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结束后的第三天。
“爹,您醒了?感觉咋样?我熬了小米粥,您先……”
“取纸笔来。”周安没等儿子说完,哑着嗓子打断道,挣扎着想坐起来,身上一阵发虚。
那贡院里的九天,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又冷又憋屈,精神还高度紧张。
周安一考完,强撑着回到小院,立刻就病倒了,发起高烧,浑身滚烫
多亏苏瑾然有先见之明,知道他这年纪去挤号房考试,身子骨肯定吃不消,早就请好了大夫候着。
又是扎针又是灌药,折腾了两天,才把这股邪火压下去。
今天总算感觉身上松快了些,头没那么昏沉了。
周安顾不上别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考场上写的文章在脑子里还热乎着,赶紧把它们一字一句地默写出来,生怕过几天就记岔了。
他坐在书案前,铺开纸,提起笔。前头几篇四书五经的题目答得还算顺畅,默写得也快。
可当写到最后一篇,也是最重要的那篇给朝廷提建议的“策论”时,周安的手顿住了。
墨汁在笔尖凝成一小滴,“啪嗒”落在纸上,晕开一小团墨迹。
盯着那墨点,眉头拧成了疙瘩。
当时在考场上,觉得写得挺实在,句句都在点子上。
可现在冷静下来再看,怎么觉得……太过平铺直叙,一点花哨都没有呢?
“要是运气不好,碰上那些就喜欢看花团锦簇、辞藻漂亮文章的考官…”
“爹,苏大人来了。”
周铁根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打断了周安的胡思乱想。
周安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把厚厚一叠刚刚默写好的文稿仔细整理好,纸张边缘对齐,抚平上面的褶皱。
苏瑾然推门进来时,周安正盯着最后一页纸,眼神发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周安把那叠还带着墨香的文稿递过去。“谨之,”
苏瑾然接过文稿,目光却没落在纸上,反而在周安憔悴的脸上停留了片刻,看着他眼底下那两片浓重的青黑色,“你这气色……比考完那天还差些。”
周安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比哭还难看:“劳烦子渊兄了,给……给看看吧。”
“文章本身……倒是很务实,”苏瑾然翻到最后那篇策论,手指点了点,叹了口气,“句句都是实打实的想法,没一句空话。”
周安听了这话,非但没松口气,反而更紧张了。
不自觉地攥紧了藏在宽大袖子里的手,指甲都快掐进手心肉里。
“只是……”苏瑾然斟酌着词句,欲言又止,“要是碰上……嗯,比如碰上赵明德赵大人那样品评文章的考官……”
赵明德是出了名的喜欢那种讲究对仗、辞藻华丽的骈体文,周安这种朴实的文风,在他眼里估计跟白开水差不多。
周安只觉得喉咙发紧,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干涩地挤出一句:“唉……尽人事,听天命吧。”
就在周安为考卷忧心忡忡的时候,贡院那间专门批阅第三房试卷的屋子里,他写的那份卷子,正孤零零地躺在一位考官的桌案上。这位考官不是别人,正是苏瑾然担忧的那位——赵明德赵大人。
赵明德捏起周安的卷子,只扫了几眼,脸上就露出毫不掩饰的嫌弃,嘴角撇了撇:“这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干巴巴的,跟县衙门口贴的告示一个味儿,半点文采都没有。”
他提起那支决定生死的朱笔,悬在卷子上方,眼看就要画下一个无情的叉,把这份卷子打入“落第”的深渊。
“赵大人,赵大人,”门外突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主考张大人有急事,请您立刻过去一趟。”
这冷不丁的一嗓子,吓得赵明德手一抖,朱笔“啪嗒”掉在桌上,染红了一小片。
他顾不上别的,赶紧起身,匆匆忙忙地推门出去了。
他走得太急,门也没关严实。、
一阵穿堂风“呼”地刮了进来,把桌案上堆叠的、散落的考卷吹得哗啦啦作响,四散飘飞。
其中一份卷子,打着旋儿,像片被风吹起的落叶,飘飘悠悠地飞过了隔墙,不偏不倚,正好落进了隔壁批阅第二房试卷的屋子里。
小院这边,周安正对着洗脸架上一个盛着清水的铜盆发呆。
水面微微晃动,映出一张明显憔悴了许多的脸,眼窝深陷,更让他心惊的是,鬓角那里,竟然清晰地冒出了好几根刺眼的白头发。才几天工夫啊……
“爹,”周铁根轻手轻脚地进来,小声问,“纪举人派人来问,说今天要不要一起结伴去大相国寺上香,求个好运……”
周安从水盆里移开视线,苦笑了一下,摇摇头:“就说……就说我身子还没好利索,吹不得风,替我谢过纪兄好意,我就不去了。”
“谨之。”苏瑾然站在他身后,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宽慰,“我刚想到……张维清张大人,他可是出了名的喜欢看实在东西,最烦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
张维清正是这次会试的主考官之一,以务实着称。“你写的那篇策论,句句落在实处,正对他的胃口。”
喜欢穿越之我成了古代极品老头
“爹,您醒了?感觉咋样?我熬了小米粥,您先……”
“取纸笔来。”周安没等儿子说完,哑着嗓子打断道,挣扎着想坐起来,身上一阵发虚。
那贡院里的九天,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又冷又憋屈,精神还高度紧张。
周安一考完,强撑着回到小院,立刻就病倒了,发起高烧,浑身滚烫
多亏苏瑾然有先见之明,知道他这年纪去挤号房考试,身子骨肯定吃不消,早就请好了大夫候着。
又是扎针又是灌药,折腾了两天,才把这股邪火压下去。
今天总算感觉身上松快了些,头没那么昏沉了。
周安顾不上别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考场上写的文章在脑子里还热乎着,赶紧把它们一字一句地默写出来,生怕过几天就记岔了。
他坐在书案前,铺开纸,提起笔。前头几篇四书五经的题目答得还算顺畅,默写得也快。
可当写到最后一篇,也是最重要的那篇给朝廷提建议的“策论”时,周安的手顿住了。
墨汁在笔尖凝成一小滴,“啪嗒”落在纸上,晕开一小团墨迹。
盯着那墨点,眉头拧成了疙瘩。
当时在考场上,觉得写得挺实在,句句都在点子上。
可现在冷静下来再看,怎么觉得……太过平铺直叙,一点花哨都没有呢?
