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顶山那场荒唐却又暗藏杀机的“劫难”过后,唐僧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马蹄声在空旷的山野间回响,显得格外清晰。
唐僧端坐马上,目光比往日更为沉静。
平顶山的经历,让他对“西游”二字,产生了诸多的困惑。
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只知闭目诵经,等待徒弟们扫清前路。
而是开始认真地“观察”。
观察山川地貌,观察风土人情,观察他那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
同时,他识海中那篇得自金蝉子记忆碎片的《金蝉蜕凡证道心经》,也开始悄然运转。
此功法别辟蹊径,不假外求,专于挖掘自身血脉深处的本源。
初时极为艰难,那丝新生的金色法力桀骜不驯,每每运转,经脉都如针扎般刺痛。
但唐僧心志之坚,远超常人。
他强忍痛楚,于行路颠簸中,细细体悟那法力流转间的韵律。
渐渐地,他摸索出一些门道。
他发现,当自己心神放空,专注于聆听周遭万物之声时,功法运转最为顺畅。
风声、水声、虫鸣、鸟叫、甚至草木生长的细微动静……
无数声音汇入耳中,非但不显嘈杂,反而让他心神越发清明。
他的听觉,变得异常敏锐。
数里之外的窃窃私语,地下深处的流水潺潺,皆能清晰捕捉。
这一日,正行间,唐僧耳廓微微一动。
他听到前方山路转弯处,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呼吸声,还夹杂着压抑的兴奋低语。
“……来了来了!”
“嘿,肥羊!”
“小声点!别惊动了那雷公脸……”
唐僧目光依旧平静地望着前方,心中却已了然。
他甚至能“听”出埋伏者大约有二十余人,呼吸粗重,应是山贼之流,而非妖魔。
他并未声张,只是那丝金蝉法力自然而然地流转至双目,
让他视野变得更为清晰,甚至能隐约看到远处草丛中反射的刀光。
果然,片刻之后,一声唿哨响起,一群彪形大汉从两侧山林中跳出,手持明晃晃的兵刃,拦住了去路。
“呔!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为首的山贼嚎叫着惯用的切口。
猪八戒吓得一哆嗦,躲到孙悟空身后。
沙僧默默握紧了降妖宝杖。
孙悟空嘿嘿一笑,正要上前戏耍一番,却听端坐马上的唐僧忽然开口:
“各位施主,贫僧自东土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身边并无多余财物。
唯有御赐的紫金钵盂,乃化缘之用,若施主们需要,尽可拿去。”
他说话间,目光缓缓扫过那群山贼,尤其在几个看似头目的人脸上微微停顿。
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被看到的山贼没来由地心中一虚。
山贼头子一愣,这和尚也太配合了?
他狐疑地打量着唐僧,又看了看那三个奇形怪状的徒弟,
尤其是那个扛着棒子、一脸戏谑的雷公脸,心里有些打鼓。
唐僧却不再多言,只是微微侧耳,仿佛在倾听什么,随即淡淡道:
“东南方向三里外,似有大队人马赶来的声音,听甲胄声响,应是官府巡山兵马。
施主们若此时退去,尚可安然无恙。”
山贼们闻言顿时一阵骚动,惊疑不定地望向东南方,那里山林寂静,哪有什么声音?
但唐僧说得太肯定,太自然,那笃定的神态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信了几分。
加上旁边还有个一看就不好惹的孙悟空,
山贼头子咬了咬牙,色厉内荏地撂下几句狠话,竟真的带着手下慌慌张张地退入山林,跑了。
孙悟空眨巴着火眼金睛,诧异地看向唐僧:
“师父,您咋知道有官兵?
俺老孙都没听到动静。”
唐僧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淡然与神秘:
“为师亦未听到。
只是方才心中忽有所感,信口一言罢了。
看来,我佛慈悲,亦会点拨于我。”
他自然不会说出是自己凭借超凡听觉,听到极远处确有马蹄声,
但并非官兵,只是一队寻常商旅,故意诈那山贼而已。
这初试锋芒的“耳神通”,让他心中对这《金蝉蜕凡证道心经》越发重视。
孙悟空将信将疑,挠了挠头,只觉得这和尚自从平顶山之后,似乎有点不一样了。
经此小插曲,又行数日,忽见前方一座高山巍峨,气象不凡。
山脚下,一片金碧辉煌的寺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钟声悠扬,梵唱声声。
山门匾额上,书写着“宝林禅院”四个鎏金大字。
“好一座大寺!”
