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天下一统-《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圣庙钟声一百零八响,涤荡寰宇。

  王清流立于圣庙之巅,身后是垂首恭立的荀谕、目光复杂的四位老圣以及意气风发的灼灼。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万里云霭,落在那片广袤而即将迎来剧变的人族疆域之上。

  “荀谕。”

  “老朽在!”荀谕连忙上前,姿态愈发恭敬。

  “拟《大一统诏》,布告天下:自即日起,废国别,裂土分疆,置九州郡县。旧有王侯,依例考评,量才录用,入新朝为官,或赐爵荣养。天下权柄,收归圣庙,政令文出,一统无碍。”

  “谨遵圣谕!新朝国号还请圣人定夺!”

  “国号:汉”荀谕深吸一口气,知道这将是翻天覆地的变革,立刻领命而去。

  圣庙庞大的文书机构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一道道细致缜密的政令如同血脉,开始流向四方。

  王清流又看向灼灼:“随师父走一趟如何?”

  “是,师父!”灼灼看样子兴奋极了。

  在圣庙众人的目光聚焦之下,王清流师徒两人不见踪迹。

  “王圣这是?”一众人开始猜测王清流的去向。

  “圣意难测!”

  “师父,咱们去哪?回家吗?”

  “先去一趟其他地方?”

  不过王清流却是并未更进一步,而是带着灼灼等候在秦王宫门口,对于人皇,该有的尊敬,王清流还是有的。

  秦王宫内赵咎等人若有所感。

  片刻后,宫门隆隆开启。

  并非秦王赵稷,而是须发皆白、气息虽磅礴却隐含枯槁的赵咎亲自迎出。

  他身后,赵稷及一众秦国宗室、重臣皆神色复杂,恭敬行礼。

  “王圣亲临,请入内奉茶。”赵咎拱手,姿态放得极低。

  王清流还了一礼,神色平和:“老族长客气。清流此来,非为饮宴,乃为借秦地一物,亦为请老族长与秦王,共襄盛举。”

  众人心中皆是一凛,心中却已有了猜测。

  赵咎艰难开口:“王圣请讲”

  王清流并未移步,目光越过宫门,望向秦王宫深处那萦绕不散的苍古气息。

  “清流欲聚天下兵戈,融万民意志,铸就九鼎,永镇人族九州气运。闻秦宫藏有‘人皇极帝玺’,乃昔年人皇凝聚民心之物,故本圣欲借此物,为铸鼎之基。”

  赵咎与赵稷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与恍然。

  聚天下兵戈铸鼎镇运,此乃何等气魄!

  秦王赵稷深吸一口气:“人族重器,自当用于人族大事。王圣稍候,老夫亲自去取!”

  说罢,身形一闪便消失在原地。

  跟在人群之后的赵苏却是目光落在王清流身上不移分毫,曾几何时,他们还是同桌宴饮的至交好友。

  不过经由姬玉秀一事,他已经无颜和这位旧友打招呼了。

  似乎是注意到了赵苏的目光,王清流点头示意,赵苏一愣,躬身施礼。

  不多时,赵稷返回,双手托着一方玉匣,玉匣古朴无华,却内蕴澎湃民意。

  “有劳王上。”王清流微微点头。

  “另,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尤需德高望重、熟知古事之人坐镇中枢。

  老族长乃人皇遗脉,德昭天下,秦王亦乃雄主,清流欲请二位入圣庙,监察天下,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这是明晃晃的“请”入中央,亦是给予尊荣与实权,化解潜在矛盾。

  赵咎苦笑,深知此乃阳谋,亦是最好归宿,当即躬身:“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赵稷亦知大势已定,能得此职,已是优待,随之拜下:“赵稷,领命!”

