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为浓雾注意地区。请小心行驶!好有代入感的一句话”
从宇部市出来的菅直人对白色浓雾总有一种莫名的怀念感。
犹记得小时候,聋哑人祖父就是在那样的白色浓雾里,骑着老式自行车,载着年仅八岁的他前往家附近的小学念书。
那会儿,他时常想,要是这样的浓雾永远不会散去就好了。
那样的话,他就可以一直被祖父保护着,载着去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平和却舒适的生活。
可惜天不遂人愿,菅直人念国中时,祖父就因一场车祸意外去世了。
祖父去世后,他们全家就跟着父亲搬家到了东京都。
自那以后,菅直人基本只有祖父的忌日时,才会带着人手偷偷摸摸跑去宇部市祭奠老人。
在常年浓雾弥漫的宇部市,就有很多贴着这种类似标签的指示牌,以防开车的人在浓雾里触碰到什么不该碰的东西,酿成惨剧。
同样也在读着《熔炉》的达男、明子却丝毫没法从里的浓雾中读出什么怀念之情。
这对聋哑人姐弟在六岁时被亲生父母遗弃,幸好路过垃圾桶的福利院院长看到他们,这才让他们保住了一条小命。
加入福利院后,明子和达男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法融入到院内的生活中。
因为他们的生活理念和三观与福利院的其他聋哑儿童截然不同,所以大家起初也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
这事和《熔炉》里写的一模一样。
慈爱聋哑人学校内的孩子们就不是一条心的。
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来自外界,有一部分人则自幼被学校养育。
不过恰恰相反的是,那些来自外界的聋哑儿童,更像是练马区福利院的大家,而那些自幼被学校养育的孩子,则像是最初的明子姐弟。
“真子学姐,孩子们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会出现极端排外的情绪么?”
中,终于把车子停靠妥当,并且在雾津市见到了第一个熟人的北原浩这么询问着眼前那个容貌姣好,身材依旧热辣的女人。
北岛真子,比他大一岁的学姐,曾经都留文科大学最耀眼的校花,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毕业后却接连拒绝了各种优秀男人的追求,远嫁到雾津市,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主妇。
她的丈夫是当地邮局的一名邮递员,育有两个女儿,都有先天性身体残疾。
北岛真子一直有从事聋哑人公益活动,对这类特殊群体颇为了解。
“会的。不过与其说是排外情绪,不如说是三观和生活理念的不同所造成的性格差异。
其实聋哑人群体,并非像学弟你想象的那样人畜无害。
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畸形,简陋的环境中,自身的缺陷意味着父母大概率也是如此,而那样的父母,又怎么可能能够提供给他们良好的教育环境?
久而久之,有些聋哑儿童比同龄人可凶残多了。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中,是非观念是和正常人截然不同的。”
这些东西也是北岛真子来了雾津市,在接触了一批又一批底层的聋哑人后,领悟的“血的教训”。
她被偷过钱包,被揩油过,被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其中的辛酸血泪不足为外人道。
“当然,那只是他们之中的一小部份群体,绝大部分的聋哑人还是各方面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全力帮助,才能正常存活下来。”
北岛真子说这些,是为了提醒来慈爱聋哑人学校任职的学弟,不要被一些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正常人里有好人坏人,特殊群体亦是如此。
北川老师在《熔炉》里对这些细节刻画得非常细腻,细腻到让明子、达男这种昔日因不良教育而产生过扭曲世界观的聋哑儿童极有代入感。
明子觉得漂亮的蛇喰丽姐姐是温暖的港湾,每次来都能给她和弟弟带来可靠的感觉。
但只见过一次的北川老师,更像是她迷茫人生中的向导,风向标。
好像只要跟着他的脚步,自己的人生就不会走偏了!
这是两三年来,蛇喰丽姐姐从来没带给她过的奇特感觉!
明子深吸一口气,下意识看了眼身旁的弟弟达男。
达男也在看《熔炉》,他曾对她说过,他心目中的偶像和大英雄就是北川老师。
他要努力念书,努力写作,努力成为一个和北川老师一样的大文学家。
但对明子而言,达男未来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她只希望达男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
要是没有蛇喰丽姐姐和北川老师的话,也许达男也会像里卧轨自杀的那个聋哑人少年一样,被火车撞个粉碎吧!
