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时间,秦地学堂里光是毕业的学生就有不少,且每年还都有很多新毕业之人。
纵然这些人的学识还不够,在学业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对一些知识的运用也不是多么的熟练,但若只是做一个干实事的吏,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至少,他们能识字断字、又精通算学。能够看懂公文,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来维持各部门的正常运转,这便足够了。
其它君主们是手下没有读书人,就只能任用大族之士子,同时靠着地方豪绅来构建他的管理体系。
贾平安依靠的是百姓。
是认字有学识的百姓、是巧匠、是在各方面有着建树的真正人才。
谁不知道,在秦地做事,只看本事,不看资历?
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本事,即便是要饭的出身,也会被录用,给你一个施展平台的机会。
就是因为这么多的人一起努力,秦地才变得越发繁荣。尤其是乱世之中,其它地方都一团糟的情况下,秦地还能保持着高速发展,于当时而言,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秦地的种种,也成为了在其它人眼中天堂一般的场所,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想要来这里生活。
“传命下去,打开涞水关,只要不带武器,任何人都可进入其内,经商购物。但有一条,只能发十日的路引,十日之后,马上离开。”
“同时传命,大军现在开始做准备,来年开春,大军开拔而出,征战天下。”
两道政令由贾平安口中传出,一文一武,两种手段齐发,此时的贾平安,就有这样的底气。
消息一出,可谓是天下震动。
秦地到底是什么样子,早就被掌握了舆论的世家、大族与士人和豪绅们给妖魔化。
什么秦王每天都要喝人血、吃人肉,生活在那里的百姓苦不堪言,生不如死。
就使得许多底层的百姓都信以为真。
可假的就是假的,当时间一长,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发现,秦军作战勇猛,百战百胜。
且连秦地的东西都成为了高层人手中的抢手货之后,一些人的心思就动摇了。
如果秦地真如外面所传的那样,这一切又是从何而来?
只是可惜,秦地一直没有对外开放,涞水关中也仅限一些有实力的商人通行,且还是购完物就走,根本不给你浏览当地的机会,这就让秦地越发神秘起来。
如今,贾平安主动揭开了这道帘子,允许所有人来看、来瞧、来游览。
这让一些原本就好奇,或是心有想法之人马上就动了心。
也因此,天下各处,前往涞水关的人是越来越多。很多村落中,得知了消息之后,也是大家伙凑盘缠,推举出一到两个明事理之人前往秦地一观究竟。
这即是好奇,更是他们以后的希望。
谁让天下战乱时,百姓的日子越发不好过呢。为了以后,他们不得不尝试着各种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再没有人把百姓当回事的时候,他们就只能自我寻找办法来改变这一切。
......
天下教总部。
木超然死了,尸体就被悬挂在涞水关的城墙之上。
闻人鬼生死未卜,可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消息传来,汐元婆婆大怒,直接就将面前的书案给一掌拍的支离破碎。“贾平安,你这是在找死!”
此时的汐元,当真是悔不当初。
早知今日,自己当初在昌都第一次抓到贾平安的时候,就应该直接将其弄死,便没有了后面的这些麻烦事。
可是现在嘛...
两位半步大宗师都派了出去,都连连失手,那想要再对贾平安进行刺杀,可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木超然与闻人鬼的实力,已经代表着当今近乎于最高的战力存在,他们都不行,还能派谁?
总不能让圣女亲自出手吧?
没错,圣女经过了血池的不断洗礼之后,终于迈入到了大宗师境,其实力也非是闻人鬼两人可以相比。可事有万一呀。
万一圣女去找了贾平安,出现了意外可怎么办?
