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议军情
西域,范夫人城。
狐鹿姑在击溃了李广利之后,就屯兵於此。
右校王李陵在最后未能拦住汉军的援军,其中缘由,狐鹿姑心知肚明。
但他没有责怪李陵。
他给李陵的命令,是阻拦汉军援军三日。
从这一点而言,李陵的任务完成了。
三日之內未能全歼四万汉军,是偃渠和卫律的问题,怪不到李陵头上,
虽然偃渠和卫律极力想要把责任甩到李陵头上,但狐鹿姑还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是卫律!
从李陵归降之后,卫律就担心李陵会夺去他的地位。
也正是这个原因,卫律一直在想办法刁难李陵。
包括这次让李陵参战,卫律未尝没有其他的想法。
只不过,狐鹿姑亲自督战,才使得卫律没有充足的机会,去找李陵的麻烦而已。
狐鹿姑能被称之为匈奴自冒顿之后,最聪明的单于,不是没有道理。
汉军援军,有强弩都尉路博德,有渠犁都尉沈武,还有凉州刺史杨午的兵马,可谓兵强马壮。
沈武,去年交过两次手。
是个非常难缠的傢伙。
狐鹿姑甚至派出手下最勇猛的將领,却被沈武打的精疲力尽。
至於路博德,老对手了!
卫青手下,屯驻居延塞多年,把居延塞打造成了匈奴难以碰触的存在,
其能力可见一斑。
狐鹿姑年轻时,就和路博德打过交道。
不分伯仲!
路博德用兵,突出一个『稳』字。
大开大闔。
与当年雁门太守程不识极为相似。
和他交手,阴谋诡计难有作用。
这傢伙太稳了,永远都是稳扎稳打。
没有把握的时候,你就算在他面前摆放上几十万牛羊,他都不会睁眼看你一下。
可当他有把握的时候,哪怕你屯驻十几万兵马,他照样敢和你血战到底。
以至於当年卫青指挥北伐之战的时候,匈奴人最怕的霍去病,但最头疼的,绝对是路博德。
和路博德交手,你很难体会到激情。
除非,他决定要和你死磕。
但那个时候,就说明路博德有充足的把握击溃你。
当年匈奴內部有一句话:战霍驃骑,需十万兵马围困。
战路博德,非其內订,不得取胜。
这种情况下,你让李陵去抵挡且不说能不能挡住,就算挡住路博德,
李陵也会死伤惨重。
这也是狐鹿姑没有去责备力量的另一个原因。
“长安,可有消息”
在范夫人城大帐里,狐鹿姑召集了手下。
偃渠、卫律和李陵三人,也都参与其中。
李陵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进了大帐之后,便沉默不语。
狐鹿姑也习惯了!
“据细作传来的消息,汉家皇帝似乎是想要与我们在此血战到底。”
“四万汉军尽没,他汉家皇帝不怕吗”
偃渠忍不住大声道:“决战我匈奴壮士,何曾畏惧。汉狗来多少,便杀他多少。”
大帐里眾人,用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著偃渠。
决战,你明不明白什么叫决战
匈奴虽在漠北势大,但真要决战,未必能够获胜此次被击溃的四万汉军,是以郡兵杂以边军为主。汉军的边军有多凶悍汉军边军,胡汉混杂,常年在边塞游走。人常言,匈奴好打草谷,那些边军同样如此。
边军装备精良,长矛大刀,辅以张弩。
且经验丰富。
真打起来,胜负难料。
狐鹿姑也知道,从偃渠这里很难有什么靠谱的主意。
让他打仗,让他衝锋陷阵,没有问题,
动脑子
算了吧!
