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科创大厦的玻璃窗,照在陆辰办公桌上的破损订单本上——这是昨天从被砸的配送点捡回来的,纸页边缘还沾着灰尘,被棍子划开的裂口像一道狰狞的疤痕。陆辰指尖拂过裂口,眼神却很平静,他没有像林风那样沉浸在愤怒里,而是打开电脑,调出王强昨晚录的监控录像,逐帧确认关键画面。
“陆哥,这三个混混的脸拍得清清楚楚,连他们手里的棍子都能看到纹路!”陈阳凑过来,指着屏幕上的特写镜头,“我已经把录像备份到云端,还做了清晰化处理,就算原文件丢了,也能随时调取。”
陆辰点点头,点开通讯录里“江城大学报”记者王萌的联系方式——这是苏晴昨天推荐的,校报虽然影响力不如校外媒体,但在师生群体里公信力极强,最适合曝光这件事。电话接通后,他没有急着控诉,而是先把监控录像和现场照片发过去:“王记者,我们是辰风外卖团队,昨天晚上我们的校园配送点被校外混混恶意砸毁,有完整录像和现场证据,想跟你反映一下情况。”
王萌的反应比预想中快,半小时后就赶到了科创大厦。她看着电脑里的监控录像,眉头越皱越紧,尤其是看到混混用棍子反复砸向空桌子时,忍不住说:“太嚣张了!这明显是有预谋的破坏,不仅针对你们的创业项目,更是影响校园安全!”
陆辰趁机拿出之前收集的证据——张浩之前拉拢陈阳做校园贷的聊天记录、李老板手下断食材供应的通话录音,还有学生反馈的“快客快餐店恶意降价背后有黑手”的留言,条理清晰地说:“这不是第一次了,从我们做外卖开始,就不断有人针对我们:断食材、造谣言、威胁团队成员,这次更是直接雇人砸店。我们怀疑这背后有人指使,想垄断校园外卖市场。”
王萌听得很认真,笔记本记了满满三页,最后说:“我今天就写稿,下午就能发在校报公众号上。另外,我会联系学校保卫处,让他们配合警方调查,你们放心,校报会帮你们发声。”
送走王萌,林风拎着早餐跑进来,脸上还带着怒气:“刚才我去食堂买包子,听到有人说‘辰风外卖得罪了人,被砸是活该’,不用想也知道是张浩传的!我现在就去找他算账!”
“别去!”陆辰拉住他,把刚热好的豆浆递过去,“现在去找他,只会落人口实,说咱们先动手。等校报文章发出来,舆论反转了,他自然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果然,下午两点,《校园创业点遭恶意破坏!谁在阻挠学生创业?》的文章在校报公众号推送。开头就是监控录像的截图,配文“10月15日晚11点,西苑宿舍区辰风外卖配送点遭三名校外人员打砸,桌椅被毁、物资散落,团队成员虽未受伤,但正常运营受阻”;中间详细列出辰风团队的创业历程——从最初的5人小团队,到服务300多名学生、合作3家本地餐馆,再到开发订单系统提升效率;最后附上学生和商家的采访:“辰风的配送员每次都会帮我带垃圾下楼,这么贴心的团队怎么会得罪人?”“我跟辰风合作后,订单量涨了三成,他们要是倒了,我这小店也难撑了。”
文章发布不到一小时,阅读量就突破5000,评论区彻底沸腾:
“这也太过分了!学生创业本来就不容易,还雇人砸店?”
“我猜是张浩干的!之前他就想搞校园贷,被辰风揭穿了,肯定怀恨在心!”
“支持辰风!必须严惩凶手,还校园创业一个干净的环境!”
苏晴更是发动中文系的同学转发,连她表姐林薇都在大三学生群里发声:“辰风团队我接触过,都是踏实做事的学生,他们的外卖不仅好吃,还解决了很多同学的吃饭难题,现在遇到这种事,咱们不能坐视不管!”
