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

  萧云舒猛地攥紧拳头,眼中闪过泪光。

  他走到谢清风面前“谢爱卿,你可知你今日立下的功绩,胜过打十场胜仗!”

  “有此粮种,我圣元朝百姓,再也不用受饿殍之苦了!”

  邵鸿裕也难掩激动,捋着胡须道:“老夫活了六十余载,从未见过如此高产的粮种!谢大人,你这是为我圣元朝立了不世之功啊!”

  谢清风望着萧云舒眼中的泪光,又看了看邵鸿裕激动得微微颤抖的胡须,躬身行了个大礼,声音却异常平静:“陛下、首辅大人谬赞了。臣不过是恰逢其会寻得这红薯种,又有幸得陛下信任、众农友相助才让它得以生根结果。真正功劳最大的,是盼着百姓吃饱饭的陛下,更是这肯为圣元朝结出果实的土地。”

  虽然是他培育出来的土豆粮种,但谢清风可不敢把功劳全部都揽在自己身上。

  其实讲实在的,按照他的性格来说的话,这种有些功高震主的东西他根本就不会拿出来 。

  但百姓们真的需要。

  这些人一辈子扎根土地,所求不过是风调雨顺、粮满仓罢了。

  而这土豆种,就是能让他们愿望成真的希望。若是为了避嫌,为了怕引来帝王猜忌就把这希望藏起来,那他这个官做得还有什么意义?

  不过既然已经拿出来了,就得明哲保身。

  虽然萧云舒这个皇帝现在对他非常信任,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会猜忌他,但帝王的信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不仅仅是帝王,就连好朋友、闺蜜、父母都是一样的,可能在一个时间段内你们是坚不可摧的同盟,但在另一个时间段也有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对你不满。

  谢清风这番话说得很漂亮,既捧了帝王,又念及百姓,还藏住了自己的锋芒。

  他的话音刚落,下面的文官们都是人精,立马跟上谢清风的开团拍起了萧云舒的马屁,“陛下圣明!”

  “若无陛下力排众议支持粮种培育,若无陛下心系万民的仁心,这红薯种纵有天大的潜力,也难见天日!谢大人说得极是,真正的功劳当属陛下啊!”

  “再者,臣以为这红薯种能在我圣元朝生根结果,绝非偶然!古话说天人感应,陛下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减赋税、赈灾民、修水利,连上天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降下这亩产千斤的粮种,正是上天对陛下仁政的认可,是上天垂怜我圣元朝百姓啊!”

  “《礼记》有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陛下有德,故上天辅之!先前臣等还忧心粮荒难解,如今见这红薯种才知陛下的德行早已感动上天,连天地都愿助陛下一臂之力,让百姓免于饥馑!此等盛事,当记入史册,让后世皆知!”

  一时间,田埂上的官员们纷纷开口,你一言我一语,都把红薯种高产与“上天满意陛下、降下祥瑞”紧紧绑在一起。

  一时间,田埂上跪倒了一片官员,“陛下圣明”的呼声此起彼伏,连带着原本拘谨的老农们也跟着文官们局促地跪倒在地,跟着喊了句“陛下圣明”。

  萧云舒站在原地,看着眼前跪倒的百官,没有人不喜欢夸奖,萧云舒虽然知道谢清风和大臣们是在故意恭维他,但他的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

  他抬手虚扶道:“诸位爱卿平身吧,朕知道你们皆是真心为了百姓、为了江山。今日红薯种高产,是君臣同心和上下协力的结果。”

  待官员们纷纷起身,萧云舒的目光再次落在谢清风身上,语气带着几分打趣:“谢爱卿,你这几句话,倒是让朕得了满朝的赞颂啊。”

  谢清风躬身行礼,语气依旧平静道:“陛下本就当得起这份赞颂,臣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萧云舒从不是吝啬认可的帝王,谢清风能在这众目睽睽之下直言真正功劳当属他这位君主,这份不贪功、懂进退的心思,他也看在眼里。

  得此良臣,也是他萧云舒的福气啊!

  萧云舒看着谢清风躬身行礼时依旧平静的模样,心里那点因满朝赞颂而起的愉悦,又添了几分对良臣的珍视。

  他往前走了两步,伸手扶住谢清风的手臂,指腹触到对方衣袖上未抖净的泥土,却只觉得这份朴素比任何锦缎都更显珍贵。

  “实话实说?”萧云舒笑出声,声音里满是畅快,朗声道,“谢爱卿这话谦虚了!若不是你三年如一日守着试验田,若不是你今日将这救命粮种呈在朕面前,哪有现在能亩产千斤的粮种?这功劳,你若受不起,满朝文武,还有谁能受得起?”

  话音落,萧云舒忽然提高声调,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却又藏着难掩的喜悦:“传朕旨意!”

  随行的太监小亭子早已备好纸笔,闻言立刻躬身应道:“奴才在!”

  “谢清风,字允执,于圣元三年寻得红薯良种,历时三载培育成功,亩产千斤解万民饥苦,功绩卓着,朕心甚慰!”萧云舒的声音响彻田埂,连远处的老农们都屏息凝神听着,“今朕特封谢清风为丰裕伯,赐伯爵金印、蟒纹朝服一套!”

  丰裕伯,这封号既取五谷丰登、百姓充裕之意。

  萧云舒并未停下,继续道:“另赐京郊良田千亩,作为丰裕伯的世袭封地,所产粮米尽数归入伯府私库,无需缴纳粮税!”

  “嘶——”百官中有人倒吸一口凉气。京郊良田本就是寸土寸金,千亩世袭封地更是罕见,还不用缴粮税,这份赏赐已是伯爵爵位里的顶配。

  萧云舒却觉得还不够,目光落在谢清风身上,语气又温和了几分:“再赐白银五千两,绫罗绸缎百匹供伯府修缮宅院、添置家当,另赏贴身护卫十人,由羽林卫中挑选精锐,负责丰裕伯及家眷的安全。”

  这还不算完,他又补充道:“此外,丰裕伯可享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