猪八戒啧啧称赞,
“看着比咱们路上见的许多寺庙都阔气!
想必斋饭也差不了!”
孙悟空眼中金芒一闪,嘴角却撇了撇:
“庙是不小,就是这香火味儿里,似乎掺了点别的什么东西,闻着不那么纯粹。”
沙僧抬头望了望,沉默不语。
唐僧凝视那宝林禅院,运转体内那丝金蝉法力。
耳中听到的梵唱庄严肃穆,但在这宏大的声浪之下,他却捕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哀泣之声,
以及一股盘旋在寺院深处、与佛光愿力格格不入的阴冷气息。
“既是佛门胜地,我等当去拜谒佛祖金身,亦可请求挂单借宿。”
唐僧开口道,语气平静,心中却已生出警惕。
知客僧见他们师徒模样非凡,不敢怠慢,引他们入内。
寺中殿宇重重,佛像庄严,僧侣众多,香客络绎,表面看来一片兴盛。
然而唐僧以金蝉法力暗自感知,却发现许多僧侣眉宇间隐有忧色,行走间步履匆匆,似有难言之隐。
那丝阴冷之气和哀泣之声,愈发清晰,源头直指后院。
方丈是一位面色略显苍白的老僧,接待了他们,安排斋饭客房,
虽礼数周到,却总给人一种心神不宁之感。
是夜,万籁俱寂。
唐僧于禅房中静坐,功法运转之下,灵台清明,五感通玄。
那哀泣之声越发清晰,悲悲切切,充满了冤屈与不甘。
他悄然起身,孙悟空早已察觉,化作小虫落在其肩头。
一人一猴循声来到后院一处荒废的井台旁。
那悲声与寒气,正是从井中传出。
唐僧走到井边,向下望去。
月光下,井水幽深如墨,水中竟映出一张苍白浮肿、头戴王冠的中年男子面孔!
那男子眼神空洞,望着井口,无声流泪。
马蹄声在空旷的山野间回响,显得格外清晰。
唐僧端坐马上,目光比往日更为沉静。
平顶山的经历,让他对“西游”二字,产生了诸多的困惑。
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只知闭目诵经,等待徒弟们扫清前路。
而是开始认真地“观察”。
观察山川地貌,观察风土人情,观察他那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
同时,他识海中那篇得自金蝉子记忆碎片的《金蝉蜕凡证道心经》,也开始悄然运转。
此功法别辟蹊径,不假外求,专于挖掘自身血脉深处的本源。
初时极为艰难,那丝新生的金色法力桀骜不驯,每每运转,经脉都如针扎般刺痛。
但唐僧心志之坚,远超常人。
他强忍痛楚,于行路颠簸中,细细体悟那法力流转间的韵律。
渐渐地,他摸索出一些门道。
他发现,当自己心神放空,专注于聆听周遭万物之声时,功法运转最为顺畅。
风声、水声、虫鸣、鸟叫、甚至草木生长的细微动静……
无数声音汇入耳中,非但不显嘈杂,反而让他心神越发清明。
他的听觉,变得异常敏锐。
数里之外的窃窃私语,地下深处的流水潺潺,皆能清晰捕捉。
这一日,正行间,唐僧耳廓微微一动。
他听到前方山路转弯处,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呼吸声,还夹杂着压抑的兴奋低语。
“……来了来了!”
“嘿,肥羊!”
“小声点!别惊动了那雷公脸……”
唐僧目光依旧平静地望着前方,心中却已了然。
他甚至能“听”出埋伏者大约有二十余人,呼吸粗重,应是山贼之流,而非妖魔。
他并未声张,只是那丝金蝉法力自然而然地流转至双目,
让他视野变得更为清晰,甚至能隐约看到远处草丛中反射的刀光。
果然,片刻之后,一声唿哨响起,一群彪形大汉从两侧山林中跳出,手持明晃晃的兵刃,拦住了去路。
“呔!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为首的山贼嚎叫着惯用的切口。
猪八戒吓得一哆嗦,躲到孙悟空身后。
沙僧默默握紧了降妖宝杖。
孙悟空嘿嘿一笑,正要上前戏耍一番,却听端坐马上的唐僧忽然开口:
“各位施主,贫僧自东土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身边并无多余财物。
唯有御赐的紫金钵盂,乃化缘之用,若施主们需要,尽可拿去。”
他说话间,目光缓缓扫过那群山贼,尤其在几个看似头目的人脸上微微停顿。
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被看到的山贼没来由地心中一虚。
山贼头子一愣,这和尚也太配合了?
