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5日,普通社畜们正式上班的第二天。
今天一大早,菅直人便喊来司机和保镳,让他们护送自己从家中前往人山人海的丸善·丸之内书店。
前天前原诚司独自跑去斯德哥尔摩,然后被瑞典国防部的人扣押,听说还差点吃了枪子。
虽说后来瑞典国防部部长帕尔·琼森特意来电,告诉菅直人这只是一场误会,但他还是担忧起了自身的安全。
从那天起,菅直人出门就必须有五到八名专业保镖陪同,随时帮他警戒四周环境,以防有不轨之徒行刺。
毕竟现在的他,只要稳扎稳打,等小渊惠三首相退任后,他就有很大的机会去竞逐首相一职。
泡沫时代后,日本政坛不再是自民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前有社会党,现有新民主党,首相之位早已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的局势了。
当然,不管是谁当首相,谁把持日本政坛,都绕不过日本文坛的“天下第一”北川秀老师。
“还好在对待北川老师这点上,自民党的态度和我们一样。”
菅直人在保镖的重重包围下,硬是从人流里挤进了丸善·丸之内书店。
之前他因为和秘书官的绯闻,差点丢掉了新民主党党魁的职务,幸得北川文娱的鼎力舆论支持,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那之后,菅直人多次投桃报李,希望能回报北川老师的救命之恩。
其中就包括帮现任东大附医第一外科正教授的唐泽敏行搞定了一件医疗纠纷案。
对此,唐泽敏行也一直在向他表达着谢意,两人还在前几天在某居酒屋里小酌了一番,就北川老师的新书又进行了一番讨论。
在得知北川老师的新书是有关聋哑人的大众文学后,菅直人瞬间来了兴趣,很期待的具体内容。
因为他的祖父菅实雄就是一名聋哑人,在年少时代时常遭到同龄人的耻笑和欺辱,生活得非常不如意。
而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却一手拉扯大了他的父亲,并让他的父亲成功成为了一名“东京人”。
菅直人小时候也是由祖父负责抚养,因此他的思维方式大多继承自祖父。
在他的眼里,祖父比那些身体没有残缺的家伙可强太多了!
进入政坛后,菅直人一直有关注聋哑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之前桥本龙太郎下令削减聋哑人的福利,他是第一个带头反对的内阁大臣。
可惜他的厚生省话语权不如大藏省与法务省,最后桥本龙太郎还是我行我素,把政令执行了下去。
现在能有这么一位极有分量的大人物再度为聋哑人群体发声,他很开心,也想助北川老师一臂之力!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他想借助此事来打击党内政敌前原诚司,让这个年仅三十六岁的后起之秀再无翻身之日!
“居然死也不肯放手慈爱集团,而且还千里迢迢跑去瑞典搬救兵,前原诚司看来是真的太过一帆风顺,有些忘乎所以了。”
菅直人走在书店大厅内,四周投射来了一道又一道好奇的视线。
堂堂厚生省大臣,一个基本只能在电视机上看到的大人物,竟然也跑来买杂志看!
同为北川秀读者的一批人纷纷看向菅直人,很想知道这位正值年富力强的大政客对《熔炉》是什么看法。
毕竟这本在宣传初期就指出了,是对政坛某些人,以及某些针对聋哑人的政客的“挑战书”。
厚生省主管全民福利,当初取消掉聋哑人高额补偿金的正是菅直人——
民众可不懂里面的九曲十八弯,他们只看是谁出面执行的政策。
谁做事,他们就喷谁!
得亏菅直人前期的大众口碑积累的还算不错,没有因此事而被迫背黑锅下台。
现在他出现在这里,还拿起了一本崭新的《大众》,自然吸引了无数目光。
“书名叫《熔炉》,寓意是指残酷的社会于普通人和某些特殊群体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熔炉。
我们被迫在其中被冶炼,拼尽全力活着,最后却依旧只能化为无穷无尽的炉灰。
好绝望的书名,好绝望的简介,好绝望的感觉。”
菅直人让保镖付了钱,就这么找了个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坐下,撕开了透明薄膜,直接开始看书。
他嘴里念叨的这些话,正是那天东京放送TBS采访斋藤玲奈时,后者对着麦克风说的肺腑之言。
这番话如今已经被无数网民用作个人签名,【熔炉】一词也成为了1999年开年最火爆的热词。
此时此刻,应该有数百万日本国民在阅读《熔炉》,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全球,也许阅读人数将破千万!
