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神色如常,举止端庄,好似碗中的餐食并非难以下咽。
主位上的贵妃娘娘也在小口小口的吃着,以至于
实际上,坐在高位的贵妃,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谁是真的在吃,谁是装模作样,她心中一清二楚。
顾侯夫人见舒青柠吃得很香,有些好奇,“大娘子,你怎么吃得下的?”
说实话,虽然贵妃是她的小姑子,又是多年手帕交,可她吃了几口后就不再动,没想到舒青柠竟然全部吃完。
舒青柠轻笑,“此前去视察府中的田庄,与庄上的佃农吃过,但因为土地原因,那里的粟米比这个软和些,能吃出淡淡的米香。”
顾侯夫人投来更加赞赏的目光,她总算知道,为什么虞氏会将两个继子的教导交给她,为什么会将管家钥匙交给她。
虞氏并不是愚蠢之辈,加上现如今裴御尸骨无存,她这样做,势必是知道她的不同之处。
“各位夫人,吃得如何?”贵妃擦着嘴询问。
款待。”
本是拍马屁,可贵妃突然沉下脸,“既然吃得很好,那为何你们碗中还剩?”
全场也就舒青柠和顾侯夫人吃完,顾侯夫人也是听舒青柠说了她和佃农一起用饭的事情,才勉强的吃完了碗中的粟米。
这下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马蹄子往后一扬,踢中了自己,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被贵妃质问,说话的人瞬间起身跪地,“娘娘赎罪,臣妇...”
贵妃也没有咬着不放,只不过心情也因此不畅了几分,声线都带着些不满,“这粟米,珍贵异常,西北之地,想要这样一碗难上加难,而你们一个个却食不下咽,简直令本宫心寒。”
看着有人开始吃,贵妃打断,“吃不下就别吃,本宫了没有压迫谁。”
“如今,西北洪涝严重,民不聊生,本宫和皇上都甚是挂心,皇上因此是已经心力交瘁,本宫也想为西北出出力,替皇上分分忧,今日本宫便从私库筹备四万八千两,送于西北。”
身为贵妃,都能这样作表率,那些刚才没有吃完粟米的还不趁此机会表明心意。
“臣妇出资五千两。”
“臣妇愿出米一千,布匹一千。”
贵妃听后,神色稍稍舒展,“本宫也是见不得百姓吃苦,西北一事,皇上已经采取了措施,但如今国库空虚,自然不能将所有的压力都放在皇上身上。”
众人又是一顿附和。
舒枕月等了好一会儿,都没见舒青柠开口,按理来说她与贵妃走得近,最是应该表现,但她却没有动作。
这不免让她觉得,一定是舒青柠舍不得。
既如此,那她更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了。
舒枕月起身,“娘娘,我温家出八千两,粮一千石。”
这话将众人的注意都吸引过去。
贵妃视线移向她,发现并不认识,顾侯夫人适时开口介绍,“娘娘,这是温云州温大人之妻,也是宁北侯府大娘子的嫡亲姐姐。”
这样一说,贵妃瞬间明白,“不错不错,舒大人生了两个好女儿,温夫人有这样的心意,本宫替西北百姓多谢你了。”
被贵妃如此夸赞,舒枕月心中甚是高兴,“娘娘严重了,身为朝廷命官之妻,在家中就耳濡目染,夫君一心为朝堂着想,我们做妻子的怎么能拖后腿呢。”
这话更是得到贵妃的认可,“说得不错,本宫也是这样的想法,一家之中,男主外女主内,相互合作,才能过好日子。”
在贵妃的心中,虽然她只是一个贵妃,但她是真心的把和皇上的生活当成了过日子。
哪怕她头上还有皇后,她也不在意,毕竟她的夫君只有一个,她真心希望他能够顺遂不操心。