之所以偃渠能做到左大都尉这个位子上,不是说他本事和能力有多高,
主要是忠心。
对他狐鹿姑忠心。
“右校王,你如何看”
帐中人,七嘴八舌说了许久。
但李陵始终没有发声。
狐鹿姑示意卫律暂时不要开口,而是和顏悦色,询问李陵。
李陵,睁开眼睛。
“大单于问我,我便实话实说,得罪之处,还请包涵。”
“右校王但说无妨。”
李陵,是狐鹿姑的女婿。
他又怎会在意。
“大单于,夫羊句山之战的目的是什么”
李陵这话出口,帐中立刻安静下来狐鹿姑,眉头一燮。
卫律沉声道:!“夫羊句山之战,是为了借楼兰国威胁汉国西域通路,歼灭汉军,则是为了加强威势,迫使汉家皇帝后退,以缓解壶衍大王目前所受之压力。”
“缓解了吗”
“啊”
李陵说完,闭上了眼睛。
狐鹿姑,陷入沉思。
所有人都沉浸在夫羊句山大捷的喜讯之中,却忘记了此战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壶衍的压力。
从目前来看,目標並未达成。
壶衍传来了消息是,汉军三路大军並进,对壶衍已成夹击之势。
要么,壶衍放弃塞北,和狐鹿姑匯合。
要么,他继续抵抗,但狐鹿姑必须要予以援助。
两条路都不成,一侯汉军合围成功,壶衍未有归降一法。
匈奴与汉军交锋百年,互有胜负。
或许有举族归降的先例,如当年休屠部落。
但左贤王归降—
是冒顿与汉军交战以来,未有之事。
“细作可有消息,若汉家皇帝与我决战,谁为主帅”
狐鹿姑突然扭头,询问右谷蠡王呼都而。
“好像是赵充国,此前曾为李广利魔下,后为羽林中郎。”
呼都而是狐鹿姑的弟弟,也是匈奴负责情报的人。
“赵充国”
对所有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唯有李陵,睁开眼睛。
“右校王知道此人”
卫律一直在留意李陵。
他嫉妒李陵,羡慕李陵,但又奈何不得李陵。
李陵点点头,看了呼都而一眼,道:“右谷蠡王不知此人在情理之中,赵充国其人,素来低调。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李广利的部曲,但据我所知,他乃汉家皇帝心腹。天汉二年,大单于合围李广利,却被李广利逃脱,
此事还记得吗”
当时的大单于,是狐鹿姑的父亲。
而狐鹿姑则是左贤王,主持了对李广利合围之战。
他当然记得。
於是,点了点头。
“当时突围之先锋,便是赵充国。
此人驍勇,骑射过人,有左右开弓之能。但他並非纯粹武將,更是汉帝一手想要培养的將领。天汉二年,他带看李广利突围之后,就被汉帝召回长安,委以中郎將之职。
虽然名声不显,確有真才实学。
其人谋略非凡,有韩信之能,且通宵四夷之事,对匈奴也极为熟悉。
我曾与之有过接触,自认非其对手。不过,赵充国是汉家皇帝留给继承者的后手,此次把他派来,说明汉家皇帝不会在西域退让,甚至会以漠北为战场,与我等来一场硬仗———-大单于,此人不可小,但汉家皇帝此战的真实用意,更需查探清楚。
我知匈奴兵锋强盛,但如果汉家皇帝不惜与我等倾国一战,只恐我等胜算不多。”
“右校王何以涨汉家志气,灭我等威风,莫非想要回还汉家”
偃渠本来很安静。
卫律突然踢了他一脚,冲他眨了眨眼睛。
偃渠顿时明白过来。
他和卫律交情颇深,知道卫律看不惯李陵。
於是跳出来,大声质问。
狐鹿姑脸上露出一抹怒色,刚要开口,右谷蠡王呼都而却抢先一步,
破口大骂。
“蠢材,右校王是在提醒我等,不可轻敌。”
“我——”
“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连这都搞不清楚,胡搅蛮缠作甚”
如果是狐鹿姑骂娘,偃渠会听,但未必会高兴毕竟是心腹。
所以呼都而抢先一步开口,也算是解了狐鹿姑之围。
狐鹿姑露出了笑容,冲呼都而轻轻頜首。
他有好几个弟弟,包括偃渠,同母异父。
但最看好的,便是呼都而。
原因,很简单。
呼都而聪明!
