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你看不看的,我也是“高小毕业”!-《重生火红时代,狩猎58》

  我让你们说话了吗?”

  那吴老脸色一变,冲着那些为他说话的人就是一声训斥。然后又是冲着苏浩投来了一个献媚般的微笑,“嘿嘿,苏老师,你不必跟这些马屁虫一般见识。”

  “方便说您就说,不方便说您就不说,没关系。”

  倒是态度十分的和蔼,依然保持着对苏浩的尊重。

  “谁马屁虫?你才像马屁虫!”

  那些被他训斥的,看着他那献媚般的样子,不禁撇着嘴腹诽。

  “那您问吧。”

  苏浩点点头。

  “一个关于电机方面的问题。”

  “我看到,您和您的团队研发的这台电动制砖机,采用的应该是一台三项异步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关键优势在于可以调速。

  我想问的是,你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实现电机的调速的?”

  “这个……”

  问题一出,立刻所有人静声,一起看着苏浩。

  这个时期,种花家的工业,尤其是电机生产,依然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所需电动机需要从大毛家进口。

  本来,这个问题那吴老是不该问苏浩的,该去问大毛。

  可是苏浩刚才讲了,这台电动制砖机上的电机,是他们独自研发的。

  这就引起了这位吴老的兴趣。

  “那么,吴老,我想问您一句,您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可以有几种调速方法吗?”

  苏浩没有回答,而是反问着。

  “这……”

  众人再次疑惑,目光在吴老与苏浩之间来回着,但绝大多数人都是目露不解,“人家问你呢,你怎么反问人家呢?”

  “这个……我研究了‘老大哥’家的电机,他们采用的主要是机械调速,变极调速和变转差率调速。

  但我觉得,这几种调速方式都不理想。

  尤其是那个采用最多的机械调速,简直是不可忍受!”

  “您在寻找一种更好的调速方式,最好是能找到一种可以实现高效、平滑的无级调速技术,对吗?”

  苏浩笑着问道。

  “对,你说得很对!”

  一听这话,那吴老立刻激动起来,呼吸急促,脸色也变得潮红。显然,苏浩那句话,让他进入到了人生高潮!

  “你找到了那种方法?”

  不由得问道。

  苏浩点点头,“我只能告诉您,要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这种调速,需要一种叫做‘变频调速’的技术!

  这台制砖机上的电动机,就采用了这个技术!”

  然后,不再回答。

  “好,好,找到了就好。”

  那吴老缓缓坐下,口中喃喃着,也不再多问。

  电动机,被誉为工业的“心脏”。而三相异步电动机,以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也就是在一年后,1959年,种花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研发,终于实现了重大突破。

  1961年,上海某厂开始实现批量生产。

  之后,三相异步电动机,在种花家开始蓬勃发展。

  苏浩此时在那台电动制砖机上,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并且说是自己研发的,倒也不太过的惊世骇俗。

  只是,那“变频调速”技术,依然有点太过超前。

  “好!”

  看到那吴老坐下,显然是得到了某种答案,虽然苏浩没有说那“变频调速技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技术,但几乎所有人还是爆出一声大吼!

  这个时代,大毛援建了种花家156个项目。

  但要消化,还是需要时间的。

  但也激发了种花家技术革新、技术创新的热情,“老中青三结合”等技术创新方式,在每一个企业里几乎都有。

  苏浩的回答,能够让吴老这种技术权威心服口服,机械厂的干部职工还是很满意的。

  集体荣誉感倍增。

  “这是给咱机械厂长脸呢!”

  从莫书记、崔厂长以下,几乎所有的机械厂职工,都是以一种近乎崇拜的目光看着台上的苏浩。

  “苏浩同志,我想问你一个关于液压技术方面的问题!”

  后排,又是一个大中院校的嘉宾站了起来。

  “请讲。”

  苏浩很是客气地说着。

  “我看你们研制的这台电动制砖机,采用了两套‘高压成型’技术。一个是曲柄连杆机构,这是一种机械压制成型技术。

  我懂的。

  但是另一套,你说的‘液压成型’,就有些不懂了。

  能详细讲讲吗?”

  这可就是和刚才吴老问的,完全不是一个领域的问题了。苏浩能回答清楚吗?

  所有的人又都是把目光聚焦在苏浩的身上。

  尤其是郑部长,更是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苏浩。

  “不能!”