每每想起小时候达男有过类似的行为,再里那赤裸的自杀描写,她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明子低头,继续看《熔炉》的第三章。
第三章的标题是《人间炼狱,社会熔炉》,好灼热的字眼
“哎呀!这不是姜督察吗?我早上已经跟校长报告过了。这些孩子,叫他们星期天不要随便外出,就是不听话。
所以啊真是的,我们已经尽力管教孩子了,可是”行政室长的语气就像肥皂剧演员一样夸张。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听在北原浩耳中,却露骨地表现出“这是我的责任,但不属于我的管辖范围”之意。
“到底该说些什么?他们根本就听不到。”
明明一个是行政室长,一个是警局督察,却凑在一起说了一些不堪入耳的玩笑话,还爽快地大笑了起来。
两人的笑声很夸张,北原浩安静地站在一旁,他知道他们指的是聋哑儿童,但也有“应该不至于这么对他们开玩笑吧”这样的想法。
然而看两人大笑和猥琐的样子,分明就是在拿学校里的孩子们开恶劣低俗的玩笑。
而且听起来,似乎最近刚有一名可怜的孩子死在了火车车头下。
可他们的笑声和表情,丝毫看不出任何对死去孩子的尊重。
北原浩知道经营身障人士福利设施和学校是有额外政府补贴的,但想到这些人也许就是为了这个才干这事的,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同样在的达男也很不舒服。
因为让他再度回想起了山梨县的慈爱聋哑人学校。
他和姐姐在那儿有一个名叫花子的朋友,就和他们说过那个学校的很多事情。
原来北川老师写《熔炉》,是直接取材自那个学校啊.
达男捏紧了拳头,觉得北川老师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以后也要像北川老师那样,为他们这个特殊群体发声!
就在北川秀写的《熔炉》震撼着全日本国,乃至全世界的读者时,他所写的另一部同样针对某类特殊群体的《告白》,终于被北川文娱联合东映株式会社立项,准备拍摄一部大制作的电影。
《告白》的原著电影上映于2010年,距今还有11年。
原本北川秀是想等几位主演年纪再大一些,再找个合理的时间把它拍摄出来。
奈何《伊豆的舞女》之后,北川秀文学作品的改编影视剧已经空缺了好一阵。
除了当初讲谈社花重金买的《青春三部曲》之外,他的作品的影视改编基本部部大火,是艺能界明星们朝思暮想的发迹作,是娱乐圈难以撼动的摇钱树。
其他几部大作品的改编权都牢牢捏在北川秀手里,他不想动,谁也没办法。
《告白》则是因为当初为了扩大影响力,给东慎一郎致命一击,早早就以2.7亿円的价格,把影视改编权卖给了东映株式会社。
东映比不识抬举开除了蛇喰丽的东宝要聪明得多。
在东宝接连扑街了几部改编作品,外加讲谈社的前车之鉴。
这次改编《告白》,东映硬是又花了1亿円请北川秀出任制作人兼总编剧,让他亲临剧组现场,从选角开始,全部听从北川秀的意见,绝对不自己胡来。
北川秀本身对拍摄电影一窍不通,之前除了《介廾》外,也从未参与过任何电影电视剧的深度制作。
不过《告白》是他反复刷了好几次的神作,对里面的台词、剧情和服化道颇为了解,加上他自己也希望用这部电影打开日本电影市场,便应了下来。
当然,在《告白》剧组里监制的同时,北川秀不忘宣传起自己的新书,让更多人,尤其是更多艺能界的人认识到聋哑人这一特殊群体。
前原诚司拼了命都要保护的慈爱集团,他是拼了命也要毁掉!
虽说北川秀的《熔炉》已经在1月5日发售后引起一阵又一阵的热议,但文学圈子归根结底还是不如艺能界有话题度。
90年代是日本最著名的后泡沫经济时代,这一时期,无数动漫和影视剧作品崛起,是公认的日娱发展黄金期。
偶像经济和文化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如今这些还名不见经传的艺人们,再过几年就要大红大紫,成为国民级男神女神了。
这些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文学家颇为崇敬。
他们其实很多不怎么看北川秀的书,只是买一点在家里做装饰,表现成我很爱看书,我很有文化的样子。
毕竟高知人设在现阶段还是非常流行的。
粉丝们也希望自己的偶像是一个高学历高文化高认知的“才子才女”。
《告白》剧组的领导层给下面这些艺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北川老师新写的《熔炉》看完,然后一人写一篇读后感交上来!