即便放在千禧年后的电子阅读,这也是罕见的盛世奇观!
“北原浩将简单的行李装到自己的车上,从东京都出发,这时,雾津市已经开始起海雾了。
白色的庞然大物从海上升起,伸出覆盖着潮湿细软毛发的脚,进军到陆地。
被雾包围的事物,就像察觉到败势的士兵,在细微的湿气包围下逐渐朦胧了。
海边的峭壁上,四层的石造建筑慈爱聋哑人学校也开始被笼罩在雾中。
一楼餐厅闪耀的黄色灯光变得像蛋黄酱一样模糊,某处传来了钟声,钟声传到了远方。
那一天是星期天,可能是告知清晨礼拜的教会钟声。
不过能穿透浓雾的也只有声音而已。
慈爱聋哑人学校附近,一名少年走在铁轨上。
雾尚未完全攻陷陆地,然而就像撒下的长长的网,慢慢地将事物抹去。
铁路旁早早绽放的波斯菊,苍白不安地在雾的大网内颤抖着。
少年十二岁,比同年纪的其他孩子明显更加矮小和瘦弱。
他身上的那件淡蓝色条纹T恤已经被雾的湿气浸透。
少年跛着腿,身体似乎哪里不对劲。
过了一段时间,海边飘来的雾将他的表情遮蔽,几乎看不见他的神情。
少年的脚触碰到铁轨,脚下规律地传来细微的震动,少年感觉到了.”
“嘶——好压抑的氛围感啊。”
菅直人拜读过北川老师的大部分作品,其中他最喜欢的便是那些有着浓郁“北川秀风”的。
譬如《青春三部曲》、《挪威的森林》,以及近期刚连载完BOOK1的《1Q84》。
但北川老师所有的作品里,都没有一本像现在的这个《熔炉》一样,一边充斥着浓郁的“北川秀风”,一边向读者弥漫着如此绝望的气息。
不用看后续,菅直人也清楚,这个不知姓名的少年要卧轨自杀了。
年仅十二岁,大概率是从慈爱聋哑人学校里走出来的,明明是花儿一般的年纪,却要选择最残酷的自杀方式。
对一个成年人而言,实在难以想象他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种选择。
“说起来,北川老师使用雾津市来代替山梨县,是担心对山梨县造成不好的影响么?
北川老师在这些细节上,真的很用心啊。”
菅直人一边啧啧称奇,一边继续翻页。
别小看这种用虚构城市指代现实城市的写作手法。
在后来泛滥的电子阅读时期,这种手法随处可见,基本都是为了避免特殊部门的审核。
但在1999年,在这种百无禁忌的写作年代,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这显然是提前顾虑到了的影响力,以及后续的发展。
这些被揉碎在里的细碎技巧,被无数北川秀迷们奉为经典。
这也是大家公认北川秀为文坛“天下第一”的原因。
他不仅在一本又一本创作出惊世骇俗的神作,也在不断拔高着世界文坛的上限,向着更高的天花板而努力。
全世界的文学家,现在都在盯着他的书看,想从里面学到一些细节和写作技巧。
而类似菅直人这样的读者,也总能从北川秀的里读到一些新花样,支持着他们继续读下去,热爱下去!
“雾津市中心的光荣第一教会上午十点钟的礼拜开始了。
教会的庭院也已经笼罩在雾中。
姗姗来迟的人将汽车停在停车场,轻微碰撞发出了擦剐声。
就算开远光灯也没用,雾将所有东西都吞噬了。
人们奉读《圣经》里‘黑暗不曾战胜光芒’这句话时,雾也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远光灯的光束。
在停车场帮忙指挥的管理员为了翻找不小心掉到地上的钥匙圈,艰辛地弯下腰来。
他好不容易才捡起钥匙,一脸无可奈何地在雾中自言自语:‘这雾.真是厉害啊!’
