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暗了下去,那个纯黑的头像和简单的“w”仿佛一个深邃的入口,通往一个她从未设想过的未来。
周遭校庆的喧闹声浪重新涌入耳中,鲜明得有些刺耳,反衬得她内心那片巨大的空茫愈加寂静。
程橙还在耳边兴奋地叽叽喳喳,分析着林予冬的举动、穿着、气质,以及这突如其来的“缘分”意味着什么。
江见夏只是含糊地应着,心思早已飘远。
她低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冰冷的屏幕,试图抓住一点真实感。
那句“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于他,或许是社交辞令,或是一丝模糊的、无法捕捉的既视感;于她,却几乎撼动了整个认知的基座。
她拼命回想,确认高中三年确无交集,那点“眼熟”从何而来?难道真的只是错觉,或是他阅人无数后一种程式化的开场?
心底那份关于失去和惨烈的飘渺隐痛,在此刻显得愈发突兀和毫无来由。
他明明好好地站在这里,前程似锦,气质卓然,与任何不幸的猜测都毫不沾边。
“走吧橙子,”她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疲惫,“有点累了,我们回去吧。”
程橙这才注意到她的异样,关切地问:“夏夏,你没事吧?脸色好像不太好。”
“没事,”江见夏摇摇头,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可能就是太阳晒的,人也有点多。”
回去的路上,程橙依旧兴致勃勃,计划着如何帮江见夏“把握机会”,甚至开始畅想闺蜜和校园男神可能的发展剧情。
江见夏靠在出租车窗边,看着窗外流过的城市街景,南城熟悉又陌生。
那些高楼,那些街道,似乎与她记忆中的别无二致,却又仿佛蒙着一层极淡的纱,隔阂着一层她无法穿透的薄膜。
林予冬的出现,像一把钥匙,无意间触碰了她内心那把锈迹斑斑的锁,虽然未能开启,却让她清晰地听到了锁芯内部那些晦涩难明的、松动的异响。
接下来的几天,江见夏的生活似乎恢复了之前的节奏。
投简历,偶尔面试,在家看书看电影,打理那盆蔫头耷脑的绿萝。
只是那份笼罩着她的诡异的平静被打破了。
她常常会对着手机出神,点开那个黑色头像的朋友圈——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
她犹豫过几次,最终还是没有立刻发出简历。
一种微妙的自尊和难以言状的怯意交织着:她不想让自己显得太过急切,更害怕那份眼熟仅仅止于客套,投去简历便石沉大海,连那一点点特殊的错觉都被打回原形。
就在她几乎要说服自己那只是校庆日的一个小插曲时,手机提示音响起。
是微信,来自那个黑色的头像。
【w】:江小姐,抱歉打扰。上次提到的职位,不知你是否还有兴趣?方便时可以将简历发至这个邮箱:[hr邮箱地址]。我会提前跟hR部门打个招呼。
语气公事公办,得体而疏离。
没有寒暄,没有多余的话。江见夏的心跳却又不争气地加快了。
她盯着那几行字看了半晌,深吸一口气,回复道:【好的,谢谢林先生。我整理一下稍后发您。】
【w】:不客气。期待你的简历。
对话就此终止。
江见夏不再犹豫,立刻打开电脑,将早已准备好的简历仔细检查了一遍,点击发送。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她感到一阵虚脱般的轻松,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忐忑和期待。
等待回复的日子变得有些煎熬。她试图分散注意力,却总忍不住去想,他收到简历了吗?看了吗?会怎么评价?hR会什么时候联系她?
几天后,她接到了来自林予冬所在公司hR的电话,约她初试。
初试很顺利,hR对她几年的会计经验和稳定的职业履历表示认可。
又过了一周,复试通知来了,面试官是部门经理和一位副总。
复试那天,她特意选了一套剪裁合体的浅灰色西装套裙,化了淡妆,让自己看起来既专业又干练。
公司位于南城新区的cbd,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大厦高耸入云。
踏入宽敞明亮的大堂,穿着职业装的人们步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高效而冷峻的气息。
复试过程比想象中更具挑战。
部门经理问了很多专业细节和实操案例,那位副总则更关注她应对压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思路。
江见夏尽力保持着冷静,调动所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应对。
面试结束,她自觉表现尚可,但并非十拿九稳。
她礼貌地告别,走向电梯厅。
电梯门即将合上时,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伸了进来,感应门再次打开。
站在外面的,正是林予冬。
他显然也没料到会碰到她,微微一怔,随即恢复常态,迈步走了进来。
电梯里只有他们两人。
“面试结束了?”他先开口,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低沉。
“嗯,刚结束。”江见夏点头,手指下意识地收紧了些握着公文包带子。
“感觉怎么样?”他侧过头看她,目光平静,带着纯粹的职场关怀。
“还好,尽力了。”她回答得谨慎。
“不用紧张,”他似乎看出她的拘谨,语气放缓了些,“李总看着严肃,人很公正。王经理是技术出身,问得细些很正常。”
“谢谢林先生提点。”她低声道谢。
“叫我林予冬就好,或者直接叫林予冬也行。”他淡淡地说,“现在不是正式场合。”
电梯平稳下行,数字不断跳动。
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他身上那股清冽的须后水味道,混合着极淡的、可能是办公室咖啡的香气。
江见夏能感觉到自己的侧脸在他的目光范围内,有些微微发烫。
“简历我看过了,”他忽然又说,“很扎实。之前在xx公司的项目经验,和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一个系统优化项目很有共通之处。”
“是吗?”江见夏有些意外,没想到他真的仔细看了。
“嗯。”他颔首,“所以不用担心,你的竞争力很强。”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莫名驱散了她心中大半的不安。
他并没有过多寒暄或提及那莫名其妙的眼熟,只是就事论事地评价她的专业能力,这反而让她觉得更自在,也更被尊重。
“叮”的一声,一楼到了。
电梯门打开。
“我先走了。”林予冬微一点头,率先走了出去,步伐很快,没有回头。
江见夏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旋转门后,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
他公私有别,界限分明,那天的眼熟和此刻的“提点”似乎都保持在一条清晰的职业线内,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这让她安心,又隐隐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
两天后,她收到了offer,职位是财务部的高级会计,薪酬福利比她预期的还要好一些。
她没有犹豫太久,便回复邮件接受了offer。
新工作很快就开始了。
入职流程繁琐而规范,她被领到财务部一个靠窗的工位。
部门里同事大多年轻,氛围忙碌但不算压抑。
带她的导师是那位王经理,果然如林予冬所说,专业严谨,有点不苟言笑,但指点起来毫不藏私。
她适应得很快,努力让自己沉浸在新的工作环境和业务学习中。
日子变得充实起来,朝九晚六,偶尔加班,和同事一起吃午餐,讨论工作琐事。
那份悬浮感在日常的忙碌中被暂时压了下去。
工作场合,她偶尔会遇到林予冬。
他所在的投资发展部在另一层,但有时会来财务部沟通项目预算或者开会。
每次相遇,他都只是客气地点头致意,称呼她“江会计”或“江见夏”,目光平静无波,和对待其他同事并无二致。
有时在电梯里遇到,他也多是看着手机邮件,或者与同行的同事低声交谈,很少主动与她攀谈。
江见夏渐渐放下了那点不切实际的念头。
他于她,是公司高层,是校友,是一个曾经遥远现在依旧隔着层级的存在。
那点熟悉,大概真的只是错觉吧。