别觉得这事很夸张。
在日本艺能界,艺人的社会地位就是很低,非常容易被人各种拿捏。
别说这种在拍戏期间看书写读后感,有的剧组甚至还会在拍戏闲暇之余,让剧组的艺人们去各个地方打工,给剧组赚经费什么的。
日娱这种压榨模式,一直有被韩国和港台借鉴。
据说当初大红大紫的香江TVB就是学的这套吸血模式,把旗下的艺人们给整得叫苦不迭,又敢怒不敢言。
北川秀没管这些琐碎的事,但也没想到这批新艺人真立了大功,让整个艺能界都为《熔炉》开始发声和宣传了。
现在《熔炉》才发行了五章,就有种一旦拍影视剧,必然会大红大紫的感觉。
原著电影,孔刘拍的那版《熔炉》,因剧情太过压抑,最后的总票房不是很理想,大约355.6亿韩元,折合软妹币1亿多。
不过这部电影在韩国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在其他层面上基本完胜了所有韩国电影,是值得载入人类电影史册的佳作。
如今有北川秀的名气背书,外加真实事件的渲染,影视剧改编必然会红透半边天。
当然,红不红,赚不赚钱,对他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北川秀现在只希望一月份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能让慈爱集团彻底解体,并且让前原诚司他们付出该有的代价。
至于其他东西,都是添头罢了。
同一时间,东京都港区某豪宅内。
“埃温特先生,您觉得北川秀的这部写的怎么样?”
前原诚司看着沙发上自己搬来的救兵,罕见的露出了讨好与卑微的表情。
眼前的白皮老人叫埃温特·约翰逊,是瑞典当代著名家、文学家,曾靠成名作《乌洛夫的故事》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里,一批支持北川秀,一批支持阿尔诺。
埃温特·约翰逊在斯德哥尔摩根深蒂固,家族势力也依附着阿尔诺俱乐部里的不少权贵,因此是妥妥的阿尔诺派。
阿尔诺被国防部的人控制后,他是唯一能自由出入探监的人。
他跟随前原诚司到日本国,就是为了挫一挫北川秀这个后起之秀的锐气。
诚然,北川秀在名气上不输于任何一名诺奖获得者。
但没得奖就是没得奖。
埃温特·约翰逊可不认为一个才二十七岁的毛头小子,真能写出比肩自己的旷世奇书。
“就这五章而言,还行,但区区大众文学,不值一提。”埃温特摇头道。
从宇部市出来的菅直人对白色浓雾总有一种莫名的怀念感。
犹记得小时候,聋哑人祖父就是在那样的白色浓雾里,骑着老式自行车,载着年仅八岁的他前往家附近的小学念书。
那会儿,他时常想,要是这样的浓雾永远不会散去就好了。
那样的话,他就可以一直被祖父保护着,载着去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平和却舒适的生活。
可惜天不遂人愿,菅直人念国中时,祖父就因一场车祸意外去世了。
祖父去世后,他们全家就跟着父亲搬家到了东京都。
自那以后,菅直人基本只有祖父的忌日时,才会带着人手偷偷摸摸跑去宇部市祭奠老人。
在常年浓雾弥漫的宇部市,就有很多贴着这种类似标签的指示牌,以防开车的人在浓雾里触碰到什么不该碰的东西,酿成惨剧。
同样也在读着《熔炉》的达男、明子却丝毫没法从里的浓雾中读出什么怀念之情。
这对聋哑人姐弟在六岁时被亲生父母遗弃,幸好路过垃圾桶的福利院院长看到他们,这才让他们保住了一条小命。
加入福利院后,明子和达男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法融入到院内的生活中。
因为他们的生活理念和三观与福利院的其他聋哑儿童截然不同,所以大家起初也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
这事和《熔炉》里写的一模一样。
慈爱聋哑人学校内的孩子们就不是一条心的。
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来自外界,有一部分人则自幼被学校养育。
不过恰恰相反的是,那些来自外界的聋哑儿童,更像是练马区福利院的大家,而那些自幼被学校养育的孩子,则像是最初的明子姐弟。
“真子学姐,孩子们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会出现极端排外的情绪么?”
中,终于把车子停靠妥当,并且在雾津市见到了第一个熟人的北原浩这么询问着眼前那个容貌姣好,身材依旧热辣的女人。
北岛真子,比他大一岁的学姐,曾经都留文科大学最耀眼的校花,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毕业后却接连拒绝了各种优秀男人的追求,远嫁到雾津市,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主妇。
她的丈夫是当地邮局的一名邮递员,育有两个女儿,都有先天性身体残疾。
北岛真子一直有从事聋哑人公益活动,对这类特殊群体颇为了解。
“会的。不过与其说是排外情绪,不如说是三观和生活理念的不同所造成的性格差异。
其实聋哑人群体,并非像学弟你想象的那样人畜无害。
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畸形,简陋的环境中,自身的缺陷意味着父母大概率也是如此,而那样的父母,又怎么可能能够提供给他们良好的教育环境?
