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
执夫惊呼一声,立刻策马朝他奔去。
就在靠近之际,一名黑衣人悄然搭弩,直指蒙毅心口射出一箭。
执夫从马背跃下,用自己的身躯替蒙毅挡住了这致命一击。
“夫长!”
吴志见状,惊怒交加地大叫。
“杀!”
随着吴志一声令下,身后骑兵齐声怒吼。
“杀!”
在众人眼中,执夫便是他们的支柱。
如今他重伤在身,无论敌人是谁,他们都要血债血偿。
“叮,是否使用复活币……”
“用!”
执夫低声应道,随即伤口开始缓慢愈合。
但他只修复了心脏,其他外伤却故意保留。
“蒙毅,到底发生什么事?”
执夫朝他问了一句。
“大王……召……召回,小……小心……”
蒙毅话未说完,便失去了意识。
“吴志,带蒙毅回去救治。”
执夫一声令下,正在追敌的吴志只得撤回。
在眼下,蒙毅的性命远比几个黑衣人重要得多。
而执夫本人,却无心返回。
“等蒙毅包扎完毕,你让孝婴领一万虎骑,护送他回咸阳。”
交代完毕,执夫策马重返密林。
“夫长,前面凶险,我与你同去!”
吴志紧随其后。
“不必,你和俞陌给我守住绛城,若有闪失,唯你是问!”
话音未落,执夫便策马深入密林。
几名黑衣人逃入林中深处,布下埋伏。
执夫缓步前行,目光扫视四周动静。
“咻——”
一支弩箭悄无声息地射来。
执夫猛然转身,挥刀挡下箭矢。
“想杀我,那就放马过来!”
他怒声喝道。
四周缓缓走出十多个黑衣人。
有的握弩,有的持剑。
“都是秦人,好得很。”
执夫冷眼相对,摇头苦笑。
他万万没想到,竟是同族之人想要他和蒙毅的命。
若来者是他国之人,尚可理解,可偏偏是自己人。
“今日你等围攻于我,待我回到咸阳,尔等九族之中,子孙后代永无抬头之日。”
执夫面对众人,语气平静却透着寒意。
他如今在秦人心中,是军魂,是战神。
这些黑衣人也是秦军出身,自然深知执夫的地位与分量。
“若不想遭天下唾骂,就给我退开!”
一声怒吼从执夫口中爆发,令对方迟疑不前。
“三、二、一!”
执夫数完三声,见他们仍旧不肯退后,便不再等待,直接出手。
双方瞬间交锋,黑衣人根本不是执夫的对手。
但他们偷偷射出冷箭,执夫无法全部避开,身上连中数箭。
大约半个时辰后,所有刺客都被执夫消灭。
而执夫也身负十余处箭伤。
他割下敌人的头颅,用黑布包裹好,跨上战马,继续奔赴咸阳。
回城途中,又遭遇两拨伏击。
幸亏携带复活币,执夫一路冲杀而出。
几天后,终于抵达咸阳。
城中百姓看到执夫满身是血的模样,无不惊骇。
无人敢挡其路,纷纷闪避,让他通过。
他的马背上挂着数十颗头颅,其中不仅有刺杀他的杀手,还有魏国三位将领的首级。
不久,执夫策马来到咸阳宫门前。
此时正值百官朝会时间。
“禀报王上,执夫前来求见!”
执夫对守门侍卫说道。
侍卫点头,立即入内通报。
“王上,执夫回来了,在宫门外求见。”
听完禀报,嬴政从座位上猛然站起。
这些天,朝野上下都在传他叛逃的消息。
嬴政顶着巨大压力,只等执夫现身再作定夺。
如今他终于归来,嬴政激动不已。
“宣他觐见!”
嬴政坐下后,挥手说道。
“宣右将军执夫上殿——”
太监一声高呼,几位朝中文臣顿时慌了神。
这时,执夫提着一串头颅,满身箭伤,一步一血迹地走入殿中。
殿中文武百官见状,无不震惊。
嬴政更是大吃一惊。
执夫走到前排,并未行礼。
他抬头对嬴政说道:“王上,恕我无法行礼。”
“面君不拜,依律当斩!”
一名文臣立刻站出来指责执夫。
执夫冷冷扫去一眼,那人顿时不敢动弹,只觉寒意袭人。
“你给我闭嘴,再敢多言,寡人立刻斩了你!”
