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让她占上风又如何-《被逼换亲后,京中勋贵都等着她和离》

  没想到的是顾侯夫人却问了一句,“温夫人,这是为西北百姓略尽绵薄之力,不是出风头的好时机。”

  这是在点她呢。

  平阳侯老夫人也跟着符合了一句,“是啊,温夫人,西北之地虽然艰辛,可也不能将全部家当都捐了啊。”

  这话说得很是含蓄,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一个五品的小官吏,哪怕再前途大好,那也不过五品。

  区区五品,又没有祖产家业支撑,这两万两和四千石的粮食足以让温家入不敷出。

  “温夫人,这可不是说笑的,你若是确定了,那就是不能反悔的。”又有人奚落了一句。

  其实直到粟米出现的时候,大家就已经知晓贵妃娘娘赏花宴的真正用意在哪里了。

  大家不会拂了贵妃的面子,自然也想在贵妃面前露露脸,可自己家中几斤几两自己还是清楚的,毕竟今日来的都是当家娘子。

  家中账房可用银钱几何,用多少既不会丢面子,也不会让家中揭不开锅,他们自己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

  可就是舒枕月,她没有管家,也不知道温家有多少的家底,她倒是用自己的私房出了一部分,可她不会全部把自己的银钱都用在捐赠上面。

  更何况舒青柠还以侯府的名义,以自己的名义都捐赠了,她怎么能输?

  此时不止一个人这样劝导她,她心里其实已经泛起了嘀咕,可当着这么多人,说出去的话岂有捡回来的。

  她笑得温和,“各位夫人,温家虽然是小门户,可还不至于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我家夫君挂心西北已久,早就有捐赠的想法,正好今日贵妃组织,温家岂有落后之礼?”

  反正现在的她不管是不是能够做到,都不可能撤回刚才的话。

  贵妃笑得开怀,“好,好,好。温家夫人体恤百姓,本宫一定跟皇上言明,此等的忠臣,是我大周最为需要的。”

  得到贵妃的称赞,还有机会在皇上面前给温云州争面子,舒枕月心里开怀极了。

  眼神瞟向舒青柠的方向,看她没有继续加的意向,她才心满意足的坐下。

  这时候贵妃让宫人端了不少的锦盒上前,“各位有如此的仁德之心,本宫甚是感动,这些是本宫先来所画,先赠予各位,希望各位夫人莫要嫌弃。”

  捐赠那么多,得到些贵妃亲笔,这也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

  甚至有人故意奚落,“温夫人先选吧,毕竟今日温夫人出得最多。”

  舒枕月也不端着,径直上前选了一幅牡丹画,上面有贵妃的落款,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

  而舒青柠则是选了一副贵妃的字。

  舒枕月骄傲的来到她身旁,“二妹妹,你身为侯府的当家大娘子,侯府又是权势勋贵,怎么就出那么些?”

  舒青柠将字交给身旁的香云,“自然是比不过长姐的,我在府中无所依靠,若是全都捐赠,指不定要被婆母责罚呢。”

  “也是,上回你在平阳侯府,明明是救人之举,还被老夫人罚跪在祠堂好几日,长姐听了都替你心疼呢。”

  心疼吗?她巴不得笑出声,要不是没有借口前去,她是真的想亲眼看看被惩罚了的舒青柠是个什么模样。

  舒青柠与她虚以为蛇好几句,便走开了。

  香云气得很,“姑娘,这大姑娘怎么这样,这可是在别宫,在贵妃的眼皮子底下,她怎么敢如此对您?”

  “香云,面对她那种人,生气你就输了,现如今她出尽风头又如何?最要紧的是拿得出她口中那些银钱和粮食。”

  香云细细一想,笑出声来,“是啊,温家怎么和侯府比,侯府有粮库,加上之前姑娘让吴婆婆准备的那些,足够了。”

  “银钱方面就更不用担心了,姑娘现在掌家,加上这果干铺子等已经有了进项,虽然一次性出了两万两,但日后赚回来也不是难事。”

  “奴婢今日偷摸敲了敲,这好多夫人都说果干好吃,加上平阳侯老夫人一直在帮着说好话,以后指定生意更好。”

  平阳侯老夫人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帮她宣传果干和点心,也是因为当时平阳侯府之上,她救了小侯爷。

  还有就是当时的平阳侯也怕担事儿,所以没有站出来,虞氏为此心里是有气的,姜氏自然也知晓。

  但都是高傲了一辈子的人,若是要她亲口承认她儿子做法不对,那要她平阳侯府的面子往哪儿搁?

  所以她才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弥补,也是因为她知道这果干铺子是舒青柠私房所开,这生意好了,钱自然进的是舒青柠的袋子。

  这样也能更让舒青柠记住她的好。

  的确如此,现在舒青柠就承了她的情。

  这次的席面不过是为了引出捐钱一事,捐钱落幕,贵妃很是满意,便让人移步其他的宫殿,重新准备了宴席。

  这一次的宴席,自然就是宫宴级别,众人也算是能好好的吃一餐。

  因这次是救灾,所以这银钱和粮食要得急,宴席结束,贵妃便下了令,银钱次日便会着人去取,粮食因为数目多,所以三日内准备齐。

  宫里自然会安排人去拉,到时候由朝廷的赈灾命官带着一同前往西北。

  所以赏花宴在酉时便匆匆结束,毕竟大家都忙着回去准备。

  舒青柠回府的第一件事便是让吴婆婆去钦点自己的现银,若是不够的便立刻去钱庄兑换,让香云和福伯去查看粮食。

  又让张索马不停蹄的将赏花宴上她以侯府名义捐赠一事尽数以书信告知了在护国寺的虞氏。

  忙完这些,天已经黑了下来。

  香云等人也带回来了各自的消息。

  吴婆婆道,“姑娘此前的压箱钱有一万两,老夫人又给了五千,之前支出去两千两,还差七千两,不过果干铺子,其余的嫁妆铺子等均有盈利,老奴算下来,再补一千两足以。”

  一千两对她来说不是大事,她的压箱钱虽然少了些,但是嫁妆多啊,都是当初母亲亲自为舒枕月拟的,现在随便拿点什么当了就能补足,反正又不是她喜欢的。

  香云和福伯那边的消息都差不多,粮食方面没有缺的,都在她的预算之内。

  其实在捐赠的时候她就想到了,粮食不比银钱,天灾时候,有钱都难以买粮食,所以她说得比较保守。

  “做得不错,一切准备妥当,那就等着宫中来人了,福伯就负责粮食一事,吴婆婆就帮着银钱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