他的声音在管风琴伴奏的唱诗班歌声中给吞没了。
铁轨又开始响起隆隆声。
少年回头看,火车沿着迂回的铁道来了。
他朝着疾驶而来的火车展开双臂,脸上露出了不知是微笑还是皱眉的表情,之后马上扭曲成哭喊的样子,可声音中感觉不到元音和辅音,相当诡异模糊。
汽笛响了!
少年的身体撞上火车,像爆米花般轻盈地飞弹了出去,鲜红色的血不断流向潮湿的地面。
雾覆很快就盖住了那片红色。
火车飞驰而过,周围变得寂静,仿佛身处深水之中。
他的眼皮颤抖了一下,最后在被雾占领的乳白色虚空之中凝结了。
北原浩抵达了休息站。
停车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妻子打来的。
明明离家还不到一小时,虽然是妻子自己下的决定,让他独自一人前往雾津,她和孩子留在东京都,然而她的声音却满是哀怨。
他是收到聘用教师的临时雇用才前往雾津的。
对于他这个人近中年还一事无成,因泡沫经济破裂而欠了一屁股债的家伙来说,什么样的工作其实都无所谓,有工作就行了。
只是在听说了这份工作的特殊性时,北原浩还是愣了下。
‘老师?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而且还是聋哑儿童’他觉得太荒谬了。
‘我大学毕业后拿到的是一般教师资格证,而且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我真的能教书吗?’”
菅直人读完第一章时,感觉好像四周真的被浓浓的白雾给包围了。
东京都大概有多久没有过那么浓的雾了?
他记不得了。
倒是他的老家,山口县宇部市,时常会有那种遮蔽天日的浓雾。
对于那些外来的游客而言,这样的浓郁意味着氛围感,神秘感,能引起他们的探索欲。
可对那些常年生活在宇部市的人来说,浓雾就像恶劣的天气,会影响他们农作,导致收成不好,会有很多人因此饿死。
宇部市就像《熔炉》里的雾津市一样,很少有人提及,除了本地人外,大概连其他国人都不清楚日本国有这么一个地方吧。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日本国。
对外面的人来说,日本国等于繁华的东京,古色古香的京都,以及丝毫不逊色于这两个地方的大阪。
好像整个日本国就只有那六七个城市一样。
实际上,日本国还有很多类似宇部市的小地方。
那里的人就和书里迷茫的男主北原浩一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发达国家.不过是一个阶级固化的地方罢了。”
菅直人叹了口气,才发现书里的浓雾和男主“北原浩”给了他无限的遐想空间。
意识到周围的人还在等他看了书后的反应,菅直人连忙摒弃掉脑海里的杂念,继续把视线投注在正文上。
他隐隐有种感觉,似乎现在呈现出的文风,才是北川老师真正的“个人风格”。
它不像纯粹的“北川秀风”那么极致,也不像写纪实文学时那么写实。
虚虚实实之中,就如浓雾般,一下子就把人的兴趣给勾起来,给吸引住了。
第二章的章节名很有意思——
《前方为浓雾注意地区,请小心行驶!》
“.北原浩看到雾津的路标后,在岔路口转动方向盘,抬头一看,已经抵达雾津市了。
然而他看见头顶上凝结成白色团块的庞大云海,覆盖雾津的雾看起来像是美丽的白色海草。
他的车驶进白雾形成的隧道,雾就像白发魔女张牙舞爪的头发,开始缓慢包围他的车。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想起很久以前的夏天,在钓鱼场掉入水中的记忆。
为了捡起掉落的钓竿,他掉入蓄水池,水草缠住他的脚,那种触感光滑又黏腻。
当时他放弃游泳,向一起钓鱼的朋友求救。
交错的水草触感似乎将他吞噬了,全身无力。
他明明很会游泳,但是派不上用场。
对于看到雾而突然浮现的记忆,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总之如果一个不小心,这段旅程会是个终点。
这种无力的恐惧让他的后脑勺变得紧绷僵硬。
他吞了一口口水,打开自动导航系统。自动导航系统在雾中向他发出命令:
‘前方为浓雾注意地区。请小心行驶!’”
