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还在发疯,风还在怒吼,大海仍在咆哮,闪电一次又一次地,不知疲倦地爆发着煞白的亮光,到处乱劈乱砍,哪个倒霉蛋如果真的碰上了,那必然是脑袋瓜搬家,身首异处,肢体残缺不全,“咔,咔”,震耳欲聋的雷声在黑漆漆的夜里像索命鬼似的飘荡着。
安邦伦共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到日兆县城和胶澳(现:青岛市),他儿子大名叫安祥德,本打算让儿子既读书又练功,文,能做官,武,能呼风唤雨。那些抢来的、骗来的、霸占来的家产由于来路不正,总是让安邦伦心里揣着一个小兔子,寝食难安,无法心安理得。
仗着他自己还年轻,他还有一帮狗腿子帮衬着,还有一帮官府里用钱买来的狐朋狗友,能够优哉游哉地过几年舒服日子,可是等自己老了呢?所以安邦伦千方百计地让妻妾们给他生儿子,千方百计地培养现有的儿子。再生儿子的愿望几经多年的努力,实践证明已经无法实现,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是这个儿子没出息,好吃懒做,地痞无赖,不管是上私塾读书,还是上学堂念书,儿子不是打架就是逃学,儿子欺负穷人家的孩子也就罢了,可是儿子连地主家的孩子,有钱人的孩子,官家的孩子也不放过,几乎天天打的是头破血流,完全继承了安邦伦家族的血脉,混蛋王八蛋外加地痞流氓。
由于还有家丁帮衬着,儿子更加无法无天,所以人送外号缺德祥。
安祥德,八年前他十五岁,看外表挺拔俊秀,白白的瓜子脸,辫子在背上荡悠着,剃光头发的脑门显得很大很白,纤细的胳膊长长的腿,身着浅蓝的绸缎衣,套在青色马褂外,年纪不大,一脸的娃娃气,虽说还是个孩子,看那气质,走起路来有条不紊,不像是个小孩子,不像是浑身肌肉疙瘩的练武小生,更不像凶神恶煞,却像个白面书生。
小小年纪的他却看上县衙一个捕头的闺女,想勾搭那位小姑娘,他仗着会两下子武功,打算跟一个捕头家的小姐比试比试,显摆显摆。
这天,他跟几个家丁,闲坐在两城镇公办学堂对面的茶馆里,嬉戏着,眼睛不时瞅着学堂里的教室操场。
这个学堂早年是德国人传教士开办的医院,一栋洋楼连着另一栋洋楼,欧洲风格,煞是气派,到处都有罗马人或者大卫的雕像,还有希腊神话里的诸神雕像栩栩如生。不知什么原因,德国人的医院关闭了,留下来的小洋楼变成了两城镇的公办学堂。
其实,安祥德也是这座学堂里的在读学生,他自己硬是不上学堂了,他嫌弃学堂里的教书先生老是管制着他,念书他也背不过,常挨罚,写字,既不愿意砚墨也不愿意练字,他自己执意不上学了。
没多久,学堂里“当、当、当”响起了放学的钟声,不一会,学生们蜂拥而出。缺德祥望着学生们,得意地微微一笑,一个家丁凑到缺德祥的脸前说:
“来了!”
缺德祥瞅了他一眼,鼻子哼了一声,眯起眼睛在学生群里寻找着。
其实,这个洋学堂里的学生并不多,三五成群,不一会儿就都走完了。
“咦?这小买(嫚)怎么木有?”缺德祥脑袋一歪,紧皱着眉头。“看看去!”
缺德祥冲着家丁嘴一歪,打发家丁去找人,两个家丁刚冲到学堂门口,只见从洋楼的楼梯口走下一位小姑娘。
“闹,揍是逃(看,就是她)!”