她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出成绩。
转机发生在一个多月后。
公司接了一个重要的并购项目,财务部需要全力配合尽职调查,工作量陡增。
江见夏和几个同事连续加了一周的班,整理海量的历史财务数据。
这天晚上九点多,办公室里只剩下她和一个年轻男同事还在奋战。
男同事负责的部分出了一个难以解释的差异,急得满头大汗。
江见夏做完自己的部分,主动过去帮他核对。
问题有点棘手,涉及几年前的老账目,系统记录和纸质凭证有些对不上。
两人埋头查了快一个小时,还是一筹莫展。
男同事几乎要放弃了,说明天等经理来了再说。
江见夏却拧着一股劲,她不喜欢这种悬而未决的问题。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说:“我再看看别的关联科目,会不会是当时分录做错了。”
她又投入地查了半个多小时,眼睛盯着屏幕都快花了,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辅助核算项目里发现了一笔金额相似但摘要模糊的异常记录。
顺藤摸瓜,终于搞清楚了问题所在——是很多年前的一笔跨期费用摊销错误,像一颗埋藏已久的暗雷,在这次彻底清查中被引爆了。
“找到了!是这样!”她长吁一口气,难掩兴奋地叫旁边的同事来看。
男同事凑过来一看,恍然大悟,连声道谢:“夏姐,太感谢了!你真厉害!这都能被你挖出来!不然明天我肯定被骂死!”
解决了难题,两人都轻松起来,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夏姐,我请你吃宵夜吧?真的太谢谢你了!”男同事热情地说。
江见夏笑了笑,刚想婉拒,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问题解决了?”
两人都是一惊,转头看去。
只见林予冬不知何时站在办公室门口,手臂上搭着西装外套,衬衫领口解开了两颗扣子,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显然是刚加完班准备离开,路过时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林总。”男同事立刻站直了些,有些紧张地回答,“解决了,多亏了夏姐,查出了一个老账目的错误。”
林予冬的目光转向江见夏,带着一丝询问。
江见夏简单解释了一下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思路。
他听得很仔细,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很好,”他点了点头,语气是纯粹的肯定,“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最耗时耗力。辛苦了。”这话是对他们两人说的,但目光在江见夏身上多停留了一秒。
“应该的。”江见夏垂下眼睫。
“下班吧,不早了。”林予冬说完,转身先走了。
男同事松了口气,又兴奋起来:“连林总都夸了!夏姐,你这下厉害了!”他兀自兴奋着,却没注意到江见夏微微发烫的耳根。
那次之后,江见夏感觉林予冬看她的目光似乎有了一点极其细微的变化。
不再是完全的平淡无波,偶尔会多一丝审视,或者说,是更真切的关注。
在公司走廊或食堂遇见,他依然只是点头致意,但有时会极短暂地停下脚步,问一句“项目数据整理得怎么样了?”或者“最近加班还多吗?”,虽然依旧是上司对下属的语气,却比之前多了一点温度。
她谨慎地回答,表现得不卑不亢。
她的专业能力在工作中逐渐得到认可,王经理在会上表扬过她几次。
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位置。
并购项目进入关键阶段,需要财务部和投资部紧密配合。
两个部门开了几次联席会。
有一次会议争论激烈,关于一项潜在风险的评估,财务部持保守态度,投资部则更激进。
林予冬作为投资部负责人,言辞犀利,几个财务部的同事都被问得有些招架不住。
轮到江见夏汇报她负责的那部分数据支撑时,她深吸一口气,迎上林予冬的目光。
他的眼神带着压力和探究,但她没有退缩。
她条理清晰地陈述了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和得出的保守结论,逻辑严密,数据扎实。
她说完,会议室有片刻安静。
林予冬看着她,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
半晌,他开口,问了一个非常细节的问题,关乎一个假设参数的设定依据。
江见夏早有准备,调出另一份支撑材料,平静地做了解释。
他又问了两个问题,她都一一回应,语气平稳,证据充分。
最终,他靠向椅背,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财务总监身上,语气缓和了些:“财务部的顾虑有道理,这个风险点需要更谨慎的缓释措施。江见夏的数据分析做得很细致,可以作为后续评估的基础。”
会议结束后,江见夏感到一丝脱力,但更多的是成就感。
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林予冬走过她身边,脚步稍顿,低声说了一句:“表现不错。”
只有四个字,却让她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她抬起头,只看到他离开的背影。
项目终于顺利告一段落。
公司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功宴,包下了一家餐厅的宴会厅。
气氛轻松热闹,大家终于可以暂时放下工作的压力。
江见夏不太习惯这种过于喧闹的场合,拿了杯饮料,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站着。
看着同事们喝酒谈笑,她有些出神。
“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熟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她转头,林予冬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一杯香槟。
他脱掉了西装外套,只穿着白衬衫和西裤,领带也松了些,比起平日的严肃,多了几分随性。
“有点吵。”江见夏老实回答。
“嗯,”他表示同意,目光也投向喧闹的人群,“我也不太适应。”
两人一时无话,并排站着,中间隔着礼貌的距离。
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却又奇异地并不令人难受。
“最近工作还顺利吗?”他找着话题。
“挺好的,学到了很多。”
“王经理对你评价很高。”
“是王经理肯教我。”
又是短暂的沉默。香槟的气泡细碎地上升、破裂。
“其实,”林予冬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低了一些,带着一丝不确定,“我一直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江见夏的心跳漏了一拍,看向他。他的侧脸在宴会厅柔和的光线下显得轮廓分明,眼神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像在思索着什么。
“什么感觉?”她听到自己的声音问,轻轻的。
他转过头,目光重新聚焦在她脸上,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带着清晰的困惑:“我总觉得,好像很早以前就认识你。”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这话有些唐突,又补充道,“不是在高中校庆的时候,而是……更早。或者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但我很确定,在那之前,我们并不认识。”
他的语气不再是社交辞令,而是真实的疑惑。
江见夏屏住了呼吸。那颗石子再次投入心湖,这次激起的浪涛几乎要淹没她。
她该怎么回答?说“是啊,我暗恋了你整个高中”?还是说“我也有类似的感觉,甚至梦到过你死了”?这太荒谬了,太不合时宜了。
最终,她只是勉强笑了笑,用一种尽可能轻松的语气说:“可能我长得比较大众脸?”