今天一大早,菅直人便喊来司机和保镳,让他们护送自己从家中前往人山人海的丸善·丸之内书店。
前天前原诚司独自跑去斯德哥尔摩,然后被瑞典国防部的人扣押,听说还差点吃了枪子。
虽说后来瑞典国防部部长帕尔·琼森特意来电,告诉菅直人这只是一场误会,但他还是担忧起了自身的安全。
从那天起,菅直人出门就必须有五到八名专业保镖陪同,随时帮他警戒四周环境,以防有不轨之徒行刺。
毕竟现在的他,只要稳扎稳打,等小渊惠三首相退任后,他就有很大的机会去竞逐首相一职。
泡沫时代后,日本政坛不再是自民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前有社会党,现有新民主党,首相之位早已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的局势了。
当然,不管是谁当首相,谁把持日本政坛,都绕不过日本文坛的“天下第一”北川秀老师。
“还好在对待北川老师这点上,自民党的态度和我们一样。”
菅直人在保镖的重重包围下,硬是从人流里挤进了丸善·丸之内书店。
之前他因为和秘书官的绯闻,差点丢掉了新民主党党魁的职务,幸得北川文娱的鼎力舆论支持,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那之后,菅直人多次投桃报李,希望能回报北川老师的救命之恩。
其中就包括帮现任东大附医第一外科正教授的唐泽敏行搞定了一件医疗纠纷案。
对此,唐泽敏行也一直在向他表达着谢意,两人还在前几天在某居酒屋里小酌了一番,就北川老师的新书又进行了一番讨论。
在得知北川老师的新书是有关聋哑人的大众文学后,菅直人瞬间来了兴趣,很期待的具体内容。
因为他的祖父菅实雄就是一名聋哑人,在年少时代时常遭到同龄人的耻笑和欺辱,生活得非常不如意。
而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却一手拉扯大了他的父亲,并让他的父亲成功成为了一名“东京人”。
菅直人小时候也是由祖父负责抚养,因此他的思维方式大多继承自祖父。
在他的眼里,祖父比那些身体没有残缺的家伙可强太多了!
进入政坛后,菅直人一直有关注聋哑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之前桥本龙太郎下令削减聋哑人的福利,他是第一个带头反对的内阁大臣。
可惜他的厚生省话语权不如大藏省与法务省,最后桥本龙太郎还是我行我素,把政令执行了下去。
现在能有这么一位极有分量的大人物再度为聋哑人群体发声,他很开心,也想助北川老师一臂之力!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他想借助此事来打击党内政敌前原诚司,让这个年仅三十六岁的后起之秀再无翻身之日!
“居然死也不肯放手慈爱集团,而且还千里迢迢跑去瑞典搬救兵,前原诚司看来是真的太过一帆风顺,有些忘乎所以了。”
菅直人走在书店大厅内,四周投射来了一道又一道好奇的视线。
堂堂厚生省大臣,一个基本只能在电视机上看到的大人物,竟然也跑来买杂志看!
同为北川秀读者的一批人纷纷看向菅直人,很想知道这位正值年富力强的大政客对《熔炉》是什么看法。
毕竟这本在宣传初期就指出了,是对政坛某些人,以及某些针对聋哑人的政客的“挑战书”。
厚生省主管全民福利,当初取消掉聋哑人高额补偿金的正是菅直人——
民众可不懂里面的九曲十八弯,他们只看是谁出面执行的政策。
谁做事,他们就喷谁!
得亏菅直人前期的大众口碑积累的还算不错,没有因此事而被迫背黑锅下台。
现在他出现在这里,还拿起了一本崭新的《大众》,自然吸引了无数目光。
“书名叫《熔炉》,寓意是指残酷的社会于普通人和某些特殊群体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熔炉。
我们被迫在其中被冶炼,拼尽全力活着,最后却依旧只能化为无穷无尽的炉灰。
好绝望的书名,好绝望的简介,好绝望的感觉。”
菅直人让保镖付了钱,就这么找了个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坐下,撕开了透明薄膜,直接开始看书。
他嘴里念叨的这些话,正是那天东京放送TBS采访斋藤玲奈时,后者对着麦克风说的肺腑之言。
这番话如今已经被无数网民用作个人签名,【熔炉】一词也成为了1999年开年最火爆的热词。
此时此刻,应该有数百万日本国民在阅读《熔炉》,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全球,也许阅读人数将破千万!
