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谈判?-《皇孙凶猛》

  第169章 谈判

  二月,草长鶯飞。

  玉门关內,依旧严寒。

  郑仲夫一身戎装,隨著本地官员在关城外列队等候。

  “这天气,可真冷啊!”

  他忍不住抱怨道:“大督护什么时候能到

  “快了!”

  站在他身前的男子名叫王受,世袭盖侯。

  其祖父,是王信。

  一生平平无奇。

  但王信有一个妹妹,名叫王。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也就是汉武帝的生母。

  王信的儿子名叫王充。

  不是东汉末年献貂蝉的王充,是另一个王充,盖倾侯王充,一生也没有太多建树。

  王充的儿子,就是王受。

  与其祖父和父亲却截然不同。

  少好武功,自幼力大无穷,好王氏狮虎。

  又喜欢读兵书,十八岁从军,三十岁戌守张掖,三十六岁拜酒泉太守,

  至今已八载。

  无赫赫之功,却令酒泉安稳如太山。

  匈奴人称之为王老虎,也代表著低王受的敬重。

  郑仲夫归降之后,在刘进的求情之下,並没有受到责罚。

  其归宗认祖,重回滎阳郑氏。

  之后又在家族的安排之下,来到酒泉,官拜都尉。

  王受对他,也还算重视。

  一开始郑仲夫不太明白,后来在一次酒后,王受告诉他,皇太孙殿下曾写信给他,让他好生磨练郑仲夫,言此人是个人才。

  郑仲夫闻听,感激不尽。

  李广利惨败夫羊句山,王受也是援兵的一部分。

  但是,路博德並没有让他上前线,而是留守玉门关。

  对此王受没有意见。

  但郑仲夫,却有些不满。

  他是叛军出身,虽为滎阳郑氏之后,但在族中地位不高。

  这次碍於刘进的面子,郑氏族人没有追究郑仲夫的过往,但其实还是以手若不然,你何曾见郑氏这种地方豪强家族,会把子弟丟在边塞

  郑仲夫也是一心想要建功立业。

  但守在玉门关,又如何建功立业

  只是,身在军中,郑仲夫也知令行禁止,军令如山。

  心里再不痛快,也只能暂时忍耐。

  突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而来。

  阳光下,一队铁骑飞驰而来。

  那密密麻麻的骑军,个个身罩黑甲,披火红色大擎,头戴覆面铁盔,火红缨子在风中飞舞。

  骑军为首,两员大將。

  在即將抵达玉门关下时,为首大將口中吹响鱼鹰哨,勒马停下。

  王受大步上前,“敢问何方兵马”

  “西域大都护先锋军,虎豹龙骑军司马冯奉世(龙就)奉明驰援至居水,恳请通关。”

  说完,一员小將催马上前,把通关文书递给了王受。

  “霍禹”

  王受看清楚小將的面容愣了一下。

  他旋即笑道:“你父亲放你出来了”

  “家父还在塞北,管不到我,是我母亲同意的。”

  “好小子!”

  王受哈哈大笑。

  他认识霍禹,结果文书,一目十行扫了一眼上面的內容。

  “冯司马,请!”

  “多谢盖侯通融。”

  冯奉世在马上也不客气,再次吹响鱼鹰哨,纵马疾驰。

  而他身边那员大將,则在这时候掀起了面罩,朝郑仲夫看了一眼,而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便拉

  郑仲夫,呆若木鸡。

  这队骑军,全都是一人双骑。

  通关文书上写的很清楚,两千人马。

  “大督护什么时候抵达”

  “很快,我们是在三十里外和大队人马分开。”

  “皇太孙对你们,倒也捨得。“

  “嘿嘿,主公说了,我们此次出征,代表他的脸面,自然不敢懈怠。

  这一身装备,了主公五万金打造呢。

  到底是个孩子,口无遮拦。

  王受身后等人,一个个都面露羡慕之色。

  皇太孙,可真捨得。

  铁骑呼啸而过,竟丝毫不乱。

  霍禹也拉下了面罩,翻身上马。

  “好马!”

