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幕后大佬的满足感:江山已稳,只待我孙降世!-《我,李云龙政委,祁同伟他爷》

  时间悄然滑入七十年代初。

  这十年,对于整个龙国而言,是风云变幻、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

  但对于祁明峰所执掌的国防工业领域来说,却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的黄金十年。

  国防科委的大院里,所有人都知道,祁明峰这个名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他主导的“龙心”系列航空发动机项目,不仅让华夏空军彻底告别了“心脏病”。

  他挂帅的某新型潜艇项目,攻克了降噪和深潜两大世界性难题。

  他力排众议,提前启动的固态燃料火箭研究,更是让龙国的战略威慑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有好事者私下里统计过,祁明峰经手的项目,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在军中,祁明峰的地位早已是泰山北斗。

  虽然他一直保持着副主任的职衔,但谁都知道。

  他的话,在某些时候,比许多上级领导的命令还要管用。

  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那个由方恒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远大集团。

  则像一头潜伏在深海中的巨鲸,庞大、沉默,却拥有着搅动风云的恐怖力量。

  方恒完美地执行了祁明峰的每一条指令,将集团的核心产业牢牢锁定在高科技实业和战略资源开发上。

  绝不触碰任何根基不稳的领域。

  祁家,就这样拥有了“军工”和“商业”两大强劲的引擎。

  一个在明,为国铸剑,立于庙堂之上。

  一个在暗,为家聚财,潜于江湖之远。

  两个引擎,一明一暗,互为表里,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这一日,一场关于“高能激光武器”关键项目的论证会,正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

  “我反对!这个项目太过超前,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连基础材料都不过关,投进去就是打水漂!”

  一名保守派的老专家拍着桌子,满脸涨红。

  财政部门的代表也面露苦色。

  “祁副主任,不是我们不支持,是真的没钱了。今年几个大项目同时上马,国家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实在拿不出这笔天文数字的预算了。”

  会议室里,争吵声、叹息声不绝于耳,项目眼看就要被无限期搁置。

  祁明峰坐在主位,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

  直到会议不欢而散,他才面无表情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他关上门,拿起那台红色的保密电话,直接拨通了方恒的号码。

  “是我。”

  电话那头,方恒的声音无比恭敬:“祁叔,您指示。”

  “集团账上,能动用的活钱有多少?”

  祁明峰的语气平静无波。

  方恒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报出一个足以让任何人窒息的数字。

  “够了。”祁明峰淡淡道。

  “半个月内,以‘海外爱国华侨联合会’的名义,成立一个专项科研基金,把这笔钱,捐给科委的‘曙光’计划。”

  “明白!我马上就办!”

  方恒的回答干净利落,没有问一个“为什么”。

  “记住,账目要做得干净,来源无懈可击,让任何人也查不出问题。”

  “放心,祁叔。”

  挂断电话,祁明峰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

  他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用一个引擎的力量,巧妙地为另一个引擎扫清障碍。

  半个月后,当那笔以“海外爱国华侨”名义捐赠的巨额资金。

  通过英雄后代助学基金会的渠道,精准地注入到那个濒临下马的项目账户时,整个国防科委都震动了。

  之前在会上吵得最凶的几个部门领导。

  看着财务报表上那一长串的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没有人知道这背后的关联,除了祁明峰和方恒。

  家中的生活,也充满了温馨与希望。

  儿子祁连山,在祁明峰的言传身教之下,已经长成了一个挺拔的青年。

  他毅然考入了国内最顶尖的陆军指挥学院,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军事天赋。

  一个宁静的周末,祁明峰坐在书房里,看着儿子从军校寄回来的信。

  信的末尾,还附着一张学院的评语表。

  他的导师,一位参加过数次实战的老教授,在评语栏里写道:

  “此子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其战术构想,已脱离我辈窠臼,直指未来战争的核心。我教不了他了,龙国军魂,后继有人!”

  祁明峰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祁家的第二代,这颗即将升起的将星。

  已经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感到无比的满足。

  战争年代的遗憾,他已经弥补。

  为国为民的抱负,他正在实现。

  这艘名为“祁家”的巨轮,龙骨已经铸就,船身已经完工,双引擎动力澎湃。

  他知道,是时候了。

  是时候为这艘巨轮,规划最终的航向。

  是时候为这个家族的第三代,那个承载着他两世希望与遗憾的孙子,亲手绘制未来的道路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看着院子里那棵自己亲手种下的松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苍劲挺拔。

  他的目光,穿透了时空,仿佛看到了那个名叫祁同伟的青年。

  “这一次……”

  他轻声呢喃,眼神中是无尽的温柔与坚定。

  “爷爷会为你铺好所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