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爱民如子的好县令-《特战女兵在古代》

  南部边境腾原县的赵家村。

  此刻,初阳当空,天气稍显凉爽。

  微风不时卷着落叶阵阵吹过,但所有的村民们却无暇顾及。

  老人们裹着打补丁的灰布短褐,

  孩童穿着洗得发软的粗布小袄,

  青壮汉子则是沾着尘土的麻布短衫。

  众人皆敛了神色,眉头轻锁,

  连嬉闹的稚子都被按在膝头噤声,

  齐刷刷望向村前平日里开会的台前,大气不敢喘。

  只见今日台上来的,全是县衙里的那些官老爷们。

  台前两侧站着两排捕快,他们个个身着玄色劲装,

  腰挎寒光凛凛的环首刀,面沉如水;

  那些衙兵们则是披暗甲、握长枪,枪尖映着初阳,

  眼神锐利如鹰。

  中间列站着的则是村长与村正,他们的灰布长衫被洗得发白,

  垂首敛目满是拘谨;

  一名县尉则穿青色官袍,脸上紧绷着神经,

  不时严肃地扫视人群。

  弄得村民的心情,全都紧张到极点。

  这样的场景与阵仗,很多村民们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呢。

  最前处,师爷青衫束带,手持卷册垂眸而立,神情肃穆;

  最中央的那名县老爷则是端坐檀木椅,

  藏青官服罩着补子,面容威严,

  指尖轻叩扶手,满堆笑脸地用目光扫视众人。

  别看那县老爷脸上堆着笑,指腹慢悠悠摩挲着下颌的山羊胡,

  目光扫过村民时还特意放缓了神色,仿佛多亲和般,

  其实他心里对那些村民们,可是各种嫌弃。

  哼,看看这群泥腿子个个面黄肌瘦,衣裳补丁摞补丁,

  连站姿都歪歪扭扭,瞧着便让人倒胃口。

  若不是太后马上要来南巡的消息逼得紧,

  他才懒得来这鬼地方,见这一群泥腿子贱民呢。

  但他又怕不过看看,作作样子的话,

  万一到时候这群贱民在太后跟前乱嚼舌根,

  说他治下无方,自己多年的仕途可就全毁了。

  想到这儿,他赶忙收了些轻视,挺直脊背。

  继续露出满是和和气气的笑脸。

  待村民的目光都聚过来,他便清了清嗓子开口:

  “乡亲们,本官今日特来探望你们!哎,

  这些年朝廷差事繁杂,本官上既要应对新政,

  下要督办粮税,每天都是各种忙碌呀!

  实在分身乏术,迟了些来看大家。”

  说罢,他抬手示意身后衙役,声音又软了几分:

  “本官已知大家日子艰难,特意带来些粮食布匹,

  虽不多,也是本官的心意,一会便让人给大伙分发,

  还望大家安心度日。”

  一旁的那个师爷,闻言他差点没笑出声来。

  还每日各种公务繁忙,你不是在衙门里耍官威,

  就是忙着跟你家的小妾亲热作乐。

  每夜还不忘去给县里的那些各大青楼花魁送温暖。

  但这些,师爷只敢在心里暗暗吐槽,哪敢表露出来。

  毕竟,县老爷每天去作乐的时候,他也时常跟着去享福。

  这样的好事好日子,简直不要太酸爽。

  想到这里,师爷实在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淫笑。

  县老爷话音刚落,

  台下村民的目光“唰”地全黏在衙役抬着的粮袋上,

  袋口漏出的糙米颗粒分明,在阳光下泛着浅黄光泽。

  饿了许久的孩童甚至忍不住咽起口水,

  青壮汉子喉结滚动,连老者枯瘦的手都悄悄攥紧了衣角,

  眼里满是渴盼。

  他们这些日子早把野菜挖空、草根嚼尽,

  家里的米缸早见了底。

  这时,村头那位头发花白的老者,

  攥着补丁短褐的衣襟往前挪了半步,颤着声开口:

  “县、县老爷大人,敢问您给我们发粮食……

  可有什么条件吗?”

  “哎......,这位老人家,您这是说什么话呀?

  本官这是好不容易抽空闲,

  正好了解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情况,

  简直就是心如刀割呀!本官对你们还能有什么条件呀?

  如果真要本官对你们有条件的话,

  那本官只盼着你们勤勤恳恳,风调雨顺地耕种。

  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作戏要做全套,听完那老者的话后,那县令老爷,

  当场激动的站了起来,往台前走了几步,

  看他那边说边手舞足蹈的样子,就如同演帝附身那般。

  县老爷手按在胸前,眉头皱得愈发紧,语气满是“无奈”:

  “乡亲们,本官何尝不想多给大家些粮食?

  可县里日子也紧啊,实不相瞒,本官上要缴朝廷的税银,

  下要养着身后这些弟兄们,哎呀!手里实在没余钱余粮。”

  他叹着气摇了摇头,声音又沉了几分:

  “眼下只能委屈大家,咱们同舟共济熬过这个冬天,

  等来年收成好了,相信咱们以后的日子定会好起来!”

  嘿嘿,其实他县衙粮仓里的那些大米、杂粮堆得快顶到梁上,

  都足够赵家村人吃上好几年呢。

  只是这些粮食,那可是他的宝贝,

  怎么可能舍得真分给“泥腿子”。

  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村民们今日高低,

  也能在这个大半辈子也见不到县老爷手里,

  得到一点粮食,他们走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甚至还有不少百姓被那演帝附身的县令给忽悠到了,

  纷纷在心里感动不已,以为他们真的命好,

  摊上了这么一个爱民如子的县令。

  县老爷的话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一片“谢青天大老爷”的声音。

  白发老者带头作揖,青壮汉子们跟着附和,

  连孩童都奶声奶气地喊“谢谢老爷”。

  村民们不自觉地,往那些摆放粮袋位置挪了挪脚步,

  眼里满是感激,却没人察觉县老爷满脸笑意,

  还悄悄松了口气。

  “乡亲们,本官还有一个好消息,想提前告知诸位。”

  “青天老爷,您说,我等洗耳恭听。”

  那些村民们的眼睛,全都只顾着看着台上的粮食。

  心里只盼着那县令赶紧把话说完,好快分发粮食。

  那县老爷见这群贱民们,竟如此好忽悠,

  脸上的笑意就更浓了。

  “嗯,是这样的,本官前日接到朝廷公文,

  说太后娘娘她不日就要来我们县里巡视,

  此等重大事宜,届时我等定要好好表现,

  一会本官会让师爷把注意事项,

  都跟你们一一仔细详说,大家可要认真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