他狐疑地打量着唐僧,又看了看那三个奇形怪状的徒弟,
尤其是那个扛着棒子、一脸戏谑的雷公脸,心里有些打鼓。
唐僧却不再多言,只是微微侧耳,仿佛在倾听什么,随即淡淡道:
“东南方向三里外,似有大队人马赶来的声音,听甲胄声响,应是官府巡山兵马。
施主们若此时退去,尚可安然无恙。”
山贼们闻言顿时一阵骚动,惊疑不定地望向东南方,那里山林寂静,哪有什么声音?
但唐僧说得太肯定,太自然,那笃定的神态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信了几分。
加上旁边还有个一看就不好惹的孙悟空,
山贼头子咬了咬牙,色厉内荏地撂下几句狠话,竟真的带着手下慌慌张张地退入山林,跑了。
孙悟空眨巴着火眼金睛,诧异地看向唐僧:
“师父,您咋知道有官兵?
俺老孙都没听到动静。”
唐僧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淡然与神秘:
“为师亦未听到。
只是方才心中忽有所感,信口一言罢了。
看来,我佛慈悲,亦会点拨于我。”
他自然不会说出是自己凭借超凡听觉,听到极远处确有马蹄声,
但并非官兵,只是一队寻常商旅,故意诈那山贼而已。
这初试锋芒的“耳神通”,让他心中对这《金蝉蜕凡证道心经》越发重视。
孙悟空将信将疑,挠了挠头,只觉得这和尚自从平顶山之后,似乎有点不一样了。
经此小插曲,又行数日,忽见前方一座高山巍峨,气象不凡。
山脚下,一片金碧辉煌的寺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钟声悠扬,梵唱声声。
山门匾额上,书写着“宝林禅院”四个鎏金大字。
“好一座大寺!”
猪八戒啧啧称赞,
“看着比咱们路上见的许多寺庙都阔气!
想必斋饭也差不了!”
孙悟空眼中金芒一闪,嘴角却撇了撇:
“庙是不小,就是这香火味儿里,似乎掺了点别的什么东西,闻着不那么纯粹。”
沙僧抬头望了望,沉默不语。
唐僧凝视那宝林禅院,运转体内那丝金蝉法力。
耳中听到的梵唱庄严肃穆,但在这宏大的声浪之下,他却捕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哀泣之声,
以及一股盘旋在寺院深处、与佛光愿力格格不入的阴冷气息。
“既是佛门胜地,我等当去拜谒佛祖金身,亦可请求挂单借宿。”
唐僧开口道,语气平静,心中却已生出警惕。
知客僧见他们师徒模样非凡,不敢怠慢,引他们入内。
寺中殿宇重重,佛像庄严,僧侣众多,香客络绎,表面看来一片兴盛。
然而唐僧以金蝉法力暗自感知,却发现许多僧侣眉宇间隐有忧色,行走间步履匆匆,似有难言之隐。
那丝阴冷之气和哀泣之声,愈发清晰,源头直指后院。
方丈是一位面色略显苍白的老僧,接待了他们,安排斋饭客房,
虽礼数周到,却总给人一种心神不宁之感。
是夜,万籁俱寂。
唐僧于禅房中静坐,功法运转之下,灵台清明,五感通玄。
那哀泣之声越发清晰,悲悲切切,充满了冤屈与不甘。
他悄然起身,孙悟空早已察觉,化作小虫落在其肩头。
一人一猴循声来到后院一处荒废的井台旁。
那悲声与寒气,正是从井中传出。
唐僧走到井边,向下望去。
月光下,井水幽深如墨,水中竟映出一张苍白浮肿、头戴王冠的中年男子面孔!
那男子眼神空洞,望着井口,无声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