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静谧。
镇北王府,议事厅。
一缕青烟从紫铜麒麟香炉中袅袅升起,散发着宁神静气的檀香。
西门庆身着一袭玄色暗纹锦袍,坐在上首的紫檀木宽椅上,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扶手,目光深邃。
下首,张叔夜正襟危坐,穿着绯红官袍,眉宇间比往日多了几分锐气和意气风发。
现在的他是新任御史中丞,正三品,实权大员。
他手捧文书,详细禀报着近日朝堂动向与御史台纠察百官的成果。
“……自梁师成、朱勔等人伏法,六部风气为之一清。以往阻塞之公文,如今畅通无阻;以往被贪墨之钱粮,亦逐步追回。诸多以往敢怒不敢言之下层官吏,如今也敢上书言事,弹劾不法。”
张叔夜说着,语气中不禁带上一丝激动,
他年轻时便立志报国、肃清奸佞,但在官场沉浮中几乎被磨平棱角。
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竟然能走到这个位置,他的理想居然能够实现。
而这一切,都是镇北王殿下带来的,他必须要坚定支持!
西门庆静静听完,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笑容:“你做得不错。吏治清明,方能国泰民安。此事乃长久之功,不可松懈。”
说着,他话锋一转:“京城安危,系于禁军。如今禁军中仍有余孽未清,心思不定者甚多。本王要你,逐步将禁军掌控在手。清洗、安插、整训,务必使禁军上下,齐心!”
张叔夜神色一凛,立刻起身,躬身抱拳:“下官明白!定不负王爷重托!”
西门庆抬手虚按,示意他坐下:“为确保万无一失,除了锦衣卫之外,本王还有两支亲军。你可持本王手令调动,有此强援,可事半功倍。”
张叔夜闻言,心中一震,王爷竟然还带了亲兵前来?
他也没有深究,只是心中大定。
王爷这不仅是赋予他重任,更给予了绝对的支持和信任。
“下官领命!有此强军为后盾,下官必在最短时间内,将禁军彻底掌控!”
又细谈了几项具体事宜后,张叔夜才恭敬地告退。
他步履沉稳地走出议事厅,只觉得肩头责任重大,却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张叔夜刚离开,一道身影便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厅内。
来人一身飞鱼服,气息冰冷沉凝,正是锦衣卫指挥使——青龙。
他抱拳禀报:“禀王爷,皇宫外暗线急报,半个时辰前,有一队大内高手,以八百里加急速度,秘密出城,往西北方向而去!”
“哦?”
西门庆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嘲讽的弧度,眼中却没有丝毫意外,只有一种猫捉老鼠般的戏谑。
“这么快就忍不住了吗?”
“看来,咱们这位官家,是觉得自己的龙椅坐得太安稳了。”
“也好。”
西门庆站起身,走到窗前,负手望着窗外夜景,目光仿佛已穿透层层宫墙,看到了那位惶惶不可终日的宋徽宗。
“他自己把路走绝,倒也省了本王许多麻烦。”
“青龙!”
“卑职在!”
“让锦衣卫盯紧童贯和西军的一举一动,有任何情况,随时禀报。”
“是!”青龙低头领命,身影再次融入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厅内恢复寂静,唯有檀香依旧袅袅。
西门庆独立窗边,目光幽深。
时机,差不多了。
……
西北边陲。
宋军大营。
童贯正在中军大帐内研究地图,与几名将领商讨对西夏用兵的策略。
他虽然是个宦官,但常年统军,倒也颇有几分气势。
突然,亲兵来报,称有京师来的天使,持官家密旨求见。
童贯有些疑惑,京师为何会突然来密旨?
他立刻屏退左右,让天使进帐。
当一名风尘仆仆的大内太监取出密信和调兵符时,童贯心中顿时一沉。
尤其是当他展开密信,快速阅读完之后,脸色瞬间大变!
“高太尉……死了?”
童贯倒吸一口凉气,握着密信的手都有些颤抖。
兔死狐悲,作为官场的盟友,且都是皇帝倚重的近臣,高俅的惨死让他感到一阵寒意。
更让他震惊的是,西门庆竟然逼得官家到了要动用大军回京平叛的地步?!
童贯立刻意识到局势有多么危急和可怕。
官家这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要行险一搏了!
“官家旨意,奴才已传到。童枢密,官家盼您速速发兵,解救朝廷于倒悬!”大内太监尖着嗓子说道。
童贯没有丝毫犹豫,相比西夏战事,朝廷内部的威胁显然更大!
