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静待开业-《灾年逃荒,我在山里独养娃》

  第二天天色还蒙着一层薄纱似的暗,东方天际只隐隐透出一丝极淡的鱼肚白,连檐角的麻雀都还没抖开翅膀,白星就轻手轻脚地起身了。

  她借着窗缝漏进来的微光,摸过叠在床头的素色布裙,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屋角酣睡的月光。

  “箬竹,醒醒,该准备动身了。”白星走到外间,见箬竹已经支棱着身子坐起来,眼睛还带着刚醒的惺忪,却已经在摸索着穿外衣,不由得笑了笑。

  箬竹揉了揉眼睛,声音还有些发哑:“夫人,我早醒了,就等着您叫我呢。”

  两人没敢耽搁,先到院门口检查门窗。白星伸手推了推木门,确认门闩已经插紧,又绕到后院,看了看盛放杂物的柴房,见挂在门上的铜锁牢牢扣着,才放下心来。

  “咱们这一去得忙到天黑,可得把家守好。”白星对着小狼和大宝小宝说着,然后驾着车往村子里走。

  偶尔能看到几家早起的农户,正背着锄头往田埂去,见了白星,都笑着打声招呼:“秀才娘子,这是要去哪儿啊?这么早。”

  白星也笑着回礼:“去村长家接几位嫂子,今日铺子开业,请她们去帮忙。”

  农户们一听,都露出羡慕的神色:“哎哟,这可太好了!祝铺子开张大吉啊!”

  说话间,就到了李度家。还没进门,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布料摩擦的声音。

  白星掀开门帘一看,三位嫂子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等着,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小包袱,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了。

  谢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三个布包,见了白星,连忙迎上来:“小白,你可来了!昨晚我跟她们三个说了,今早天不亮就起来收拾了,就怕耽误了你的事。”

  大嫂李秋站起身,笑得一脸憨厚:“小白,我们都准备好了,随时能走。”

  二嫂陈萍也跟着站起来,她穿着一身浅蓝色的布裙,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干净利落。

  三嫂张红性子腼腆些,只是笑着点了点头,手里紧紧攥着包袱袋。

  白星连忙走上前,把谢婶手里的布包接过来:“谢婶,辛苦您了,也辛苦三位嫂子。”

  几人又说了几句,白星想起还要去接李兰,便跟谢婶道别:“谢婶,我们先去接兰丫头,然后就往县里去,您在家放心。”

  谢婶摆了摆手:“去吧去吧,路上小心点,有事记得让人捎个信回来。”

  离开李度家,驴车又往李兰家去。李兰早就站在门口翘首以盼,见了驴车,眼睛一下子亮了,提着裙摆就跑了过来:“白姐姐!我都等你好半天了!”

  “快上车,咱们得赶紧走,不然赶不上城门开了。”

  白星伸手把李兰拉上车,车厢里一下子就挤了起来——三位嫂子加上李兰和箬竹,却一点也不觉得拥挤,反而透着一股热热闹闹的劲儿。

  季阳还在驴车前面的小摇篮里熟睡着,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带着一丝笑意,不知道梦到了什么好东西。

  驴车慢悠悠地往县城赶,等到了县门口,天已经亮了些,东方的天际染着一层淡淡的橘红色,城门还紧紧闭着,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多是往县里赶集的农户,还有几个像白星一样,要去县里做生意的小商贩。

  大家都很有秩序地排着队,偶尔有人低声聊着天,声音不大,怕吵醒了还没睡醒的县城。

  白星把驴车停在队伍后面,陈萍探头往前面看了看,笑着说:“还好,队伍不算太长,应该不用等太久。”

  张红也跟着点头:“是啊,现在也快了。”

