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历史由胜利者GPT重写-《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

  门口那人递上湿布,刘邦没接,只是笑了笑:“你擦得掉字,可改不了人心。”

  他转身朝后台走,步子不紧不慢,袖口还沾着一点狗肉汤的油渍。萧何赶紧跟上来,手里平板刷着最新的热搜,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还在前五,但学者圈开始带节奏了,说我们消费历史、玩弄记忆。”

  “正常。”刘邦头也不回,“人一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就爱喊正义。咱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道歉,是请他们上桌——一起写历史。”

  张良站在控制台前,手指已经在屏幕上滑动。刚才那场直播的最后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从不收割别人,只燃烧自己”——已经被录入系统,连同项羽一生的战役资料、楚地民谣、战报残卷,全都塞进了刚启动的AI模型。

  三分钟后,标题跳出来:《被遮蔽的项羽:一个帝国崩塌的必然》。

  “这么快?”樊哙凑过来,嘴里还嚼着骨头,“这玩意儿真懂打仗?”

  “它不懂打仗。”张良敲下回车,“但它会算胜率、看地形、分析一个人在绝境里的选择逻辑。你说它冷血也好,理性也罢,但它不会因为‘他是失败者’就给他打低分。”

  刘邦扫了眼摘要,咧嘴一笑:“好家伙,开头就说‘巨鹿之战不是奇迹,是赌徒的最后一把梭哈’,结尾总结‘项羽死在性格上,而不是兵力上’——够狠。”

  “这才是问题。”萧何皱眉,“太狠了。学界最怕这种‘看起来很客观,其实颠覆三观’的东西。他们会觉得,你们用算法给历史贴标签,下一步是不是连孔子都要重评?”

  “那就让他们来看。”刘邦直接拍板,“明天晚上,请十个骂得最凶的来吃饭。”

  “请?!”樊哙差点呛住,“你管这些人叫‘意见领袖’,我看叫‘找事儿精’更合适。”

  “越是找事儿的,越容易变成站台的。”刘邦笑出一口白牙,“只要他们亲眼看见这东西是怎么跑出来的,再配上咱家热腾腾的狗肉——说服力翻倍,不信你问老张。”

  张良点头:“吃热食时人的防备心下降23%,配合数据可视化展示,接受度提升40%。”

  “你看吧。”刘邦拍拍樊哙肩膀,“一顿饭的事儿。”

  第二天傍晚,汉临坊总部会议厅灯火通明。十位学者、记者陆陆续续到场,有人抱着手臂冷笑,有人全程录像,还有个戴眼镜的大哥进门第一句就是:“你们这是数字焚书!”

  刘邦亲自迎上来,手里端着托盘:“别急着定罪,先尝尝刚出锅的狗肉,辣度可调。”

  全场愣住。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硬是被一盘冒着热气的炖肉搅和了。有人推辞,有人观望,最后还是领头的历史教授接过筷子,夹了一块。

  “味道……还挺正宗。”

  “那是。”刘邦坐下,“我们用的是沛县老灶底汤,三代传下来的方子。跟历史一样,火候差一点,味儿就不对。”

  话音刚落,大屏幕亮了起来。

  张良坐在主控位,界面简洁:左边是原始史料扫描件,右边是AI生成的推演链条,中间一条时间轴缓缓滚动。

  “我们现在要回答一个问题。”刘邦拿起遥控笔,“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人冷笑:“这还用问?宁死不屈呗。”

  “可机器不这么想。”张良轻点屏幕,“它调取了当时江东驻军分布、粮草存量、民心倾向,又结合项羽此前七次撤退的心理记录——发现他每次撤退后都会发动更猛烈的反扑,说明他根本接受不了‘暂避锋芒’这个选项。”

  大屏切换,三维地图展开。

  “同时,系统模拟了如果他渡江后的三种结局:第一种,重整旗鼓再战,存活概率18%;第二种,隐姓埋名终老,概率43%;第三种,被旧部背叛献首级,概率67%。”

  “所以结论是?”一位记者问。

  “不是尊严问题。”张良说,“是他算出来了——不管怎么选,结局都是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最痛快的那种?”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先前最激烈反对的老教授放下筷子,声音低了些:“你们……还真让机器去理解人性?”

  “不是理解。”刘邦纠正,“是还原。它不评判对错,只告诉你,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人,为什么会做出那个决定。”

  又有人提问:“那你们凭什么定义哪些数据重要?这不是变相操控吗?”

  “问得好。”刘邦笑着打开后台权限,“你现在就可以登录测试端,换一批参数试试。比如把‘范增被气走’这件事权重拉高,看看会不会改变垓下之战的结果。”

  那人真的试了。

  十分钟后,他抬起头,眼神变了:“原来……真是细节堆出来的崩盘。”

  夜渐深,狗肉锅换了两轮,质疑声越来越少。

  最后一个走的学者临出门时回头说了句:“明天我会在我的课上讲今天看到的东西。”

  门关上,萧何才松口气:“投资人那边反馈回来了,信心指数回升两个点。”

  “还不够。”刘邦盯着大屏上不断跳动的转发数据,“这才刚开始。”

  张良合上终端:“全球已有十七个国家的学术平台申请接入源文件。”

  “那就放。”刘邦靠进椅背,指节轻轻敲着桌面,“让他们看,让他们吵,让他们跟着我们的节奏走。”

  樊哙啃完最后一根骨头,把签子扔进垃圾桶:“接下来干啥?该不会真要把秦始皇也扒一遍吧?”

  “秦始皇?”刘邦笑了,“不急。先从一个小目标开始——把‘楚汉争霸’这一章,彻底换成我们的版本。”

  他站起身,走到大屏前,看着那篇《被遮蔽的项羽》的阅读量突破千万,轻声说:“以前都说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现在好了,咱们有AI,不仅能写,还能算,能演,能让人看完之后说一句——哦,原来他是这么想的。”

  萧何忽然开口:“万一哪天这系统被人用来对付我们呢?”

  刘邦没回头,只是抬起手,按下了投影键。

  画面一闪,出现新的指令输入框。

  他敲下一行字:“请以刘邦晚年多疑、诛杀功臣为题,生成《开国者的孤独》初稿。”

  光标闪烁。

  张良看了他一眼:“你要自己黑自己?”

  “不是黑。”刘邦嘴角一扬,“是提前认错。谁先把自己的黑料讲透,谁就掌握解释权。”

  屏幕缓缓浮现标题。

  会议室只剩键盘微响和未熄的灯光。

  樊哙站在门边,手摸了摸腰间的通讯器,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刘邦的手指停在确认键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