  王受又赞了一句。

  “此主公的青龙,他怕我出事,所以將此马赠予了我。”

  “好了,別炫耀了,快跟上吧。

  “盖侯,长安再见。

  霍禹说著,催马就走。

  青龙后面,还跟著一匹大青,上面驮著兵器和辐重。

  这队铁骑,清一色长矛大刀,马背上还掛著手弩。

  那装备,让人眼红。

  “仲夫,何以发愣隨我快去迎接大督护。”

  王受喊了郑仲夫一声,便上了马,往前飞驰而去。

  郑仲夫,却失魂落魄。

  刚才那人,是龙就

  声阳之升结市后阳请罪当时龙就曾邀请他一起加入虎豹龙骑,但郑仲夫却拒绝了。

  不对,当时还不是虎豹龙骑,而是虎豹营骑。

  郑仲夫觉得,虎豹营骑的体量太小,不足以让他施展才华。

  刘进地位虽高,却毕竟只是皇太孙。

  陛下之后是太子,皇太孙—对郑仲夫而言,是高不可攀,但又过於遥远。

  在虎豹营骑中消磨时光,倒不如凭藉自己本事,爭取一个封候拜將。

  可刚才那廝,好威武!

  看得出来,皇太孙对虎豹龙骑確实重视而陛下对皇太孙,更信任有加。

  郑仲夫在马上甚至想,如果当初他投奔刘进魔下,而今是不是也能如龙就那般威武

  人这一辈子,一步错,步步错啊!

  赵充国,终於抵达玉门。

  隨行著还有八校尉,共三万两千人。

  除此之外,后续还会有近五万人马在路上。

  王受听罢,也愣住了。

  “岂不是说,此次有八万兵马抵达

  “那五万人,你不用指望,皆王侯公卿派来的子弟及扈从。”

  “何以如此”

  “陛下此次的目標宏大,需要大量的人马补充。那些扈从兵,只能为我们製造声势,真要上阵搏杀,指望不上。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他们所费粮餉,皆由各家王侯公卿所出,与我等无关。”

  王受论起辈分,和刘据一辈儿,是汉帝的表侄他点点头,说道:“陛下雄才大略,我等臣下无法猜测。大督护放心,

  我会全力配合,绝无差池。”

  “贰师將军已经走了”

  “三日前,隨天使离开。”

  “军前如今什么情况”

  “一切稳定,路都尉和沈都尉联手稳住了阵脚,在至居水和匈奴前锋军对峙。”

  “匈奴人呢没有乘胜追击”

  20/

  都尉偃渠部曲,大约两万余人。其余匈奴各部兵马,在范夫人城集结,据说已经集结了近十万人——其中还有三万人,是楼兰各国组成的联军。看声势,颇为浩大。”

  “他想对我们施压!”

  赵充国坐在围榻上,微微一笑。

  “真要打,他们自己也没底儿。

  整个玉门关府衙,已经被赵充国占用。

  亲隨正在七手八脚收拾,十几张书案並排摆好,十名壮汉抬著沙盘,慢悠悠走了进来,小心翼翼把沙盘摆放在书案上。

  赵充国起身,拉看王充走上前。

  “这是—.”

  『此皇太孙在我临出京时,赠予我的礼物,是整个西域的地形图。』

  王充走上前仔细观瞧,不由得喷喷讚嘆。

  “皇太孙殿下,有心了!”

  他扭头,看向赵充国。

  “大都护,打算如何迎战”

  赵充国在王受身边站定。

  『我离京之前,曾与皇太孙交谈了三日。

  我与皇太孙一致认为,狐鹿姑在夫羊句山一战,真实目的並非是要和我们决战,而是想通过这边的战事,施压朝廷,缓解塞北壶衍的压力。壶衍那边,可不轻鬆。金日、霍光和赵侯三人联手合围,壶衍虽善战,也难以抵御.

  狐鹿姑是想围魏救赵。

  他越如此,就越不能示弱—皇太孙的意思是,狐鹿姑想要围魏救赵,

  我们就在范夫人城逼迫狐鹿姑决战。我们,同样可以围城,但最终目的,是要拖住狐鹿姑。”

  “嗯”

  王受的目光,在沙盘上徘徊。

  他一开始死盯著范夫人城。

  但慢慢的,隨著视线的转移,他看出了另一个方案。

  “大都护,那我们现在——

  “先谈一谈,不著急!我们的人马还没有到齐,我们需要时间,狐鹿姑也需要时间。”

  “若狐鹿姑不愿意谈呢”

  赵充国闻听,不由得笑了。

  他轻声说道:“他不愿意谈,那就逼著他谈。,

  王受眼中灵光一闪,已明白了赵充国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