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外部不顺心,刘表的内部也不顺心。
蔡夫人专宠小儿子刘琮,时常在刘表面前夸赞刘琮、贬低刘琦,兼之蔡瑁张允也对刘琮歌功颂德。
有蔡夫人称美于内,蔡瑁、张允诵德于外,以至于刘琮做了点芝麻绿豆大的好事都能被宣传、犯了再大的错也会被掩盖。
正常情况,刘琦和刘琮应该兄弟同心,一同协助刘表或恩或威震慑荆州的世家豪族,树立刘表父子在荆州的权威。
譬如刘表的从子刘磐就亲自镇守长沙郡的攸县。
然而刘琮无自知之明,自恃有蔡氏撑腰就专门跟长子刘琦对着干,完全忘记自己与刘琦一样,本质上都是荆州的外来客。
对蔡氏而言,支持刘琮不是因为刘琮比刘琦能力强,仅仅是因为刘琮容易控制。
若不是刘表还没到老迈到昏聩,刘琦这个长子早在荆州待不下去了。
平日里刘表怒斥刘琦,其实也是在偏听偏信后误以为刘琦不长进又不能容人,也并非是真的要将刘琦放弃。
故而在听了伊籍的劝谏后,刘表心头又有了个想法,道:“我有意采纳蒯良之策,让长子琦整军于新野,扬言欲兵出宛城;再使文聘相助,机伯以为如何?”
伊籍久随刘表,也深知刘表对刘琦那种既爱又恨的纠结心理,闻言即道:“若使君欲令琦公子整军于新野,可再征数人同往。”
刘表挥手示意:“机伯乃我亲信,如有贤才举荐,但说无妨。”
伊籍遂道:“临沮县长向郎,少年时师事司马徽,与徐庶、庞统甚有交情,可为参军。”
刘表微微蹙眉:“向郎虽有才学,但不谙军务,他为参军,或会误事。”
伊籍道:“使君只需让文聘负责具体的军务指挥即可,向郎为琦公子的参军,也只是为了给琦公子谋一条退路。假使今后有不测之事,琦公子也能保住性命。”
刘表语气复杂:“机伯只为我长子谋退路,却不为我次子谋退路,未免有失偏颇。”
伊籍轻轻摇头:“使君误会了。非我不愿为琮公子谋退路,而是如今琮公子只信任蔡瑁张允等人,我若妄言,反会弄巧成拙。”
想到刘琦和刘琮不和,刘表不由暗叹。
前几年,刘表还嘲讽袁绍不会教儿子,几个儿子明争暗斗,兄不敬弟,弟不敬兄。
没想到没过几年,刘表也遇上了这种情况。
感叹良久,刘表同意了伊籍的提议,遂又来到外堂,将决定告知众人。
蔡瑁脸色复杂的看了一眼刘表,又将目光移向伊籍,低头思索片刻,没有反驳。
对蔡瑁而言,将刘琦调离襄阳,也更容易谗言刘琦而让刘表立刘琮为后。
蒯越、蒯良对视一眼,也没再反驳。
对蒯良而言,刘表采纳了自己的提议。
对蒯越而言,刘表都派长子刘琦去新野了,足见诚心,至于刘琦整兵于新野能牵制曹操多少兵力,反而不重要。
刘表又让伊籍去给刘琦宣令,同时让伊籍也跟着刘琦去新野,避免刘琦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头脑一热就跑去打宛城。
赢了还好,输了那今后刘琦在荆州就彻底没有容身之地了。
伊籍也不推迟,当即便领了军令来寻刘琦,并将刘表调其入新野的“深意”也告知刘琦。
虽然这“深意”也是伊籍美化过的,但听在刘琦耳中却如天籁之音。
自刘表续弦后,刘琦的地位是一日不如一日,身为长公子却比城中那群整日喊着怀才不遇的士人还失意。
如今能被刘表器重外出领兵,刘琦心头对刘表的旧怨也在此刻消弭了大半:阿父还是爱我的!
