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风云激荡,格局剧变。
随着高俅、朱勔、梁师成等一批旧权贵的倒台,除却领军在外的童贯暂未波及,曾经权倾一时的高俅童贯一系势力已然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如今的朝堂,除了蔡京一系之外,多了一股新兴势力。
这股势力以张叔夜为首,大部分都是从地方或底层甄选而出的干吏能臣,他们或许官阶未显,却都具有真才实干。
如今依附于镇北王西门庆,他们便成了朝堂上最大的一支势力。
对于蔡京这位“盟友”,西门庆也在逐渐削弱他的力量。
有不少属于蔡京一系的贪官污吏,也被锦衣卫清除。
蔡京对此心知肚明,西门庆这是在逐步蚕食他的权柄。
可他又能如何?
连官家都对西门庆无可奈何,他又岂敢正面抗衡?
只能尽力约束门下,甚至不得不主动收敛以往的贪渎行径。
往年蔡京凭借生辰纲等名目疯狂敛财,每日白银如流水般涌入府中,而现在,直接锐减大半。
蔡京有时想起当初收到的西门庆的“厚礼”,心中便忍不住泛起一丝苦涩。
那恐怕是他这辈子收过的,代价最为昂贵的一份“礼”了。
当然,以雷霆手段清洗如此多的官员,必然引发反噬。
朝堂震动之余,地方上也渐生乱象。
尤其是原本就动荡不安的江南,局势愈发混乱,隐有失控之势。
但在大宋权力的核心,西门庆的权威已然无可撼动。
每一次朝会,西门庆即便不言不语,只是站在那里,那股无形的威压便足以让整个紫宸殿鸦雀无声。
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官员无不低头屏息。
连曾经权倾朝野的蔡京也变得愈发恭敬,一副唯镇北王马首是瞻的模样。
而龙椅之上的宋徽宗赵佶,虽然依旧穿着明黄的龙袍,接受着百官的朝拜,却仿佛成了一个摆设。
每当有重大决议,只要西门庆一开口,定能获得百官一致的附和。
赵佶所能做的,只是在最后,机械的说一声“准奏”。
更让赵佶感到刺骨冰寒的是,那些从地方上进京述职的官员。
他们入京后的第一件事,不再是进宫觐见,而是争先恐后地赶往镇北王府,排队等候拜见,呈上“心意”。
镇北王府门前,车水马龙,冠盖云集,俨然成为了大宋新的权力中心。
一些敏锐的官员已经清晰地意识到,大宋的天,已经彻底变了。
……
皇宫深处,气氛沉重压抑。
宦官李彦跪伏在地,声音带着哭腔,细数着近日锦衣卫如何横行无忌、抄家锁拿,如何不将皇权放在眼里。
最后,他抬起头,泪流满面,尖声道:“官家!那西门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就是在谋反啊!”
赵佶端坐在龙椅上,手指死死抠着扶手,手背青筋暴起,极力压抑着滔天的怒火。
李彦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根根烧红的钢针,狠狠扎进他的心里。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
“够了!!!”
赵佶猛地爆发,一挥袍袖,将龙案上的玉镇纸、琉璃盏狠狠扫落在地!
“噼里啪啦”的碎裂声在空旷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西门庆!乱臣贼子!安敢如此欺朕!!!”
赵佶面目扭曲,胸膛剧烈起伏,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他堂堂九五之尊,天下共主,竟然被一个臣子逼迫到如此地步!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腹被一个个清除,看着朝堂被一步步架空,而大宋的百姓竟还在为那逆贼欢呼喝彩!
这种被逐渐剥去权力、沦为傀儡的感觉,比直接杀了他还要难受千百倍!
汹涌的怒火之后,是一股冰冷的恐惧。
“不行!绝不能再这样下去!此獠不除,朕日夜难安,这大宋的万里江山,迟早要改姓西门!”
赵佶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他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缘。
文斗已然一败涂地,阴谋暗杀也彻底失败,他只剩下最后一条路——武力!
他猛地想起自己手中还握着一张最后的底牌——枢密使童贯!
童贯虽然也是他宠信的宦官,但与高俅不同,童贯常年执掌西北兵权,统率西军与西夏作战,是真正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
而且,童贯对京师的禁军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对了!童贯!还有朕的西北大军!还有禁军!”