  ……

  半月后,圣庙颁布《大一统诏》及《废国别立郡县令》。

  天下震动而又迅速平息。

  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下设郡县。

  旧有官员经圣庙文院考核后留用或调任,大量寒门学子与有识之士被选拔填充各级官署。

  同时,圣庙再发《聚兵铸鼎圣令》。

  王清流并未耗用民力而是使用圣力,直接摄来天下之兵。

  于圣庙之巅,以人皇极帝玺中增聚的民意为熔炉,引动造化文气,混合万民期盼安居乐业、天下止戈的意念为薪炼化天下之兵。

  “融!”王清流一声敕令。

  乾坤炉轰然放大,如同山岳,炉盖开启,无尽兵戈如百川入海般投入炉中。

  炉内造化文火熊熊燃烧,金铁消融,其中的杀伐戾气、国别私怨被文火淬炼、民意洗涤,渐渐化为最精纯、承载守护之念的材质。

  “塑!”王清流指尖逼出九滴圣血,混合磅礴文气,分射入融化的金属洪流之中。

  金属洪流一分为九,在王清流的无上神通与万民意志的牵引下,缓缓凝聚成形。

  九尊巨鼎的雏形逐渐显现,其上并非雕刻龙凤或帝王功绩,而是在成型过程中,自然浮现出九州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万民生业之景象,更有无数细微的人族文字流转,阐述仁义礼智信、农耕渔牧、百工技艺之要义。

  每一尊鼎,都对应一州,与大地脉络隐隐相连。

  “镇!”

  王清流最后一声喝令,声传九霄,响彻寰宇。

  九鼎轰然巨震,彻底成型,爆发出浩瀚无边的金光,冲散云霄,照耀整个人族疆域!

  在这一刻,所有人族心中都莫名一安,仿佛有了根骨依靠,冥冥中感觉脚下的土地更加稳固,天地文气愈发顺畅亲和,不再因国别而有滞涩。

  九鼎化作九道流光,飞向九州大地核心之处,缓缓沉入地脉,与之完美融合,永镇人族气运!

  东海

  “我师父是真的牛!”敖海跟在一众龙族之后,目露精光,这一手真真是帅气地没边了。

  一众龙族却是面色肃然。

  此九鼎立下,恐怕妖族和龙族都将难以伤其分毫。

  接下来又该是人族的一波大爆发了。

  为何人族气运代代不绝,代代兴盛,代代有续?

  十万大山

  青鸾自然也能感受到这一切,但是仔细感应之下,却是难以感受到任何一个九鼎所在,他们好像已经溶于山川地脉,不知所踪。

  心中叹了一口气,青鸾继续传授几个性情温和的种族,欲要其融入人族。

  ……

  而感受最清楚的要数隐没于天地之间的‘文圣’,感受到九鼎所在,他不禁兴奋起来。

  以往他总感受不到晋身之机,如今却是有了,有了九鼎作为天地之力的积纳之地,他能隐隐感受到,天地更加稳固,甚至隐隐有所进境。

  “这小家伙!”‘文圣’苦笑,他这是被拿捏了。

  如果他想要进阶,就要在九鼎中积蓄天地之力,这无疑是给人族增加底蕴。

  但他又不得不这么做,这是他目前看到的唯二的机会。

  再想要诞生一个如同文圣和王清流这般的人才,还不知道要多久。

  ……

  铸鼎事毕,王清流并未停歇。

  圣庙再出《万灵共生契》,由文庙牵头,联合妖圣青鸾、龙族族长敖平等共同商议细则。

  以绝对实力为后盾,以造化之道展示人族与妖族气运相连、共生共荣的可能前景。

  最终,人族与妖域、龙族达成协议:划定部分共域,允许两族在特定条件下通商、交流、甚至共同历练;

  鼓励人族修士与性情相对温和的妖族、龙族签订平等共生契约,互惠互利;

  严惩肆意虐杀妖族或危害人族的妖类;

  建立联合执法队伍处理纠纷。

  一项项细致政令推行下去,虽仍有摩擦,但大规模的人妖血战阴影逐渐消退,一种新的、小心翼翼的共存格局开始慢慢形成。

  王清流立于云端,俯瞰着渐渐焕发生机、走向融合的九州大地,目光沉静。

  灼灼在一旁轻声道:“师父,天下好像真的不一样了。”

  “嗯,”王清流微微颔首。

  “但这只是开始。人心聚散,世事变迁,守护这‘一统’与‘共生’,远比实现它们更难。未来的路,还很长。”

  他的身影在云光中显得愈发高大,却也承载了更沉重的责任。

  九州鼎定,万灵初契,一个属于“汉”的新纪元,正缓缓拉开序幕。

  喜欢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