对于伊籍,刘琦也万分感谢,若无伊籍献策,刘琦也没资格外出领兵。
“琦公子不必谢我,我所谋者,也是有私心的。”伊籍将话锋一转,引到了刘备身上,道:“如今左将军南征曹操,天下响应者云集,不仅西有马超及关中诸将率众响应,南有令尊派遣琦公子引兵响应,东面的广陵太守陈登及徐州士民也定不会坐视不理,此正是匡扶汉室一扫奸逆的天赐良机。”
见刘琦面有困惑,伊籍又点醒道:“左将军与令尊乃是同辈,若琦公子今后能唤左将军一声叔父,左将军定不会坐视琦公子受蔡瑁等人欺辱。”
刘琦恍然大悟。
伊籍虽然没明着说,但个中深意不言而喻:只要刘琦这次尽心尽力的响应刘备,今后刘备得势了又岂会不照顾刘琦?蔡瑁等人势力再强,还能强得过刘备?
刘琦现在最缺的就是靠山,若有刘备当靠山,今后即便不依靠刘表也能走出一条坦途。
“谢先生指点!”刘琦忙向伊籍行礼,道:“此番北上,我愿悉听先生教诲。”
伊籍暗暗点头,刘琦肯如此识趣,伊籍也更容易施展腿脚了,遂又道:“令尊遂遣文聘派兵相助,但文聘未必肯听琦公子号令。琦公子可多带金银入新野,并在新野立旗招募义兵。记住,一定要以左将军的名义招募!”
刘琦微微一愣:“为何要以左将军的名义?左将军人不在此地,义兵也未必肯来。”
伊籍道:“若不以左将军的名义招募,蔡瑁等人必以为琦公子在暗养死士,他们人在襄阳,随口一句馋言就能将琦公子调回襄阳;若以左将军的名义招募,蔡瑁等人必不会疑虑。且今后琦公子见到左将军时,再将义兵奉上,左将军焉能不器重琦公子?更何况,也唯有打出左将军的旗号,想以军功博封侯的猛卒,才会闻讯而来。”
伊籍最后一句虽然说得委婉,但刘琦也听懂了。
但凡想以军功博封侯的猛卒,谁愿意真的跟着刘琦这个连刘表都不器重的长子?
若以刘琦的名义去招募义兵,来的也只会是混吃等死的。
伊籍的策略很有效,自刘琦在新野以左将军刘备的名义立旗募兵后,不少猛卒闻讯而来。
如义阳人魏延、傅肜、刘邕、郝普等,皆募刘备威名而来。
蔡夫人专宠小儿子刘琮,时常在刘表面前夸赞刘琮、贬低刘琦,兼之蔡瑁张允也对刘琮歌功颂德。
有蔡夫人称美于内,蔡瑁、张允诵德于外,以至于刘琮做了点芝麻绿豆大的好事都能被宣传、犯了再大的错也会被掩盖。
正常情况,刘琦和刘琮应该兄弟同心,一同协助刘表或恩或威震慑荆州的世家豪族,树立刘表父子在荆州的权威。
譬如刘表的从子刘磐就亲自镇守长沙郡的攸县。
然而刘琮无自知之明,自恃有蔡氏撑腰就专门跟长子刘琦对着干,完全忘记自己与刘琦一样,本质上都是荆州的外来客。
对蔡氏而言,支持刘琮不是因为刘琮比刘琦能力强,仅仅是因为刘琮容易控制。
若不是刘表还没到老迈到昏聩,刘琦这个长子早在荆州待不下去了。
平日里刘表怒斥刘琦,其实也是在偏听偏信后误以为刘琦不长进又不能容人,也并非是真的要将刘琦放弃。
故而在听了伊籍的劝谏后,刘表心头又有了个想法,道:“我有意采纳蒯良之策,让长子琦整军于新野,扬言欲兵出宛城;再使文聘相助,机伯以为如何?”
