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联姻-《认亲被赶后,假千金带领全家暴富》

  舒南笙被亲兵拉着往前跑,回头望去,只见那道浴血奋战的身影在火光和刀光中时隐时现,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将军!”亲兵焦急大喊。

  “走——!”顾长安的吼声被淹没。

  舒南笙咬着唇,泪水模糊了视线,却被亲兵强行拉着钻出了巷口。

  巷外连接着另一条街道,但远处已有更多的东陵兵包抄过来。

  “公主,这边!”亲兵发现一处半塌的院落,似乎可以藏身。

  就在他们即将冲进院落的刹那,一支冷箭从侧面的屋顶射来,直取舒南笙的后心!

  亲兵见状,猛地将舒南笙扑倒在地!

  “噗!”

  “阿蛮!”舒南笙惊叫。

  叫阿蛮的亲兵脸色瞬间惨白,却强撑着爬起来:“公主,快……进去!”

  两人踉跄着躲进院子,藏在了一垛倒塌的柴火后面。

  外面的脚步声和喊杀声越来越近。阿蛮肩头的血汩汩流出,气息迅速微弱下去。

  舒南笙手忙脚乱地想为他止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阿蛮,坚持住……”

  阿蛮艰难地摇摇头:“公主……躲好……别出声……”他的手无力地垂下,眼神开始涣散。

  舒南笙死死捂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她缩在阴影里,听着外面东陵兵的脚步声,听着他们搜查房屋的打砸声,心儿狂跳得几乎要炸开。

  时间一点点流逝,每一秒都如同煎熬。

  外面似乎暂时安静了一些。

  她不知道顾长安怎么样了……那个傻乎乎挡在巷子里的傻瓜……

  就在这时,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了院子的门口。

  舒南笙的呼吸骤然停止。

  透过柴火的缝隙,她看到一双沾满血污的锦靴,缓缓踏入。

  然后,是那人冰冷的声音,带着一丝戏谑,轻轻响起:

  “临川公主,玩够捉迷藏了吗?是你自己出来,还是本侯爷请你出来?”

  ……

  天色刚蒙蒙亮,一片寂静。

  黑衣女子如同影子般贴在门边,连呼吸都轻得几乎听不见。

  她等待片刻,抬手轻轻叩门,三短一长,显然是与屋内人约定的暗号。

  不多时,房门从内打开一条缝,露出一张睡眼惺忪的丫鬟的脸。

  那小丫鬟一见来人,顿时清醒过来,连忙让开身子:“月影姐姐,公主刚醒来,正在梳洗。”

  被称作月影的黑衣暗卫点了点头,脚步轻盈地穿过外间,绕过屏风,停在珠帘前。

  她单膝跪地,低头禀报:“公主,有要事相报。”

  珠帘后方,舒南笙正对镜梳妆。即使未施粉黛,她的容貌依然令人屏息。

  她从铜镜中看到跪在帘外的身影,轻轻摆了摆手,示意身旁的丫鬟退下。

  “进来说话。”舒南笙的声音,清脆中带着一丝刚醒的慵懒。

  月影起身,掀帘而入,但仍保持着微微低头的姿态,这是宫中规矩。

  “公主,东陵有消息传来。”她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双手奉上。

  舒南笙接过信,拆开火漆,快速浏览起来。

  眉头微微蹙起,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忧虑。

  “消息确认了吗?”她问,声音已经变得严肃起来。

  “已经通过三个不同的渠道核实,内容一致。”月影回答,“东陵使团十日后抵达京城,表面上是为陛下祝寿,实则有意求和联姻。”

  舒南笙缓缓起身,走到窗前。

  她比谁都清楚“联姻”二字意味着什么。尤其是现在,东陵在与西魏的边境冲突中接连失利,这次求和联姻,分明是不得已而为之。

  “父皇那边有何反应?”她轻声问道。

  “陛下尚未明确表态,但朝中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是收复失地的好时机;另一派则主张接受和谈,以联姻巩固两国关系。”月影如实汇报。

  舒南笙沉默片刻,忽然转身:“备轿,我要入宫面圣。”