“要是运气不好,碰上那些就喜欢看花团锦簇、辞藻漂亮文章的考官…”
“爹,苏大人来了。”
周铁根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打断了周安的胡思乱想。
周安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把厚厚一叠刚刚默写好的文稿仔细整理好,纸张边缘对齐,抚平上面的褶皱。
苏瑾然推门进来时,周安正盯着最后一页纸,眼神发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周安把那叠还带着墨香的文稿递过去。“谨之,”
苏瑾然接过文稿,目光却没落在纸上,反而在周安憔悴的脸上停留了片刻,看着他眼底下那两片浓重的青黑色,“你这气色……比考完那天还差些。”
周安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比哭还难看:“劳烦子渊兄了,给……给看看吧。”
“文章本身……倒是很务实,”苏瑾然翻到最后那篇策论,手指点了点,叹了口气,“句句都是实打实的想法,没一句空话。”
周安听了这话,非但没松口气,反而更紧张了。
不自觉地攥紧了藏在宽大袖子里的手,指甲都快掐进手心肉里。
“只是……”苏瑾然斟酌着词句,欲言又止,“要是碰上……嗯,比如碰上赵明德赵大人那样品评文章的考官……”
赵明德是出了名的喜欢那种讲究对仗、辞藻华丽的骈体文,周安这种朴实的文风,在他眼里估计跟白开水差不多。
周安只觉得喉咙发紧,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干涩地挤出一句:“唉……尽人事,听天命吧。”
就在周安为考卷忧心忡忡的时候,贡院那间专门批阅第三房试卷的屋子里,他写的那份卷子,正孤零零地躺在一位考官的桌案上。这位考官不是别人,正是苏瑾然担忧的那位——赵明德赵大人。
赵明德捏起周安的卷子,只扫了几眼,脸上就露出毫不掩饰的嫌弃,嘴角撇了撇:“这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干巴巴的,跟县衙门口贴的告示一个味儿,半点文采都没有。”
他提起那支决定生死的朱笔,悬在卷子上方,眼看就要画下一个无情的叉,把这份卷子打入“落第”的深渊。
“赵大人,赵大人,”门外突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主考张大人有急事,请您立刻过去一趟。”
这冷不丁的一嗓子,吓得赵明德手一抖,朱笔“啪嗒”掉在桌上,染红了一小片。
他顾不上别的,赶紧起身,匆匆忙忙地推门出去了。
他走得太急,门也没关严实。、
一阵穿堂风“呼”地刮了进来,把桌案上堆叠的、散落的考卷吹得哗啦啦作响,四散飘飞。
其中一份卷子,打着旋儿,像片被风吹起的落叶,飘飘悠悠地飞过了隔墙,不偏不倚,正好落进了隔壁批阅第二房试卷的屋子里。
小院这边,周安正对着洗脸架上一个盛着清水的铜盆发呆。
水面微微晃动,映出一张明显憔悴了许多的脸,眼窝深陷,更让他心惊的是,鬓角那里,竟然清晰地冒出了好几根刺眼的白头发。才几天工夫啊……
“爹,”周铁根轻手轻脚地进来,小声问,“纪举人派人来问,说今天要不要一起结伴去大相国寺上香,求个好运……”
周安从水盆里移开视线,苦笑了一下,摇摇头:“就说……就说我身子还没好利索,吹不得风,替我谢过纪兄好意,我就不去了。”
“谨之。”苏瑾然站在他身后,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宽慰,“我刚想到……张维清张大人,他可是出了名的喜欢看实在东西,最烦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
张维清正是这次会试的主考官之一,以务实着称。“你写的那篇策论,句句落在实处,正对他的胃口。”
喜欢穿越之我成了古代极品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