林予冬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笑容冲淡了他眼中的困惑,显得真实了许多:“不,恰恰相反。”他摇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却悬在了空气中。
他抿了一口香槟,转移了话题:“以后工作上有什么想法?财务这条路径,还是想尝试其他的?”
江见夏顺着他的话题聊了下去,关于职业规划,关于行业前景。
他们居然聊得颇为投契。
他见识广博,思路开阔,总能给出中肯的建议。
她发现,抛开那层光环和距离感,他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对象。
庆功宴结束后,同事们三三两两地离开。
江见夏站在路边等车。夜晚的风带着凉意,她下意识地抱了抱手臂。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停在她面前。车窗降下,露出林予冬的脸。
“上车吧,这个时间不好打车,我送你。”他的语气很自然。
“不用了林总,太麻烦了,我再等一会儿就好。”江见夏连忙婉拒。
“顺路的事。”他坚持,甚至微微倾身推开了副驾驶的车门,“晚上不安全。”
他的态度有种不容拒绝的温和。
江见夏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谢上了车。
车内空间宽敞,弥漫着淡淡的皮革香和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清冽气息。
气氛有些安静得令人窒息。林予冬专注地开着车,流畅地汇入车流。
电台里放着舒缓的爵士乐,女声沙哑慵懒。
“今天谢谢你。”江见夏找着话说。
“谢什么?”
“送我回家。”
“举手之劳。”他顿了顿,又说,“也谢谢你今天……听我说那些莫名其妙的话。”
“没关系。”江见夏轻声说,目光望向窗外流光溢彩的街景。
又是一阵沉默,但不再尴尬,反而有种奇怪的安宁。
“那个项目,”他忽然又开口,“后期的一些收尾工作,可能还需要你和投资部这边对接。下周有个和对方公司的视频会议,你准备一下,一起参加。”
“好的。”她应下。这算是工作安排,打破了那点若有似无的暧昧气氛,让她稍稍松了口气。
车子很快到了她租住的公寓楼下。
“谢谢林总。”她解开安全带,再次道谢。
“江见夏。”他叫住了她准备开门的手。
她回过头。
他看着她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在公司以外,可以叫我林予冬。”
她的心猛地一跳,撞上他的视线。他的目光在车内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深邃,里面有什么情绪在缓缓流动,她看不分明,却足以让她心跳失序。
“……好。”她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回答,“谢谢你……林予冬。”
这个名字叫出口,带着一种陌生而悸动的触感。
他微微弯了下嘴角:“晚安。”
“晚安。”
她几乎是逃也似的下了车,站在楼门口,看着黑色的轿车平稳地驶离,尾灯消失在夜色中。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脸上依旧滚烫。她按住心口,那里跳得厉害。
从那天起,有些事情似乎不一样了。
林予冬开始会有意无意地创造一些工作之外的、极其自然的接触。
有时是下班时“顺路”问她要不要一起走,有时是周末偶然发来一条信息,问她某个她可能感兴趣的行业讲座要不要去听,有时甚至只是午餐时间在员工餐厅“偶遇”,然后很自然地坐在同一张桌子。
他们的聊天内容不再局限于工作,会聊起看过的书,喜欢的电影,甚至对南城某家老字号美食的评价。
他依旧沉稳成熟,但偶尔会流露出幽默感和不同于职场上的随和一面。
江见夏逐渐放松下来,在他面前不再那么紧绷。
她发现,抛开那场无疾而终的暗恋和公司层级,他们其实有很多共同话题,相处起来很舒服。
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逐渐升温的关系,不再去纠结那些虚无缥缈的记忆碎片和既视感。
现在的一切,真实而温暖,这就够了。
一个周五的晚上,他们一起加班到很晚。
离开公司时,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南城的秋雨,带着沁人的凉意。
“我车今天限行,”林予冬看着雨丝,有些无奈地笑了笑,“看来得冒雨去路边拦车了。”
“这个时间又下雨,很难打车。”江见夏犹豫了一下,轻声说,“我住的地方离这不远,走路大概十五分钟。要不然……你去我那里坐一会儿,等雨小点或者好打车了再走?”说完这话,她的脸就红了,幸好夜色和雨幕做了遮掩。
林予冬低头看她,眼神在路灯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朦胧。
他沉默了几秒,然后点头:“也好,那就打扰了。”
两人共撑着一把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
伞不大,为了避雨,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手臂偶尔会碰到一起。
她能闻到他身上清冽的气息混合着雨水的微腥,感受到他手臂传来的温热体温。气氛安静而微妙。
到了公寓,她拿出拖鞋给他换,有些不好意思:“家里有点小,也比较简单。”
“很温馨。”他打量了一下客厅,目光落在窗台那盆终于变得绿意盎然的绿萝上,“养得不错。”
她给他倒了杯热水,两人坐在沙发上,一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
雨声敲打着窗户,衬得室内格外安静。
“要……看个电影吗?”江见夏提议,试图打破沉默。
“好啊。”他欣然同意。
她打开电视,随便选了一部评分不错的老电影。
剧情舒缓,音乐悠扬。谁也没有认真看,心思似乎都在别处。
电影过半,雨声渐歇。江见夏微微侧过头,发现林予冬不知何时也侧头看着她,眼神专注而沉静,仿佛已经看了她很久。
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了。电视屏幕的光影在他脸上明明灭灭。
“江见夏。”他低声叫她,声音比平时更沙哑一些。
“嗯?”她的心跳得飞快。
“我可以……”他的目光落在她的唇上,又缓缓移回她的眼睛,带着询问和一种克制着的渴望,“……吗?”