嬴政怒斥那位大臣。
随后转向执夫:“有人说你投靠他国,我不信,所以派蒙毅去请你回来。现在到底怎么回事?”
执夫没有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卷染血的竹简。
身边太监接过竹简,用布包裹后呈给嬴政。
嬴政展开细看,内容详细记载了执夫攻占绛城的全过程。
待嬴政看完,执夫又取出那三位魏国将军的头颅。
人头与文书俱在,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王上!”
执夫突然高声喊道,惊动满殿百官。
“你讲!”嬴政目光落在他身上,知道他有话说。
执夫拉出身后的十几颗人头,开口说道。
“大王,蒙毅前往绛城途中,于密林中遭遇黑衣人袭击,身受重伤,命在旦夕。”
“我一得知您召见的消息,立刻取了魏国将军首级,日夜兼程赶回。”
“那密林之中,我连破三拨黑衣人。他们手持秦弩秦剑,这些头颅可作证,无一例外皆是秦人所为。”
“大王,有人要置臣于死地!”
执夫沉声说道,将整件事情全盘托出。
嬴政听罢,怒火中烧。
“岂有此理,是谁干的?”
他猛地站起,一声怒吼在殿中回荡。
此事早已超出执夫与蒙毅二人之生死。
倘若二人真遭不测,大秦虎骑势必元气大伤,甚至虎骑会为执夫报仇,反目成仇。而蒙毅若死,蒙家必将遭受重创。
魏国若趁势反攻,大秦一统六国的宏图大业,恐怕将毁于一旦。
更何况,执夫是嬴政亲自认可之人。
满朝文武低头沉默,无人敢出声。
站在嬴政身侧的李斯,注意到那几个曾上书弹劾执夫的大臣,脸色发白,神情惊惶。
“大王,那边。”
李斯低声提醒,朝那几人微微一指。
嬴政目光如电,立即扫向他们,厉声喝道:
“是你们几个?”
几位文臣应声跪地。
“大王,不是我们!”
“没有证据,不能冤枉臣!”
“这真与我等无关!”
执夫惊呼一声,立刻策马朝他奔去。
就在靠近之际,一名黑衣人悄然搭弩,直指蒙毅心口射出一箭。
执夫从马背跃下,用自己的身躯替蒙毅挡住了这致命一击。
“夫长!”
吴志见状,惊怒交加地大叫。
“杀!”
随着吴志一声令下,身后骑兵齐声怒吼。
“杀!”
在众人眼中,执夫便是他们的支柱。
如今他重伤在身,无论敌人是谁,他们都要血债血偿。
“叮,是否使用复活币……”
“用!”
执夫低声应道,随即伤口开始缓慢愈合。
但他只修复了心脏,其他外伤却故意保留。
“蒙毅,到底发生什么事?”
执夫朝他问了一句。
“大王……召……召回,小……小心……”
蒙毅话未说完,便失去了意识。
“吴志,带蒙毅回去救治。”
执夫一声令下,正在追敌的吴志只得撤回。
在眼下,蒙毅的性命远比几个黑衣人重要得多。
而执夫本人,却无心返回。
“等蒙毅包扎完毕,你让孝婴领一万虎骑,护送他回咸阳。”
交代完毕,执夫策马重返密林。
“夫长,前面凶险,我与你同去!”
吴志紧随其后。
“不必,你和俞陌给我守住绛城,若有闪失,唯你是问!”
话音未落,执夫便策马深入密林。
几名黑衣人逃入林中深处,布下埋伏。
执夫缓步前行,目光扫视四周动静。
“咻——”
一支弩箭悄无声息地射来。
执夫猛然转身,挥刀挡下箭矢。
“想杀我,那就放马过来!”
他怒声喝道。
四周缓缓走出十多个黑衣人。
有的握弩,有的持剑。
“都是秦人,好得很。”
执夫冷眼相对,摇头苦笑。
他万万没想到,竟是同族之人想要他和蒙毅的命。
若来者是他国之人,尚可理解,可偏偏是自己人。
“今日你等围攻于我,待我回到咸阳,尔等九族之中,子孙后代永无抬头之日。”
执夫面对众人,语气平静却透着寒意。
他如今在秦人心中,是军魂,是战神。
这些黑衣人也是秦军出身,自然深知执夫的地位与分量。
“若不想遭天下唾骂,就给我退开!”