如果真让西门庆彻底掌控了朝局,那他童贯就算在西北立下泼天大功,又有何用?
“……本帅知道了。”童贯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传令,击鼓聚将!”
不多时,各级将领匆匆从各处营寨赶来,齐聚中军主帐。
众人脸上都带着疑惑与不解,击鼓传令,只有紧急情况才会出现。
童贯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面色阴沉地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传令下去!前线各军,停止一切对西夏的攻势!泾原路、鄜延路的骑兵主力,以及本帅的亲军,立刻集结,带足十日口粮,轻装简从,随本帅……急行军回京!”
“什么?回京?”
“大帅,此时撤军,恐前功尽弃啊!”
“究竟发生了何事?”
将领们一片哗然,纷纷表示不解和反对。
这时,一位须发微白、面容刚毅的老将站了出来。
此人是西北名将种师道,出身名门,长期镇守西北,对抗西夏,屡立战功,在军中威望极高。
他迈步出列,沉声劝谏:“童枢密,此事万万不可!我军与西夏对峙正值关键,一旦主力后撤,防线空虚,贼寇必然乘虚而入,届时非但数月血战之功尽毁,陇右之地亦将生灵涂炭!还请三思,至少也需留下足够兵力稳固防线,徐徐图之!”
童贯猛地一拍桌子,厉声道:“种将军!军国大事,岂容尔等置喙!此乃军令,违令者,斩!”
看到童贯如此态度,众将虽满心疑惑,却也不敢再反驳,只得领命而去。
种师道也重重叹息一声,无奈退下。
很快,整个西北最精锐的数十万西军开始紧急调动,抛下了经营许久的防线和即将到手的战果,在童贯的亲自率领下,朝着汴京的方向,滚滚而去。
……
大宋西军主力突然大规模后撤,第一个察觉的,自然是与其长期对峙、交锋多年的西夏国。
西夏前线斥候将紧急军情以最快速度送回了国都兴庆府。
西夏国主李乾顺接到密报,先是难以置信,怀疑是陷阱。
当确认真实性后,他顿时狂喜不已,猛地从王座上站起。
“好!好!好!当真是天赐良机!”
他激动地在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个念头:攻城掠地,劫掠财富,扩大版图,一雪前耻……
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对了,此事也该通知一下那几位贵客……”
镇北王府,议事厅。
一缕青烟从紫铜麒麟香炉中袅袅升起,散发着宁神静气的檀香。
西门庆身着一袭玄色暗纹锦袍,坐在上首的紫檀木宽椅上,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扶手,目光深邃。
下首,张叔夜正襟危坐,穿着绯红官袍,眉宇间比往日多了几分锐气和意气风发。
现在的他是新任御史中丞,正三品,实权大员。
他手捧文书,详细禀报着近日朝堂动向与御史台纠察百官的成果。
“……自梁师成、朱勔等人伏法,六部风气为之一清。以往阻塞之公文,如今畅通无阻;以往被贪墨之钱粮,亦逐步追回。诸多以往敢怒不敢言之下层官吏,如今也敢上书言事,弹劾不法。”
张叔夜说着,语气中不禁带上一丝激动,
他年轻时便立志报国、肃清奸佞,但在官场沉浮中几乎被磨平棱角。
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竟然能走到这个位置,他的理想居然能够实现。
而这一切,都是镇北王殿下带来的,他必须要坚定支持!
西门庆静静听完,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笑容:“你做得不错。吏治清明,方能国泰民安。此事乃长久之功,不可松懈。”
说着,他话锋一转:“京城安危,系于禁军。如今禁军中仍有余孽未清,心思不定者甚多。本王要你,逐步将禁军掌控在手。清洗、安插、整训,务必使禁军上下,齐心!”
张叔夜神色一凛,立刻起身,躬身抱拳:“下官明白!定不负王爷重托!”
西门庆抬手虚按,示意他坐下:“为确保万无一失,除了锦衣卫之外,本王还有两支亲军。你可持本王手令调动,有此强援,可事半功倍。”
张叔夜闻言,心中一震,王爷竟然还带了亲兵前来?
他也没有深究,只是心中大定。
王爷这不仅是赋予他重任,更给予了绝对的支持和信任。
“下官领命!有此强军为后盾,下官必在最短时间内,将禁军彻底掌控!”
又细谈了几项具体事宜后,张叔夜才恭敬地告退。
他步履沉稳地走出议事厅,只觉得肩头责任重大,却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张叔夜刚离开,一道身影便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厅内。
来人一身飞鱼服,气息冰冷沉凝,正是锦衣卫指挥使——青龙。
他抱拳禀报:“禀王爷,皇宫外暗线急报,半个时辰前,有一队大内高手,以八百里加急速度,秘密出城,往西北方向而去!”