赵佶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任你西门庆武功通天,终究是血肉之躯!朕就不信,你能敌得过千军万马!能挡得住钢铁洪流!”
他越想越觉得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必须趁西门庆尚未彻底将他架空之前,以雷霆万钧之势,调动大军将其扑杀!
这一次,不再是见不得光的暗杀,而是堂堂正正的“平叛”!
以绝对的数量和力量,碾压过去!
这一刻,他也不管任何后果,只一心要杀西门庆。
他要效仿当年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不过,他是直接以杀释兵权。
李彦闻言一愣,迟疑道:“可…可官家,童枢密正在西北与西夏作战,此时若调大军回京,边关……”
赵佶脸上露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嘶声道:“那又如何?!疥癣之疾,怎比心腹之患?!这一次,朕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边境暂失,也要先除了西门庆这逆贼!”
此时的赵佶,已然听不进任何劝谏,他只要结果——西门庆必须死!
李彦见状,也被那股疯狂的意念感染,尖声道:“官家说的对!一定要杀了西门庆!”
赵佶当即传令下旨,命令童贯立刻放弃一切边境战事,率领西军火速回京!
同时,他会暗中下令让京师禁军配合,里应外合,务必要将西门庆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格杀勿论!
……
是夜,月黑风高,万籁俱寂。
一队约七八骑的快马,从皇宫一处偏僻的侧门悄然驰出。
出了城门后,他们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很快便融入浓重的夜色之中。
然而,他们并未察觉,就在他们刚刚经过的道路旁,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之上,几道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的身影正无声地潜伏着。
他们身着夜行衣,目光锐利如鹰,正是负责监控皇宫动向的锦衣卫暗哨。
其中一名暗哨看着那队快马远去的方向,右手缓缓按上了腰间的刀柄,眼中杀机一闪,低声问道:
“头儿,看方向是往西北军前去的,必是昏君密使。要不要截杀?”
另一名锦衣卫缓缓摇了摇头:“不必。王爷有令,只需暗中监视,掌握其动向即可,不必打草惊蛇。”
“我们走,立刻回去禀报。”
话音落下,几名锦衣卫身影如同夜枭般悄无声息地从树上滑下……
随着高俅、朱勔、梁师成等一批旧权贵的倒台,除却领军在外的童贯暂未波及,曾经权倾一时的高俅童贯一系势力已然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如今的朝堂,除了蔡京一系之外,多了一股新兴势力。
这股势力以张叔夜为首,大部分都是从地方或底层甄选而出的干吏能臣,他们或许官阶未显,却都具有真才实干。
如今依附于镇北王西门庆,他们便成了朝堂上最大的一支势力。
对于蔡京这位“盟友”,西门庆也在逐渐削弱他的力量。
有不少属于蔡京一系的贪官污吏,也被锦衣卫清除。
蔡京对此心知肚明,西门庆这是在逐步蚕食他的权柄。
可他又能如何?
连官家都对西门庆无可奈何,他又岂敢正面抗衡?
只能尽力约束门下,甚至不得不主动收敛以往的贪渎行径。
往年蔡京凭借生辰纲等名目疯狂敛财,每日白银如流水般涌入府中,而现在,直接锐减大半。
蔡京有时想起当初收到的西门庆的“厚礼”,心中便忍不住泛起一丝苦涩。
那恐怕是他这辈子收过的,代价最为昂贵的一份“礼”了。
当然,以雷霆手段清洗如此多的官员,必然引发反噬。
朝堂震动之余,地方上也渐生乱象。
尤其是原本就动荡不安的江南,局势愈发混乱,隐有失控之势。
但在大宋权力的核心,西门庆的权威已然无可撼动。
每一次朝会,西门庆即便不言不语,只是站在那里,那股无形的威压便足以让整个紫宸殿鸦雀无声。
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官员无不低头屏息。
连曾经权倾朝野的蔡京也变得愈发恭敬,一副唯镇北王马首是瞻的模样。
而龙椅之上的宋徽宗赵佶,虽然依旧穿着明黄的龙袍,接受着百官的朝拜,却仿佛成了一个摆设。
每当有重大决议,只要西门庆一开口,定能获得百官一致的附和。
赵佶所能做的,只是在最后,机械的说一声“准奏”。
更让赵佶感到刺骨冰寒的是,那些从地方上进京述职的官员。
他们入京后的第一件事,不再是进宫觐见,而是争先恐后地赶往镇北王府,排队等候拜见,呈上“心意”。
镇北王府门前,车水马龙,冠盖云集,俨然成为了大宋新的权力中心。
一些敏锐的官员已经清晰地意识到,大宋的天,已经彻底变了。
……
皇宫深处,气氛沉重压抑。
宦官李彦跪伏在地,声音带着哭腔,细数着近日锦衣卫如何横行无忌、抄家锁拿,如何不将皇权放在眼里。
最后,他抬起头,泪流满面,尖声道:“官家!那西门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就是在谋反啊!”