下午四点,学校保卫处主动联系陆辰,让他带着证据去做笔录。保卫处主任李刚看着监控录像,脸色很严肃:“这种事在学校还是第一次发生,我们已经联系辖区派出所,会全力配合调查。另外,我们会在西苑配送点加装高清监控,晚上增加两组巡逻人员,保证你们的安全。”
更让陆辰意外的是,教务处也找来了——不仅承诺会对涉事学生(如果查实是校内人员指使)严肃处理,还提出要给辰风团队“校园创业扶持基金”,帮助他们修复配送点、升级设备。“学校鼓励学生创业,但更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让踏实做事的团队受委屈。”教务处处长的话,让陆辰心里暖了不少。
傍晚时分,派出所传来消息:通过监控录像比对和周边走访,已经锁定了其中两名混混的身份,都是校外无业人员,有多次故意破坏财物的前科,目前正在追查他们的下落。而让陆辰更在意的是,民警在电话里提了一句:“这两个人之前跟过一个叫‘李哥’的人,这个人好像是做建材生意的,你们有没有得罪过相关的人?”
“李哥?”陆辰心里一沉,立刻想到了李老板——果然是他在背后指使!他没有立刻跟民警说破,只是回复:“我们是学生团队,平时只跟校园周边的餐馆打交道,可能不小心得罪了同行,麻烦你们多调查一下。”
挂了电话,林风正好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张校园公告栏的照片——上面贴着学校的处分通知:“经查,计算机系学生张浩,多次散布不实言论,恶意诋毁同学创业项目,且涉嫌与校外人员勾结,影响校园秩序,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记入学生档案。”
“太好了!这小子终于受处分了!”林风兴奋地拍着桌子,“我刚才在公告栏看到,好多同学都在骂他,说他‘丢江城大学的脸’,以后他再也不敢嚣张了!”
陆辰却没那么乐观,他点开匿名者昨天发来的短信——“李老板让混混砸店,只是想试探你们的反应,他真正的目标是垄断校园外卖供应链”,心里隐隐觉得不安。张浩只是个马前卒,真正的对手李老板还没露面,这次的处分和混混被查,很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果然,晚上王建国给陆辰打来电话,语气带着担忧:“陆辰,今天有个穿黑西装的人来我店里,说‘要是再跟辰风合作,以后就别想在江城做餐饮了’,还威胁我说要断我的食材供应。你说这可怎么办啊?”
陆辰心里一紧,赶紧安慰:“王叔,你别慌,我们已经跟派出所和学校反映了,他们会保护咱们的。另外,我明天就帮你联系新的食材供应商,不会让你受影响。”挂了电话,他立刻给陈阳和苏晴发消息,让他们明天一早来办公室开会——李老板已经开始直接威胁商家,这比雇混混砸店更可怕,要是商家都被吓跑,辰风外卖就真的没活路了。
夜色渐深,科创大厦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剩陆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看着电脑里校报文章的评论区,学生们还在为辰风发声,有人说“明天就订辰风的外卖,支持他们”,有人说“要是需要帮忙维权,我们可以组织签名活动”。这些温暖的留言,像一束束光,驱散了他心里的不安。
他打开文档,写下“应对计划”:1.帮合作商家联系稳定的食材供应商,摆脱李老板的控制;2.联合其他校园创业团队,成立“校园创业联盟”,共同抵制恶意竞争;3.加快工作室注册流程,从“学生团队”升级为正规公司,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写完,他抬头看向窗外,江城的夜景灯火璀璨。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李老板的势力比他想象的更庞大,垄断的手段也会更狠辣。但他不会退缩——不仅为了辰风团队的心血,更为了那些支持他们的学生和商家,为了校园里不该被垄断的创业空间。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了,是匿名者发来的新短信:“李老板准备下周成立‘江城校园配送公司’,注册资本50万,负责人是张浩。他们要用资本优势打价格战,逼你们退出市场,你们要提前准备。”
陆辰握着手机,指节微微发白。50万的注册资本,正规公司的运作模式,还有张浩这个“内应”——李老板这次是真的要动真格了。他深吸一口气,把短信转发给团队群,配文:“下周开会,咱们好好聊聊怎么应对。只要咱们团结,就不怕他们的资本打压。”
群里很快有了回复,林风发了个“拳头”表情:“陆哥,我跟他们拼了!”苏晴发了句“我会联系校媒,继续帮咱们发声”,陈阳则说“我会优化订单系统,降低运营成本,咱们用效率对抗资本”。
看着这些回复,陆辰心里又燃起了斗志。这场仗,他们或许没有资本优势,但他们有学生的信任、商家的支持,还有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就算面对50万的资本打压,他们也未必会输。
只是他没想到,李老板的“价格战”会来得这么狠,下周“江城校园配送公司”一开业,就推出了“首单免费”“满20减15”的疯狂优惠,直接把校园外卖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陆哥,这三个混混的脸拍得清清楚楚,连他们手里的棍子都能看到纹路!”陈阳凑过来,指着屏幕上的特写镜头,“我已经把录像备份到云端,还做了清晰化处理,就算原文件丢了,也能随时调取。”
陆辰点点头,点开通讯录里“江城大学报”记者王萌的联系方式——这是苏晴昨天推荐的,校报虽然影响力不如校外媒体,但在师生群体里公信力极强,最适合曝光这件事。电话接通后,他没有急着控诉,而是先把监控录像和现场照片发过去:“王记者,我们是辰风外卖团队,昨天晚上我们的校园配送点被校外混混恶意砸毁,有完整录像和现场证据,想跟你反映一下情况。”
王萌的反应比预想中快,半小时后就赶到了科创大厦。她看着电脑里的监控录像,眉头越皱越紧,尤其是看到混混用棍子反复砸向空桌子时,忍不住说:“太嚣张了!这明显是有预谋的破坏,不仅针对你们的创业项目,更是影响校园安全!”