  果然,没等多久,就听见城门里面传来“吱呀”的响声,紧接着,两个守城的士兵推开了沉重的城门,手里拿着长枪,站在城门两侧。

  队伍缓缓地往前挪动,白星赶着驴车,慢慢跟着前面的人进了城。

  进了县城,街道上已经有了些人气,偶尔能看到几个早起的店家,正忙着开门卸门板,还有卖早点的摊子,已经支起了油锅,“滋滋”地炸着油条,香味飘得老远。

  白星没急着往铺子去,而是先赶着驴车往学堂方向走——她上次跟几位嫂子说好了,让她们来县里帮忙时,先把行李放在学堂的学生宿舍,那里她早就收拾好了。

  学堂在县城的东边,离城门不算太远。白星赶着驴车来到学堂门口,敲了敲大门,没过多久,门就开了,季思渊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衫,显然是刚起不久。

  “夫君,我们来了。”白星笑着打招呼。

  季思渊看到她们,连忙把书合起来:“快进来,宿舍我已经打扫过了,你们把行李放进去就行。”

  他一边说着,一边帮着把几位嫂子的包袱拎下来,引着她们往学生宿舍走。

  学生宿舍是一间不大的屋子,里面摆着两张木床,床上铺着干净的草席,墙角还放着一个木箱,是白星上次特意带来的,用来放大家的衣物。

  “这里原本是给三位嫂子和兰丫头准备的,现在多了箬竹,晚上再铺个席子在地上就行,委屈箬竹了。”白星看着箬竹说。

  箬竹连忙摇头:“夫人,不委屈,能有地方住就很好了。”

  把行李放好后,白星把还在熟睡的季阳抱下来,递给季思渊:“相公,阳阳就交给你了,我们去铺子里忙,中午我让人给你送些吃的过来。”

  季思渊接过季阳,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点了点头:“你们放心去吧,阳阳我会照顾好的。不用给我送吃了,我能做。”

  跟季思渊道别后,白星就赶着驴车往铺子去。此时天已经大亮,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有挑着担子卖菜的,有推着小车卖糖人的,慢悠悠地逛着街。

  早餐摊子前围满了人,吆喝声、谈笑声混在一起,热闹极了。

  白星看了看天色,知道离辰时还有一段时间,可大家都还没吃早饭,便在一个卖肉包子的摊子前停了下来。“老板,给我来二十个肉包子,要热乎的。”

  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油纸,笑着说:“好嘞!刚出锅的,还冒着热气呢!”

  他麻利地把包子装进油纸袋里,递给白星:“您拿好,一共四十文钱。”

  白星付了钱,把包子递给车厢里的几人:“大家快吃,一会忙起来就没空吃了。”

  张红接过一个包子,咬了一口,热气腾腾的肉馅在嘴里散开,鲜得她眯起了眼睛:“这包子真好吃,皮薄馅大,比家里做的还香。”

  陈萍也跟着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说:“是啊,这肉馅里还放了葱,提鲜得很。”李秋和李兰吃得慢些,小口小口地咬着,脸上满是满足。

  箬竹也拿了一个包子,吃了两口,就递给白星:“夫人,您也吃一个,垫垫肚子。”

  白星摇了摇头:“我不饿,你们先吃,我赶车。”

  几人在车上匆匆吃完了包子,白星也赶着驴车到了铺子门口。

  白星把驴车赶到铺子后门的胡同里,那里很安静,不用担心驴车挡着路人。

  “大家跟我来,咱们从后门进。”白星拎着剩下的包子,领着几人往铺子后门走。

  后门是一扇木门,上面挂着一把铜锁,白星掏出钥匙,打开锁,推开门走了进去。

  “箬竹,你去把院子里的灯笼都点上,每个角落都要照亮。”白星指着挂在屋檐下的几盏灯笼说。

  箬竹连忙应了一声,从墙角拿起一盏油灯,又找了个火折子,小心翼翼地走到灯笼下面,点燃了里面的蜡烛。陈萍也跟着站起来:“箬竹,我来帮你,两个人快些。”