舒枕月嘴角的笑意更加明显,“娘娘,臣妇的夫君只是五品小吏,只能略尽绵薄之力,臣妇想,若是有家底之家,定能多多出力。”
“你说对吧,二妹妹。”
舒青柠被她提及之时她正端着茶水轻抿,暗道这舒枕月到底跟自己多大的仇啊,明明一母亲生,为什么总是看自己不顺眼,总想要给她使绊子呢。
她得到贵妃的夸赞她并不羡慕,看她呢,并不放过这样好的机会,也要给她下套。
舒青柠浅笑,端庄大体,“温夫人说得没错。”
一句温夫人,直接将她想要拉近关系的称呼给拒绝在外。
“身为宁北侯之妻,自然也该为西北的百姓出点力,那就以侯府名义出资两万两,粮五千石。”
两万两银子和五千石的粮食,这不是一般人家能舍得出手的,足见其大气。
舒枕月没想到她竟然会这样的舍得,一时间有些没能接受。
可下一瞬,又听她道,“以我舒青柠名义,用我舒青柠嫁妆私房,另出资两万两。”
舒枕月没想到她还以自己的名义,心里暗道她怎么没想到。
这个风头可不能让舒青柠出,她不等舒青柠说完,立刻开口,“娘娘,刚才那是臣妇以自己名义给西北百姓捐的,现在以温家名义给西北百姓捐两万两银。”
刚才她就是以温家的名义捐了八千两,粮食一千石,现在又说以她的名义,看来是想和舒青柠杠上了。
温家能不能拿出这两万两她不清楚,但她知道舒枕月完了。
因为紧接着舒青柠又道,“娘娘,臣妇再以自己名义给西北百姓三千石粮,希望他们能顺利度过这个灾年,明年定能迎来丰收年的。”
三千石的粮食,这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一笔小支出,加上她此前已经出资两万两了,这个加上侯府的话,那就是整整四万两,粮食就是八千石,这数量,让人望尘莫及。
舒枕月没想到她竟然和自己杠上了,她思前想后,又开口,“臣妇再以温家的名义捐赠粮四千石。”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舒枕月就是和她杠上了。
可大家也都知道,温家小门小户,如何和宁北侯府相比?再比下去最后丢面子的还不是她自己吗?
舒枕月以为她在这粮食上多了舒青柠一千石,便是占了上风。
主位上的贵妃娘娘也在小口小口的吃着,以至于
实际上,坐在高位的贵妃,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谁是真的在吃,谁是装模作样,她心中一清二楚。
顾侯夫人见舒青柠吃得很香,有些好奇,“大娘子,你怎么吃得下的?”
说实话,虽然贵妃是她的小姑子,又是多年手帕交,可她吃了几口后就不再动,没想到舒青柠竟然全部吃完。
舒青柠轻笑,“此前去视察府中的田庄,与庄上的佃农吃过,但因为土地原因,那里的粟米比这个软和些,能吃出淡淡的米香。”
顾侯夫人投来更加赞赏的目光,她总算知道,为什么虞氏会将两个继子的教导交给她,为什么会将管家钥匙交给她。
虞氏并不是愚蠢之辈,加上现如今裴御尸骨无存,她这样做,势必是知道她的不同之处。
“各位夫人,吃得如何?”贵妃擦着嘴询问。
款待。”
本是拍马屁,可贵妃突然沉下脸,“既然吃得很好,那为何你们碗中还剩?”
全场也就舒青柠和顾侯夫人吃完,顾侯夫人也是听舒青柠说了她和佃农一起用饭的事情,才勉强的吃完了碗中的粟米。
这下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马蹄子往后一扬,踢中了自己,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被贵妃质问,说话的人瞬间起身跪地,“娘娘赎罪,臣妇...”