家丁收住了脚,撇头冲着缺德祥摆了摆手,让他快来看看。缺德祥喜滋滋地也跑了过来,嬉皮笑脸地对小姑娘说:
“小买(嫚),揍嘛聂?(干嘛了),奶真喜叫银(你真让人喜欢)”。
两个家丁也在一旁起哄,小姑娘认识缺德祥,可是一点都不惧怕他,眼睛朝上一白楞,没好气地吼着:
“滚,让开!”
“不识相,小买(嫚)?”
缺德祥说着伸手去抓小姑娘,缺德祥万没想到,小姑娘也学过武功,身手不凡,小姑娘的爹是衙门里的捕头,自小就喜欢跟她爹舞枪弄棒,学了一身的好功夫,小姑娘借用着缺德祥伸过来的手,稍微用了点儿力气,顺势把缺德祥摔在地上,嘁哩喀喳,小姑娘反倒把缺德祥揍了个灰头土脸。
跟着的两个家丁是成年人,眼看着两个孩子打架,对方还是个小姑娘,没好意思插手。缺德祥仗着学过两下子,人家又是个女孩子,他爬起来斜楞着眼憋着气继续跟小姑娘拳来脚往,一心想制服小姑娘。
这时,从旁边跑过来一位穿卒服的县衙衙役,手里举着棍子大声呵斥着,他是小姑娘的爹派来护送小姑娘回家的。其实,那小姑娘并没吃亏,反而更起劲地想借机会狠揍缺德祥过过瘾。缺德祥一看小姑娘有了大人给她帮忙,缺德祥心想,不好要吃大亏,想着想着伸手便拔出了腰间别着的毛瑟短枪,冲着衙役开了一枪,砰的一下,正中那衙役的脑袋,衙役的脑袋就开了花,衙役当场毙命。
缺德祥闯下大祸,出了人命,死的还是个官府衙役。跑吧!缺德祥腿肚子哆嗦着跟两个家丁吓得屁滚尿流,像疯狗似的拼命往家跑。
缺德祥跑回家跟他爹一五一十地讲他怎样闯的祸,安邦伦一听,也吓傻了,哆哆嗦嗦地说:
“奶(你)这个孽砸(子),闹(能)怎么办?奶(你)跑吧,往济南府跑?不行,本省官府能查到。奶(你)往河南跑吧,跑哪里都凶(行)”
缺德祥的妈赶紧给他收拾行李,又包上数十串铜钱,还给了几张银票,叮嘱道:
“奶省着点花,找到落脚,奶给奶舅家杰个信,千万白往交里杰信。”(注:你省着点花,找到落脚,你给你舅家给个信,千万别往家里给信。)
“知道了,爹、娘,奶(你们)都保重。”
缺德祥给二老磕了个头,抄起行李便出了家门。
他刚跑到开封府还没落脚,就被官家给抓了壮丁。谁知他有个狗屎运的命,凭着他有点文化底子,脑瓜子又机灵,嘴也巧,有点文化,还多少会点武功,长相也人模狗样儿的,也会使钱买路子,当兵不久,便被清兵的一个什么正参领(相当于现在的正团职军官)给看上了,在兵营官府里给正参领当下人小心伺候着。
几年下来,他也二十多岁出头了,由于多少还是有点文化,又能说会道舞笔弄墨,会看人下菜,时不时在参领面前露两手拳脚功夫,找几个笨蛋清兵比试比试武功,会使洋枪,外加使钱贿赂,缺德祥竟然借梯子向上爬,也弄了一个什么狗屁正军校(相当于现在的连长)的官帽给戴上了,手底下也带上了百十号清兵,这一下他可光宗耀祖,不知天高地厚了。
虽然他长年在外从没有回家,但是他也了解到老家日兆的大概情况,一是家乡那个衙门捕头因为扯上革命党的事情被砍了头,当年杀衙役的事不了了之没人追究。二是他家被于登海弄破败了,他娘被于登海欺负而死,他爹被于登海关进了私牢,生死不明。安祥德对于登海这个大魔头恨之入骨,立誓要诛杀于登海祖宗八代,为父母报仇,夺回自己的家产祖业。
1911年,全中国都在酝酿掀起推翻帝制的革命风潮,齐东省一带,老百姓们揭竿起义,大闹革命党,尤其是省城济南、胶澳(现:青岛市)、日兆等地区更是风起云涌,令清朝政府心惊胆战,惶恐不安,派遣周边省的清兵协助齐东的地方清政府大力清剿革命党,尽全力扑灭革命风暴。
对安祥德来讲,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向齐东沿海地区开拔,试图扑灭山东的革命风暴。他要借此机会诛杀于登海这个老贼,要让日兆的老乡们看一看,他安祥德现在有本事有能耐,带着清兵回来啦。