陆辰趁机拿出之前收集的证据——张浩之前拉拢陈阳做校园贷的聊天记录、李老板手下断食材供应的通话录音,还有学生反馈的“快客快餐店恶意降价背后有黑手”的留言,条理清晰地说:“这不是第一次了,从我们做外卖开始,就不断有人针对我们:断食材、造谣言、威胁团队成员,这次更是直接雇人砸店。我们怀疑这背后有人指使,想垄断校园外卖市场。”
王萌听得很认真,笔记本记了满满三页,最后说:“我今天就写稿,下午就能发在校报公众号上。另外,我会联系学校保卫处,让他们配合警方调查,你们放心,校报会帮你们发声。”
送走王萌,林风拎着早餐跑进来,脸上还带着怒气:“刚才我去食堂买包子,听到有人说‘辰风外卖得罪了人,被砸是活该’,不用想也知道是张浩传的!我现在就去找他算账!”
“别去!”陆辰拉住他,把刚热好的豆浆递过去,“现在去找他,只会落人口实,说咱们先动手。等校报文章发出来,舆论反转了,他自然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果然,下午两点,《校园创业点遭恶意破坏!谁在阻挠学生创业?》的文章在校报公众号推送。开头就是监控录像的截图,配文“10月15日晚11点,西苑宿舍区辰风外卖配送点遭三名校外人员打砸,桌椅被毁、物资散落,团队成员虽未受伤,但正常运营受阻”;中间详细列出辰风团队的创业历程——从最初的5人小团队,到服务300多名学生、合作3家本地餐馆,再到开发订单系统提升效率;最后附上学生和商家的采访:“辰风的配送员每次都会帮我带垃圾下楼,这么贴心的团队怎么会得罪人?”“我跟辰风合作后,订单量涨了三成,他们要是倒了,我这小店也难撑了。”
文章发布不到一小时,阅读量就突破5000,评论区彻底沸腾:
“这也太过分了!学生创业本来就不容易,还雇人砸店?”
“我猜是张浩干的!之前他就想搞校园贷,被辰风揭穿了,肯定怀恨在心!”
“支持辰风!必须严惩凶手,还校园创业一个干净的环境!”
苏晴更是发动中文系的同学转发,连她表姐林薇都在大三学生群里发声:“辰风团队我接触过,都是踏实做事的学生,他们的外卖不仅好吃,还解决了很多同学的吃饭难题,现在遇到这种事,咱们不能坐视不管!”
下午四点,学校保卫处主动联系陆辰,让他带着证据去做笔录。保卫处主任李刚看着监控录像,脸色很严肃:“这种事在学校还是第一次发生,我们已经联系辖区派出所,会全力配合调查。另外,我们会在西苑配送点加装高清监控,晚上增加两组巡逻人员,保证你们的安全。”
更让陆辰意外的是,教务处也找来了——不仅承诺会对涉事学生(如果查实是校内人员指使)严肃处理,还提出要给辰风团队“校园创业扶持基金”,帮助他们修复配送点、升级设备。“学校鼓励学生创业,但更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让踏实做事的团队受委屈。”教务处处长的话,让陆辰心里暖了不少。
傍晚时分,派出所传来消息:通过监控录像比对和周边走访,已经锁定了其中两名混混的身份,都是校外无业人员,有多次故意破坏财物的前科,目前正在追查他们的下落。而让陆辰更在意的是,民警在电话里提了一句:“这两个人之前跟过一个叫‘李哥’的人,这个人好像是做建材生意的,你们有没有得罪过相关的人?”
