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迟疑问道:“使君,信中可有提到马腾韩遂?”
刘表面色更凝重:“我问了信使,信使声称马超设宴杀了不愿支持刘备的韩遂等人,兼并了韩遂的兵马,马腾也被夺了征南将军印,如今关中诸将皆受马超一人节制。”
闻言,众人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个只受马超一人节制的关中诸将,和分别依附马腾和韩遂的关中诸将,这是截然不同的。
尤其是,马超还将不愿意支持的韩遂等人都杀了。
这意味着,只要马超还活着,关中诸将都会支持刘备。
刘备的实际势力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幽州、冀州和并州,如今还多了个关中!
换而言之:刘备的明面势力已经快要跟曹操持平了。
而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倘若这个时候广陵太守陈登也举兵响应刘备,曹操必将彻底失去河北之地。
“使君三思!曹操虽挟天子,终是朝廷司空,我等若助刘备,形同叛逆!况曹操根基深厚,去岁五路北伐虽败,其主力未损。今马超悍然弑韩遂、囚其父,如此暴虐之徒,岂可轻信?更何况,若刘备得势,未必不会是下一个曹操。故而我以为,刘备和曹操皆是猛虎,唯有两虎相争,使君方可渔利。”
蔡瑁如此表态,既有与曹操曾为旧识想暗助曹操以获私力,也有身为荆州豪族不愿曹刘任何一方得势。
刘表未置可否,而是看向了一旁的蒯越。
眼下荆州诸势力中,以蔡氏和蒯氏为首,若蔡氏和蒯氏都表态坐山观虎斗,即便刘表有心支持刘备也无用。
蒯越此刻却有些犯难。
刘备势力与荆州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太尉张温有的妻弟叫蔡讽,蔡讽有两个女儿,长女是黄承彦的妻,小女是刘表的妻,蔡讽有个儿子叫蔡瑁。
蒯越有个侄儿叫蒯祺,蒯祺的妻是诸葛亮的大姐。
襄阳有个名仕庞德公,庞德公有个儿子叫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庞德公还有个从子叫庞统。
刘表麾下还有个中郎将叫黄忠,如今在刘备麾下效力。
黄承彦又答应先在荆州行六礼的前四礼,将独女黄月英许配给了诸葛亮。
而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将军,监统内外;庞统是刘备的抚军将军,督中山、常山、上党三处军务;黄忠又是刘备委以重任的大将。
有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若说刘表没跟刘备结盟,哪怕刘表将心窝子挖出来了曹操都不会信。
念及此,蒯越跟蔡瑁有不同的看法,道:“曹操姓曹,且猜忌多疑;刘备姓刘,且素行仁义。使君若助曹操,今后必为曹操所害;反之,使君若助刘备,则刘备念及宗室之谊,定不会为难使君。”
蔡瑁见蒯越竟然不支持自己,微感诧异,遂反问道:“使君若助刘备,曹操必难抵挡,假使刘备将曹操取而代之,携大胜之威南顾荆州,以‘同宗之谊’迫明公归附,我等又将如何自处?”
一旁的蒯良见蔡瑁蒯越争执,忙出声斡旋道:“二位不必相争。我以为使君应响应刘备但不可真的出兵许都。宛城本是荆州北部门户,因张绣降曹而被曹操所得。使君整军于新野,扬言欲兵出宛城,使曹操分兵戒备,此为‘势助’刘备而不实际交兵;同时密令江夏严守,防孙权趁乱生事。待曹刘胜负渐明,再定行止。”
蒯越反驳道:“此言差矣!势助此举,恐两头不讨好。刘备若胜,嫌使君不尽全力;曹操若胜,必怒而南征。”
一时之间,蔡瑁、蒯良、蒯越,以及场中众文武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能有此现象,也怪刘表自己。
刘表只有守成之心而没有进取之心,以至于麾下文武所思所虑不是着眼于天下,而是着眼于荆州本土。
即便是蒯越支持刘备,想的也是今后刘备能念及同宗之谊善待刘表,而不是支持刘备后可以向北扩张吞并曹操的人口疆土。
一群没有进取之心的文武,也难以真正想出与天下群雄相争的策略来。
刘表被争论吵得头大如牛,不停的揉按眉心,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争吵,只得提前离场,自入后堂。
伊籍见状,悄悄跟上。
见是同郡的伊籍跟来,刘表微微舒展眉头,问道:“机伯可是有话要说?”