“呼都而闭嘴,偃渠也是无心之过。偃渠你要慎言,右校王再怎么说,也是你侄女婿。论起来,你是长辈,怎地开口闭口就怀疑右校王確实有些不该。”
一人一棒子,大家都好过。
偃渠撇了撇嘴,默默坐下。
但同时,又恶狠狠,瞪了呼都而一眼。
『其实,我並不欲与汉朝皇帝交恶实汉朝皇帝此次,欺我太甚,我不得已反击。右校王的提醒非常好,我们之前对赵充国一无所知,更要谨慎。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弄清楚汉朝皇帝的真正用意。
只可惜,自去年起,汉朝皇帝设立了一个全新机构,名为司隶校尉。
都监京兆七郡,明里以查巫蛊为名,实行绣衣之事,且权力较之绣衣更大,更强硬。
我们在长安的耳目细作,几乎被清扫一空。
呼都而虽然保住了一些,但实际上,已不堪大用。”
“大单于责罚,此事是我的疏忽,我未曾想这司隶校尉——对了,司隶校尉是汉朝皇帝的皇长孙创立。右校王,你对那皇长孙可有了解我们可以多多交流。”
“皇长孙太子长子刘进”
李陵,露出疑惑之色。
他这两年,对汉朝的事情並不秦楚,专心练兵。
但他知道刘进。
而且,还见过刘进。
史皇孙创立司隶校尉
他確实一无所知。
“此人是在一年半前,突然崛起。
此前,被人称之为史皇孙,无人对他关注,是个懦弱无能之人。可是在一年半前,他一改之前的表现,连挫绣衣,燕王旦等人,成为汉朝皇帝最为信赖之人。
待我反应过来时,我在长安的耳目,几乎被清缴了八成,所以根本不了解此人。”
“右谷蠡王所描述之史皇孙,和我所知皇长孙无二,
若右谷蠡王不清楚他的话,那我更加不了解。我知道的史皇孙,可没有这等威望。”
狐鹿姑眉头紧。
他想了想,正要说话。
忽闻大帐外有人前来报信。
“什么事不见我等正在商议事情”
“大单于,玉门细作来信:汉朝皇帝派来的前將军赵充国,於三日前抵达。”
“这么快”
狐鹿姑一,旋即长身而起。
“那至居水汉军,可有异常动作”
西域,范夫人城。
狐鹿姑在击溃了李广利之后,就屯兵於此。
右校王李陵在最后未能拦住汉军的援军,其中缘由,狐鹿姑心知肚明。
但他没有责怪李陵。
他给李陵的命令,是阻拦汉军援军三日。
从这一点而言,李陵的任务完成了。
三日之內未能全歼四万汉军,是偃渠和卫律的问题,怪不到李陵头上,
虽然偃渠和卫律极力想要把责任甩到李陵头上,但狐鹿姑还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是卫律!
从李陵归降之后,卫律就担心李陵会夺去他的地位。
也正是这个原因,卫律一直在想办法刁难李陵。
包括这次让李陵参战,卫律未尝没有其他的想法。
只不过,狐鹿姑亲自督战,才使得卫律没有充足的机会,去找李陵的麻烦而已。
狐鹿姑能被称之为匈奴自冒顿之后,最聪明的单于,不是没有道理。
汉军援军,有强弩都尉路博德,有渠犁都尉沈武,还有凉州刺史杨午的兵马,可谓兵强马壮。
沈武,去年交过两次手。
是个非常难缠的傢伙。
狐鹿姑甚至派出手下最勇猛的將领,却被沈武打的精疲力尽。
至於路博德,老对手了!
卫青手下,屯驻居延塞多年,把居延塞打造成了匈奴难以碰触的存在,
其能力可见一斑。
狐鹿姑年轻时,就和路博德打过交道。
不分伯仲!
