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食局的效率高得惊人,由不得他们细想。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数十名内侍便如流水般鱼贯而入,他们脚步轻盈,悄无声息,手中的朱漆食盒稳稳当当。他们熟练地在每一位四品以上的重臣面前,都摆上了一张小巧的黑漆描金几案。
案上之食,并不奢华,却处处透着精致。一碗热气腾腾、颗粒饱满的粟米粥,散发着朴实的谷物香气;两个烤得金黄酥脆、撒着芝麻的胡饼;一碟碧绿的凉拌时蔬,一碟酱色油亮的卤豆干,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一小份,切得薄如蝉翼的清炖羊肉,整齐地码放在白瓷盘中。
这香气,霸道地钻入每一个人的鼻孔,瞬间便勾起了腹中的馋虫。要知道,为了参加这卯时便开始的早朝,满朝文武,无一不是寅时便已起身,此刻早已是饥肠辘辘。
龙椅一侧,同样为李世民摆上了一份。他率先拿起象牙汤匙,在众目睽睽之下,慢条斯理地舀了一勺粥,轻轻吹了吹,送入口中。
做完这一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威严:“吃吧。都尝尝尚食局的手艺。朕常常在想,诸位爱卿,为国操劳,披星戴月,朕能与你们共享的,除了这江山社稷,还有这人间烟火。”
“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为国分忧。今日之事,关乎国本,急不得。边吃,边想,边议。”
“臣等……谢陛下隆恩!”
山呼海啸般的谢恩声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众人再不敢迟疑,纷纷整理衣冠,就着那小小的几案,小心翼翼地落座,拿起了餐具。
一时间,庄严肃穆的太极殿内,出现了滑稽而又和谐的一幕。只剩下碗筷碰撞的轻微声响和众人刻意压抑的咀嚼声。
但这顿饭,谁能吃得安稳?
卢国公程咬金这等武将,饿了一早上,早就忍不住了,拿起胡饼夹上羊肉,三口两口便解决了一个,吃得满嘴流油,却还要时刻注意着吃相,不敢发出太大声响,憋得老脸通红。
而房玄龄、长孙无忌这等文臣之首,则几乎没怎么动筷。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两口粥,心思却全不在这饭菜之上。他们的目光,或明或暗地交汇,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惊疑与揣测。陛下此举,看似体恤,实则高深莫测,他究竟是想借此缓和气氛,还是想借这难得的“非正式”场合,看一看众人最真实的想法?
在这诡异的安静中,魏王李泰,心中却在冷笑。他慢条斯理地吃着,姿态优雅,尽显亲王贵气,但那双藏在肥肉下的眼睛,却像毒蛇一般,死死地锁定着不远处那个沉默的身影——太子,李承乾。
从朝会开始到现在,无论争论多么激烈,李承乾都像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塑,垂着眼帘,一言不发。这份镇定,在李泰看来,便是心虚,是怯懦!
昨夜杜荷之言,犹在耳边。争!抢!不能等!
一个绝妙的、将太子架在火上烤的毒计,在他心中酝酿成型。
时机到了。
李泰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玉箸,用一方洁白的锦帕,仔仔细细地擦了擦嘴角油光,那张肥胖的脸上,挤出一个看似恭敬敦厚的笑容。
他霍然起身,这突兀的动作,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先是转向李世民,朗声道:“父皇。”
“父皇体恤臣等,赐下御宴,此等恩德,旷古未有,儿臣感激涕零。”他先不急着入正题,而是先狠狠地拍了一下李世民的马屁。
随后,他话锋一转,目光直勾勾地投向了李承乾,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整个大殿:“儿臣以为,这突厥之策,关乎国本,我等凡夫俗子,争论不休,也难有定论。驱逐之策,失之刚硬,有伤天和;同化之策,失之绵软,恐养后患。左右为难,皆因我等,眼界有限,思虑不周。”
他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困局,又将所有人都囊括了进去,让人挑不出毛病。
紧接着,他脸上笑容更盛,语气也变得更加“诚恳”:
“不过,儿臣以为,我等多虑了。我大唐,自有定海神针!”
“太子哥哥聪慧过人,此前更能于梦中得神仙指点,预知九成宫之祸,以一人之力,挽救父皇于危难,挽救江山于倾颓!此等神机妙算,经天纬地之才,想必对于这区区突厥之策,太子哥哥心中,早已有了万全之良方!”
“儿臣愚钝,恳请太子哥哥不吝赐教,将那神仙之策,说与我等凡人一听,也好让我等,拨开云雾,开一开眼界啊!”
他躬身一揖,姿态谦卑到了极点。
然而,这番话,却如同一柄最恶毒的、淬了剧毒的软刀子,狠狠地捅向了李承乾!
这是最无耻的捧杀!
他直接将李承乾与“神仙”捆绑在了一起,将他彻底架在了火上!
你不是能通神吗?好啊,现在满朝文武,帝国精英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请你这个“活神仙”来解决吧!
你要是说不出来,那你之前所谓的“梦中遇仙”,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是欺君之罪!
你要是说出来了,但凡有一点瑕疵,他李泰就能立刻抓住,发动他所有的党羽,群起而攻之!将你这“神仙”打回原形!
霎时间,整个太极殿,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正在吃饭的,还是已经停箸的,全都“唰”的一下,如探照灯般,聚焦到了太子李承乾的身上。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这些朝堂巨擘的眼神,或审视、或好奇、或凝重。他们都清楚,这是魏王李泰,对太子发起的,最致命的一次攻击!