一声怒吼从执夫口中爆发,令对方迟疑不前。
“三、二、一!”
执夫数完三声,见他们仍旧不肯退后,便不再等待,直接出手。
双方瞬间交锋,黑衣人根本不是执夫的对手。
但他们偷偷射出冷箭,执夫无法全部避开,身上连中数箭。
大约半个时辰后,所有刺客都被执夫消灭。
而执夫也身负十余处箭伤。
他割下敌人的头颅,用黑布包裹好,跨上战马,继续奔赴咸阳。
回城途中,又遭遇两拨伏击。
幸亏携带复活币,执夫一路冲杀而出。
几天后,终于抵达咸阳。
城中百姓看到执夫满身是血的模样,无不惊骇。
无人敢挡其路,纷纷闪避,让他通过。
他的马背上挂着数十颗头颅,其中不仅有刺杀他的杀手,还有魏国三位将领的首级。
不久,执夫策马来到咸阳宫门前。
此时正值百官朝会时间。
“禀报王上,执夫前来求见!”
执夫对守门侍卫说道。
侍卫点头,立即入内通报。
“王上,执夫回来了,在宫门外求见。”
听完禀报,嬴政从座位上猛然站起。
这些天,朝野上下都在传他叛逃的消息。
嬴政顶着巨大压力,只等执夫现身再作定夺。
如今他终于归来,嬴政激动不已。
“宣他觐见!”
嬴政坐下后,挥手说道。
“宣右将军执夫上殿——”
太监一声高呼,几位朝中文臣顿时慌了神。
这时,执夫提着一串头颅,满身箭伤,一步一血迹地走入殿中。
殿中文武百官见状,无不震惊。
嬴政更是大吃一惊。
执夫走到前排,并未行礼。
他抬头对嬴政说道:“王上,恕我无法行礼。”
“面君不拜,依律当斩!”
一名文臣立刻站出来指责执夫。
执夫冷冷扫去一眼,那人顿时不敢动弹,只觉寒意袭人。
“你给我闭嘴,再敢多言,寡人立刻斩了你!”
嬴政怒斥那位大臣。
随后转向执夫:“有人说你投靠他国,我不信,所以派蒙毅去请你回来。现在到底怎么回事?”
执夫没有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卷染血的竹简。
身边太监接过竹简,用布包裹后呈给嬴政。
嬴政展开细看,内容详细记载了执夫攻占绛城的全过程。
待嬴政看完,执夫又取出那三位魏国将军的头颅。
人头与文书俱在,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王上!”
执夫突然高声喊道,惊动满殿百官。
“你讲!”嬴政目光落在他身上,知道他有话说。
执夫拉出身后的十几颗人头,开口说道。
“大王,蒙毅前往绛城途中,于密林中遭遇黑衣人袭击,身受重伤,命在旦夕。”
“我一得知您召见的消息,立刻取了魏国将军首级,日夜兼程赶回。”
“那密林之中,我连破三拨黑衣人。他们手持秦弩秦剑,这些头颅可作证,无一例外皆是秦人所为。”
“大王,有人要置臣于死地!”
执夫沉声说道,将整件事情全盘托出。
嬴政听罢,怒火中烧。
“岂有此理,是谁干的?”
他猛地站起,一声怒吼在殿中回荡。
此事早已超出执夫与蒙毅二人之生死。
倘若二人真遭不测,大秦虎骑势必元气大伤,甚至虎骑会为执夫报仇,反目成仇。而蒙毅若死,蒙家必将遭受重创。
魏国若趁势反攻,大秦一统六国的宏图大业,恐怕将毁于一旦。
更何况,执夫是嬴政亲自认可之人。
满朝文武低头沉默,无人敢出声。
站在嬴政身侧的李斯,注意到那几个曾上书弹劾执夫的大臣,脸色发白,神情惊惶。
“大王,那边。”
李斯低声提醒,朝那几人微微一指。
嬴政目光如电,立即扫向他们,厉声喝道:
“是你们几个?”
几位文臣应声跪地。
“大王,不是我们!”
“没有证据,不能冤枉臣!”
“这真与我等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