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以利益为先-《大明:殿下请登基》

  如今世界,唯有大明有着诸多外来常驻使者,反观大明,走出去的使者,多是临时性质,甚至要抱着直接牺牲的心态充当使者。

  两者之间有着千差万别,特别是见识到大明之繁华,工业的提升自然会让服务业也提升,被服务习惯了,回去看什么都不爽。

  其中最为主要的,那便是大明加工之后的商品到了外邦,有着巨大的市场。

  外邦使者利用这类机会来给自己创业,本身在他们邦国就不违法,更可能会获得执政者的支持。

  藤原佐在北平这段时间,就见识过朝鲜使者是如何与大明各商会洽谈生意的,而这种机会,倭国本来是可以有的。

  无奈,倭国的那些贵族白嫖上瘾了,其中自然也有大明沿海豪商与朝中官员利益勾结的原因。

  新的体系在建立,新的贸易在运行,朝鲜总是和倭国作出不同的选择。

  机会摆在藤原佐面前,他当然是会抓住。

  在前往长崎的不少商队之中,就有他的生意伙伴,只是那些人还未回来,合作只是初期建立,尾款都还没结,这才让藤原佐的花销下降了不少。

  外使与大明商会做生意,有着大明朝廷的管控,他们的生意契约能得到有效保障,如此,他们并不觉得出卖自己国中利益是什么坏事。

  因为技术原因,大明周边的邦国空守着诸多原材料而无法加工,引入大明的商会,不仅仅是富了自己的钱袋子,更是让执政者多了进项,可谓是多赢。

  当然,这些前提条件,那便是大明还讲良心的情况。

  藤原佐也知道,自己家族现在和大明深度绑定,若是在经济上也依附大明,那往后倭国想要做什么,最先考虑的不再是倭国利益,而是大明利益。

  但这又如何?

  在大明的诸多外使,他们已经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站在了大明一边,大明利益便是他们的利益,况且现在大明又没有展露其侵略性。

  像那什么柱州,这是大明内政,人家的私事,没看那从柱州来的使者,到了北平没多久,就各种参加聚会,每逢聚会上,都在夸赞大明的繁华与发展。

  哈里称自己的做法乃是书生的学术外交,甚至听说醉酒后还坦言,柱州若能被朝廷治理,或可更好,人家琉球不也举国归附,圣人并没有亏待。

  如此种种,就算是藤原佐,那也是没眼看,不过,对于哈里的文学造诣,倒是受到了不少北平文人的肯定。

  从酒楼中出来,藤原佐身后跟着随从,远看天边犹如鱼鳞般的火烧云,身上的酒气也就散了一些。

  在他身边,还陪着一个身穿白衫,手中扇着折扇的年轻人,此人便是朝鲜留在大明的使臣,金成一。

  虽说倭国和朝鲜时有矛盾,但那都是过去式了。

  自从知道藤原氏与朝廷达成合作,金成一对藤原佐那是越看越顺眼,而藤原佐也有意和金成一搞好关系,毕竟海上贸易,通过朝鲜也是一条重要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