久而久之,有些聋哑儿童比同龄人可凶残多了。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中,是非观念是和正常人截然不同的。”
这些东西也是北岛真子来了雾津市,在接触了一批又一批底层的聋哑人后,领悟的“血的教训”。
她被偷过钱包,被揩油过,被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其中的辛酸血泪不足为外人道。
“当然,那只是他们之中的一小部份群体,绝大部分的聋哑人还是各方面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全力帮助,才能正常存活下来。”
北岛真子说这些,是为了提醒来慈爱聋哑人学校任职的学弟,不要被一些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正常人里有好人坏人,特殊群体亦是如此。
北川老师在《熔炉》里对这些细节刻画得非常细腻,细腻到让明子、达男这种昔日因不良教育而产生过扭曲世界观的聋哑儿童极有代入感。
明子觉得漂亮的蛇喰丽姐姐是温暖的港湾,每次来都能给她和弟弟带来可靠的感觉。
但只见过一次的北川老师,更像是她迷茫人生中的向导,风向标。
好像只要跟着他的脚步,自己的人生就不会走偏了!
这是两三年来,蛇喰丽姐姐从来没带给她过的奇特感觉!
明子深吸一口气,下意识看了眼身旁的弟弟达男。
达男也在看《熔炉》,他曾对她说过,他心目中的偶像和大英雄就是北川老师。
他要努力念书,努力写作,努力成为一个和北川老师一样的大文学家。
但对明子而言,达男未来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她只希望达男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
要是没有蛇喰丽姐姐和北川老师的话,也许达男也会像里卧轨自杀的那个聋哑人少年一样,被火车撞个粉碎吧!
每每想起小时候达男有过类似的行为,再里那赤裸的自杀描写,她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明子低头,继续看《熔炉》的第三章。
第三章的标题是《人间炼狱,社会熔炉》,好灼热的字眼
“哎呀!这不是姜督察吗?我早上已经跟校长报告过了。这些孩子,叫他们星期天不要随便外出,就是不听话。
所以啊真是的,我们已经尽力管教孩子了,可是”行政室长的语气就像肥皂剧演员一样夸张。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听在北原浩耳中,却露骨地表现出“这是我的责任,但不属于我的管辖范围”之意。
“到底该说些什么?他们根本就听不到。”
明明一个是行政室长,一个是警局督察,却凑在一起说了一些不堪入耳的玩笑话,还爽快地大笑了起来。
两人的笑声很夸张,北原浩安静地站在一旁,他知道他们指的是聋哑儿童,但也有“应该不至于这么对他们开玩笑吧”这样的想法。
然而看两人大笑和猥琐的样子,分明就是在拿学校里的孩子们开恶劣低俗的玩笑。
而且听起来,似乎最近刚有一名可怜的孩子死在了火车车头下。
可他们的笑声和表情,丝毫看不出任何对死去孩子的尊重。
北原浩知道经营身障人士福利设施和学校是有额外政府补贴的,但想到这些人也许就是为了这个才干这事的,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同样在的达男也很不舒服。
因为让他再度回想起了山梨县的慈爱聋哑人学校。
他和姐姐在那儿有一个名叫花子的朋友,就和他们说过那个学校的很多事情。
原来北川老师写《熔炉》,是直接取材自那个学校啊.
达男捏紧了拳头,觉得北川老师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以后也要像北川老师那样,为他们这个特殊群体发声!
