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终结与开始-《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而人族疆域仅剩的秦鲁两国却是极为特殊,秦国乃是人皇故地,鲁国乃是文圣旧居。

  这两国却是不适宜用强硬手段威逼。

  秦国,咸阳

  不同于燕赵齐楚的剧烈反应,秦宫之内一片肃穆。

  老秦王赵稷手持圣庙谕令,久久不语。

  殿下文武垂首,无人敢先开口,只有一旁的太子赵苏欲言又止。

  “老族长……可有消息传来?”赢稷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望。

  秦国虽无圣人位列圣庙,但秦地乃人皇起兵之地,血脉中自有傲骨与坚守。

  “自老族长于骊山闭关突破以来,还未有消息传来”一位身着黑色儒袍的亚圣缓缓出列,神色凝重地摇头。

  自圣庙与妖族大战以来,圣庙损失数尊圣人。

  这就给了秦国希望,赵氏老族长以及多位将近大限的族老,于骊山齐齐闭关隐秘突破圣境,但是至今半年时间尚未有消息传来。

  本来机会就小,现在更是渺茫。

  秦王赵稷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群臣,最终落在那方传承数百年的玄色玉玺上。

  玺匣微开,透出一丝苍古气息,那是人皇征战天下时亲手雕琢的镇国重器。

  “陛下,”黑衣亚圣上前一步,声音低沉。

  “老族长闭关前曾言,若圣庙生变而秦无圣,当以存续为重。人族一统乃大势所趋,强逆之...恐招灭国之祸。”

  殿外忽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侍卫跪呈密信:“边关八百里加急!楚都郢城,齐都临淄...文道尽毁!”

  满殿死寂。

  赢稷的手猛地攥紧玉玺,指节发白。

  ......

  鲁国,曲阜。

  文圣故居笼罩在细雨之中。

  鲁公孔衍并未召集孔家族人,而是独自立于文圣手植桧下的松树之下,指尖轻触千年古木的斑驳树皮。

  “王圣,实在霸道。”

  他喃喃自语,雨中仿佛传来先祖的低语。

  一名白发苍苍的大儒蹒跚而来:“孔公,圣庙使者已至城外。”

  姬衍惨肃一笑:“开中门,迎使者。”

  ......

  骊山深处,一处洞府中突然迸发万丈光芒。闭关半年的赵氏老族长赵咎缓缓睁眼,周身文气如实质般流转——竟已半步跨入圣境!

  “终究...还是差了些。”老人叹息一声。

  秦王赵稷的手缓缓从玉玺上松开,那玄色古玺在灯下泛着幽光,仿佛一只沉默的眼睛,见证着数百年的风云变幻。

  “报——!”

  又一名侍卫冲入殿内,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陛下!骊山……骊山异象!老祖宗……出关了!”

  “什么?!”赵稷猛地起身,玄色王袍带翻了案几上的竹简,“哗啦”散落一地。

  他顾不上这些,几步跨下丹陛:“老祖宗如何?可曾…可曾成功?”

  他的声音里带着最后一丝微弱的希望。

  侍卫抬头,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老祖宗已至宫门外!气息……深不可测!”

  话音未落,一股磅礴却带着几分虚浮衰败的气息已笼罩大殿。

  并非圣威那般煌煌不可逼视,却如渊渟岳峙,带着积年的厚重与一丝难以掩饰的枯槁。

  一个身影,无需内侍通报,已缓步走入殿中。

  来人一身朴素麻衣,须发皆白,面容枯槁,唯有一双眼睛,历经沧桑,此刻却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周身文气氤氲,远超亚圣,隐隐触摸到那道至高门槛,却如潮水般起伏不定,显然并未真正稳固,甚至带着一股强行突破后的惨烈代价。

  “老族长!”赵稷连忙上前,欲要行礼。

  赵咎摆了摆手,动作略显滞涩,他目光扫过殿内文武,最后落在那枚玄色玉玺上,长长一叹:“不必多礼了。外面的事,我已知晓。”