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闭上了眼睛,睫毛因为紧张而轻轻颤抖。
一个轻柔的吻落了下来,带着试探的意味,温热而干燥。如同蝴蝶翅膀的触碰,一触即分。
她睁开眼,撞进他深不见底的眼眸中,那里面翻涌着她从未见过的复杂情绪,有渴望,有确认,还有一种……如同终于找到失落拼图般的释然。
他没有问她为什么没有拒绝,也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再次低下头,深深地吻住了她。
这个吻不再轻柔,带着积累已久的热度和力量,撬开她的牙关,纠缠着她的舌尖,掠夺着她的呼吸。
她生涩地回应着,手臂不知不觉环上了他的脖颈。
所有的疑虑、不安、悬浮感,在这个吻里似乎都找到了短暂的依托和归宿。
他的手抚上她的后背,将她更紧地拥入怀中。
沙发柔软地陷下去,电视里的电影还在播放,却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音。
意乱情迷之时,他温热的手掌探入她衣摆,抚上她腰间的肌肤。
她轻轻颤栗了一下,却没有抗拒。他的吻变得愈发灼热,沿着她的下颌一路向下,落在纤细的锁骨上。
就在一切即将失控的边缘,他却忽然停了下来,将脸深深埋在她的颈窝里,沉重地呼吸着,像是在极力平复着什么。
“不行……”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浓重的欲望和最后一丝理智,“太快了……对你不好……”
他撑起身子,眼底还有未褪的情潮,但已经恢复了部分清明。
他替她拉好有些凌乱的衣服,手指不经意间触碰到她滚烫的皮肤,两人都像是被细微的电流击中。
他坐回沙发另一端,深吸了几口气,拿起桌上那杯已经凉掉的水,一口气喝了大半。
江见夏也坐起身,脸颊红得快要滴血,心跳如擂鼓,低着头不敢看他。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暧昧和尴尬。
“抱歉,”他率先开口,声音依旧低哑,“我有点……失控了。”
她摇摇头,声音细若蚊蚋:“没……没关系。”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彻底停了。窗外一片寂静。
林予冬站起身:“雨停了,我……该走了。”
她也跟着站起来,送他到门口。
他穿上鞋,站在门外,回头看她。眼神已经基本恢复了平时的沉稳,只是眼底深处还残留着一丝灼热。
“下周末,”他看着她的眼睛,语气郑重,“有时间吗?我想正式地……约你吃饭。”
江见夏看着他,心脏被一种饱满而酸胀的情绪填满。她点了点头:“有。”
“好。”他笑了,笑容温暖而真实,“那……周末见。”
“周末见。”
他转身下楼,脚步声渐渐远去。
江见夏关上门,背靠着门板,缓缓滑坐到地上,用手捂住依旧发烫的脸颊。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他的气息,唇上还烙印着他的温度。
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又如此……水到渠成。
周末的晚餐约会,之后是更多的约会。
看电影,听音乐会,在南城的老街巷里散步,去城郊的山上看星星。
他们的关系在公司里依旧保持着上下级的距离,但私下里,已经心照不宣地走在了一起。
他体贴、尊重、成熟,偶尔流露出的孩子气和幽默感让她着迷。
她安静、独立、细腻,偶尔的固执和偶尔流露出的、连她自己都不曾察觉的脆弱让他心生怜惜。
他们分享彼此的生活、想法和过去——当然,她隐去了那场漫长而无望的暗恋,以及那些关于“失去”的诡异梦境。
他谈及他在国外求学的经历,工作的挑战,家庭的期望,语气平和,眼神清明,没有任何阴霾。
那些关于他不幸的猜测,关于抑郁症的模糊记忆,关于世界被重置的荒谬感,在真实而温暖的林予冬面前,渐渐变得苍白无力,如同阳光下的薄雾,慢慢消散。
她不再去追寻那些丢失的碎片,开始全心全意地拥抱当下的幸福。
半年后的一个夜晚,他们在他公寓的阳台上看城市的夜景。
晚风轻柔,远处灯火璀璨如星河。林予冬从身后环抱着她,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发顶。
“江见夏,”他低声唤她。
“嗯?”
“搬过来一起住吧。”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错辨的认真和期待。
江见夏的心微微一颤,没有立刻回答。
她靠在他温暖的怀里,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
过去那些孤独的、悬浮的日夜,仿佛已经遥远得隔了一生。
她转过身,抬头看他。他的眼睛映着城市的流光,明亮而专注,只清晰地倒映出她一个人的身影。
她踮起脚尖,轻轻地吻了吻他的唇角。
“好。”她说。
他笑了,收紧手臂,将她深深拥入怀中,像一个找到了稀世珍宝的孩子,满足而踏实。
后来,他们住在了一起。
日子平淡而温馨,充满了柴米油盐的琐碎幸福。
他会早起给她做早餐,她会帮他熨烫第二天要穿的衬衫。
他们一起逛超市,讨论晚上吃什么,窝在沙发里看无聊的电视节目,为了一点小事笑作一团。
她再也没有做过那个光怪陆离的梦,再也没有想起那些关于失去和死亡的诡异念头。
衣柜角落里那件褪色的卡通卫衣,冰箱上从未存在过的药瓶痕迹……所有这些细微的、不协调的线索,都渐渐被现实生活的尘埃温柔覆盖,沉入了记忆的最底层,不再泛起任何涟漪。
此刻,真实紧握在手,温暖而踏实。
那些模糊的过去,无论曾是什么模样,都已不再重要。
周末,他们一起去逛新开的家居店,为阳台挑选新的绿植。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进来,空气里弥漫着咖啡香和植物的清新气息。
林予冬推着购物车,耐心地听她比较两盆龟背竹的形态。
忽然,他的脚步顿住了,目光望向不远处的一个角落。
江见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那边摆放着几个设计极简的落地灯,线条流畅,光线柔和。
并没有什么特别。
“怎么了?”她问。
林予冬收回目光,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舒展,对她笑了笑:“没什么,只是觉得那盏灯……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淡淡的困惑,旋即又化为释然,“可能是在哪个杂志上看过吧。”
他揽过她的肩,继续推着车向前走去,很快就把这个小插曲抛在了脑后。
江见夏却微微怔了一下,心里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捕捉的异样感,轻得像羽毛拂过心尖,还未等她分辨,便已消失无踪。
她抬眼,看着身边男人英俊温和的侧脸,看着他专注地为她挑选植物时认真的神情,看着他指节分明的手稳稳地推着购物车。
阳光正好,岁月安然。
那些潜藏在时光褶皱深处的、不为人知的伤痛与别离,挣扎与重置,都已被悄然抚平,湮没于平凡生活的洪流之中,再无痕迹可寻。
只是久别不识故人来。
周遭校庆的喧闹声浪重新涌入耳中,鲜明得有些刺耳,反衬得她内心那片巨大的空茫愈加寂静。
程橙还在耳边兴奋地叽叽喳喳,分析着林予冬的举动、穿着、气质,以及这突如其来的“缘分”意味着什么。
江见夏只是含糊地应着,心思早已飘远。
她低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冰冷的屏幕,试图抓住一点真实感。
那句“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于他,或许是社交辞令,或是一丝模糊的、无法捕捉的既视感;于她,却几乎撼动了整个认知的基座。
她拼命回想,确认高中三年确无交集,那点“眼熟”从何而来?难道真的只是错觉,或是他阅人无数后一种程式化的开场?