圣女不仅代表着天下教的传承存在,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如果她出了问题,那天下教在没有新的合适的圣女之前,可能不用人打,自我就要瓦解了。
为了一个贾平安,把整个天下教的命运都给赌上,着实有些得不偿失。
圣女不能动,其它人去了又没有用,这个气就只能自己强行咽下去了。
但相比于天下教的难受,其它各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贾平安竟然开放了秦地,并扬言任何人都可以参观,这就等于是打蛇打七寸,打到他们的软肋之上。
相比于那些无知的百姓,各君主和大族与豪绅们可是知道秦地的好。
别的不说,光是他们现在用的很多东西,那都是从秦地而来的。
一旦用习惯了那些好东西,自己家中之物早就看不过眼了。秦地的富裕,他们早就清清楚楚。
好在之前,秦地封闭,他们还有文章可做。
那就是瞒天下人,并尽可能诋毁贾平安,且这样做了,效果似乎还不错。
但随着贾平安的命令一出,一切把戏都要穿帮,这些人如何能够不急?
他们甚至可以想象,百姓一旦进入了涞水关,怕是马上思想上就会出现改变,跟着在相比之下,他们之前的谎言不仅会被揭穿,两相比较之下,他们更会显得极为无能,这些君主、大族族长和豪绅们就变得十分着急。
这是要掘他们的根子呀。
如果没有了底层的百姓,他们去剥削谁?
他们去压榨谁?
他们所谓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又如何体现?
不行,必须要阻拦。
如此,各国不仅制定种种政策,不让百姓随意走动,同时还派出了巡逻士兵,用武力进行震慑和威吓。
此举,颇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
但凡不是傻子,都可以看出这是他们害怕了。
也进而让更多人对涞水关内的秦地充满了好奇之心。
若不是那里很好的话,为何要阻拦自己前行?
这就像是家长不让孩子做什么,往往孩子就好奇心更盛,偏要做做看看。
这般一来,百姓们开始了各种的举动,与大族和豪绅们玩起了各种手段。
此等行为,间接的就让各国变得更加混乱,自我内部的消耗一出,再谈强大,哪里又是那般容易的事情。
各地纷乱开始,但秦地依然还是稳步发展。
暗卫出动,一些个毒瘤被连根而拔。
那些眼见宣明宗已死,不得不违心投降贾平安,想着寻机东山再起之人成为了重点的打击目标。
随着一个个心怀叵测之人被找了出来,被一一收拾之后,余下的都是支持贾平安,愿意真心相随之人。
内部稳定了,外面的形势也是一天天见好,每天通过涞水关的各地之人那是络绎不绝。
随着各国的一些骚操作,的确挡了一些人通向秦地之路,但还有一些人成功的进入,来到这堪比天堂之地。
十日的时间,他们所能去的地方不会太远,主要还是以开城为主。
为此,开城早就做好了准备,资源充足,成为了仅次于昌都的存在,可以保证外人来到这里,会大开眼界,大有收获。
事实也是如此,当外人来到这里,一个个就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那是两只眼睛都不够看了。
可想而知,当这些人在十天之后不得不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家乡,把所见所闻说出之后,会带来何种的影响。
杀人诛心,莫过如是。
贾平安用事实告诉了天下人,能成为秦地百姓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民心动摇,会让接下来秦军所到之处,减少更多的抵抗,付出更小的代价而得到更多的收益。
相比于贾平安的公开直白,大夏庆都所在之地,夏光帝也在忙于自己的事情,那就是通过针对一些大族来充盈国库,来给自己强行续一波血,以抵抗强大秦军。
有感于贾平安的所为,夏光帝有样学样,先拿吏部尚书邹士学和礼部尚书宋轶文开刀。
邹士学还好一些,此人虽是为官多年,却也极为贪婪,借掌管官员升迁之机,那可是没少收受银子和土地,早就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
加上邹氏之人都跋扈惯了,看他不顺眼的人也有很多。
而邹氏一倒,就会空出很多的利益,让别人去争抢,倒了也就倒了,最多就是有些人会在私下里发出一声感叹而已。
宋轶文却不一样。
做为大夏的礼部尚书,宋氏那可是读书传家到如今。
族内更是出现了不少的大儒,门生可谓是遍天下。
不仅如此,宋轶文是死在了秦军手中,那是为国出了力的人。这样的功臣死了之后,也要被针对,这就让很多人所不喜了。
为此,没少有人给夏光帝上书,劝其不要对宋氏下手,要网开一面等等。
开弓没有回头箭。
夏光帝既然动了手,又岂有再回头的道理?