路博德用兵,突出一个『稳』字。
大开大闔。
与当年雁门太守程不识极为相似。
和他交手,阴谋诡计难有作用。
这傢伙太稳了,永远都是稳扎稳打。
没有把握的时候,你就算在他面前摆放上几十万牛羊,他都不会睁眼看你一下。
可当他有把握的时候,哪怕你屯驻十几万兵马,他照样敢和你血战到底。
以至於当年卫青指挥北伐之战的时候,匈奴人最怕的霍去病,但最头疼的,绝对是路博德。
和路博德交手,你很难体会到激情。
除非,他决定要和你死磕。
但那个时候,就说明路博德有充足的把握击溃你。
当年匈奴內部有一句话:战霍驃骑,需十万兵马围困。
战路博德,非其內订,不得取胜。
这种情况下,你让李陵去抵挡且不说能不能挡住,就算挡住路博德,
李陵也会死伤惨重。
这也是狐鹿姑没有去责备力量的另一个原因。
“长安,可有消息”
在范夫人城大帐里,狐鹿姑召集了手下。
偃渠、卫律和李陵三人,也都参与其中。
李陵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进了大帐之后,便沉默不语。
狐鹿姑也习惯了!
“据细作传来的消息,汉家皇帝似乎是想要与我们在此血战到底。”
“四万汉军尽没,他汉家皇帝不怕吗”
偃渠忍不住大声道:“决战我匈奴壮士,何曾畏惧。汉狗来多少,便杀他多少。”
大帐里眾人,用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著偃渠。
决战,你明不明白什么叫决战
匈奴虽在漠北势大,但真要决战,未必能够获胜此次被击溃的四万汉军,是以郡兵杂以边军为主。汉军的边军有多凶悍汉军边军,胡汉混杂,常年在边塞游走。人常言,匈奴好打草谷,那些边军同样如此。
边军装备精良,长矛大刀,辅以张弩。
且经验丰富。
真打起来,胜负难料。
狐鹿姑也知道,从偃渠这里很难有什么靠谱的主意。
让他打仗,让他衝锋陷阵,没有问题,
动脑子
算了吧!
之所以偃渠能做到左大都尉这个位子上,不是说他本事和能力有多高,
主要是忠心。
对他狐鹿姑忠心。
“右校王,你如何看”
帐中人,七嘴八舌说了许久。
但李陵始终没有发声。
狐鹿姑示意卫律暂时不要开口,而是和顏悦色,询问李陵。
李陵,睁开眼睛。
“大单于问我,我便实话实说,得罪之处,还请包涵。”
“右校王但说无妨。”
李陵,是狐鹿姑的女婿。
他又怎会在意。
“大单于,夫羊句山之战的目的是什么”
李陵这话出口,帐中立刻安静下来狐鹿姑,眉头一燮。
卫律沉声道:!“夫羊句山之战,是为了借楼兰国威胁汉国西域通路,歼灭汉军,则是为了加强威势,迫使汉家皇帝后退,以缓解壶衍大王目前所受之压力。”
“缓解了吗”
“啊”
李陵说完,闭上了眼睛。
狐鹿姑,陷入沉思。
所有人都沉浸在夫羊句山大捷的喜讯之中,却忘记了此战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壶衍的压力。
从目前来看,目標並未达成。
壶衍传来了消息是,汉军三路大军並进,对壶衍已成夹击之势。
要么,壶衍放弃塞北,和狐鹿姑匯合。
要么,他继续抵抗,但狐鹿姑必须要予以援助。
两条路都不成,一侯汉军合围成功,壶衍未有归降一法。
匈奴与汉军交锋百年,互有胜负。
或许有举族归降的先例,如当年休屠部落。
但左贤王归降—
是冒顿与汉军交战以来,未有之事。
“细作可有消息,若汉家皇帝与我决战,谁为主帅”
狐鹿姑突然扭头,询问右谷蠡王呼都而。
“好像是赵充国,此前曾为李广利魔下,后为羽林中郎。”
呼都而是狐鹿姑的弟弟,也是匈奴负责情报的人。
“赵充国”
对所有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唯有李陵,睁开眼睛。
“右校王知道此人”
卫律一直在留意李陵。
他嫉妒李陵,羡慕李陵,但又奈何不得李陵。
