙点头道:“好的,青英姐,我知道了,我马上就把他拉黑。”

  罗青英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眼神冷漠地看着小陈,缓声道:“扣你 200 块钱工资,你应该没有意见吧?”

  小陈听到这话,只是低着头开车,轻声回答道:“没意见。”

  他的声音很轻,仿佛生怕自己的回答会引起罗青英的不满。

  ……

  清晨六点,剧组驻扎的影视基地已经褪去了凌晨的静谧。

  场务们扛着轨道车穿梭在搭建好的警局布景间,灯光组正调试着天花板上的柔光板。

  暖白的光线漫过“刑侦支队”的金属门牌。

  罗青英坐在化妆间的镜前,看着化妆师用眉笔在她眉骨上方勾勒出利落的弧度。

  镜子里的女人褪去了平日里对工作人员的温和,短发被发胶固定成一丝不苟的模样,警服的肩章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这是她饰演的刑警林霄红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青英姐,紧张吗?”

  苏瑶瑶递过来一杯温豆浆,目光落在她攥着剧本的手上。

  那本剧本的边缘已经被翻得起了毛,重点段落旁用红笔标着密密麻麻的批注。

  罗青英接过豆浆,指尖在微凉的杯壁上轻轻摩挲着,唇角弯起个浅淡的弧度:“还好。”

  声音里带着刚睡醒的微哑,却透着股笃定。

  其实昨晚她只睡了四个小时,闭上眼全是林霄红第一次出警时的台词。

  可此刻坐在镜前,心里翻涌的不是紧张,而是种奇异的熟悉感。

  仿佛这身警服她已经穿了许多年,现在罗青英多少开始理解余年,为什么会在背台词的时候发疯。

  导演的场记板在走廊里响了两声,“各部门准备!”

  喊声穿透了化妆间的门。

  罗青英深吸一口气,将豆浆放在桌上,起身时警服的腰带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罗青英回以颔首,目光扫过片场中央的审讯室布景——铁桌,木椅,墙上的“坦白从宽”标语,一切都逼真得像真的警局。

  “罗青英,到位!”副导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她定了定神,迈开脚步走进审讯室。

  灯光骤然聚焦在身上,所有的嘈杂瞬间退成模糊的背景音。

  当镜头对准她的脸时,罗青英眼里的温和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刑警特有的锐利与冷静。

  ……

  走廊尽头,询问室的门被猛地拉开,带出一股混合着烟味和压抑的空气。

  林霄红走了出来。

  她42岁,身形挺拔,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立领夹克,衬得她本就略显冷峻的侧脸线条更显锋利。

  干练的短发里夹杂着几缕不易察觉的银丝,眼角刻着岁月和长期缺乏睡眠留下的细纹。

  那双眼睛,此刻像淬了寒冰的刀锋,锐利得能剐下人一层皮。

  一个年轻刑警小张紧跟着出来,脸上带着余悸和一丝不满:“林队,这……是不是太急了点?那嫌疑人刚有点松口……。”

  “松口?”

  林霄红脚步不停,声音不高,却像冰凌砸在瓷砖上,清晰刺骨:“三个小时,车轱辘话来回转!证据链就差他最后一句!磨叽什么?对付这种滚刀肉,就得给他点压力!”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甚至有些粗暴。

  这是她一贯的风格——效率至上,有时显得不近人情。

  小张嗫嚅着没敢再顶嘴。

  林霄红在市局是出了名的“铁娘子”。

  三年前在省厅。

  就是因为她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死磕一桩涉及地方保护伞的走私大案(内部称为“海风案”)。

  得罪了大人物,才被“发配”回老家星海市,从省厅的明星探长降成了支队的副队长。

  能力毋庸置疑,但人缘…就有些微妙了。

  “城北的花开了几个冬夏,城南的,你还好吗?看够了远方就来看我吧……”

  林霄红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

  林霄红脚步微顿,掏出来看了一眼屏幕。

  来电显示是“骆恬曦”。

  她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眼神深处掠过一丝疲惫和……更深的无奈。

  她没接,任由铃声在空旷的走廊里突兀地响了几声,然后归于沉寂。

  屏幕上还有几条未读信息提示,最新一条显示来自“骆恬曦主任”:通知高三第一次家长座谈会将于今晚19:30在教室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