“哦?”
西门庆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嘲讽的弧度,眼中却没有丝毫意外,只有一种猫捉老鼠般的戏谑。
“这么快就忍不住了吗?”
“看来,咱们这位官家,是觉得自己的龙椅坐得太安稳了。”
“也好。”
西门庆站起身,走到窗前,负手望着窗外夜景,目光仿佛已穿透层层宫墙,看到了那位惶惶不可终日的宋徽宗。
“他自己把路走绝,倒也省了本王许多麻烦。”
“青龙!”
“卑职在!”
“让锦衣卫盯紧童贯和西军的一举一动,有任何情况,随时禀报。”
“是!”青龙低头领命,身影再次融入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厅内恢复寂静,唯有檀香依旧袅袅。
西门庆独立窗边,目光幽深。
时机,差不多了。
……
西北边陲。
宋军大营。
童贯正在中军大帐内研究地图,与几名将领商讨对西夏用兵的策略。
他虽然是个宦官,但常年统军,倒也颇有几分气势。
突然,亲兵来报,称有京师来的天使,持官家密旨求见。
童贯有些疑惑,京师为何会突然来密旨?
他立刻屏退左右,让天使进帐。
当一名风尘仆仆的大内太监取出密信和调兵符时,童贯心中顿时一沉。
尤其是当他展开密信,快速阅读完之后,脸色瞬间大变!
“高太尉……死了?”
童贯倒吸一口凉气,握着密信的手都有些颤抖。
兔死狐悲,作为官场的盟友,且都是皇帝倚重的近臣,高俅的惨死让他感到一阵寒意。
更让他震惊的是,西门庆竟然逼得官家到了要动用大军回京平叛的地步?!
童贯立刻意识到局势有多么危急和可怕。
官家这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要行险一搏了!
“官家旨意,奴才已传到。童枢密,官家盼您速速发兵,解救朝廷于倒悬!”大内太监尖着嗓子说道。
童贯没有丝毫犹豫,相比西夏战事,朝廷内部的威胁显然更大!
如果真让西门庆彻底掌控了朝局,那他童贯就算在西北立下泼天大功,又有何用?
“……本帅知道了。”童贯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传令,击鼓聚将!”
不多时,各级将领匆匆从各处营寨赶来,齐聚中军主帐。
众人脸上都带着疑惑与不解,击鼓传令,只有紧急情况才会出现。
童贯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面色阴沉地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传令下去!前线各军,停止一切对西夏的攻势!泾原路、鄜延路的骑兵主力,以及本帅的亲军,立刻集结,带足十日口粮,轻装简从,随本帅……急行军回京!”
“什么?回京?”
“大帅,此时撤军,恐前功尽弃啊!”
“究竟发生了何事?”
将领们一片哗然,纷纷表示不解和反对。
这时,一位须发微白、面容刚毅的老将站了出来。
此人是西北名将种师道,出身名门,长期镇守西北,对抗西夏,屡立战功,在军中威望极高。
他迈步出列,沉声劝谏:“童枢密,此事万万不可!我军与西夏对峙正值关键,一旦主力后撤,防线空虚,贼寇必然乘虚而入,届时非但数月血战之功尽毁,陇右之地亦将生灵涂炭!还请三思,至少也需留下足够兵力稳固防线,徐徐图之!”
童贯猛地一拍桌子,厉声道:“种将军!军国大事,岂容尔等置喙!此乃军令,违令者,斩!”
看到童贯如此态度,众将虽满心疑惑,却也不敢再反驳,只得领命而去。
种师道也重重叹息一声,无奈退下。
很快,整个西北最精锐的数十万西军开始紧急调动,抛下了经营许久的防线和即将到手的战果,在童贯的亲自率领下,朝着汴京的方向,滚滚而去。
……
大宋西军主力突然大规模后撤,第一个察觉的,自然是与其长期对峙、交锋多年的西夏国。
西夏前线斥候将紧急军情以最快速度送回了国都兴庆府。
西夏国主李乾顺接到密报,先是难以置信,怀疑是陷阱。
当确认真实性后,他顿时狂喜不已,猛地从王座上站起。
“好!好!好!当真是天赐良机!”
他激动地在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个念头:攻城掠地,劫掠财富,扩大版图,一雪前耻……
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对了,此事也该通知一下那几位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