李陵点点头,看了呼都而一眼,道:“右谷蠡王不知此人在情理之中,赵充国其人,素来低调。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李广利的部曲,但据我所知,他乃汉家皇帝心腹。天汉二年,大单于合围李广利,却被李广利逃脱,
此事还记得吗”
当时的大单于,是狐鹿姑的父亲。
而狐鹿姑则是左贤王,主持了对李广利合围之战。
他当然记得。
於是,点了点头。
“当时突围之先锋,便是赵充国。
此人驍勇,骑射过人,有左右开弓之能。但他並非纯粹武將,更是汉帝一手想要培养的將领。天汉二年,他带看李广利突围之后,就被汉帝召回长安,委以中郎將之职。
虽然名声不显,確有真才实学。
其人谋略非凡,有韩信之能,且通宵四夷之事,对匈奴也极为熟悉。
我曾与之有过接触,自认非其对手。不过,赵充国是汉家皇帝留给继承者的后手,此次把他派来,说明汉家皇帝不会在西域退让,甚至会以漠北为战场,与我等来一场硬仗———-大单于,此人不可小,但汉家皇帝此战的真实用意,更需查探清楚。
我知匈奴兵锋强盛,但如果汉家皇帝不惜与我等倾国一战,只恐我等胜算不多。”
“右校王何以涨汉家志气,灭我等威风,莫非想要回还汉家”
偃渠本来很安静。
卫律突然踢了他一脚,冲他眨了眨眼睛。
偃渠顿时明白过来。
他和卫律交情颇深,知道卫律看不惯李陵。
於是跳出来,大声质问。
狐鹿姑脸上露出一抹怒色,刚要开口,右谷蠡王呼都而却抢先一步,
破口大骂。
“蠢材,右校王是在提醒我等,不可轻敌。”
“我——”
“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连这都搞不清楚,胡搅蛮缠作甚”
如果是狐鹿姑骂娘,偃渠会听,但未必会高兴毕竟是心腹。
所以呼都而抢先一步开口,也算是解了狐鹿姑之围。
狐鹿姑露出了笑容,冲呼都而轻轻頜首。
他有好几个弟弟,包括偃渠,同母异父。
但最看好的,便是呼都而。
原因,很简单。
呼都而聪明!
“呼都而闭嘴,偃渠也是无心之过。偃渠你要慎言,右校王再怎么说,也是你侄女婿。论起来,你是长辈,怎地开口闭口就怀疑右校王確实有些不该。”
一人一棒子,大家都好过。
偃渠撇了撇嘴,默默坐下。
但同时,又恶狠狠,瞪了呼都而一眼。
『其实,我並不欲与汉朝皇帝交恶实汉朝皇帝此次,欺我太甚,我不得已反击。右校王的提醒非常好,我们之前对赵充国一无所知,更要谨慎。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弄清楚汉朝皇帝的真正用意。
只可惜,自去年起,汉朝皇帝设立了一个全新机构,名为司隶校尉。
都监京兆七郡,明里以查巫蛊为名,实行绣衣之事,且权力较之绣衣更大,更强硬。
我们在长安的耳目细作,几乎被清扫一空。
呼都而虽然保住了一些,但实际上,已不堪大用。”
“大单于责罚,此事是我的疏忽,我未曾想这司隶校尉——对了,司隶校尉是汉朝皇帝的皇长孙创立。右校王,你对那皇长孙可有了解我们可以多多交流。”
“皇长孙太子长子刘进”
李陵,露出疑惑之色。
他这两年,对汉朝的事情並不秦楚,专心练兵。
但他知道刘进。
而且,还见过刘进。
史皇孙创立司隶校尉
他確实一无所知。
“此人是在一年半前,突然崛起。
此前,被人称之为史皇孙,无人对他关注,是个懦弱无能之人。可是在一年半前,他一改之前的表现,连挫绣衣,燕王旦等人,成为汉朝皇帝最为信赖之人。
待我反应过来时,我在长安的耳目,几乎被清缴了八成,所以根本不了解此人。”
“右谷蠡王所描述之史皇孙,和我所知皇长孙无二,
若右谷蠡王不清楚他的话,那我更加不了解。我知道的史皇孙,可没有这等威望。”
狐鹿姑眉头紧。
他想了想,正要说话。
忽闻大帐外有人前来报信。
“什么事不见我等正在商议事情”
“大单于,玉门细作来信:汉朝皇帝派来的前將军赵充国,於三日前抵达。”
“这么快”
狐鹿姑一,旋即长身而起。
“那至居水汉军,可有异常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