贵妃也没有咬着不放,只不过心情也因此不畅了几分,声线都带着些不满,“这粟米,珍贵异常,西北之地,想要这样一碗难上加难,而你们一个个却食不下咽,简直令本宫心寒。”
看着有人开始吃,贵妃打断,“吃不下就别吃,本宫了没有压迫谁。”
“如今,西北洪涝严重,民不聊生,本宫和皇上都甚是挂心,皇上因此是已经心力交瘁,本宫也想为西北出出力,替皇上分分忧,今日本宫便从私库筹备四万八千两,送于西北。”
身为贵妃,都能这样作表率,那些刚才没有吃完粟米的还不趁此机会表明心意。
“臣妇出资五千两。”
“臣妇愿出米一千,布匹一千。”
贵妃听后,神色稍稍舒展,“本宫也是见不得百姓吃苦,西北一事,皇上已经采取了措施,但如今国库空虚,自然不能将所有的压力都放在皇上身上。”
众人又是一顿附和。
舒枕月等了好一会儿,都没见舒青柠开口,按理来说她与贵妃走得近,最是应该表现,但她却没有动作。
这不免让她觉得,一定是舒青柠舍不得。
既如此,那她更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了。
舒枕月起身,“娘娘,我温家出八千两,粮一千石。”
这话将众人的注意都吸引过去。
贵妃视线移向她,发现并不认识,顾侯夫人适时开口介绍,“娘娘,这是温云州温大人之妻,也是宁北侯府大娘子的嫡亲姐姐。”
这样一说,贵妃瞬间明白,“不错不错,舒大人生了两个好女儿,温夫人有这样的心意,本宫替西北百姓多谢你了。”
被贵妃如此夸赞,舒枕月心中甚是高兴,“娘娘严重了,身为朝廷命官之妻,在家中就耳濡目染,夫君一心为朝堂着想,我们做妻子的怎么能拖后腿呢。”
这话更是得到贵妃的认可,“说得不错,本宫也是这样的想法,一家之中,男主外女主内,相互合作,才能过好日子。”
在贵妃的心中,虽然她只是一个贵妃,但她是真心的把和皇上的生活当成了过日子。
哪怕她头上还有皇后,她也不在意,毕竟她的夫君只有一个,她真心希望他能够顺遂不操心。
舒枕月嘴角的笑意更加明显,“娘娘,臣妇的夫君只是五品小吏,只能略尽绵薄之力,臣妇想,若是有家底之家,定能多多出力。”
“你说对吧,二妹妹。”
舒青柠被她提及之时她正端着茶水轻抿,暗道这舒枕月到底跟自己多大的仇啊,明明一母亲生,为什么总是看自己不顺眼,总想要给她使绊子呢。
她得到贵妃的夸赞她并不羡慕,看她呢,并不放过这样好的机会,也要给她下套。
舒青柠浅笑,端庄大体,“温夫人说得没错。”
一句温夫人,直接将她想要拉近关系的称呼给拒绝在外。
“身为宁北侯之妻,自然也该为西北的百姓出点力,那就以侯府名义出资两万两,粮五千石。”
两万两银子和五千石的粮食,这不是一般人家能舍得出手的,足见其大气。
舒枕月没想到她竟然会这样的舍得,一时间有些没能接受。
可下一瞬,又听她道,“以我舒青柠名义,用我舒青柠嫁妆私房,另出资两万两。”
舒枕月没想到她还以自己的名义,心里暗道她怎么没想到。
这个风头可不能让舒青柠出,她不等舒青柠说完,立刻开口,“娘娘,刚才那是臣妇以自己名义给西北百姓捐的,现在以温家名义给西北百姓捐两万两银。”
刚才她就是以温家的名义捐了八千两,粮食一千石,现在又说以她的名义,看来是想和舒青柠杠上了。
温家能不能拿出这两万两她不清楚,但她知道舒枕月完了。
因为紧接着舒青柠又道,“娘娘,臣妇再以自己名义给西北百姓三千石粮,希望他们能顺利度过这个灾年,明年定能迎来丰收年的。”
三千石的粮食,这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一笔小支出,加上她此前已经出资两万两了,这个加上侯府的话,那就是整整四万两,粮食就是八千石,这数量,让人望尘莫及。
舒枕月没想到她竟然和自己杠上了,她思前想后,又开口,“臣妇再以温家的名义捐赠粮四千石。”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舒枕月就是和她杠上了。
可大家也都知道,温家小门小户,如何和宁北侯府相比?再比下去最后丢面子的还不是她自己吗?
舒枕月以为她在这粮食上多了舒青柠一千石,便是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