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臣在-《女皇武则天》

  李弘起身,抬头看向李治,眼神中满是恳切,语气郑重地说道:

  “父皇,儿臣今日前来,是有两件要事向父皇禀报,此事关乎关中安稳、军心民心,亦关乎大唐根基,儿臣不敢延误。”

  “其一,是关于关中旱情及军中粮草之事;”

  “其二,是关于现行军法严苛,导致百姓深受其害之事。”

  “此二事皆迫在眉睫,若不及时解决,恐生祸患。”

  说罢,李弘将韦承庆记录的实情双手呈上,递到内侍手中,再由内侍转呈李治,同时说道:

  “父皇,这是儿臣昨日前往右卫率府营地视察时,”

  “让韦司议详细记录的将士们的处境,每一字每一句皆为实情,绝无半分虚言。”

  “如今关中大旱,赤地千里,土地龟裂,庄稼枯死,百姓颗粒无收,军中存粮亦早已告罄。”

  “将士们为保家卫国,坚守营地,却只能以榆皮、蓬实充饥,”

  “许多士兵因饥饿晕倒在训练场,甚至有体弱之人饿毙于营中,惨状令人心痛。”

  “昨日儿臣已紧急调拨司农寺的赈灾粮,送往各军营,暂且解救将士们于危难之中,”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若要彻底解决,还需父皇统筹安排。”

  李治接过记录,缓缓翻开,目光落在字里行间,神色渐渐凝重。

  武媚娘听到李弘的话,思索片刻,亦凑上前来,

  浏览记录内容,神色平静,眼底闪过波澜,

  她轻声说道:

  “皇上,太子有心,能亲赴军营体察将士疾苦,此乃大唐之幸。”

  “只是关中旱情,粮草调度确有难处,”

  “司农寺也有苦衷,还需从长计议。”

  李弘闻言,连忙说道:

  “母后所言虽有道理,但将士们身处绝境,早已等不起‘从长计议’。”

  “昨日儿臣已命裴居道前往司农寺质询,若司农寺确有难处,朝廷当另寻他法,”

  “儿臣请旨,立刻开仓放粮,绝不能让将士百姓们再受饥饿之苦。”

  “将士们手握兵器,守护疆土,若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如何能安心戍边?”

  “如何能为大唐效力?”

  张文瓘亦上前一步,躬身奏道:

  “皇上,太子所言极是。”

  “军中粮草短缺,不仅影响将士士气,更会动摇军心。”

  “如今边疆本就不宁,若军中再生变故,后果不堪设想。”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筹措粮草,送往各军营,安抚将士之心。”

  “同时,还需派遣官员前往关中各地,实地勘察旱情,安抚受灾百姓,避免民怨进一步激化。”

  李治放下手中的记录,长叹了一口气,神色间满是疲惫:

  “罢了,此事便依你们所言。”

  “传朕旨意,命司农寺即刻清点库存,将所有可用粮草尽数调拨至军中,不得有误;”

  “另外,派遣工部尚书前往关中,主持赈灾事宜,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皇上,”

  武媚娘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语气郑重说道:

  “皇上,臣妾以为开仓放粮一事还需再斟酌。”

  “如今关中大旱,各地皆缺粮,开仓放粮虽能解一时之急,可若后续无粮补充,”

  “一旦粮仓空虚,往后若是再有灾荒,或是边疆战事吃紧急需粮草,”

  “我们将如何应对?”

  她稍作停顿,目光扫视众人,继续道:

  “况且,这些年屡次减免赋税,国库收入本就减少。”

  “如今调运粮草、赈灾救济,各项开销巨大,国库将难以为继。”

  “臣妾并非不体谅将士和百姓的艰难,只是为大唐的长治久安考虑,”

  “此时开仓放粮,或许能解决眼前困境,但却埋下更大的隐患。”

  李弘听后,面露焦急之色:

  “母后,可将士们和百姓眼下就在受苦,若不及时开仓放粮,”

  “他们将难以熬过这个难关,民心动摇,恐生大乱,”

  “这同样危及大唐根基啊。”

  武媚娘神色平静,看向李弘,语重心长地说道:

  “弘儿,你心怀悲悯,关心将士百姓,这是好事,”

  “但身为储君,目光要放长远,如今我们可从江南、淮南调运粮草,

  再加上司农寺库存,暂且能解燃眉之急,”

  “可以有计划地发放,合理分配,保证将士和百姓能维持基本生计,不必急于开仓,”

  李弘听得武媚娘的话,眉宇间立刻显现不耐:

  “母后!江南、淮南调运粮草需耗时半月,司农寺库存还未知,”

  “可眼下关中恐怕已有流民饿死街头,军中也有士兵因粮草不足面露疲色,”

  “母后所谓的‘长远’,若连眼前的将士百姓都护不住,又谈何日后的江山稳固?!”

  “儿臣恳请即刻开仓!莫要让民生疾苦成为朝堂之憾!”

  母子之间又起争端,

  张文瓘等人不敢抬头,更不敢出声,只将目光钉在青砖地面上。

  一边是神色冷厉手握权柄的皇后后,一边是心怀苍生态度坚决的储君,

  孰是孰非,无人敢置嚎,

  谁胜谁负,无人敢妄议。

  “开仓放粮绝技不行!”

  武媚娘站直身体,

  望着李弘就要发怒的表情,语气坚决,

  只要不动摇国之根本,其它事情她还能让李弘任意试错,

  因为她能为李弘兜底担责,能替他收拾残局,

  哪怕行差踏错,她也有能力力挽狂澜,将风险掐灭在萌芽之中。

  可今日之事,关乎国库命脉与边境安稳,

  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动摇大唐根基,

  届时她纵有通天本事,也难弥补亏空、挽回危局,

  故而,她断不能让李弘凭着一腔泛滥的怜悯之心,拿军国重事当儿戏。

  “媚娘,”

  李治握住武媚娘的手,近年来,李弘渐渐走入朝堂中心,武媚娘对李弘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像今日如此直接又强烈的否定,还未出现过。

  武媚娘知道李治的意思,对李治摇摇头,示意他不要阻止自己。

  李治点点头,不再出声。

  武媚娘声音微微抬高,目光如炬地锁住李弘,

  “李弘,”

  她换了称呼,语气威严,

  李弘便知道,此时的武媚娘身份不再是母亲,

  而是执掌乾坤、决断朝堂的大唐皇后。

  这声“李弘”里没有母子温情,只有君臣之间的上下尊卑,

  此刻殿内没有舐犊情深,只有江山社稷的权衡与抉择。

  李弘撩袍跪下,

  “臣在,”

  ——————分界线

  写到这里,好担心宝子们会对我们女皇有什么不好的看法,可是没办法,字数也到了,该分章了。

  感谢宝子们的支持和鼓励!

  风雨无阻的求催更好评发电哦!

  喜欢女皇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