心底那份关于失去和惨烈的飘渺隐痛,在此刻显得愈发突兀和毫无来由。
他明明好好地站在这里,前程似锦,气质卓然,与任何不幸的猜测都毫不沾边。
“走吧橙子,”她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疲惫,“有点累了,我们回去吧。”
程橙这才注意到她的异样,关切地问:“夏夏,你没事吧?脸色好像不太好。”
“没事,”江见夏摇摇头,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可能就是太阳晒的,人也有点多。”
回去的路上,程橙依旧兴致勃勃,计划着如何帮江见夏“把握机会”,甚至开始畅想闺蜜和校园男神可能的发展剧情。
江见夏靠在出租车窗边,看着窗外流过的城市街景,南城熟悉又陌生。
那些高楼,那些街道,似乎与她记忆中的别无二致,却又仿佛蒙着一层极淡的纱,隔阂着一层她无法穿透的薄膜。
林予冬的出现,像一把钥匙,无意间触碰了她内心那把锈迹斑斑的锁,虽然未能开启,却让她清晰地听到了锁芯内部那些晦涩难明的、松动的异响。
接下来的几天,江见夏的生活似乎恢复了之前的节奏。
投简历,偶尔面试,在家看书看电影,打理那盆蔫头耷脑的绿萝。
只是那份笼罩着她的诡异的平静被打破了。
她常常会对着手机出神,点开那个黑色头像的朋友圈——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
她犹豫过几次,最终还是没有立刻发出简历。
一种微妙的自尊和难以言状的怯意交织着:她不想让自己显得太过急切,更害怕那份眼熟仅仅止于客套,投去简历便石沉大海,连那一点点特殊的错觉都被打回原形。
就在她几乎要说服自己那只是校庆日的一个小插曲时,手机提示音响起。
是微信,来自那个黑色的头像。
【w】:江小姐,抱歉打扰。上次提到的职位,不知你是否还有兴趣?方便时可以将简历发至这个邮箱:[hr邮箱地址]。我会提前跟hR部门打个招呼。
语气公事公办,得体而疏离。
没有寒暄,没有多余的话。江见夏的心跳却又不争气地加快了。
她盯着那几行字看了半晌,深吸一口气,回复道:【好的,谢谢林先生。我整理一下稍后发您。】
【w】:不客气。期待你的简历。
对话就此终止。
江见夏不再犹豫,立刻打开电脑,将早已准备好的简历仔细检查了一遍,点击发送。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她感到一阵虚脱般的轻松,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忐忑和期待。
等待回复的日子变得有些煎熬。她试图分散注意力,却总忍不住去想,他收到简历了吗?看了吗?会怎么评价?hR会什么时候联系她?
几天后,她接到了来自林予冬所在公司hR的电话,约她初试。
初试很顺利,hR对她几年的会计经验和稳定的职业履历表示认可。
又过了一周,复试通知来了,面试官是部门经理和一位副总。
复试那天,她特意选了一套剪裁合体的浅灰色西装套裙,化了淡妆,让自己看起来既专业又干练。
公司位于南城新区的cbd,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大厦高耸入云。
踏入宽敞明亮的大堂,穿着职业装的人们步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高效而冷峻的气息。
复试过程比想象中更具挑战。
部门经理问了很多专业细节和实操案例,那位副总则更关注她应对压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思路。
江见夏尽力保持着冷静,调动所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应对。
面试结束,她自觉表现尚可,但并非十拿九稳。
她礼貌地告别,走向电梯厅。
电梯门即将合上时,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伸了进来,感应门再次打开。
站在外面的,正是林予冬。
他显然也没料到会碰到她,微微一怔,随即恢复常态,迈步走了进来。
电梯里只有他们两人。
“面试结束了?”他先开口,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低沉。
“嗯,刚结束。”江见夏点头,手指下意识地收紧了些握着公文包带子。
“感觉怎么样?”他侧过头看她,目光平静,带着纯粹的职场关怀。
“还好,尽力了。”她回答得谨慎。
“不用紧张,”他似乎看出她的拘谨,语气放缓了些,“李总看着严肃,人很公正。王经理是技术出身,问得细些很正常。”
“谢谢林先生提点。”她低声道谢。
“叫我林予冬就好,或者直接叫林予冬也行。”他淡淡地说,“现在不是正式场合。”
电梯平稳下行,数字不断跳动。
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他身上那股清冽的须后水味道,混合着极淡的、可能是办公室咖啡的香气。
江见夏能感觉到自己的侧脸在他的目光范围内,有些微微发烫。
“简历我看过了,”他忽然又说,“很扎实。之前在xx公司的项目经验,和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一个系统优化项目很有共通之处。”
“是吗?”江见夏有些意外,没想到他真的仔细看了。
“嗯。”他颔首,“所以不用担心,你的竞争力很强。”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莫名驱散了她心中大半的不安。
他并没有过多寒暄或提及那莫名其妙的眼熟,只是就事论事地评价她的专业能力,这反而让她觉得更自在,也更被尊重。
“叮”的一声,一楼到了。
电梯门打开。
“我先走了。”林予冬微一点头,率先走了出去,步伐很快,没有回头。
江见夏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旋转门后,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
他公私有别,界限分明,那天的眼熟和此刻的“提点”似乎都保持在一条清晰的职业线内,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这让她安心,又隐隐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
两天后,她收到了offer,职位是财务部的高级会计,薪酬福利比她预期的还要好一些。
她没有犹豫太久,便回复邮件接受了offer。
新工作很快就开始了。
入职流程繁琐而规范,她被领到财务部一个靠窗的工位。
部门里同事大多年轻,氛围忙碌但不算压抑。
带她的导师是那位王经理,果然如林予冬所说,专业严谨,有点不苟言笑,但指点起来毫不藏私。
她适应得很快,努力让自己沉浸在新的工作环境和业务学习中。
日子变得充实起来,朝九晚六,偶尔加班,和同事一起吃午餐,讨论工作琐事。
那份悬浮感在日常的忙碌中被暂时压了下去。
工作场合,她偶尔会遇到林予冬。
他所在的投资发展部在另一层,但有时会来财务部沟通项目预算或者开会。
每次相遇,他都只是客气地点头致意,称呼她“江会计”或“江见夏”,目光平静无波,和对待其他同事并无二致。
有时在电梯里遇到,他也多是看着手机邮件,或者与同行的同事低声交谈,很少主动与她攀谈。
江见夏渐渐放下了那点不切实际的念头。
他于她,是公司高层,是校友,是一个曾经遥远现在依旧隔着层级的存在。
那点熟悉,大概真的只是错觉吧。
她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出成绩。
转机发生在一个多月后。
公司接了一个重要的并购项目,财务部需要全力配合尽职调查,工作量陡增。
江见夏和几个同事连续加了一周的班,整理海量的历史财务数据。
这天晚上九点多,办公室里只剩下她和一个年轻男同事还在奋战。
男同事负责的部分出了一个难以解释的差异,急得满头大汗。
江见夏做完自己的部分,主动过去帮他核对。