天公真的不作美,安祥德随着清兵部队自开封府开拔,连续行军好几天,冒着似火的烈日,腻腻歪歪,没精打采地走着,好不容易走到临沂地界,一路上,原本就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被清兵们弄得尘土飞扬,还没来得及歇歇脚,便被倾盆大雨劈头盖脸地浇成了个落汤鸡,泥土路也被清兵们和了浆糊,深一脚浅一脚,连水带泥全都没个人样了。
天上的黑云还在翻滚,黄豆子大的雨点像是老天爷故意用脸盆拼命往下倒,“咔、咔、咔、咔”一阵又一阵的电闪雷鸣,毫不客气地在这些艰难行走的清兵的头上身上来回飞舞着,戏弄着。清兵们疲惫不堪,无力招架这些狂暴的风,肆虐的雨,震耳欲聋的雷电,只好无奈地任凭它们死缠烂磨,胡搅蛮缠,清兵们心里那个憋屈呀:好你个挨千刀的雷,欠万刮的雨,胆敢欺负你爷爷我,我他妈,早晚我要你的好看,你信不信?信不信?!
任凭清兵们倒着一肚子的苦水,发着一肚子的牢骚,也只能顶着风冒着雨,万般无奈地朝着距离已经很近的临沂县城挪腾着。
临沂县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古称琅琊郡,它坐落于祊(fang,也叫崩beng)河之畔,宽阔的河面像一条闪着金光的丝带弯弯曲曲紧紧地依偎着古老的临沂县城。
安邦伦共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到日兆县城和胶澳(现:青岛市),他儿子大名叫安祥德,本打算让儿子既读书又练功,文,能做官,武,能呼风唤雨。那些抢来的、骗来的、霸占来的家产由于来路不正,总是让安邦伦心里揣着一个小兔子,寝食难安,无法心安理得。
仗着他自己还年轻,他还有一帮狗腿子帮衬着,还有一帮官府里用钱买来的狐朋狗友,能够优哉游哉地过几年舒服日子,可是等自己老了呢?所以安邦伦千方百计地让妻妾们给他生儿子,千方百计地培养现有的儿子。再生儿子的愿望几经多年的努力,实践证明已经无法实现,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是这个儿子没出息,好吃懒做,地痞无赖,不管是上私塾读书,还是上学堂念书,儿子不是打架就是逃学,儿子欺负穷人家的孩子也就罢了,可是儿子连地主家的孩子,有钱人的孩子,官家的孩子也不放过,几乎天天打的是头破血流,完全继承了安邦伦家族的血脉,混蛋王八蛋外加地痞流氓。
由于还有家丁帮衬着,儿子更加无法无天,所以人送外号缺德祥。
安祥德,八年前他十五岁,看外表挺拔俊秀,白白的瓜子脸,辫子在背上荡悠着,剃光头发的脑门显得很大很白,纤细的胳膊长长的腿,身着浅蓝的绸缎衣,套在青色马褂外,年纪不大,一脸的娃娃气,虽说还是个孩子,看那气质,走起路来有条不紊,不像是个小孩子,不像是浑身肌肉疙瘩的练武小生,更不像凶神恶煞,却像个白面书生。
小小年纪的他却看上县衙一个捕头的闺女,想勾搭那位小姑娘,他仗着会两下子武功,打算跟一个捕头家的小姐比试比试,显摆显摆。
这天,他跟几个家丁,闲坐在两城镇公办学堂对面的茶馆里,嬉戏着,眼睛不时瞅着学堂里的教室操场。
这个学堂早年是德国人传教士开办的医院,一栋洋楼连着另一栋洋楼,欧洲风格,煞是气派,到处都有罗马人或者大卫的雕像,还有希腊神话里的诸神雕像栩栩如生。不知什么原因,德国人的医院关闭了,留下来的小洋楼变成了两城镇的公办学堂。
其实,安祥德也是这座学堂里的在读学生,他自己硬是不上学堂了,他嫌弃学堂里的教书先生老是管制着他,念书他也背不过,常挨罚,写字,既不愿意砚墨也不愿意练字,他自己执意不上学了。
没多久,学堂里“当、当、当”响起了放学的钟声,不一会,学生们蜂拥而出。缺德祥望着学生们,得意地微微一笑,一个家丁凑到缺德祥的脸前说:
“来了!”
