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院,周安闭门苦读。
转眼到了二月初八,天还没亮。
周安已经穿戴整齐站在院子里,春寒料峭,呼出的白气在灯笼下格外明显。
“爹,考篮检查三遍了,”周铁根提着沉甸甸的考篮,“笔墨纸砚、蜡烛、干粮、厚衣裳,一样不差。”
周安接过考篮,手微微发抖。
“周兄,该走了,”苏瑾然穿着官服走来,“马车备好了。”
贡院外人山人海。
举人们提着考篮排队。
周安找到自己的号牌——地字二十七号。
“爹,我在外头守着,”周铁根眼睛红红的,“您一定要好好的。”他听人说过会试的凶险,很是不放心,所以想待在贡院门口,这样能安心些。
周安安慰道:“放心,回去歇着,三天后再来。”
摸了摸怀里苏瑾然送的松烟墨,转身走向搜检处。
两个差役把周安从头到脚搜了个遍,连干粮都要掰开看。
过了搜检,周安深吸一口气——这场大战终于开始了。
他等不起三年,必须成功。
走进考房,周安长舒一口气——没分到挨着茅厕的“臭号”,昨天烧香没白烧。
地字二十七号是个靠墙的号舍,宽三尺深五尺,里头就一块当凳子的木板,一个当桌子的搁板,墙角还挂着蜘蛛网。
周安放下考篮,先拿抹布把号舍擦干净。
远处传来梆子声,卯时到了。
“肃静。”
考官一声令下,差役开始发考题。
周安接过试题纸,没急着看题,先把考篮里的东西一样样摆好。
砚台放右边,毛笔排开三支,松烟墨稳稳搁在砚台旁。
这一套动作下来,怦跳的心总算稳当了。
定下神来,周安展开试题。第一场考《四书》义,题目:“子曰:君子不器。”
周安盯着这五个字,脑子转得飞快。
往砚台里倒了点水,慢慢磨墨。
墨香散开时,思路也渐渐清晰了。“有了,”周安眼前一亮,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圣贤论全才之德,谓其不当限于一隅也……”
开头定下调子,后面越写越顺。
写到一半,肚子“咕噜”叫了一声。周安这才发现太阳都偏西了,号舍里暗了下来。
赶紧点上蜡烛,掰了块干粮就着凉水咽下去。
也不敢多吃,考试期间要是去茅厕,会被盖“屎戳子”,卷子基本就废了。
隔壁号舍的举人正在唉声叹气,巡查的兵丁立刻吼道:“肃静。”
第二天中午,周安终于把第一场的三篇文章都誊写好了。
手腕酸得发抖,但字还是一笔一画,不敢马虎。
仔细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犯忌讳的字,也没有墨点污渍,这才把考卷装进专用布袋。
交卷出场时,周安两条腿都麻了。
远远看见周铁根在龙门外踮着脚张望,眼睛熬得通红。
“爹,”周铁根飞奔过来,“我熬了鸡汤在灶上温着。”
周安心里一暖,把大半身子靠在儿子肩上。
第二场考《五经》义,题目刁钻,截了《春秋》里“郑伯克段于鄢”的半句话,要求补全并阐发大义。
幸亏周安早把《春秋》读得滚瓜烂熟。
最险的是策论。
刚发下题目纸,突然刮起大风,把周安搁板上的稿纸吹得哗啦响。
周安赶紧用砚台压住,结果动作太急,袖口沾了墨,幸亏没有脏了纸。
正懊恼着,一看题目问的是“钱法与边防”,顿时来了精神。
在现代他研究过类似课题,写起边防屯田、军饷调拨这些,头头是道。
九天考完,周安走出贡院时,整个人瘦了一圈。
周铁根搀着他,感觉爹轻飘飘的。
今天是苏瑾然休沐,跟着来接人,雇了顶软轿等在门外,赶紧迎上来递过参汤:“考得如何?”