就在北川秀写的《熔炉》震撼着全日本国,乃至全世界的读者时,他所写的另一部同样针对某类特殊群体的《告白》,终于被北川文娱联合东映株式会社立项,准备拍摄一部大制作的电影。
《告白》的原著电影上映于2010年,距今还有11年。
原本北川秀是想等几位主演年纪再大一些,再找个合理的时间把它拍摄出来。
奈何《伊豆的舞女》之后,北川秀文学作品的改编影视剧已经空缺了好一阵。
除了当初讲谈社花重金买的《青春三部曲》之外,他的作品的影视改编基本部部大火,是艺能界明星们朝思暮想的发迹作,是娱乐圈难以撼动的摇钱树。
其他几部大作品的改编权都牢牢捏在北川秀手里,他不想动,谁也没办法。
《告白》则是因为当初为了扩大影响力,给东慎一郎致命一击,早早就以2.7亿円的价格,把影视改编权卖给了东映株式会社。
东映比不识抬举开除了蛇喰丽的东宝要聪明得多。
在东宝接连扑街了几部改编作品,外加讲谈社的前车之鉴。
这次改编《告白》,东映硬是又花了1亿円请北川秀出任制作人兼总编剧,让他亲临剧组现场,从选角开始,全部听从北川秀的意见,绝对不自己胡来。
北川秀本身对拍摄电影一窍不通,之前除了《介廾》外,也从未参与过任何电影电视剧的深度制作。
不过《告白》是他反复刷了好几次的神作,对里面的台词、剧情和服化道颇为了解,加上他自己也希望用这部电影打开日本电影市场,便应了下来。
当然,在《告白》剧组里监制的同时,北川秀不忘宣传起自己的新书,让更多人,尤其是更多艺能界的人认识到聋哑人这一特殊群体。
前原诚司拼了命都要保护的慈爱集团,他是拼了命也要毁掉!
虽说北川秀的《熔炉》已经在1月5日发售后引起一阵又一阵的热议,但文学圈子归根结底还是不如艺能界有话题度。
90年代是日本最著名的后泡沫经济时代,这一时期,无数动漫和影视剧作品崛起,是公认的日娱发展黄金期。
偶像经济和文化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如今这些还名不见经传的艺人们,再过几年就要大红大紫,成为国民级男神女神了。
这些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文学家颇为崇敬。
他们其实很多不怎么看北川秀的书,只是买一点在家里做装饰,表现成我很爱看书,我很有文化的样子。
毕竟高知人设在现阶段还是非常流行的。
粉丝们也希望自己的偶像是一个高学历高文化高认知的“才子才女”。
《告白》剧组的领导层给下面这些艺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北川老师新写的《熔炉》看完,然后一人写一篇读后感交上来!
别觉得这事很夸张。
在日本艺能界,艺人的社会地位就是很低,非常容易被人各种拿捏。
别说这种在拍戏期间看书写读后感,有的剧组甚至还会在拍戏闲暇之余,让剧组的艺人们去各个地方打工,给剧组赚经费什么的。
日娱这种压榨模式,一直有被韩国和港台借鉴。
据说当初大红大紫的香江TVB就是学的这套吸血模式,把旗下的艺人们给整得叫苦不迭,又敢怒不敢言。
北川秀没管这些琐碎的事,但也没想到这批新艺人真立了大功,让整个艺能界都为《熔炉》开始发声和宣传了。
现在《熔炉》才发行了五章,就有种一旦拍影视剧,必然会大红大紫的感觉。
原著电影,孔刘拍的那版《熔炉》,因剧情太过压抑,最后的总票房不是很理想,大约355.6亿韩元,折合软妹币1亿多。
不过这部电影在韩国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在其他层面上基本完胜了所有韩国电影,是值得载入人类电影史册的佳作。
如今有北川秀的名气背书,外加真实事件的渲染,影视剧改编必然会红透半边天。
当然,红不红,赚不赚钱,对他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北川秀现在只希望一月份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能让慈爱集团彻底解体,并且让前原诚司他们付出该有的代价。
至于其他东西,都是添头罢了。
同一时间,东京都港区某豪宅内。
“埃温特先生,您觉得北川秀的这部写的怎么样?”
前原诚司看着沙发上自己搬来的救兵,罕见的露出了讨好与卑微的表情。
眼前的白皮老人叫埃温特·约翰逊,是瑞典当代著名家、文学家,曾靠成名作《乌洛夫的故事》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里,一批支持北川秀,一批支持阿尔诺。
埃温特·约翰逊在斯德哥尔摩根深蒂固,家族势力也依附着阿尔诺俱乐部里的不少权贵,因此是妥妥的阿尔诺派。
阿尔诺被国防部的人控制后,他是唯一能自由出入探监的人。
他跟随前原诚司到日本国,就是为了挫一挫北川秀这个后起之秀的锐气。
诚然,北川秀在名气上不输于任何一名诺奖获得者。
但没得奖就是没得奖。
埃温特·约翰逊可不认为一个才二十七岁的毛头小子,真能写出比肩自己的旷世奇书。
“就这五章而言,还行,但区区大众文学,不值一提。”埃温特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