赵佶端坐在龙椅上,手指死死抠着扶手,手背青筋暴起,极力压抑着滔天的怒火。
李彦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根根烧红的钢针,狠狠扎进他的心里。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
“够了!!!”
赵佶猛地爆发,一挥袍袖,将龙案上的玉镇纸、琉璃盏狠狠扫落在地!
“噼里啪啦”的碎裂声在空旷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西门庆!乱臣贼子!安敢如此欺朕!!!”
赵佶面目扭曲,胸膛剧烈起伏,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他堂堂九五之尊,天下共主,竟然被一个臣子逼迫到如此地步!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腹被一个个清除,看着朝堂被一步步架空,而大宋的百姓竟还在为那逆贼欢呼喝彩!
这种被逐渐剥去权力、沦为傀儡的感觉,比直接杀了他还要难受千百倍!
汹涌的怒火之后,是一股冰冷的恐惧。
“不行!绝不能再这样下去!此獠不除,朕日夜难安,这大宋的万里江山,迟早要改姓西门!”
赵佶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他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缘。
文斗已然一败涂地,阴谋暗杀也彻底失败,他只剩下最后一条路——武力!
他猛地想起自己手中还握着一张最后的底牌——枢密使童贯!
童贯虽然也是他宠信的宦官,但与高俅不同,童贯常年执掌西北兵权,统率西军与西夏作战,是真正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
而且,童贯对京师的禁军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对了!童贯!还有朕的西北大军!还有禁军!”
赵佶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任你西门庆武功通天,终究是血肉之躯!朕就不信,你能敌得过千军万马!能挡得住钢铁洪流!”
他越想越觉得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必须趁西门庆尚未彻底将他架空之前,以雷霆万钧之势,调动大军将其扑杀!
这一次,不再是见不得光的暗杀,而是堂堂正正的“平叛”!
以绝对的数量和力量,碾压过去!
这一刻,他也不管任何后果,只一心要杀西门庆。
他要效仿当年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不过,他是直接以杀释兵权。
李彦闻言一愣,迟疑道:“可…可官家,童枢密正在西北与西夏作战,此时若调大军回京,边关……”
赵佶脸上露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嘶声道:“那又如何?!疥癣之疾,怎比心腹之患?!这一次,朕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边境暂失,也要先除了西门庆这逆贼!”
此时的赵佶,已然听不进任何劝谏,他只要结果——西门庆必须死!
李彦见状,也被那股疯狂的意念感染,尖声道:“官家说的对!一定要杀了西门庆!”
赵佶当即传令下旨,命令童贯立刻放弃一切边境战事,率领西军火速回京!
同时,他会暗中下令让京师禁军配合,里应外合,务必要将西门庆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格杀勿论!
……
是夜,月黑风高,万籁俱寂。
一队约七八骑的快马,从皇宫一处偏僻的侧门悄然驰出。
出了城门后,他们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很快便融入浓重的夜色之中。
然而,他们并未察觉,就在他们刚刚经过的道路旁,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之上,几道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的身影正无声地潜伏着。
他们身着夜行衣,目光锐利如鹰,正是负责监控皇宫动向的锦衣卫暗哨。
其中一名暗哨看着那队快马远去的方向,右手缓缓按上了腰间的刀柄,眼中杀机一闪,低声问道:
“头儿,看方向是往西北军前去的,必是昏君密使。要不要截杀?”
另一名锦衣卫缓缓摇了摇头:“不必。王爷有令,只需暗中监视,掌握其动向即可,不必打草惊蛇。”
“我们走,立刻回去禀报。”
话音落下,几名锦衣卫身影如同夜枭般悄无声息地从树上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