  月影略显惊讶:“公主,此刻是否太过匆忙?我们还需从长计议。”

  “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才不能坐以待毙。”舒南笙摆了摆手,“去准备吧,顺便让林将军府上送一份东陵最新的布防图过来。”

  月影领命退下,舒南笙则迅速更衣梳妆。

  她选了一袭淡紫色的宫装,既不失皇家威仪,又不会过于招摇。

  不到一个时辰,公主的轿辇已经抵达宫门前。

  早有太监在此等候,一见公主驾到,连忙上前引路。

  “陛下正在御书房与几位大臣议事,特意吩咐,若是公主来了,可直接进去。”老太监躬身说道。

  舒南笙心中一暖,父皇果然料到自己会来。

  她整理了一下衣襟,随着太监穿过重重宫门,直往御书房而去。

  还未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东陵狼子野心,多年来屡犯我边境,此时不过是暂时受挫,假意求和罢了!”一个洪亮的声音说道,舒南笙辨认出这是兵部尚书李大人。

  另一个较为温和的声音立即反驳:“李大人此言差矣。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如果能以和亲换取边境安宁,何乐而不为?”

  舒南笙在门外站了片刻,待里面稍静下来,才示意太监通报。

  “临川公主到——”

  御书房内顿时安静下来。

  门被推开,舒南笙缓步走入,向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行了大礼。

  “南笙来了,平身吧。”皇帝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但看到舒南笙时,眼中仍流露出慈爱之色,“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讨论东陵使团来朝之事。”

  舒南笙起身,环顾四周,发现今日在场的不只有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还有两位皇兄。

  她向两位兄长微微颔首致意,而后转向皇帝:

  “父皇,女儿正是为此事而来。”

  三皇子轻笑一声:“妹妹消息倒是灵通,东陵使团的消息今早才传到朝中,你便已经知道了。”

  这话中带着几分试探,舒南笙不动声色地回应:“事关国运,女儿自然多关注几分。”

  她转向皇帝,“父皇,女儿认为,东陵此次求和,背后必有隐情。”

  兵部尚书李大人眼前一亮:“公主有何高见?”

  舒南笙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在皇帝允许后,铺展在御案上。

  这是一张详细的东陵地图,上面标注着双方兵力部署和近期战况。

  “据女儿所知,东陵今年冬天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雪,牛羊冻死无数,部族间为争夺草场,内斗不休。”她指向地图上几处关键位置,“他们此时求和,并非真心臣服,而是为了争取喘息之机。”

  太子皱眉道:“即便如此,我西魏连年用兵,也需要休养生息。若是一味的强攻,只怕劳民伤财,反而失了民心。”

  “皇兄所言极是。”舒南笙点头,“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趁此良机,争取对我西魏最有利的条件,而非简单地接受或拒绝和谈。”

  皇帝若有所思地看着地图,又看向舒南笙:“依你是意思,该如何应对才好?”

  舒南笙深吸一口气:“女儿认为,首先应加强边境守备,展示军事实力,让东陵明白我西魏不怕战事。其次,可在和谈中提出他们难以接受的条件,最后...”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若真要联姻,不应是皇室公主下嫁,而应是东陵送王子入京为质,学习我朝的礼仪文化,以示臣服。”

  这番话一出,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位看似柔弱的公主,竟有如此深谋远虑。

  皇帝眼中闪过赞赏之色,但未立即表态,只是淡淡道:“你的想法朕会考虑。今日就议到这里,诸位爱卿先退下吧,南笙留下。”

  众人行礼退出御书房,只剩下二人。

  皇帝从龙椅上起身,走到舒南笙面前,神色复杂。

  “笙儿,你可知东陵使团此次前来,特意提出了联姻的请求?”皇帝轻声问道。

  舒南笙心头一紧,面上却保持平静:“女儿有所耳闻。”

  “他们指名要求娶的,正是你这位西魏最负盛名的公主。”皇帝叹息一声,“朝中已有不少声音,认为这是化解干戈的最好方式。”

  舒南笙垂下眼帘:“父皇的意思是?”

  皇帝摇头:“朕自然不会轻易答应。但你已年过十八,婚事本就该提上日程。如果不出嫁东陵,朝中适龄的王公贵族子弟,你可有中意之人?”