周安摇摇头,又点点头,最后哑着嗓子说了句:“尽力了。”
喜欢穿越之我成了古代极品老头
转眼到了二月初八,天还没亮。
周安已经穿戴整齐站在院子里,春寒料峭,呼出的白气在灯笼下格外明显。
“爹,考篮检查三遍了,”周铁根提着沉甸甸的考篮,“笔墨纸砚、蜡烛、干粮、厚衣裳,一样不差。”
周安接过考篮,手微微发抖。
“周兄,该走了,”苏瑾然穿着官服走来,“马车备好了。”
贡院外人山人海。
举人们提着考篮排队。
周安找到自己的号牌——地字二十七号。
“爹,我在外头守着,”周铁根眼睛红红的,“您一定要好好的。”他听人说过会试的凶险,很是不放心,所以想待在贡院门口,这样能安心些。
周安安慰道:“放心,回去歇着,三天后再来。”
摸了摸怀里苏瑾然送的松烟墨,转身走向搜检处。
两个差役把周安从头到脚搜了个遍,连干粮都要掰开看。
过了搜检,周安深吸一口气——这场大战终于开始了。
他等不起三年,必须成功。
走进考房,周安长舒一口气——没分到挨着茅厕的“臭号”,昨天烧香没白烧。
地字二十七号是个靠墙的号舍,宽三尺深五尺,里头就一块当凳子的木板,一个当桌子的搁板,墙角还挂着蜘蛛网。
周安放下考篮,先拿抹布把号舍擦干净。
远处传来梆子声,卯时到了。
“肃静。”
考官一声令下,差役开始发考题。
周安接过试题纸,没急着看题,先把考篮里的东西一样样摆好。
砚台放右边,毛笔排开三支,松烟墨稳稳搁在砚台旁。
这一套动作下来,怦跳的心总算稳当了。
定下神来,周安展开试题。第一场考《四书》义,题目:“子曰:君子不器。”
周安盯着这五个字,脑子转得飞快。
往砚台里倒了点水,慢慢磨墨。
墨香散开时,思路也渐渐清晰了。“有了,”周安眼前一亮,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圣贤论全才之德,谓其不当限于一隅也……”
开头定下调子,后面越写越顺。
写到一半,肚子“咕噜”叫了一声。周安这才发现太阳都偏西了,号舍里暗了下来。
赶紧点上蜡烛,掰了块干粮就着凉水咽下去。
也不敢多吃,考试期间要是去茅厕,会被盖“屎戳子”,卷子基本就废了。
隔壁号舍的举人正在唉声叹气,巡查的兵丁立刻吼道:“肃静。”
第二天中午,周安终于把第一场的三篇文章都誊写好了。
手腕酸得发抖,但字还是一笔一画,不敢马虎。
仔细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犯忌讳的字,也没有墨点污渍,这才把考卷装进专用布袋。
交卷出场时,周安两条腿都麻了。
远远看见周铁根在龙门外踮着脚张望,眼睛熬得通红。
“爹,”周铁根飞奔过来,“我熬了鸡汤在灶上温着。”
周安心里一暖,把大半身子靠在儿子肩上。
第二场考《五经》义,题目刁钻,截了《春秋》里“郑伯克段于鄢”的半句话,要求补全并阐发大义。
幸亏周安早把《春秋》读得滚瓜烂熟。
最险的是策论。
刚发下题目纸,突然刮起大风,把周安搁板上的稿纸吹得哗啦响。
周安赶紧用砚台压住,结果动作太急,袖口沾了墨,幸亏没有脏了纸。
正懊恼着,一看题目问的是“钱法与边防”,顿时来了精神。
在现代他研究过类似课题,写起边防屯田、军饷调拨这些,头头是道。
九天考完,周安走出贡院时,整个人瘦了一圈。
周铁根搀着他,感觉爹轻飘飘的。
今天是苏瑾然休沐,跟着来接人,雇了顶软轿等在门外,赶紧迎上来递过参汤:“考得如何?”
周安摇摇头,又点点头,最后哑着嗓子说了句:“尽力了。”
喜欢穿越之我成了古代极品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