伊籍环顾左右后,低声道:“方才众人所虑,皆只是考虑自身而未考虑使君,我有数言,不吐不快。”
刘表微微颔首,道:“机伯乃我乡人,但说无妨。”
因为是乡人,所以伊籍在荆州几乎是没有本土利益的,所考虑的自然会更倾向于刘表的个人利益,这也是刘表会器重伊籍的原因。
伊籍正色道:“恕我直言。使君今年六十有二,即便心怀大志也无余力再与天下群雄相争。乱世立身,要么亲率兵马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以争天下;要么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保境以待英雄复出。”
“曹操,国贼也,一旦得势,则汉家基业不保,使君乃是汉室宗亲,必为曹操所戮;左将军,宗室也,若是得势,则汉家基业可保,即便左将军有登顶之心,那也是刘氏皇帝。”
“顾宗室之谊以及使君今日响应之恩,兼之诸葛亮、庞统、黄忠等人皆与使君有渊源,左将军今后必会善待使君及后人。”
“故而我以为,为使君子孙计,应出兵响应左将军。”
伊籍一席话,说到了刘表心坎上。
换做十年前单骑定荆州的时候,刘表自然也有匡扶汉室扫平诸逆的想法,但如今六十有二兼之十余年都只能在荆州地头,北部宛城被夺,荆南四郡多有不服,孙策孙权相继攻打江夏。
去年孙权首次西伐黄祖,虽然没能破城,但也击败了黄祖的舟军。
换而言之:如今的刘表,看似坐拥荆襄诸郡,民多兵广,士人聚集,实际上早已经是外强中干,甚至于连个未及冠的孙权都能咬刘表一口肉。
刘表面色更凝重:“我问了信使,信使声称马超设宴杀了不愿支持刘备的韩遂等人,兼并了韩遂的兵马,马腾也被夺了征南将军印,如今关中诸将皆受马超一人节制。”
闻言,众人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个只受马超一人节制的关中诸将,和分别依附马腾和韩遂的关中诸将,这是截然不同的。
尤其是,马超还将不愿意支持的韩遂等人都杀了。
这意味着,只要马超还活着,关中诸将都会支持刘备。
刘备的实际势力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幽州、冀州和并州,如今还多了个关中!
换而言之:刘备的明面势力已经快要跟曹操持平了。
而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倘若这个时候广陵太守陈登也举兵响应刘备,曹操必将彻底失去河北之地。
“使君三思!曹操虽挟天子,终是朝廷司空,我等若助刘备,形同叛逆!况曹操根基深厚,去岁五路北伐虽败,其主力未损。今马超悍然弑韩遂、囚其父,如此暴虐之徒,岂可轻信?更何况,若刘备得势,未必不会是下一个曹操。故而我以为,刘备和曹操皆是猛虎,唯有两虎相争,使君方可渔利。”
蔡瑁如此表态,既有与曹操曾为旧识想暗助曹操以获私力,也有身为荆州豪族不愿曹刘任何一方得势。
刘表未置可否,而是看向了一旁的蒯越。
眼下荆州诸势力中,以蔡氏和蒯氏为首,若蔡氏和蒯氏都表态坐山观虎斗,即便刘表有心支持刘备也无用。
蒯越此刻却有些犯难。
刘备势力与荆州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太尉张温有的妻弟叫蔡讽,蔡讽有两个女儿,长女是黄承彦的妻,小女是刘表的妻,蔡讽有个儿子叫蔡瑁。
蒯越有个侄儿叫蒯祺,蒯祺的妻是诸葛亮的大姐。
襄阳有个名仕庞德公,庞德公有个儿子叫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庞德公还有个从子叫庞统。
刘表麾下还有个中郎将叫黄忠,如今在刘备麾下效力。
黄承彦又答应先在荆州行六礼的前四礼,将独女黄月英许配给了诸葛亮。
而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将军,监统内外;庞统是刘备的抚军将军,督中山、常山、上党三处军务;黄忠又是刘备委以重任的大将。
有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若说刘表没跟刘备结盟,哪怕刘表将心窝子挖出来了曹操都不会信。
念及此,蒯越跟蔡瑁有不同的看法,道:“曹操姓曹,且猜忌多疑;刘备姓刘,且素行仁义。使君若助曹操,今后必为曹操所害;反之,使君若助刘备,则刘备念及宗室之谊,定不会为难使君。”
蔡瑁见蒯越竟然不支持自己,微感诧异,遂反问道:“使君若助刘备,曹操必难抵挡,假使刘备将曹操取而代之,携大胜之威南顾荆州,以‘同宗之谊’迫明公归附,我等又将如何自处?”