伊籍久随刘表,也深知刘表对刘琦那种既爱又恨的纠结心理,闻言即道:“若使君欲令琦公子整军于新野,可再征数人同往。”
刘表挥手示意:“机伯乃我亲信,如有贤才举荐,但说无妨。”
伊籍遂道:“临沮县长向郎,少年时师事司马徽,与徐庶、庞统甚有交情,可为参军。”
刘表微微蹙眉:“向郎虽有才学,但不谙军务,他为参军,或会误事。”
伊籍道:“使君只需让文聘负责具体的军务指挥即可,向郎为琦公子的参军,也只是为了给琦公子谋一条退路。假使今后有不测之事,琦公子也能保住性命。”
刘表语气复杂:“机伯只为我长子谋退路,却不为我次子谋退路,未免有失偏颇。”
伊籍轻轻摇头:“使君误会了。非我不愿为琮公子谋退路,而是如今琮公子只信任蔡瑁张允等人,我若妄言,反会弄巧成拙。”
想到刘琦和刘琮不和,刘表不由暗叹。
前几年,刘表还嘲讽袁绍不会教儿子,几个儿子明争暗斗,兄不敬弟,弟不敬兄。
没想到没过几年,刘表也遇上了这种情况。
感叹良久,刘表同意了伊籍的提议,遂又来到外堂,将决定告知众人。
蔡瑁脸色复杂的看了一眼刘表,又将目光移向伊籍,低头思索片刻,没有反驳。
对蔡瑁而言,将刘琦调离襄阳,也更容易谗言刘琦而让刘表立刘琮为后。
蒯越、蒯良对视一眼,也没再反驳。
对蒯良而言,刘表采纳了自己的提议。
对蒯越而言,刘表都派长子刘琦去新野了,足见诚心,至于刘琦整兵于新野能牵制曹操多少兵力,反而不重要。
刘表又让伊籍去给刘琦宣令,同时让伊籍也跟着刘琦去新野,避免刘琦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头脑一热就跑去打宛城。
赢了还好,输了那今后刘琦在荆州就彻底没有容身之地了。
伊籍也不推迟,当即便领了军令来寻刘琦,并将刘表调其入新野的“深意”也告知刘琦。
虽然这“深意”也是伊籍美化过的,但听在刘琦耳中却如天籁之音。
自刘表续弦后,刘琦的地位是一日不如一日,身为长公子却比城中那群整日喊着怀才不遇的士人还失意。
如今能被刘表器重外出领兵,刘琦心头对刘表的旧怨也在此刻消弭了大半:阿父还是爱我的!
对于伊籍,刘琦也万分感谢,若无伊籍献策,刘琦也没资格外出领兵。
“琦公子不必谢我,我所谋者,也是有私心的。”伊籍将话锋一转,引到了刘备身上,道:“如今左将军南征曹操,天下响应者云集,不仅西有马超及关中诸将率众响应,南有令尊派遣琦公子引兵响应,东面的广陵太守陈登及徐州士民也定不会坐视不理,此正是匡扶汉室一扫奸逆的天赐良机。”
见刘琦面有困惑,伊籍又点醒道:“左将军与令尊乃是同辈,若琦公子今后能唤左将军一声叔父,左将军定不会坐视琦公子受蔡瑁等人欺辱。”
刘琦恍然大悟。
伊籍虽然没明着说,但个中深意不言而喻:只要刘琦这次尽心尽力的响应刘备,今后刘备得势了又岂会不照顾刘琦?蔡瑁等人势力再强,还能强得过刘备?
刘琦现在最缺的就是靠山,若有刘备当靠山,今后即便不依靠刘表也能走出一条坦途。
“谢先生指点!”刘琦忙向伊籍行礼,道:“此番北上,我愿悉听先生教诲。”
伊籍暗暗点头,刘琦肯如此识趣,伊籍也更容易施展腿脚了,遂又道:“令尊遂遣文聘派兵相助,但文聘未必肯听琦公子号令。琦公子可多带金银入新野,并在新野立旗招募义兵。记住,一定要以左将军的名义招募!”
刘琦微微一愣:“为何要以左将军的名义?左将军人不在此地,义兵也未必肯来。”
伊籍道:“若不以左将军的名义招募,蔡瑁等人必以为琦公子在暗养死士,他们人在襄阳,随口一句馋言就能将琦公子调回襄阳;若以左将军的名义招募,蔡瑁等人必不会疑虑。且今后琦公子见到左将军时,再将义兵奉上,左将军焉能不器重琦公子?更何况,也唯有打出左将军的旗号,想以军功博封侯的猛卒,才会闻讯而来。”
伊籍最后一句虽然说得委婉,但刘琦也听懂了。
但凡想以军功博封侯的猛卒,谁愿意真的跟着刘琦这个连刘表都不器重的长子?
若以刘琦的名义去招募义兵,来的也只会是混吃等死的。
伊籍的策略很有效,自刘琦在新野以左将军刘备的名义立旗募兵后,不少猛卒闻讯而来。
如义阳人魏延、傅肜、刘邕、郝普等,皆募刘备威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