纵然这些人的学识还不够,在学业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对一些知识的运用也不是多么的熟练,但若只是做一个干实事的吏,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至少,他们能识字断字、又精通算学。能够看懂公文,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来维持各部门的正常运转,这便足够了。
其它君主们是手下没有读书人,就只能任用大族之士子,同时靠着地方豪绅来构建他的管理体系。
贾平安依靠的是百姓。
是认字有学识的百姓、是巧匠、是在各方面有着建树的真正人才。
谁不知道,在秦地做事,只看本事,不看资历?
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本事,即便是要饭的出身,也会被录用,给你一个施展平台的机会。
就是因为这么多的人一起努力,秦地才变得越发繁荣。尤其是乱世之中,其它地方都一团糟的情况下,秦地还能保持着高速发展,于当时而言,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秦地的种种,也成为了在其它人眼中天堂一般的场所,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想要来这里生活。
“传命下去,打开涞水关,只要不带武器,任何人都可进入其内,经商购物。但有一条,只能发十日的路引,十日之后,马上离开。”
“同时传命,大军现在开始做准备,来年开春,大军开拔而出,征战天下。”
两道政令由贾平安口中传出,一文一武,两种手段齐发,此时的贾平安,就有这样的底气。
消息一出,可谓是天下震动。
秦地到底是什么样子,早就被掌握了舆论的世家、大族与士人和豪绅们给妖魔化。
什么秦王每天都要喝人血、吃人肉,生活在那里的百姓苦不堪言,生不如死。
就使得许多底层的百姓都信以为真。
可假的就是假的,当时间一长,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发现,秦军作战勇猛,百战百胜。
且连秦地的东西都成为了高层人手中的抢手货之后,一些人的心思就动摇了。
如果秦地真如外面所传的那样,这一切又是从何而来?
只是可惜,秦地一直没有对外开放,涞水关中也仅限一些有实力的商人通行,且还是购完物就走,根本不给你浏览当地的机会,这就让秦地越发神秘起来。
如今,贾平安主动揭开了这道帘子,允许所有人来看、来瞧、来游览。
这让一些原本就好奇,或是心有想法之人马上就动了心。
也因此,天下各处,前往涞水关的人是越来越多。很多村落中,得知了消息之后,也是大家伙凑盘缠,推举出一到两个明事理之人前往秦地一观究竟。
这即是好奇,更是他们以后的希望。
谁让天下战乱时,百姓的日子越发不好过呢。为了以后,他们不得不尝试着各种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再没有人把百姓当回事的时候,他们就只能自我寻找办法来改变这一切。
......
天下教总部。
木超然死了,尸体就被悬挂在涞水关的城墙之上。
闻人鬼生死未卜,可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消息传来,汐元婆婆大怒,直接就将面前的书案给一掌拍的支离破碎。“贾平安,你这是在找死!”
此时的汐元,当真是悔不当初。
早知今日,自己当初在昌都第一次抓到贾平安的时候,就应该直接将其弄死,便没有了后面的这些麻烦事。
可是现在嘛...
两位半步大宗师都派了出去,都连连失手,那想要再对贾平安进行刺杀,可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木超然与闻人鬼的实力,已经代表着当今近乎于最高的战力存在,他们都不行,还能派谁?
总不能让圣女亲自出手吧?
没错,圣女经过了血池的不断洗礼之后,终于迈入到了大宗师境,其实力也非是闻人鬼两人可以相比。可事有万一呀。
万一圣女去找了贾平安,出现了意外可怎么办?