一旁的蒯良见蔡瑁蒯越争执,忙出声斡旋道:“二位不必相争。我以为使君应响应刘备但不可真的出兵许都。宛城本是荆州北部门户,因张绣降曹而被曹操所得。使君整军于新野,扬言欲兵出宛城,使曹操分兵戒备,此为‘势助’刘备而不实际交兵;同时密令江夏严守,防孙权趁乱生事。待曹刘胜负渐明,再定行止。”
蒯越反驳道:“此言差矣!势助此举,恐两头不讨好。刘备若胜,嫌使君不尽全力;曹操若胜,必怒而南征。”
一时之间,蔡瑁、蒯良、蒯越,以及场中众文武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能有此现象,也怪刘表自己。
刘表只有守成之心而没有进取之心,以至于麾下文武所思所虑不是着眼于天下,而是着眼于荆州本土。
即便是蒯越支持刘备,想的也是今后刘备能念及同宗之谊善待刘表,而不是支持刘备后可以向北扩张吞并曹操的人口疆土。
一群没有进取之心的文武,也难以真正想出与天下群雄相争的策略来。
刘表被争论吵得头大如牛,不停的揉按眉心,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争吵,只得提前离场,自入后堂。
伊籍见状,悄悄跟上。
见是同郡的伊籍跟来,刘表微微舒展眉头,问道:“机伯可是有话要说?”
伊籍环顾左右后,低声道:“方才众人所虑,皆只是考虑自身而未考虑使君,我有数言,不吐不快。”
刘表微微颔首,道:“机伯乃我乡人,但说无妨。”
因为是乡人,所以伊籍在荆州几乎是没有本土利益的,所考虑的自然会更倾向于刘表的个人利益,这也是刘表会器重伊籍的原因。
伊籍正色道:“恕我直言。使君今年六十有二,即便心怀大志也无余力再与天下群雄相争。乱世立身,要么亲率兵马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以争天下;要么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保境以待英雄复出。”
“曹操,国贼也,一旦得势,则汉家基业不保,使君乃是汉室宗亲,必为曹操所戮;左将军,宗室也,若是得势,则汉家基业可保,即便左将军有登顶之心,那也是刘氏皇帝。”
“顾宗室之谊以及使君今日响应之恩,兼之诸葛亮、庞统、黄忠等人皆与使君有渊源,左将军今后必会善待使君及后人。”
“故而我以为,为使君子孙计,应出兵响应左将军。”
伊籍一席话,说到了刘表心坎上。
换做十年前单骑定荆州的时候,刘表自然也有匡扶汉室扫平诸逆的想法,但如今六十有二兼之十余年都只能在荆州地头,北部宛城被夺,荆南四郡多有不服,孙策孙权相继攻打江夏。
去年孙权首次西伐黄祖,虽然没能破城,但也击败了黄祖的舟军。
换而言之:如今的刘表,看似坐拥荆襄诸郡,民多兵广,士人聚集,实际上早已经是外强中干,甚至于连个未及冠的孙权都能咬刘表一口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