  两人分工合作,一个拿着油灯,一个负责点燃蜡烛,不一会儿,院子里的灯笼就都亮了起来。

  笼映着青砖地面,白星看着亮堂起来的院子,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

  “大嫂、二嫂、三嫂,你们先帮我把铺子里的灰尘擦一下,尤其是柜台和货架,一定要擦干净。”

  张红和李兰连忙从包袱里拿出抹布,沾了些水,开始擦拭柜台。

  陈萍则走到货架前,仔细地擦着货架的每一个角落,连缝隙里的灰尘都不放过。李秋也想帮忙,便拿起一块干抹布,擦着墙角的桌子。

  白星则转身走进了铺子里的简易厨房。厨房不大,里面摆着一个土灶,灶台上放着一口大铁锅

  跟现代的大学饭堂里装汤的锅一样大,就是为了装柠檬红茶。

  她先把门帘放下来,挡住外面的视线,然后从空间把带来的两筐竹杯放在桌子底下。

  接着从空间拿出在家煮好的,装在铁锅里,做做样子给她们看。

  然后在灶膛里放上炭火,用火折子点燃。炭火慢慢烧起来,红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铁锅上渐渐冒出热气,

  柠檬红茶的香味也慢慢飘了出来,清新中带着一丝甜味,让人闻了就觉得舒服。

  白星蹲在灶膛边,把炭火扒散,让火苗不要太旺,免得把茶煮糊了。

  她一边看着炭火,一边想着一会儿开业的事情,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等炭火烧得差不多了,她站起来,把门帘重新挂好,然后走出厨房,来到铺子里。

  此时,张红她们已经把铺子擦得干干净净,货架和柜台都亮堂堂的,看起来很舒服。

  白星拍了拍手,笑着说:“大家都过来一下,我跟你们说一下今天的工作安排。

  咱们今天辰时开业,到时候要揭招牌上的红布,大嫂,到时候就麻烦你点炮仗了,炮仗我已经放在后门的墙角了。”

  李秋连忙点头:“没问题, 小白,你放心,到时候我一定点好。”

  白星又指了指厨房的方向:“厨房里面煮的是柠檬红茶,一会儿我会把茶装进茶壶里,要是有客人来,

  愿意坐下来歇歇的,就请她们坐在那边的沙发上,然后用竹杯给她们倒一杯柠檬红茶,让她们尝尝。

  箬竹,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还要注意看净手台的水桶里的水有没有用完,要是用完了,

  就从后院的井里打水添上,废水桶里的水满了,也要及时拿出去倒,免得水溢出来,把铺子弄脏了。”

  箬竹认真地听着,点了点头:“夫人,我记住了,您放心,我一定会做好的。”

  白星又看向三位嫂子:“三位嫂子,一会儿客人来了,我会跟客人介绍口脂香皂,然后告诉客人要的是哪种,

  多少钱,到时候就需要有人负责收钱和打包。三位嫂子,你们谁会算账啊?”

  陈萍连忙举手:“ 小白,我会算账,我没出阁的时候,

  每天都在我娘家的糕点铺子里帮忙,收钱、算账都是我做的,我算得又快又准,”

  白星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二嫂,那收钱和打包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那边那个是收银台,你到时候就站在那里,旁边那个是零钱柜,我已经在里面放好了零钱,有铜钱也有碎银子,你到时候注意点,别收错钱了。

  客人选颜色后,你就从后面货架的抽屉里把新的口脂拿出来,然后用干净的油纸包好,递给客人。”

  她一边说着,一边领着陈萍走到收银台旁边,打开零钱柜给陈萍看:“你看,这里面是铜钱,分了不同的面额,这边是碎银子,一定要看清楚,别弄错了。

  货架抽屉里的绣品,我都按种类和颜色分好了,每个抽屉外面都贴了标签,你到时候一看就知道了。”

  陈萍仔细地看着零钱柜里的钱,又看了看货架抽屉上的标签,点了点头:“我都看清楚了,您放心,我不会弄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