圣女不仅代表着天下教的传承存在,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如果她出了问题,那天下教在没有新的合适的圣女之前,可能不用人打,自我就要瓦解了。
为了一个贾平安,把整个天下教的命运都给赌上,着实有些得不偿失。
圣女不能动,其它人去了又没有用,这个气就只能自己强行咽下去了。
但相比于天下教的难受,其它各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贾平安竟然开放了秦地,并扬言任何人都可以参观,这就等于是打蛇打七寸,打到他们的软肋之上。
相比于那些无知的百姓,各君主和大族与豪绅们可是知道秦地的好。
别的不说,光是他们现在用的很多东西,那都是从秦地而来的。
一旦用习惯了那些好东西,自己家中之物早就看不过眼了。秦地的富裕,他们早就清清楚楚。
好在之前,秦地封闭,他们还有文章可做。
那就是瞒天下人,并尽可能诋毁贾平安,且这样做了,效果似乎还不错。
但随着贾平安的命令一出,一切把戏都要穿帮,这些人如何能够不急?
他们甚至可以想象,百姓一旦进入了涞水关,怕是马上思想上就会出现改变,跟着在相比之下,他们之前的谎言不仅会被揭穿,两相比较之下,他们更会显得极为无能,这些君主、大族族长和豪绅们就变得十分着急。
这是要掘他们的根子呀。
如果没有了底层的百姓,他们去剥削谁?
他们去压榨谁?
他们所谓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又如何体现?
不行,必须要阻拦。
如此,各国不仅制定种种政策,不让百姓随意走动,同时还派出了巡逻士兵,用武力进行震慑和威吓。
此举,颇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
但凡不是傻子,都可以看出这是他们害怕了。
也进而让更多人对涞水关内的秦地充满了好奇之心。
若不是那里很好的话,为何要阻拦自己前行?
这就像是家长不让孩子做什么,往往孩子就好奇心更盛,偏要做做看看。
这般一来,百姓们开始了各种的举动,与大族和豪绅们玩起了各种手段。
此等行为,间接的就让各国变得更加混乱,自我内部的消耗一出,再谈强大,哪里又是那般容易的事情。
各地纷乱开始,但秦地依然还是稳步发展。
暗卫出动,一些个毒瘤被连根而拔。
那些眼见宣明宗已死,不得不违心投降贾平安,想着寻机东山再起之人成为了重点的打击目标。
随着一个个心怀叵测之人被找了出来,被一一收拾之后,余下的都是支持贾平安,愿意真心相随之人。
内部稳定了,外面的形势也是一天天见好,每天通过涞水关的各地之人那是络绎不绝。
随着各国的一些骚操作,的确挡了一些人通向秦地之路,但还有一些人成功的进入,来到这堪比天堂之地。
十日的时间,他们所能去的地方不会太远,主要还是以开城为主。
为此,开城早就做好了准备,资源充足,成为了仅次于昌都的存在,可以保证外人来到这里,会大开眼界,大有收获。
事实也是如此,当外人来到这里,一个个就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那是两只眼睛都不够看了。
可想而知,当这些人在十天之后不得不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家乡,把所见所闻说出之后,会带来何种的影响。
杀人诛心,莫过如是。
贾平安用事实告诉了天下人,能成为秦地百姓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民心动摇,会让接下来秦军所到之处,减少更多的抵抗,付出更小的代价而得到更多的收益。
相比于贾平安的公开直白,大夏庆都所在之地,夏光帝也在忙于自己的事情,那就是通过针对一些大族来充盈国库,来给自己强行续一波血,以抵抗强大秦军。
有感于贾平安的所为,夏光帝有样学样,先拿吏部尚书邹士学和礼部尚书宋轶文开刀。
邹士学还好一些,此人虽是为官多年,却也极为贪婪,借掌管官员升迁之机,那可是没少收受银子和土地,早就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
加上邹氏之人都跋扈惯了,看他不顺眼的人也有很多。
而邹氏一倒,就会空出很多的利益,让别人去争抢,倒了也就倒了,最多就是有些人会在私下里发出一声感叹而已。
宋轶文却不一样。
做为大夏的礼部尚书,宋氏那可是读书传家到如今。
族内更是出现了不少的大儒,门生可谓是遍天下。
不仅如此,宋轶文是死在了秦军手中,那是为国出了力的人。这样的功臣死了之后,也要被针对,这就让很多人所不喜了。
为此,没少有人给夏光帝上书,劝其不要对宋氏下手,要网开一面等等。
开弓没有回头箭。
夏光帝既然动了手,又岂有再回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