“李哥?”陆辰心里一沉,立刻想到了李老板——果然是他在背后指使!他没有立刻跟民警说破,只是回复:“我们是学生团队,平时只跟校园周边的餐馆打交道,可能不小心得罪了同行,麻烦你们多调查一下。”
挂了电话,林风正好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张校园公告栏的照片——上面贴着学校的处分通知:“经查,计算机系学生张浩,多次散布不实言论,恶意诋毁同学创业项目,且涉嫌与校外人员勾结,影响校园秩序,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记入学生档案。”
“太好了!这小子终于受处分了!”林风兴奋地拍着桌子,“我刚才在公告栏看到,好多同学都在骂他,说他‘丢江城大学的脸’,以后他再也不敢嚣张了!”
陆辰却没那么乐观,他点开匿名者昨天发来的短信——“李老板让混混砸店,只是想试探你们的反应,他真正的目标是垄断校园外卖供应链”,心里隐隐觉得不安。张浩只是个马前卒,真正的对手李老板还没露面,这次的处分和混混被查,很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果然,晚上王建国给陆辰打来电话,语气带着担忧:“陆辰,今天有个穿黑西装的人来我店里,说‘要是再跟辰风合作,以后就别想在江城做餐饮了’,还威胁我说要断我的食材供应。你说这可怎么办啊?”
陆辰心里一紧,赶紧安慰:“王叔,你别慌,我们已经跟派出所和学校反映了,他们会保护咱们的。另外,我明天就帮你联系新的食材供应商,不会让你受影响。”挂了电话,他立刻给陈阳和苏晴发消息,让他们明天一早来办公室开会——李老板已经开始直接威胁商家,这比雇混混砸店更可怕,要是商家都被吓跑,辰风外卖就真的没活路了。
夜色渐深,科创大厦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剩陆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看着电脑里校报文章的评论区,学生们还在为辰风发声,有人说“明天就订辰风的外卖,支持他们”,有人说“要是需要帮忙维权,我们可以组织签名活动”。这些温暖的留言,像一束束光,驱散了他心里的不安。
他打开文档,写下“应对计划”:1.帮合作商家联系稳定的食材供应商,摆脱李老板的控制;2.联合其他校园创业团队,成立“校园创业联盟”,共同抵制恶意竞争;3.加快工作室注册流程,从“学生团队”升级为正规公司,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写完,他抬头看向窗外,江城的夜景灯火璀璨。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李老板的势力比他想象的更庞大,垄断的手段也会更狠辣。但他不会退缩——不仅为了辰风团队的心血,更为了那些支持他们的学生和商家,为了校园里不该被垄断的创业空间。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了,是匿名者发来的新短信:“李老板准备下周成立‘江城校园配送公司’,注册资本50万,负责人是张浩。他们要用资本优势打价格战,逼你们退出市场,你们要提前准备。”
陆辰握着手机,指节微微发白。50万的注册资本,正规公司的运作模式,还有张浩这个“内应”——李老板这次是真的要动真格了。他深吸一口气,把短信转发给团队群,配文:“下周开会,咱们好好聊聊怎么应对。只要咱们团结,就不怕他们的资本打压。”
群里很快有了回复,林风发了个“拳头”表情:“陆哥,我跟他们拼了!”苏晴发了句“我会联系校媒,继续帮咱们发声”,陈阳则说“我会优化订单系统,降低运营成本,咱们用效率对抗资本”。
看着这些回复,陆辰心里又燃起了斗志。这场仗,他们或许没有资本优势,但他们有学生的信任、商家的支持,还有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就算面对50万的资本打压,他们也未必会输。
只是他没想到,李老板的“价格战”会来得这么狠,下周“江城校园配送公司”一开业,就推出了“首单免费”“满20减15”的疯狂优惠,直接把校园外卖市场搅得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