缺德祥瞅了他一眼,鼻子哼了一声,眯起眼睛在学生群里寻找着。
其实,这个洋学堂里的学生并不多,三五成群,不一会儿就都走完了。
“咦?这小买(嫚)怎么木有?”缺德祥脑袋一歪,紧皱着眉头。“看看去!”
缺德祥冲着家丁嘴一歪,打发家丁去找人,两个家丁刚冲到学堂门口,只见从洋楼的楼梯口走下一位小姑娘。
“闹,揍是逃(看,就是她)!”
家丁收住了脚,撇头冲着缺德祥摆了摆手,让他快来看看。缺德祥喜滋滋地也跑了过来,嬉皮笑脸地对小姑娘说:
“小买(嫚),揍嘛聂?(干嘛了),奶真喜叫银(你真让人喜欢)”。
两个家丁也在一旁起哄,小姑娘认识缺德祥,可是一点都不惧怕他,眼睛朝上一白楞,没好气地吼着:
“滚,让开!”
“不识相,小买(嫚)?”
缺德祥说着伸手去抓小姑娘,缺德祥万没想到,小姑娘也学过武功,身手不凡,小姑娘的爹是衙门里的捕头,自小就喜欢跟她爹舞枪弄棒,学了一身的好功夫,小姑娘借用着缺德祥伸过来的手,稍微用了点儿力气,顺势把缺德祥摔在地上,嘁哩喀喳,小姑娘反倒把缺德祥揍了个灰头土脸。
跟着的两个家丁是成年人,眼看着两个孩子打架,对方还是个小姑娘,没好意思插手。缺德祥仗着学过两下子,人家又是个女孩子,他爬起来斜楞着眼憋着气继续跟小姑娘拳来脚往,一心想制服小姑娘。
这时,从旁边跑过来一位穿卒服的县衙衙役,手里举着棍子大声呵斥着,他是小姑娘的爹派来护送小姑娘回家的。其实,那小姑娘并没吃亏,反而更起劲地想借机会狠揍缺德祥过过瘾。缺德祥一看小姑娘有了大人给她帮忙,缺德祥心想,不好要吃大亏,想着想着伸手便拔出了腰间别着的毛瑟短枪,冲着衙役开了一枪,砰的一下,正中那衙役的脑袋,衙役的脑袋就开了花,衙役当场毙命。
缺德祥闯下大祸,出了人命,死的还是个官府衙役。跑吧!缺德祥腿肚子哆嗦着跟两个家丁吓得屁滚尿流,像疯狗似的拼命往家跑。
缺德祥跑回家跟他爹一五一十地讲他怎样闯的祸,安邦伦一听,也吓傻了,哆哆嗦嗦地说:
“奶(你)这个孽砸(子),闹(能)怎么办?奶(你)跑吧,往济南府跑?不行,本省官府能查到。奶(你)往河南跑吧,跑哪里都凶(行)”
缺德祥的妈赶紧给他收拾行李,又包上数十串铜钱,还给了几张银票,叮嘱道:
“奶省着点花,找到落脚,奶给奶舅家杰个信,千万白往交里杰信。”(注:你省着点花,找到落脚,你给你舅家给个信,千万别往家里给信。)
“知道了,爹、娘,奶(你们)都保重。”
缺德祥给二老磕了个头,抄起行李便出了家门。
他刚跑到开封府还没落脚,就被官家给抓了壮丁。谁知他有个狗屎运的命,凭着他有点文化底子,脑瓜子又机灵,嘴也巧,有点文化,还多少会点武功,长相也人模狗样儿的,也会使钱买路子,当兵不久,便被清兵的一个什么正参领(相当于现在的正团职军官)给看上了,在兵营官府里给正参领当下人小心伺候着。