问题有点棘手,涉及几年前的老账目,系统记录和纸质凭证有些对不上。
两人埋头查了快一个小时,还是一筹莫展。
男同事几乎要放弃了,说明天等经理来了再说。
江见夏却拧着一股劲,她不喜欢这种悬而未决的问题。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说:“我再看看别的关联科目,会不会是当时分录做错了。”
她又投入地查了半个多小时,眼睛盯着屏幕都快花了,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辅助核算项目里发现了一笔金额相似但摘要模糊的异常记录。
顺藤摸瓜,终于搞清楚了问题所在——是很多年前的一笔跨期费用摊销错误,像一颗埋藏已久的暗雷,在这次彻底清查中被引爆了。
“找到了!是这样!”她长吁一口气,难掩兴奋地叫旁边的同事来看。
男同事凑过来一看,恍然大悟,连声道谢:“夏姐,太感谢了!你真厉害!这都能被你挖出来!不然明天我肯定被骂死!”
解决了难题,两人都轻松起来,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夏姐,我请你吃宵夜吧?真的太谢谢你了!”男同事热情地说。
江见夏笑了笑,刚想婉拒,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问题解决了?”
两人都是一惊,转头看去。
只见林予冬不知何时站在办公室门口,手臂上搭着西装外套,衬衫领口解开了两颗扣子,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显然是刚加完班准备离开,路过时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林总。”男同事立刻站直了些,有些紧张地回答,“解决了,多亏了夏姐,查出了一个老账目的错误。”
林予冬的目光转向江见夏,带着一丝询问。
江见夏简单解释了一下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思路。
他听得很仔细,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很好,”他点了点头,语气是纯粹的肯定,“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最耗时耗力。辛苦了。”这话是对他们两人说的,但目光在江见夏身上多停留了一秒。
“应该的。”江见夏垂下眼睫。
“下班吧,不早了。”林予冬说完,转身先走了。
男同事松了口气,又兴奋起来:“连林总都夸了!夏姐,你这下厉害了!”他兀自兴奋着,却没注意到江见夏微微发烫的耳根。
那次之后,江见夏感觉林予冬看她的目光似乎有了一点极其细微的变化。
不再是完全的平淡无波,偶尔会多一丝审视,或者说,是更真切的关注。
在公司走廊或食堂遇见,他依然只是点头致意,但有时会极短暂地停下脚步,问一句“项目数据整理得怎么样了?”或者“最近加班还多吗?”,虽然依旧是上司对下属的语气,却比之前多了一点温度。
她谨慎地回答,表现得不卑不亢。
她的专业能力在工作中逐渐得到认可,王经理在会上表扬过她几次。
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位置。
并购项目进入关键阶段,需要财务部和投资部紧密配合。
两个部门开了几次联席会。
有一次会议争论激烈,关于一项潜在风险的评估,财务部持保守态度,投资部则更激进。
林予冬作为投资部负责人,言辞犀利,几个财务部的同事都被问得有些招架不住。
轮到江见夏汇报她负责的那部分数据支撑时,她深吸一口气,迎上林予冬的目光。
他的眼神带着压力和探究,但她没有退缩。
她条理清晰地陈述了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和得出的保守结论,逻辑严密,数据扎实。
她说完,会议室有片刻安静。
林予冬看着她,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
半晌,他开口,问了一个非常细节的问题,关乎一个假设参数的设定依据。
江见夏早有准备,调出另一份支撑材料,平静地做了解释。
他又问了两个问题,她都一一回应,语气平稳,证据充分。
最终,他靠向椅背,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财务总监身上,语气缓和了些:“财务部的顾虑有道理,这个风险点需要更谨慎的缓释措施。江见夏的数据分析做得很细致,可以作为后续评估的基础。”
会议结束后,江见夏感到一丝脱力,但更多的是成就感。
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林予冬走过她身边,脚步稍顿,低声说了一句:“表现不错。”
只有四个字,却让她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她抬起头,只看到他离开的背影。
项目终于顺利告一段落。
公司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功宴,包下了一家餐厅的宴会厅。
气氛轻松热闹,大家终于可以暂时放下工作的压力。
江见夏不太习惯这种过于喧闹的场合,拿了杯饮料,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站着。
看着同事们喝酒谈笑,她有些出神。
“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熟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她转头,林予冬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一杯香槟。
他脱掉了西装外套,只穿着白衬衫和西裤,领带也松了些,比起平日的严肃,多了几分随性。
“有点吵。”江见夏老实回答。
“嗯,”他表示同意,目光也投向喧闹的人群,“我也不太适应。”
两人一时无话,并排站着,中间隔着礼貌的距离。
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却又奇异地并不令人难受。
“最近工作还顺利吗?”他找着话题。
“挺好的,学到了很多。”
“王经理对你评价很高。”
“是王经理肯教我。”
又是短暂的沉默。香槟的气泡细碎地上升、破裂。
“其实,”林予冬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低了一些,带着一丝不确定,“我一直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江见夏的心跳漏了一拍,看向他。他的侧脸在宴会厅柔和的光线下显得轮廓分明,眼神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像在思索着什么。
“什么感觉?”她听到自己的声音问,轻轻的。
他转过头,目光重新聚焦在她脸上,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带着清晰的困惑:“我总觉得,好像很早以前就认识你。”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这话有些唐突,又补充道,“不是在高中校庆的时候,而是……更早。或者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但我很确定,在那之前,我们并不认识。”
他的语气不再是社交辞令,而是真实的疑惑。
江见夏屏住了呼吸。那颗石子再次投入心湖,这次激起的浪涛几乎要淹没她。
她该怎么回答?说“是啊,我暗恋了你整个高中”?还是说“我也有类似的感觉,甚至梦到过你死了”?这太荒谬了,太不合时宜了。
最终,她只是勉强笑了笑,用一种尽可能轻松的语气说:“可能我长得比较大众脸?”