即便放在千禧年后的电子阅读,这也是罕见的盛世奇观!
“北原浩将简单的行李装到自己的车上,从东京都出发,这时,雾津市已经开始起海雾了。
白色的庞然大物从海上升起,伸出覆盖着潮湿细软毛发的脚,进军到陆地。
被雾包围的事物,就像察觉到败势的士兵,在细微的湿气包围下逐渐朦胧了。
海边的峭壁上,四层的石造建筑慈爱聋哑人学校也开始被笼罩在雾中。
一楼餐厅闪耀的黄色灯光变得像蛋黄酱一样模糊,某处传来了钟声,钟声传到了远方。
那一天是星期天,可能是告知清晨礼拜的教会钟声。
不过能穿透浓雾的也只有声音而已。
慈爱聋哑人学校附近,一名少年走在铁轨上。
雾尚未完全攻陷陆地,然而就像撒下的长长的网,慢慢地将事物抹去。
铁路旁早早绽放的波斯菊,苍白不安地在雾的大网内颤抖着。
少年十二岁,比同年纪的其他孩子明显更加矮小和瘦弱。
他身上的那件淡蓝色条纹T恤已经被雾的湿气浸透。
少年跛着腿,身体似乎哪里不对劲。
过了一段时间,海边飘来的雾将他的表情遮蔽,几乎看不见他的神情。
少年的脚触碰到铁轨,脚下规律地传来细微的震动,少年感觉到了.”
“嘶——好压抑的氛围感啊。”
菅直人拜读过北川老师的大部分作品,其中他最喜欢的便是那些有着浓郁“北川秀风”的。
譬如《青春三部曲》、《挪威的森林》,以及近期刚连载完BOOK1的《1Q84》。
但北川老师所有的作品里,都没有一本像现在的这个《熔炉》一样,一边充斥着浓郁的“北川秀风”,一边向读者弥漫着如此绝望的气息。
不用看后续,菅直人也清楚,这个不知姓名的少年要卧轨自杀了。
年仅十二岁,大概率是从慈爱聋哑人学校里走出来的,明明是花儿一般的年纪,却要选择最残酷的自杀方式。
对一个成年人而言,实在难以想象他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种选择。
“说起来,北川老师使用雾津市来代替山梨县,是担心对山梨县造成不好的影响么?
北川老师在这些细节上,真的很用心啊。”
菅直人一边啧啧称奇,一边继续翻页。
别小看这种用虚构城市指代现实城市的写作手法。
在后来泛滥的电子阅读时期,这种手法随处可见,基本都是为了避免特殊部门的审核。
但在1999年,在这种百无禁忌的写作年代,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这显然是提前顾虑到了的影响力,以及后续的发展。
这些被揉碎在里的细碎技巧,被无数北川秀迷们奉为经典。
这也是大家公认北川秀为文坛“天下第一”的原因。
他不仅在一本又一本创作出惊世骇俗的神作,也在不断拔高着世界文坛的上限,向着更高的天花板而努力。
全世界的文学家,现在都在盯着他的书看,想从里面学到一些细节和写作技巧。
而类似菅直人这样的读者,也总能从北川秀的里读到一些新花样,支持着他们继续读下去,热爱下去!
“雾津市中心的光荣第一教会上午十点钟的礼拜开始了。
教会的庭院也已经笼罩在雾中。
姗姗来迟的人将汽车停在停车场,轻微碰撞发出了擦剐声。
就算开远光灯也没用,雾将所有东西都吞噬了。
人们奉读《圣经》里‘黑暗不曾战胜光芒’这句话时,雾也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远光灯的光束。
在停车场帮忙指挥的管理员为了翻找不小心掉到地上的钥匙圈,艰辛地弯下腰来。
他好不容易才捡起钥匙,一脸无可奈何地在雾中自言自语:‘这雾.真是厉害啊!’