几年下来,他也二十多岁出头了,由于多少还是有点文化,又能说会道舞笔弄墨,会看人下菜,时不时在参领面前露两手拳脚功夫,找几个笨蛋清兵比试比试武功,会使洋枪,外加使钱贿赂,缺德祥竟然借梯子向上爬,也弄了一个什么狗屁正军校(相当于现在的连长)的官帽给戴上了,手底下也带上了百十号清兵,这一下他可光宗耀祖,不知天高地厚了。
虽然他长年在外从没有回家,但是他也了解到老家日兆的大概情况,一是家乡那个衙门捕头因为扯上革命党的事情被砍了头,当年杀衙役的事不了了之没人追究。二是他家被于登海弄破败了,他娘被于登海欺负而死,他爹被于登海关进了私牢,生死不明。安祥德对于登海这个大魔头恨之入骨,立誓要诛杀于登海祖宗八代,为父母报仇,夺回自己的家产祖业。
1911年,全中国都在酝酿掀起推翻帝制的革命风潮,齐东省一带,老百姓们揭竿起义,大闹革命党,尤其是省城济南、胶澳(现:青岛市)、日兆等地区更是风起云涌,令清朝政府心惊胆战,惶恐不安,派遣周边省的清兵协助齐东的地方清政府大力清剿革命党,尽全力扑灭革命风暴。
对安祥德来讲,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向齐东沿海地区开拔,试图扑灭山东的革命风暴。他要借此机会诛杀于登海这个老贼,要让日兆的老乡们看一看,他安祥德现在有本事有能耐,带着清兵回来啦。
天公真的不作美,安祥德随着清兵部队自开封府开拔,连续行军好几天,冒着似火的烈日,腻腻歪歪,没精打采地走着,好不容易走到临沂地界,一路上,原本就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被清兵们弄得尘土飞扬,还没来得及歇歇脚,便被倾盆大雨劈头盖脸地浇成了个落汤鸡,泥土路也被清兵们和了浆糊,深一脚浅一脚,连水带泥全都没个人样了。
天上的黑云还在翻滚,黄豆子大的雨点像是老天爷故意用脸盆拼命往下倒,“咔、咔、咔、咔”一阵又一阵的电闪雷鸣,毫不客气地在这些艰难行走的清兵的头上身上来回飞舞着,戏弄着。清兵们疲惫不堪,无力招架这些狂暴的风,肆虐的雨,震耳欲聋的雷电,只好无奈地任凭它们死缠烂磨,胡搅蛮缠,清兵们心里那个憋屈呀:好你个挨千刀的雷,欠万刮的雨,胆敢欺负你爷爷我,我他妈,早晚我要你的好看,你信不信?信不信?!
任凭清兵们倒着一肚子的苦水,发着一肚子的牢骚,也只能顶着风冒着雨,万般无奈地朝着距离已经很近的临沂县城挪腾着。
临沂县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古称琅琊郡,它坐落于祊(fang,也叫崩beng)河之畔,宽阔的河面像一条闪着金光的丝带弯弯曲曲紧紧地依偎着古老的临沂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