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黄巾围城-《三国:我带黄巾闯天下》

  一月后。

  襄平城外。

  东、南、北,三座城门外。

  三座大营拔地而起。

  数万黄巾军齐聚此地。

  三日前,三路黄巾军已顺利会师!

  直抵襄平城下。

  黄巾军主帅大营。

  张义正与众人商议攻城之策。

  吴礼率先开口道。

  “主公!”

  “我等一路攻来!”

  “辽东各城无不望风而降!”

  “特别是襄平左右的县城,更是如入无人之境!”

  “想必那太守阳终,定是行那坚壁清野之策!”

  “将残余兵士尽皆迁入这襄平城中!”

  张义闻言,点头道。

  “先生所言甚是!”

  “想不到这阳终还有点见识!”

  “这襄平城怕是要硬攻了!”

  又看向一旁的赵策。

  “先生!”

  “军中攻城器械打造得如何?”

  赵策应道。

  “主公!”

  “这襄平城附近的山林,已被那阳终命人放火烧过!”

  “材料缺乏!”

  “目前我军只有,井阑1具,冲车5具,云梯20架,木幔车5具!”

  张义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

  一拳砸向桌案。

  “命倭族奴隶,日夜赶工!”

  “制造攻城器械!”

  “半月之后。”

  “某要见到井阑5具,攻城塔5具,冲车10具,云梯30具,木幔车10具!”

  “不得有误!”

  “此事有劳赵策先生督办!”

  赵策苦笑着上前应道。

  “诺!”

  襄平城头。

  阳终领着一众官员远远观瞧。

  三座大营人头攒动。

  旌旗挥舞。

  其越看越心惊。

  这到底来了多少人啊!

  遂颤抖地问向一旁的郡尉阳嵩。

  “孟达!”

  “依你观之!”

  “城下究竟有多少黄巾贼寇?”

  阳嵩紧皱眉头道。

  “主公!”

  “城外三座大营!”

  “人数应不下3万余人!”

  阳终闻听此言,顿时金星直冒。

  险些晕倒在地。

  一旁的柳毅连忙上前将其扶起。

  “主公!”

  “可要传医士前来?”

  阳终缓了缓,摆手道。

  “不必了!”

  “先回太守府!”

  “召众人前来!”

  “商议着守城之策!”

  太守府内。

  阳终已然缓了过来。

  郡中各部官员亦汇聚一堂。

  “诸位!”

  “眼下黄巾军大举围城!”

  “我等该当如何?”

  “还请速速说来!”

  郡丞柳毅率先骂道。

  “都怪那公孙瓒!”

  “扣留我辽东郡兵!”

  “以至于我等无大军守城!”

  “主公当上书陛下!”

  “惩治此獠!”

  阳终此时摇摇头道。

  “柳郡丞!”

  “眼下还是说说怎么解这围城之祸吧!”

  “至于那公孙瓒!”

  “日后再说!”

  “恩!”

  “日后再说!”

  公孙度此时开口道。

  “主公!”

  “我等既然已行坚壁清野之策!”

  “不知眼下城中守军几何?”

  阳终遂看向一旁的郡尉阳嵩。

  阳嵩连忙应道。

  “主公!”

  “襄平各县已领巡兵进城!”

  “各部守军共有5000余人!”

  “另城中青壮约有万余人!”

  阳终闻言顿时大喜道。

  “好!”

  “城中兵马可堪一战否?”

  “粮草、军备如何?”

  阳嵩继续说道。

  “主公!”

  “前些日子,幸得公孙主簿相助!”

  “城中大族纷纷解囊!”

  “眼下,军备充裕!”

  “粮草足够大军一年之用!”

  公孙度此时建言道。

  “主公!”

  “目前,我襄平城中粮草无忧!”

  “守城军士亦足!”

  “我等固守待援即可!”

  柳毅此时忍不住嘲讽道。

  “援?”

  “哪儿来的援军!”

  “还能指望那公孙瓒回心转意不成?”

  阳终此时亦疑惑道。

  “公孙主簿!”

  “不知这援军从何而来啊?”

  公孙度顿了顿。

  开口道。

  伸出三根手指道。

  “我等尚有援军三路!”

  阳终闻言顿时激动不已。

  急忙问道。

  “公孙主簿!”

  “是哪三路援军?”

  “速速说来!”

  公孙度笑道。

  “主公莫急!”

  “第一路援军,便是冀州韩馥!”

  “主公与那韩馥有旧,曾一同在洛阳为官!”

  “可书信一封送与韩刺史!”

  “请其命大军自渤海郡走海路从辽西来援!”

  阳终点头道。

  “韩文节与我在洛阳时,亦是好友!”

  “待我书信一封!”

  “想必其定不会拒我!”

  “其余两路援军呢?”

  公孙度继续说道。

  “第二路援军,便是那右北平乌桓部首领,乌延!”

  柳毅再次讥讽道。

  “荒缪!”

  “那乌桓王丘力居正于渔阳聚众造反!”

  “你竟然还想请右北平的乌桓来援辽东?”

  “简直是无稽之谈!”

  阳终亦是脸露怀疑之色。

  公孙度不卑不亢道。

  “郡丞大人有所不知!”

  “那乌延与丘力居,速来不合!”

  “右北平乌桓,更是被那丘力居排挤在外!”

  “此次渔阳作乱,也并未令其出兵!”

  “我等可诱之以利!”

  “其必然欣然从命,率军前来!”

  阳终一拍大腿!

  直呼。

  “好啊!”

  “好啊!”

  “就是这犒赏之资,府库之中恐怕难以为继!”

  公孙度应道。

  “主公!”

  “为保襄平城无忧!”

  “舍弃几座县城!”

  “也在情理之中!”

  阳终点头道。

  “也罢!”

  “只好如此了!”

  柳毅再次开口道。

  “公孙主簿!”

  “不知这第三路援军,又从何而来?”

  “还请告知!”

  公孙度沉默了片刻。

  柳毅诘难道。

  “怎地?”

  “莫非是公孙主簿诈言之!”

  “根本就没有这第三路援军?”

  公孙度冲着阳终躬身一礼道。

  “主公!”

  “这第三路援军,较远!”

  “便是那辽东以北的扶余部!”

  “在下曾在玄菟郡为吏!”

  “这扶余部麾下人马亦是不少!”

  “在北境只有鲜卑人能与其争锋!”

  “我等亦可派使者前去请援!”

  柳毅忍不住讥讽道。

  “那北地蛮胡,千里迢迢就为来给我等解困不成?”

  “小儿之言!”

  公孙度应道。

  “扶余部与鲜卑人连年争战!”

  “生活物资匮乏至极!”

  “若我等愿割舍小城一座,容其栖身!”

  “想必其必不会拒绝!”

  阳终大笑道。

  “好!”

  “有此三路援军!”

  “定能保我襄平城无忧矣!”

  “公孙主簿当真是大才!”

  “来人!”

  “即日起!”

  “擢升公孙度为辽东长史!”

  “于太守府张榜,晓喻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