  “老祖宗,您……”赵稷看着他气息不稳的样子,心已沉下半截。

  “强求一步,终究是镜花水月。”赵咎摇头,语气平静却带着无尽的疲惫。

  “闭关半年,耗尽了族中积累,折损了老夫大半寿元,也只不过换来这半步虚圣之境,且根基已损,此生再无寸进可能。若要动武……呵呵,怕是连王圣一招都接不下。”

  “不若效仿姬青那厮,我老秦人还有机会……”赵稷身形恍惚,右手放在玉匣之上。

  他看向赵稷,目光慈和却坚定:“稷儿,收起那份不甘吧,齐楚便是前车之鉴。

  王圣能以造化之力隔空废一城文道,其境界已非我等所能揣度。

  他非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人族一体,文运合一。

  此乃煌煌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大秦起于人皇,守土数百载,对得起祖宗了。如今,更要为这万千秦地百姓,谋一个未来。若因我等固执,致使秦地文脉如齐楚般遭受重创,那才是真正的千古罪人。”

  赵稷感受着玉匣中蕴含的国运与涛涛民意,眼中闪过一丝痛楚,随即化为决然。

  “拟旨吧。”他闭上眼,声音沉重却清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国,愿遵圣庙法旨,归附一统。打开国库文库,迎圣庙使者。我赵氏……愿为人族未来,尽一份力。”

  赵稷看着老祖宗枯槁的面容和那决然的神情,最后一丝挣扎终于消散。

  ……

  鲁国,曲阜。

  圣庙使者的车驾并未受到任何阻拦,反而在鲁公孔衍的亲自引领下,穿过洒扫洁净的街道,直入文庙。

  文庙之内,烟香缭绕。

  整个鲁国的权柄并不在朝堂,而在孔庙。

  孔衍将使者引至文圣牌位之前。

  使者宣读谕令,声音在肃穆的大殿中回荡。

  孔衍静立聆听,面色平静。

  待使者读完,他上前一步,整了整衣冠,率先向文圣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他起身,转向使者,亦是向所有在场的孔氏族人及鲁国重臣,朗声道:

  “鲁地,乃文圣故里,文道之源。吾辈读圣贤书,所为何事?非为一国一姓之私利,乃为天下开太平,为万世开文运!”

  “今王圣整合文运,一统人族,正是践行圣人之道,匡扶天下之大义!我鲁国,身为圣裔,岂能固步自封,逆势而为?”

  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愈发高昂:“今日,非是鲁国消亡,而是我鲁地文脉,重归文运主流,再沐圣道光辉!此乃幸事!”

  他接过使者手中的谕令,高高举起,面向文圣牌位:

  “孔衍,代表鲁国上下,谨遵圣庙法旨!自即日起,鲁国文庙一应事宜,尽归圣庙总院统辖!鲁国上下,必倾力配合,助王圣完成文运整合之大业!”

  没有逼迫,没有抗争。

  在文圣的注视下,鲁国的归顺,带着一种仪式般的庄重与主动。

  孔衍身后的孔氏族人及鲁国大臣们,齐齐躬身:“谨遵孔公所命!谨遵圣庙法旨!”

  声音汇聚,在文庙大殿中回荡,充满了坦然与认同。

  ……

  消息传回圣庙。

  王清流立于圣庙最高处,俯瞰云卷云舒。灼灼站在他身旁,小脸上满是兴奋。

  “师父,秦国和鲁国也降了!这下,人族真的是一统了!”

  王清流目光悠远,并无太多喜色,反而带着一丝深沉。

  “一统,并非终点。整合文运,清除积弊,使人族真正强盛,足以应对未来一切风波,方是开始。”

  他微微抬手,指尖造化之气流转,仿佛在勾勒着未来的蓝图。

  圣庙钟声长鸣,响彻云霄,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彻底终结,与一个新时代的磅礴开端。

  喜欢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