李世民也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汤匙,他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嫡长子,那深邃的目光,让人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开口问道:
“太子,你……可有良策?”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
在万众瞩目之下,在着足以将人彻底压垮的巨大压力之下,李承乾终于有了动作。
案上之食,并不奢华,却处处透着精致。一碗热气腾腾、颗粒饱满的粟米粥,散发着朴实的谷物香气;两个烤得金黄酥脆、撒着芝麻的胡饼;一碟碧绿的凉拌时蔬,一碟酱色油亮的卤豆干,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一小份,切得薄如蝉翼的清炖羊肉,整齐地码放在白瓷盘中。
这香气,霸道地钻入每一个人的鼻孔,瞬间便勾起了腹中的馋虫。要知道,为了参加这卯时便开始的早朝,满朝文武,无一不是寅时便已起身,此刻早已是饥肠辘辘。
龙椅一侧,同样为李世民摆上了一份。他率先拿起象牙汤匙,在众目睽睽之下,慢条斯理地舀了一勺粥,轻轻吹了吹,送入口中。
做完这一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威严:“吃吧。都尝尝尚食局的手艺。朕常常在想,诸位爱卿,为国操劳,披星戴月,朕能与你们共享的,除了这江山社稷,还有这人间烟火。”
“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为国分忧。今日之事,关乎国本,急不得。边吃,边想,边议。”
“臣等……谢陛下隆恩!”
山呼海啸般的谢恩声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众人再不敢迟疑,纷纷整理衣冠,就着那小小的几案,小心翼翼地落座,拿起了餐具。
一时间,庄严肃穆的太极殿内,出现了滑稽而又和谐的一幕。只剩下碗筷碰撞的轻微声响和众人刻意压抑的咀嚼声。
但这顿饭,谁能吃得安稳?
卢国公程咬金这等武将,饿了一早上,早就忍不住了,拿起胡饼夹上羊肉,三口两口便解决了一个,吃得满嘴流油,却还要时刻注意着吃相,不敢发出太大声响,憋得老脸通红。
而房玄龄、长孙无忌这等文臣之首,则几乎没怎么动筷。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两口粥,心思却全不在这饭菜之上。他们的目光,或明或暗地交汇,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惊疑与揣测。陛下此举,看似体恤,实则高深莫测,他究竟是想借此缓和气氛,还是想借这难得的“非正式”场合,看一看众人最真实的想法?
在这诡异的安静中,魏王李泰,心中却在冷笑。他慢条斯理地吃着,姿态优雅,尽显亲王贵气,但那双藏在肥肉下的眼睛,却像毒蛇一般,死死地锁定着不远处那个沉默的身影——太子,李承乾。
从朝会开始到现在,无论争论多么激烈,李承乾都像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塑,垂着眼帘,一言不发。这份镇定,在李泰看来,便是心虚,是怯懦!
昨夜杜荷之言,犹在耳边。争!抢!不能等!
一个绝妙的、将太子架在火上烤的毒计,在他心中酝酿成型。
时机到了。
李泰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玉箸,用一方洁白的锦帕,仔仔细细地擦了擦嘴角油光,那张肥胖的脸上,挤出一个看似恭敬敦厚的笑容。
他霍然起身,这突兀的动作,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先是转向李世民,朗声道:“父皇。”
“父皇体恤臣等,赐下御宴,此等恩德,旷古未有,儿臣感激涕零。”他先不急着入正题,而是先狠狠地拍了一下李世民的马屁。
随后,他话锋一转,目光直勾勾地投向了李承乾,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整个大殿:“儿臣以为,这突厥之策,关乎国本,我等凡夫俗子,争论不休,也难有定论。驱逐之策,失之刚硬,有伤天和;同化之策,失之绵软,恐养后患。左右为难,皆因我等,眼界有限,思虑不周。”
他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困局,又将所有人都囊括了进去,让人挑不出毛病。
紧接着,他脸上笑容更盛,语气也变得更加“诚恳”:
“不过,儿臣以为,我等多虑了。我大唐,自有定海神针!”
“太子哥哥聪慧过人,此前更能于梦中得神仙指点,预知九成宫之祸,以一人之力,挽救父皇于危难,挽救江山于倾颓!此等神机妙算,经天纬地之才,想必对于这区区突厥之策,太子哥哥心中,早已有了万全之良方!”
“儿臣愚钝,恳请太子哥哥不吝赐教,将那神仙之策,说与我等凡人一听,也好让我等,拨开云雾,开一开眼界啊!”
他躬身一揖,姿态谦卑到了极点。
然而,这番话,却如同一柄最恶毒的、淬了剧毒的软刀子,狠狠地捅向了李承乾!
这是最无耻的捧杀!
他直接将李承乾与“神仙”捆绑在了一起,将他彻底架在了火上!
你不是能通神吗?好啊,现在满朝文武,帝国精英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请你这个“活神仙”来解决吧!
你要是说不出来,那你之前所谓的“梦中遇仙”,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是欺君之罪!
你要是说出来了,但凡有一点瑕疵,他李泰就能立刻抓住,发动他所有的党羽,群起而攻之!将你这“神仙”打回原形!
霎时间,整个太极殿,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正在吃饭的,还是已经停箸的,全都“唰”的一下,如探照灯般,聚焦到了太子李承乾的身上。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这些朝堂巨擘的眼神,或审视、或好奇、或凝重。他们都清楚,这是魏王李泰,对太子发起的,最致命的一次攻击!
李世民也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汤匙,他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嫡长子,那深邃的目光,让人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开口问道:
“太子,你……可有良策?”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
在万众瞩目之下,在着足以将人彻底压垮的巨大压力之下,李承乾终于有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