  却是没有想到,苏浩摇头,拒绝回答。

  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他不能回答。不过,还是给了那人一句话:“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郑部长!”

  “嗯?”

  众人一起看向了郑部长,不明白苏浩何以这样说。

  “小苏啊,我的那点秘密你都知道啊?”

  郑部长听到苏浩提到了他,不得不说话了。

  “进展如何?”

  苏浩问着。

  郑部长摇摇头,“不理想,遇到了技术难关。嗯?”忽地郑部长抬头,又是看了一眼苏浩,看了一眼他面的那台电动制砖机。

  陷入了沉思。

  1957年初,一机部下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包钢设计制造出1150初轧机。

  1958年,又下达了设计和制造12500吨水压机的任务。

  本来,当年下达的任务,是要当年完成的。

  但由于当时研发力量不足的缘故,直到1960年5月,两大重点产品才基本完成。

  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1150初轧机和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实现了两颗“卫星上天”的目标。

  质量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结束了我国不能独立生产成套重型机器的历史。

  当时,这两项任务,都是交给一重来完成的。

  一重,前身为一机部第一重型机器厂,在山西省,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人家是属于重工企业,第一机械厂生产的主要是民用机械。跟人家相比,第一机械厂在一机部的份量,还是要差很多。

  “部长,交给我们吧!”

  这边,苏浩还没有说话,杨光林一步上前,“砰”地一声拍了一下胸脯,主动请战,“我们一定不负部里所托,尽快地完成这两项任务!”

  “对,交给我们吧!”

  “保证完成任务!”

  “不负一机部所托!”

  “实现突破,再创辉煌!”

  机械厂几乎所有职工,都是跟着杨光林一起高喊。

  “你可真是铁匠炉上蹭痒痒,不看火色啊!”

  苏浩来到了杨光林的身边,很不满意地低声说着,“你还是和李东升把那台电动制砖机吃透了再说吧。

  还不会走,就想跑?”

  苏浩自然知道杨光林的底气在哪?

  轧机,属于机械机床,乃是金属板材加工机床的一种。

  所谓的“初轧机”,其实是后世的一种叫法,指轧辊直径1米以下,只能轧制2—10吨钢锭,产量一年也就是百万吨左右的那种初级轧机。

  而水压机就属于液压机床系列了。

  苏浩他们的这台电动制砖机,具备两种高压压制砖模的技术:一种是液压技术,一种是机械高压技术。

  可以这么说,能生产这种电动制砖机,原则上就能够生产轧机、水压机!

  但毕竟一个是麻雀,一个是鲲鹏!

  电动制砖机和这两种“高大尚”的东西,还是有区别的。

  压几百吨的东西,和压几公斤重的东西,它能一样吗?

  材料上,就过不去!

  就种花家现在的炼钢水平?还真是不行。

  一重,之所以在60年5月才完成,苏浩不知道具体原因,但他估计,也是因为材料的困扰。

  “可以考虑!”

  机械厂职工的山呼声中,郑部长点点头,“能者为先嘛!”

  “嘿!”

  那杨副厂长和李东升处长一听,重重地挥了一下手。

  如果能接下这两个任务,那第一机械厂就一举由民用机械生产厂,向国家重型机械生产厂迈进了。

  那就更牛逼了。

  而他杨光林,要是能成为这样一个厂的厂长,级别都得提升半格。

  那得享受副部级待遇!

  “小苏,你的意见如何?”

  许是看到苏浩一直没有说话,郑部长那也属于“忒贼”的人物,看向了苏浩。

  “我嘛……能有什么意见?”

  苏浩使劲摇头,拨浪鼓似的,“前面都说过了,我在这个科研小组里,那也只是给二位组长沏茶倒水提夜壶的。

  刚才,我所讲的,都是二位组长教我的。

  我自己也只是‘高小毕业’,可没那么大的学问,不懂那么高深的技术!”

  既然难关已经渡过,苏浩也知道,自己该收手了。

  你一个“高小毕业”,给秃头教授们解答问题?如此下去,他非得被带走,被切片研究不可。

  索性把“功劳”都推给那二位。

  “是吗?”

  但那郑部长却是不依不饶,用一双“忒贼”的眼睛看着苏浩。

  “你看不看的,我也是‘高小毕业’!”

  苏浩则是低声嘟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