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旧制-《女皇武则天》

  士兵们目睹此景,先是怔立当场,随即眼眶尽皆泛红,

  数名年轻士兵更是哽咽失声,跪伏于地,叩首道:

  “殿下!万万不可!此等粗粝之物,怎配殿下入口!”

  李弘上前,亲手将众人扶起,沉声道:

  “将士们为大唐戍守边疆,餐风宿露,此等食物你们能食,孤为何不能?”

  他抬手拍了拍士兵的肩膀,目光既坚定又温和,

  “今日孤亲尝此味,方能切身体会你们的苦楚!”

  话音方落,士兵们再也抑制不住情绪,纷纷伏地叩首,声虽微弱却字字恳切:

  “谢殿下体恤!我等定当誓死效忠大唐,不负殿下仁心!”

  “裴居道,”

  李弘转过身,语气凝重如铁,

  “你即刻派人前往司农寺,质询粮草调拨事宜,孤早就下令拨粮赈灾,为何赈灾粮秣迟迟未到?”

  “若司农寺推诿搪塞,便传孤之令,让他们亲自来营中,亲身体验将士们的窘迫之境!”

  裴居道躬身领命,肃声道:

  “臣遵旨!臣这就动身,定要督促司农寺尽快将粮草送达军营!”

  言罢,便快步离去。

  李弘又看向身旁的韦承庆,语气稍缓,温声道:

  “韦承庆,你且将今日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务必详实载明将士们的苦难,不得有半分疏漏。”

  “孤要携这份记录面呈父皇,让父皇知晓关中之地的真实境况。”

  韦承庆拱手应道:

  “臣遵旨,定当如实记录,不敢有半分虚言,绝不负殿下所托。”

  士兵乃国家之屏障,如今却因旱灾饥荒陷入绝境,若再不设法解决,恐生兵变之祸。

  况且除旱灾之外,因征兵之事,军中更滋生诸多弊端,

  严刑峻法之下,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民怨渐生。

  返回东宫后,李弘当即传召兵部尚书张文瓘。

  不多时,张文瓘便身着官服,快步步入殿内,躬身行礼:

  “臣张文瓘,叩见太子殿下。”

  李弘示意他起身,面色凝重地说道:

  “张尚书,今日孤前往右卫率府营地视察,见将士们食不果腹,竟以榆皮蓬实充饥,孤心中甚是不忍。”

  “除此之外,孤还听闻,近日因征兵之事,军法愈发严苛,许多百姓深受其害,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张文瓘闻言,神色微微一滞,随即轻叹一声,如实答道:

  “殿下所言,确是实情。”

  “自去年以来,边疆多有战事,朝廷需扩充兵力,故而征兵频次较以往增多。”

  “然如今关中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

  “许多应征者或因家中无粮难以成行,或因亲人患病需照料,未能按时报到。”

  “按照现行军法,凡逃亡者,皆处以死刑,其亲属还要被没入官府为奴,”

  “更有甚者,有些人家只因家人未能按时报到,未受任何审讯,便被官府囚禁,处境凄惨。”

  “竟有此事!”

  李弘闻言,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案几,案上的茶杯应声落地,茶水泼洒一地。

  “军法本是为约束将士、保家卫国而设,如今却沦为残害百姓的利器!”

  “如若因特殊原因逾期报到,便要处死逃亡者,连坐其亲属,甚至不经审讯便囚禁百姓,”

  “这与暴秦之法有何异?”

  张文瓘连忙躬身请罪,急声道:

  “殿下息怒!臣也知晓此法过于严苛,”

  “不合仁政之道,但此乃前朝沿用至今的旧制,朝中诸臣多因循惯例,”

  “未曾深思其弊,故而一直未能更改。”

  李弘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忧虑:

  “张尚书,孤知晓你有难处,也明白旧制更改不易。”

  “但你仔细想想,如今关中大旱,百姓本就生活困苦,早已不堪重负,”

  “若军法依旧如此严苛,只会让百姓愈发怨声载道,寒了天下人的心。”

  “试想,若是一户人家,父亲因逾期报到被处死,母亲和子女被没入官府为奴,”

  “家中只剩下老弱妇孺,他们无依无靠,该如何生存?”

  “长此以往,百姓对朝廷心生不满,恐会引发民变。”

  “到那时,即便有再多的士兵,即便军法再严苛,又能如何?”

  “民心涣散,国之根基便会动摇!”

  张文瓘闻言,心中大为震动,连忙叩首道:

  “殿下所言极是!”

  “臣亦深知此法若不更改,恐伤百姓之心、损朝廷仁誉,更会动摇国本。”

  “只是一直未寻得合适时机向皇上谏言,唯恐言辞不当,反惹圣怒。”

  “今日得殿下点破其中要害,更觉臣身为兵部尚书,责无旁贷。”

  “恳请殿下容臣整理此法之利弊,明日便向皇上奏请修改此规,”

  “务必使律法既存威严,又含仁恕,既不失约束之效,又能体恤百姓,”

  “不负殿下爱民之心,不负朝廷托付。”

  李弘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此事关系重大,孤欲亲自面呈父皇,向父皇进谏,请求修订军法。”

  “张尚书,你身为兵部尚书,对军法之事最为了解,”

  “届时你可与孤一同面圣,为孤佐证此事的严重性,助孤说服父皇。”

  张文瓘躬身应道:

  “臣遵旨!若能修订严苛军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固朝廷根基,”

  “臣定当全力相助殿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次日,李弘便身着朝服,带着韦承庆,以及记录的士兵苦难实情,与张文瓘一同前往甘露殿。

  此时早朝刚过,宫中尚有余韵,廊下侍卫肃立,殿内香炉袅袅,气氛庄重肃穆。

  “儿臣叩见父皇母后!”

  李弘步入殿中,恭敬躬身行礼,声音沉稳。

  “臣叩见皇上!”

  “臣叩见皇后娘娘!”

  张文瓘与韦承庆亦随之行礼,姿态恭敬。

  李治坐在龙椅上,神色略显疲惫,他摆了摆手,

  目光扫过三人,又看了一眼身旁静坐的武媚娘,声音虚弱地说道:

  “免礼,都起来吧,早朝刚过,你们此刻前来,可是有要事禀报?”

  李治心中颇为疑惑,寻常事务皆可在早朝提及,如今三人特意前来,所为何事呢?

  武媚娘执笔批阅奏折,似乎对几人前来并不关注。

  ——————分界线

  宝子们踊跃留言啊,阁主非常期待宝子们的评论哦!

  感谢看书的宝子们,感谢催更好评发电送礼物的宝子们,

  感恩遇见你们!

  喜欢女皇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