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这是救兵么?-《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在郭副部长一番连珠炮似的话语下,李为民脸色变了几变,最终缓缓点了点头。

  他不再纠缠于“规范”和“流程”,转而开始询问一些技术细节,语气也平和了许多。

  在场的人精们都看得出来,李司长心里憋着一股气。

  他原本是来“纠偏”的,怎么事到临头,突然杀出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郭副部长?

  而且三机部作为研究航空科技的重要部委,地位特殊,还真就拥有“特事特办”的权限和传统……

  可是,他们的研究项目怎么变成给三机部生产产品的?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怎么不知道?

  他确实不知道,因为是郭副部长刚才决定的!

  ——

  送走了两位领导,车间里顿时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

  王新军抹了一把额头的汗,重重一拳捶在赵振国肩膀上,脸上又是兴奋又是后怕:

  “好家伙!振国!你可真行!什么时候不声不响把郭副部长这尊大佛给搬来了?差点把我心脏病吓出来!你小子,有这后手也不提前通个气,让我白担惊受怕这么久!”

  赵振国被捶得龇牙咧嘴,却也是一脸茫然和惊喜交织,他连忙摆手:

  “新军哥,天地良心!郭副部长今天来,我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你真不知道?不是你说有救兵的?”王新军看赵振国表情不似作伪,也愣住了,感情振国之前说有救兵,只是为了安他的心?

  “那郭副部长怎么说他老师告诉他的?还点名是咱们厂搞出了好东西?”

  两人面面相觑,都在努力回想这“天降神兵”究竟是从何而来。

  赵振国脑中灵光一闪,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哎呀!我知道了!肯定是吴老教授!是吴老教授帮的忙!”

  “吴老教授?”王新军也想起来了。

  “对!”赵振国越想越清晰,语气激动起来,“应教授不是带了他一位姓吴的老朋友来帮忙做样机的应力分析和验算吗?

  那位吴老教授,我印象很深,对咱们这个‘土办法’改造的机器特别感兴趣,连着来了好几天,问得特别仔细,还直夸咱们思路巧!

  肯定是吴老教授!他看到了咱们的难处,也看到了咱们搞出来的成果,回去后,跟自己的学生闲聊时说起过这件事,而吴老教授的得意门生,就是郭副部长啊!”

  这么一捋,线索就完全对上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王新军恍然大悟,感慨地摇摇头,“真是……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

  事情尘埃落定,材料在郭副部长的亲自过问下以惊人的速度调拨到位,新生产线的建设终于步入正轨。

  赵振国一直惦记着那份雪中送炭的恩情,特意托人弄来两罐上好的龙井茶,又让婶子精心准备了一些绿豆糕、芝麻卷糕,拎了两瓶酒,选了个周末的下午,登门拜访吴老教授。

  吴老教授家里陈设简单,最多的就是满架满桌的书籍和图纸。

  老人精神矍铄,看到赵振国来了,很是高兴,但看到他手里提的东西,立刻板起脸:

  “小赵,你这是干什么?来就来了,带这些东西,像什么话!”

  赵振国连忙解释:“吴老,您千万别误会!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点茶叶和自家做的吃食,是我们全家,还有我们项目组全体同志的一点心意!要不是您关键时刻帮了我们一把,我们那个项目真就悬了!”

  吴老教授这才脸色稍霁,示意赵振国坐下,给他倒了杯水。

  老人呵呵笑了起来,眼神里带着几分回忆和调侃:

  “小赵啊,你真要谢,可不能光谢我。你得去谢谢老应,那个应老头儿!”

  他指了指窗外,仿佛能看到老友的身影:

  “你是不知道,当初要不是他,堵在我家门口,在我耳朵边上念叨,说有个叫赵振国的年轻人,多么肯钻研,多么有股子闯劲,说你们那个项目思路多么巧妙,对国家多么有意义……把我这耳朵都快磨出茧子喽!我要是不答应去看看,他那个老不羞,怕是要在我家打地铺了!”

  赵振国这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吴老教授呷了口茶,继续笑道:“而且啊,这个老应头,在乡下呆了几年,回来之后,那心眼子变得跟蜂窝煤似的,全是眼儿!

  他让我给小郭打电话通风报信,还特意嘱咐我,不能明说,就装作无意间提起,说发现了个有意思的东西,夸你们几句,吊吊那小子的胃口。

  他说小郭那个人,越是这么‘无意’中透露点好东西,勾起他的好奇心来,他反而来得快,劲头也足!哈哈,果然被他算准了!”

  老人说得绘声绘色,赵振国听得又是感动又是好笑。

  他能想象出应教授为了帮他,是如何“算计”自己的老朋友,这其中蕴含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护,更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对技术进步的殷切期盼。

  “吴老,应教授的恩情,我铭记在心。但您要是不去厂里帮我们验算,不给我们吃定心丸,不打那个电话,我们再好的东西,也可能被埋没了。所以,您这份情,我们无论如何都得谢!”赵振国再次郑重地说。

  吴老教授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而真诚,“小赵,真的不用这样。我们这些老家伙,帮这点忙,不算什么。说到底,还是你们自己争气!”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振国:“你们在那种条件下,没有等靠要,敢于打破常规,用智慧和双手去解决问题,并且真的做出了成绩,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才是最难得的!我们帮你们,不是因为私交,而是因为你们做的事,值得帮!”

  老人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小赵,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后的路还长,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保持这股劲儿,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怕没人认可!”

  从吴老教授家出来,赵振国找了个僻静的拐角,确认四周无人,从空间里取出了两瓶酒,脚步轻快地朝着应教授家所在的另一片家属区走去。

  可离应教授家还有一段距离,他就察觉到了不对劲,隐隐传来喧哗声,远远就能看到门口影影绰绰围了一群人,气氛显得乱糟糟的。

  赵振国加快脚步,几乎是小跑着靠近。

  只见单元门口围着十几号人,有男有女,一个个情绪激动,七嘴八舌地吵嚷着。

  而被他们围在中间,面色苍白却竭力保持着镇静的,正是应教授夫妻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