林予冬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笑容冲淡了他眼中的困惑,显得真实了许多:“不,恰恰相反。”他摇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却悬在了空气中。
他抿了一口香槟,转移了话题:“以后工作上有什么想法?财务这条路径,还是想尝试其他的?”
江见夏顺着他的话题聊了下去,关于职业规划,关于行业前景。
他们居然聊得颇为投契。
他见识广博,思路开阔,总能给出中肯的建议。
她发现,抛开那层光环和距离感,他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对象。
庆功宴结束后,同事们三三两两地离开。
江见夏站在路边等车。夜晚的风带着凉意,她下意识地抱了抱手臂。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停在她面前。车窗降下,露出林予冬的脸。
“上车吧,这个时间不好打车,我送你。”他的语气很自然。
“不用了林总,太麻烦了,我再等一会儿就好。”江见夏连忙婉拒。
“顺路的事。”他坚持,甚至微微倾身推开了副驾驶的车门,“晚上不安全。”
他的态度有种不容拒绝的温和。
江见夏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谢上了车。
车内空间宽敞,弥漫着淡淡的皮革香和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清冽气息。
气氛有些安静得令人窒息。林予冬专注地开着车,流畅地汇入车流。
电台里放着舒缓的爵士乐,女声沙哑慵懒。
“今天谢谢你。”江见夏找着话说。
“谢什么?”
“送我回家。”
“举手之劳。”他顿了顿,又说,“也谢谢你今天……听我说那些莫名其妙的话。”
“没关系。”江见夏轻声说,目光望向窗外流光溢彩的街景。
又是一阵沉默,但不再尴尬,反而有种奇怪的安宁。
“那个项目,”他忽然又开口,“后期的一些收尾工作,可能还需要你和投资部这边对接。下周有个和对方公司的视频会议,你准备一下,一起参加。”
“好的。”她应下。这算是工作安排,打破了那点若有似无的暧昧气氛,让她稍稍松了口气。
车子很快到了她租住的公寓楼下。
“谢谢林总。”她解开安全带,再次道谢。
“江见夏。”他叫住了她准备开门的手。
她回过头。
他看着她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在公司以外,可以叫我林予冬。”
她的心猛地一跳,撞上他的视线。他的目光在车内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深邃,里面有什么情绪在缓缓流动,她看不分明,却足以让她心跳失序。
“……好。”她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回答,“谢谢你……林予冬。”
这个名字叫出口,带着一种陌生而悸动的触感。
他微微弯了下嘴角:“晚安。”
“晚安。”
她几乎是逃也似的下了车,站在楼门口,看着黑色的轿车平稳地驶离,尾灯消失在夜色中。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脸上依旧滚烫。她按住心口,那里跳得厉害。
从那天起,有些事情似乎不一样了。
林予冬开始会有意无意地创造一些工作之外的、极其自然的接触。
有时是下班时“顺路”问她要不要一起走,有时是周末偶然发来一条信息,问她某个她可能感兴趣的行业讲座要不要去听,有时甚至只是午餐时间在员工餐厅“偶遇”,然后很自然地坐在同一张桌子。
他们的聊天内容不再局限于工作,会聊起看过的书,喜欢的电影,甚至对南城某家老字号美食的评价。
他依旧沉稳成熟,但偶尔会流露出幽默感和不同于职场上的随和一面。
江见夏逐渐放松下来,在他面前不再那么紧绷。
她发现,抛开那场无疾而终的暗恋和公司层级,他们其实有很多共同话题,相处起来很舒服。
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逐渐升温的关系,不再去纠结那些虚无缥缈的记忆碎片和既视感。
现在的一切,真实而温暖,这就够了。
一个周五的晚上,他们一起加班到很晚。
离开公司时,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南城的秋雨,带着沁人的凉意。
“我车今天限行,”林予冬看着雨丝,有些无奈地笑了笑,“看来得冒雨去路边拦车了。”
“这个时间又下雨,很难打车。”江见夏犹豫了一下,轻声说,“我住的地方离这不远,走路大概十五分钟。要不然……你去我那里坐一会儿,等雨小点或者好打车了再走?”说完这话,她的脸就红了,幸好夜色和雨幕做了遮掩。
林予冬低头看她,眼神在路灯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朦胧。
他沉默了几秒,然后点头:“也好,那就打扰了。”
两人共撑着一把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
伞不大,为了避雨,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手臂偶尔会碰到一起。
她能闻到他身上清冽的气息混合着雨水的微腥,感受到他手臂传来的温热体温。气氛安静而微妙。
到了公寓,她拿出拖鞋给他换,有些不好意思:“家里有点小,也比较简单。”
“很温馨。”他打量了一下客厅,目光落在窗台那盆终于变得绿意盎然的绿萝上,“养得不错。”
她给他倒了杯热水,两人坐在沙发上,一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
雨声敲打着窗户,衬得室内格外安静。
“要……看个电影吗?”江见夏提议,试图打破沉默。
“好啊。”他欣然同意。
她打开电视,随便选了一部评分不错的老电影。
剧情舒缓,音乐悠扬。谁也没有认真看,心思似乎都在别处。
电影过半,雨声渐歇。江见夏微微侧过头,发现林予冬不知何时也侧头看着她,眼神专注而沉静,仿佛已经看了她很久。
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了。电视屏幕的光影在他脸上明明灭灭。
“江见夏。”他低声叫她,声音比平时更沙哑一些。
“嗯?”她的心跳得飞快。
“我可以……”他的目光落在她的唇上,又缓缓移回她的眼睛,带着询问和一种克制着的渴望,“……吗?”
