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药香传奇(三)-《四旬老太守国门:对我精神不正常》

  从那以后,荣江篱周末就不再待在家里,而是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上海的郊区,考察哪里适合种植药材。

  她发现上海郊区有很多闲置的土地,气候也适合种金银花、板蓝根这些药材,如果能租下来种植,再自己炮制销售,肯定比在纸盒厂打工强。

  “你一个妇道人家!”

  婆婆知道了她的想法,又开始冷嘲热讽:“不安分守己!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去种地,你是不是在农村待傻了?”

  “咱们现在是城里人,不是农民了!”

  荣江篱没理她,继续考察。

  可更让她心寒的是陈志强的变化。

  回城后,陈志强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国企干部。

  心里开始越来越看不起她这个“农村来的老婆”。

  陈志强下班回家,要么就是抱怨工作累,要么就是跟同事出去喝酒,很少帮她做家务、带孩子。

  有时候荣江篱跟他说想种药材的想法,他要么不耐烦地打断:“你不懂,城里跟农村不一样,别瞎折腾。”

  要么他就是说:“你别给我丢人了,人家同事的老婆都是大学生、干部,就你整天想种地。”

  荣江篱沉默。

  只是荣江篱的心,一点点冷了下去。

  她没想到,曾经那个说要照顾她的人,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一九八五年夏天,荣江篱去陈志强单位送伞,却在单位门口,看见陈志强和一个穿着连衣裙的女人走在一起,两人有说有笑,陈志强还帮那个女人拎着包。

  荣江篱心里咯噔一下,躲在树后,看着他们上了公交车。

  晚上,陈志强回来,荣江篱把两个孩子哄睡,然后坐在床边,看着他问:“你今天下班,跟谁一起走的?”

  陈志强愣了一下,随即脸色就变了,却还是嘴硬:“跟同事啊,怎么了?”

  “哪个同事?穿连衣裙的那个?”

  荣江篱的声音有点抖,“你们是什么关系?”

  陈志强见瞒不住了,索性破罐破摔,站起身说:“是,我跟她在一起了。”

  “她是我们厂里的技术员,大学毕业,跟我有共同语言。”

  “江篱,我说实话,你跟我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我们之间没话说。”

  荣江篱看着他冷漠的脸,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荣江篱哭着质问:“我跟你在农村过了十五年,给你生了两个孩子,你现在说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你当初说要照顾我,都是假的吗?”

  “那时候是那时候,现在是现在,现在新时代都是自由恋爱了。”

  陈志强别过脸,不敢看她,“我跟她是真心相爱的,你要是同意离婚,我会给你补偿。”

  荣江篱一夜没睡。

  第二天,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婆婆,本以为多年相伴的婆婆会责备陈志强,没想到婆婆却拉着她的手。

  婆婆苦口婆心劝道:“江篱啊,男人嘛,有点花花肠子很正常,你忍忍就过去了。”

  “离婚?说出去多难听!”

  “咱们陈家的脸都要被你丢尽了!”

  “再说,你离了婚,带着两个孩子,住哪儿?吃什么?”

  那一刻,荣江篱看着这个她叫了十几年“妈”的女人,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人心凉薄。

  荣江篱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默默抽回手,做了在这个家的最后一顿饭。

  荣江篱在饭桌上平静地说:“是陈志强提的离婚,我离。”

  “但我有条件:两个孩子都归我,陈志强每月付五十块抚养费。”

  “如果他不同意,我就去他单位找领导,谈谈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婆婆愣住了,她没想到一向温顺的儿媳,居然这么强硬。

  陈志强不想同意这几个条件,但是听见荣江篱要闹也慌了。

  他刚在单位站稳脚跟,要是这事闹到领导那里,他的前途就毁了。

  最终,他还是同意了荣江篱的条件,两人去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

  ……

  离婚后,荣江篱带着女儿陈雪和儿子陈明,搬到了闸北区一间十平米的小亭子间。

  房子又小又暗,白天都得开灯,做饭只能在楼道里搭个小煤炉,可荣江篱却觉得心里松快。

  不用再看婆婆的脸色,不用再听陈志强的冷嘲热讽,终于能按自己的想法过日子了。

  纸盒厂每月三十几块的工资,要养活三个口人,还要交房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荣江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给孩子们做早饭,送他们上学,再赶去厂里上班。

  晚上下班回来,还要给孩子们洗衣、辅导作业,忙到深夜才能歇口气。

  可就算再累,她也没放弃种药材的念头。

  这是荣江篱的特长,那也是她唯一的希望。

  ……

  转机是在一个周末的傍晚。

  邻居张阿姨捂着肚子来找她,脸色惨白:“江篱,你有没有治胃痛的药?”

  “我之前在药房买的中药,吃了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更疼了。”

  荣江篱赶紧让张阿姨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又摸了摸她的脉搏,问了几句症状,心里大概有了数。

  她想起自己从赣南带来的晒干的香附,是治胃痛的良药,便从柜子里翻出来,给张阿姨包了一小包:“阿姨,你回去用这个煮水喝,早晚各一次,要是没用你再找我。”

  张阿姨半信半疑地拿着药走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张阿姨就兴冲冲地跑来找她:“江篱,你这药太管用了!”

  “我昨晚喝了一次,今天早上胃就不疼了,你这药在哪儿买的?我再去买点备着。”

  荣江篱笑着说:“这是我之前在赣南采的草药,自己晒的,不是买的。”

  她看着张阿姨手里那包劣质中药,突然意识到。

  上海的中药材市场太乱了,很多药材要么是假货,要么是炮制不到位,药效差还卖得贵,像张阿姨这样被骗的人肯定不少。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冒了出来:为什么不在上海郊区种药材?

  自己种、自己炮制,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卖个好价钱,说不定还能闯出一条路来。

  说干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