他的声音在管风琴伴奏的唱诗班歌声中给吞没了。
铁轨又开始响起隆隆声。
少年回头看,火车沿着迂回的铁道来了。
他朝着疾驶而来的火车展开双臂,脸上露出了不知是微笑还是皱眉的表情,之后马上扭曲成哭喊的样子,可声音中感觉不到元音和辅音,相当诡异模糊。
汽笛响了!
少年的身体撞上火车,像爆米花般轻盈地飞弹了出去,鲜红色的血不断流向潮湿的地面。
雾覆很快就盖住了那片红色。
火车飞驰而过,周围变得寂静,仿佛身处深水之中。
他的眼皮颤抖了一下,最后在被雾占领的乳白色虚空之中凝结了。
北原浩抵达了休息站。
停车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妻子打来的。
明明离家还不到一小时,虽然是妻子自己下的决定,让他独自一人前往雾津,她和孩子留在东京都,然而她的声音却满是哀怨。
他是收到聘用教师的临时雇用才前往雾津的。
对于他这个人近中年还一事无成,因泡沫经济破裂而欠了一屁股债的家伙来说,什么样的工作其实都无所谓,有工作就行了。
只是在听说了这份工作的特殊性时,北原浩还是愣了下。
‘老师?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而且还是聋哑儿童’他觉得太荒谬了。
‘我大学毕业后拿到的是一般教师资格证,而且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我真的能教书吗?’”
菅直人读完第一章时,感觉好像四周真的被浓浓的白雾给包围了。
东京都大概有多久没有过那么浓的雾了?
他记不得了。
倒是他的老家,山口县宇部市,时常会有那种遮蔽天日的浓雾。
对于那些外来的游客而言,这样的浓郁意味着氛围感,神秘感,能引起他们的探索欲。
可对那些常年生活在宇部市的人来说,浓雾就像恶劣的天气,会影响他们农作,导致收成不好,会有很多人因此饿死。
宇部市就像《熔炉》里的雾津市一样,很少有人提及,除了本地人外,大概连其他国人都不清楚日本国有这么一个地方吧。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日本国。
对外面的人来说,日本国等于繁华的东京,古色古香的京都,以及丝毫不逊色于这两个地方的大阪。
好像整个日本国就只有那六七个城市一样。
实际上,日本国还有很多类似宇部市的小地方。
那里的人就和书里迷茫的男主北原浩一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发达国家.不过是一个阶级固化的地方罢了。”
菅直人叹了口气,才发现书里的浓雾和男主“北原浩”给了他无限的遐想空间。
意识到周围的人还在等他看了书后的反应,菅直人连忙摒弃掉脑海里的杂念,继续把视线投注在正文上。
他隐隐有种感觉,似乎现在呈现出的文风,才是北川老师真正的“个人风格”。
它不像纯粹的“北川秀风”那么极致,也不像写纪实文学时那么写实。
虚虚实实之中,就如浓雾般,一下子就把人的兴趣给勾起来,给吸引住了。
第二章的章节名很有意思——
《前方为浓雾注意地区,请小心行驶!》
“.北原浩看到雾津的路标后,在岔路口转动方向盘,抬头一看,已经抵达雾津市了。
然而他看见头顶上凝结成白色团块的庞大云海,覆盖雾津的雾看起来像是美丽的白色海草。
他的车驶进白雾形成的隧道,雾就像白发魔女张牙舞爪的头发,开始缓慢包围他的车。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想起很久以前的夏天,在钓鱼场掉入水中的记忆。
为了捡起掉落的钓竿,他掉入蓄水池,水草缠住他的脚,那种触感光滑又黏腻。
当时他放弃游泳,向一起钓鱼的朋友求救。
交错的水草触感似乎将他吞噬了,全身无力。
他明明很会游泳,但是派不上用场。
对于看到雾而突然浮现的记忆,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总之如果一个不小心,这段旅程会是个终点。
这种无力的恐惧让他的后脑勺变得紧绷僵硬。
他吞了一口口水,打开自动导航系统。自动导航系统在雾中向他发出命令:
‘前方为浓雾注意地区。请小心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