  舒南笙沉默片刻,抬头直视父皇:“女儿宁愿终身不嫁,也不愿成为交易的筹码。”

  皇帝凝视良久,最终化作一声长叹:“你先回去吧,此事容后再议。”

  舒南笙行礼告退。

  离开御书房,她并未直接出宫,而是转向御花园方向。

  时值初夏,园中百花争艳。舒南笙屏退随从,独自走在青石小径上,思绪万千。

  “南笙妹妹为何独自在此叹息?”一个温润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舒南笙转身,看到来人正是三皇子。

  他手持折扇,面带微笑,眼中却藏着精明。

  “三皇兄。”舒南笙微微施礼,“只是赏花而已,并无叹息。”

  三皇子轻笑,与她并肩而行:“方才在御书房,妹妹一番见解令人刮目相看。不过,为兄劝你一句,朝政大事还是少插手为妙,免得惹来非议。”

  舒南笙不动声色:“皇兄说的是,南笙记下了。”

  “东陵之事,妹妹不必过于忧心。”三皇子话锋一转,“父皇素来疼你,不会将你远嫁。倒是太子哥哥,似乎很赞成这门亲事呢。”

  这话中的挑拨之意再明显不过。

  舒南笙心中冷笑,面上却保持平静:“太子殿下为国为民,自有他的考量。”

  三皇子见她不为所动,又寒暄几句便借故离开了。

  舒南笙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明镜似的。

  在权力斗争中,即便是血脉至亲,也难免各怀心思。

  舒南笙正准备起身回府,忽见月影匆匆而来,面色凝重。

  “公主,有紧急消息。”月影低声道,“我们在东陵的探子传来密报,东陵大王子暗中调动兵马,在边境集结,似乎有所图谋。”

  舒南笙心中一凛:“使团尚未入京,他们就在边境调兵?这是何意?”

  “表面求和,暗地却是偷偷备战。”月影简明扼要地总结。

  舒南笙站起身,目光锐利:“立刻回府,召集所有暗卫统领。同时传信给东陵的林老将军,请他加强戒备,但不要打草惊蛇。”

  “是。”月影领命,又补充道,“还有一事,江湖上最近出现一个神秘组织,号称天机阁,似乎对朝廷和东陵之事都极为关注。要不要派人调查?”

  舒南笙沉吟片刻:“暂且不必,眼下以东陵之事为重。不过,让下面的人留意这个组织的动向。”

  回府的路上,舒南笙靠在轿辇中闭目养神,脑海中却飞速运转。

  朝中仍有人主张和亲求和,这令她感到不安。

  更让她忧心的是,太子与三皇子在此事上的态度截然不同,势必会引起朝堂纷争。

  轿辇忽然停下,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舒南笙睁开眼,问道:“何事?”

  轿夫回应:“公主,前面似乎有江湖人士打斗,挡住了去路。”

  舒南笙微微掀开车帘,只见前方街道上,几名持刀汉子正在围攻一个青衣男子。

  那男子身手不凡,虽是以一敌众,却丝毫不落下风。

  忽然,其中一名汉子甩出几枚暗器,直朝轿辇方向射来。

  “保护公主!”随行侍卫惊呼。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青衣男子忽然转身,长剑一挥,将暗器全部击落。

  这一分神,他却露出破绽,被对手一刀划伤手臂。

  舒南笙见状,立即下令:“快去救他!”

  公主的侍卫加入战局,那几名汉子见势不妙,迅速撤退。

  青衣男子捂着手臂伤口,向轿辇方向躬身行礼:“多谢相助。”

  舒南笙打量着他,见此人眉目清朗,气度不凡,不像是寻常的江湖人士,便问道:“壮士为何在此与人争斗?”

  男子抬头,与舒南笙四目相对。

  那一刻,舒南笙莫名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在下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想惹来追杀。”男子微微一笑,“公主殿下不必挂心,小伤而已。”

  说罢,他再次行礼,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街角。

  舒南笙注视着他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月影低声道:“公主,此人的武功路数颇为奇特,不像中原门派。要不要,派人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