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秩序-《女皇武则天》

  总章二年正月的长安,年味尚未完全消散,

  此时的大唐,经历两朝积累,国力已达鼎盛,

  东灭高句丽、西定吐谷浑,疆域东至朝鲜半岛、西抵咸海,四方藩属皆遣使朝贡,

  正是“天可汗”威名远播之时。

  但李治心中清楚,盛世之下暗藏隐忧:

  宗室诸王虽然遵制驻守各地,却有少数人借“皇亲”身份私蓄兵力;

  开国功臣后代多居高位,部分人倚老卖老,对中枢政令阳奉阴违;

  更有地方刺史借“均田制”松动之机兼并土地,民生渐有怨言。

  李治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按品阶排列的文武百官

  “自朕登基以来,宗室诸亲辅佐社稷,或守边疆、或理州郡,皆有辛劳。”

  李治的声音有些许疲惫,

  “今朕欲循周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册封诸王嫡子为郡王,诸位以为可行否?”

  话音刚落,尚书右臣崔知悌立刻出列,手持笏板躬身道:

  “请皇上三思!

  诸王本就已受封亲王,食邑千户,

  若再封其嫡子为郡王,食邑两千户至三千户,

  恐怕会致宗室爵位过滥。

  且郡王虽无兵权,却可以领地方租税,

  若诸郡王暗中联结,若是分权于中央,恐怕会重蹈汉初七国之乱覆辙啊!”

  崔知悌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细碎的议论声。

  几位宗室出身的官员面露不悦,纪王李慎之子李续忍不住上前一步:

  “崔大人此言过矣!

  我等大唐宗室历来忠君爱国,绝无二心,

  皇祖父当年‘降郡王为县公’,

  已经是约束宗室之良策,如今皇上欲封诸王嫡子为郡王,

  不过是皇上仁德,恩及皇族嫡系,让宗室子弟能更体面地辅佐朝堂,

  何来‘暗中联结、分权中央’之说?

  崔大人拿汉初七国之乱作比,岂不是将我大唐宗室比作汉初谋逆之辈?

  这不仅是对皇族的不敬,更是小觑了皇上对宗室的约束之能,

  如今我大唐有宗正寺严格管控宗室动向,有吏部考核宗室任职,

  诸王嫡子即便封了郡王,也无实权干预地方,怎会重蹈覆辙?”

  李续话音刚落,站在宗室官员队列中的虢王李凤第三子李宏也上前一步,

  拱手道:“李续所言极是!当年皇祖父定‘亲王-郡王-国公’爵位体系,

  本就为了‘亲疏有别、恩威并施’,

  如今皇上封诸王嫡子为郡王,正是遵循祖制,彰显皇族血脉的尊贵。

  崔大人担忧爵位过滥,可曾想过,若嫡子只能从国公起步,反倒是坏了祖制规矩,

  让天下人觉得皇上薄待皇族,寒了宗室辅佐之心?

  届时宗室与中央离心,才是真正的隐患啊!”

  崔知悌见群臣多有反对,脸色更沉,却仍坚持己见:

  “诸位大人只看恩宠,不顾隐患!

  汉初七国之乱前,朝廷亦以为宗室无忧,可一旦诸侯势力积聚,便生祸端!

  今若封诸嫡子为郡王,虽眼下无患,但若后世君主宽厚,逐步放宽约束,岂不是为子孙留下祸根?

  治国当以长远为重,不可因一时仁德,埋下百年隐患!”

  殿内议论声愈发嘈杂,几位武将出身的官员也忍不住开口,

  左武卫大将军权善才沉声道:

  “崔大人顾虑财政、兵权,老夫理解,

  但我大唐如今国力鼎盛,高句丽刚平,府库充盈,供养些许郡王食邑并非难事;

  且郡王无兵权,地方军政皆由朝廷任命的都督、刺史执掌,何来‘分权’之忧?

  依老夫看,皇上此举既能安宗室,又能显仁德,当准!”

  裴行俭立刻反驳,

  “今边疆虽定,但吐谷浑余部仍在蠢蠢欲动,

  若宗室爵位过滥,地方财政需供养更多皇亲,

  恐影响军饷筹措——江山稳固,当以国事为重,而非宗室私情!”

  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起,李治坐在龙椅上眉头越皱越紧。

  他原本以为这是件“恩威并施”的好事,

  既能安抚宗室,又能将其嫡子纳入爵位体系加以约束,

  却没想到会引发朝堂分歧。

  就在他不知如何定夺时,

  李弘轻轻踏出一步,正欲开口,

  武媚娘款步从珠帘后走出,玄色绣金凤纹的宫装随步履轻扬,

  未及站稳,目光已扫过阶下争执不休的众臣,

  语气威严:“各位大人,无需再争!”

  殿内立即静了下来,只听见她清晰的声音:

  “朝堂本是议事之地,各位各抒己见,皆是为大唐江山,这本无可厚非。

  可今日这般喧哗嘈杂,你言我语互不相让,

  这般失了秩序的模样,想来太宗皇帝在位时,是绝不多见的。”

  她话锋微顿,目光似有若无地掠过龙椅上的李治,语气添了几分沉凝:

  “皇上仁厚,素来体恤臣下,正因这份宽容,诸位才敢畅所欲言、全无顾忌。

  可诸位不要忘了,‘畅所欲言’需有分寸,‘议事论政’更需守秩序,

  若一味争执,失了朝堂体统不说,

  反倒会耽误了军政要务,这难道是各位大人想要的结果?”

  说到此处,她眉头微蹙,脸色愈发严肃,周身的气场冷了几分,

  连阶下几位素来强硬的老臣,也下意识收了方才的激动神色。

  李治听见武媚娘开口,原本紧绷的脸色缓和了几分,

  他知道,武媚娘开口,必然是会解决问题。

  果然,武媚娘继续说道:

  “本宫方才在帘后听诸位大人所言,皆是为大唐江山考量,

  崔大人忧爵位过滥、分权中央,是虑长远隐患;

  李续、权将军念宗室恩义、祖制规矩,是顾当下安稳。

  既然双方皆无私心,何不寻个兼顾之法,既不违祖制、不寒宗室心,

  又能防微杜渐、稳中枢权柄?”

  崔知悌回道:“两全其美之法如何轻易能得?”

  武媚娘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群臣,最终落在崔知悌与李续身上:

  “崔大人担忧宗室分权、裴大人顾虑军饷,皆是为大唐江山着想,并无过错;

  李续念及宗室恩义,亦是情理之中。

  本宫之见,皇上册封诸王嫡子为郡王,并非‘滥封’,而是‘循制’,

  我大唐爵位体系本就有‘亲王-郡王-国公’三级,

  诸王嫡子若不封郡王,日后或需从国公起步,反而显得皇上薄待皇族嫡系,寒了宗室之心。”

  ————————分界线

  随着女皇手中的权势越来越大,

  后续朝堂上的剧情就会越来越多,

  历史上的名臣就会陆续出来打卡,

  哈哈,宝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呀,

  阁主看到就会回的,

  感谢宝子们的支持和鼓励!

  喜欢女皇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