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闭上了眼睛,睫毛因为紧张而轻轻颤抖。
一个轻柔的吻落了下来,带着试探的意味,温热而干燥。如同蝴蝶翅膀的触碰,一触即分。
她睁开眼,撞进他深不见底的眼眸中,那里面翻涌着她从未见过的复杂情绪,有渴望,有确认,还有一种……如同终于找到失落拼图般的释然。
他没有问她为什么没有拒绝,也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再次低下头,深深地吻住了她。
这个吻不再轻柔,带着积累已久的热度和力量,撬开她的牙关,纠缠着她的舌尖,掠夺着她的呼吸。
她生涩地回应着,手臂不知不觉环上了他的脖颈。
所有的疑虑、不安、悬浮感,在这个吻里似乎都找到了短暂的依托和归宿。
他的手抚上她的后背,将她更紧地拥入怀中。
沙发柔软地陷下去,电视里的电影还在播放,却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音。
意乱情迷之时,他温热的手掌探入她衣摆,抚上她腰间的肌肤。
她轻轻颤栗了一下,却没有抗拒。他的吻变得愈发灼热,沿着她的下颌一路向下,落在纤细的锁骨上。
就在一切即将失控的边缘,他却忽然停了下来,将脸深深埋在她的颈窝里,沉重地呼吸着,像是在极力平复着什么。
“不行……”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浓重的欲望和最后一丝理智,“太快了……对你不好……”
他撑起身子,眼底还有未褪的情潮,但已经恢复了部分清明。
他替她拉好有些凌乱的衣服,手指不经意间触碰到她滚烫的皮肤,两人都像是被细微的电流击中。
他坐回沙发另一端,深吸了几口气,拿起桌上那杯已经凉掉的水,一口气喝了大半。
江见夏也坐起身,脸颊红得快要滴血,心跳如擂鼓,低着头不敢看他。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暧昧和尴尬。
“抱歉,”他率先开口,声音依旧低哑,“我有点……失控了。”
她摇摇头,声音细若蚊蚋:“没……没关系。”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彻底停了。窗外一片寂静。
林予冬站起身:“雨停了,我……该走了。”
她也跟着站起来,送他到门口。
他穿上鞋,站在门外,回头看她。眼神已经基本恢复了平时的沉稳,只是眼底深处还残留着一丝灼热。
“下周末,”他看着她的眼睛,语气郑重,“有时间吗?我想正式地……约你吃饭。”
江见夏看着他,心脏被一种饱满而酸胀的情绪填满。她点了点头:“有。”
“好。”他笑了,笑容温暖而真实,“那……周末见。”
“周末见。”
他转身下楼,脚步声渐渐远去。
江见夏关上门,背靠着门板,缓缓滑坐到地上,用手捂住依旧发烫的脸颊。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他的气息,唇上还烙印着他的温度。
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又如此……水到渠成。
周末的晚餐约会,之后是更多的约会。
看电影,听音乐会,在南城的老街巷里散步,去城郊的山上看星星。
他们的关系在公司里依旧保持着上下级的距离,但私下里,已经心照不宣地走在了一起。
他体贴、尊重、成熟,偶尔流露出的孩子气和幽默感让她着迷。
她安静、独立、细腻,偶尔的固执和偶尔流露出的、连她自己都不曾察觉的脆弱让他心生怜惜。
他们分享彼此的生活、想法和过去——当然,她隐去了那场漫长而无望的暗恋,以及那些关于“失去”的诡异梦境。
他谈及他在国外求学的经历,工作的挑战,家庭的期望,语气平和,眼神清明,没有任何阴霾。
那些关于他不幸的猜测,关于抑郁症的模糊记忆,关于世界被重置的荒谬感,在真实而温暖的林予冬面前,渐渐变得苍白无力,如同阳光下的薄雾,慢慢消散。
她不再去追寻那些丢失的碎片,开始全心全意地拥抱当下的幸福。
半年后的一个夜晚,他们在他公寓的阳台上看城市的夜景。
晚风轻柔,远处灯火璀璨如星河。林予冬从身后环抱着她,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发顶。
“江见夏,”他低声唤她。
“嗯?”
“搬过来一起住吧。”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错辨的认真和期待。
江见夏的心微微一颤,没有立刻回答。
她靠在他温暖的怀里,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
过去那些孤独的、悬浮的日夜,仿佛已经遥远得隔了一生。
她转过身,抬头看他。他的眼睛映着城市的流光,明亮而专注,只清晰地倒映出她一个人的身影。
她踮起脚尖,轻轻地吻了吻他的唇角。
“好。”她说。
他笑了,收紧手臂,将她深深拥入怀中,像一个找到了稀世珍宝的孩子,满足而踏实。
后来,他们住在了一起。
日子平淡而温馨,充满了柴米油盐的琐碎幸福。
他会早起给她做早餐,她会帮他熨烫第二天要穿的衬衫。
他们一起逛超市,讨论晚上吃什么,窝在沙发里看无聊的电视节目,为了一点小事笑作一团。
她再也没有做过那个光怪陆离的梦,再也没有想起那些关于失去和死亡的诡异念头。
衣柜角落里那件褪色的卡通卫衣,冰箱上从未存在过的药瓶痕迹……所有这些细微的、不协调的线索,都渐渐被现实生活的尘埃温柔覆盖,沉入了记忆的最底层,不再泛起任何涟漪。
此刻,真实紧握在手,温暖而踏实。
那些模糊的过去,无论曾是什么模样,都已不再重要。
周末,他们一起去逛新开的家居店,为阳台挑选新的绿植。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进来,空气里弥漫着咖啡香和植物的清新气息。
林予冬推着购物车,耐心地听她比较两盆龟背竹的形态。
忽然,他的脚步顿住了,目光望向不远处的一个角落。
江见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那边摆放着几个设计极简的落地灯,线条流畅,光线柔和。
并没有什么特别。
“怎么了?”她问。
林予冬收回目光,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舒展,对她笑了笑:“没什么,只是觉得那盏灯……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淡淡的困惑,旋即又化为释然,“可能是在哪个杂志上看过吧。”
他揽过她的肩,继续推着车向前走去,很快就把这个小插曲抛在了脑后。
江见夏却微微怔了一下,心里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捕捉的异样感,轻得像羽毛拂过心尖,还未等她分辨,便已消失无踪。
她抬眼,看着身边男人英俊温和的侧脸,看着他专注地为她挑选植物时认真的神情,看着他指节分明的手稳稳地推着购物车。
阳光正好,岁月安然。
那些潜藏在时光褶皱深处的、不为人知的伤痛与别离,挣扎与重置,都已被悄然抚平,湮没于平凡生活的洪流之中,再无痕迹可寻。
只是久别不识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