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叫浪费!”苏晴放下筷子,“那锅排骨炖了三小时,燕窝挑得一根碎渣都没有,说扔就扔?”
石无痕看她气鼓鼓的样子,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是何宸瑜没分寸,回头我扣他奖金。”
这话刚落,包厢门外的经理正端着水果盘准备进来,脚步猛地一顿,手里的果盘差点歪了。他竖着耳朵听了两句,心里“咯噔”一下——何助理犯错了?
老板这是要找替罪羊?他想起自己去年在别家酒店还拿着20万年薪,跳槽到这儿才涨到30万,足足多了一半,要是因为伺候不周到被卷铺盖,那可亏大了。
他赶紧把果盘往旁边服务员手里一塞,亲自拿起茶壶,踮着脚进去添水,动作轻得像猫,倒茶时壶嘴离杯沿只差半寸,愣是没溅出半点水花。
而此刻的公司食堂里,何宸瑜刚扒了口饭,突然连打两个喷嚏,打得他手里的筷子都掉了一根。
“我靠,谁在念叨我?”他捡起筷子,心里直发毛,“不会是老板又在琢磨怎么折腾我吧?”
他想起两天前苏晴说她姐要跟顾总去巴黎出差,“晚风裁缝店”缺个打烊工,还有扫地的,顿时一个激灵,“别啊老板,我好歹是特助,去给裁缝店锁门像什么话!”他赶紧扒完最后两口饭,决定下午找机会去老板办公室探探口风,免得真被发配去当“打杂工”。
一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石无痕起身时,经理赶紧上前两步:“石总,苏小姐,慢走。”石无痕经过他身边,忽然停下:“昨天晚上干的漂亮,上午那事也办得不错。”
经理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的笑差点溢出来:“应该的应该的!都是分内事!”
“年薪加15%。”石无痕淡淡说完,拉着苏晴往外走。
经理僵在原地,眼镜滑到鼻尖都没察觉,嘴里喃喃着“15%”,手指飞快在心里算——30万的15%,是4万5!
他猛地捂住嘴,才没让自己叫出声,原本以为会被责罚,却没想到是加薪,看来昨天晚上拍未来主母的马屁是拍对了——还好自己激灵,功劳没有被何宸瑜抢了。要不然就亏大发了,不仅加薪无望,还要被扣奖金。
等石无痕的身影消失在电梯口,他原地搓了搓手,又怕失态,赶紧理了理领带,可嘴角怎么也压不下去,心里头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蹦得厉害。
这可是4万5啊。他想起老婆念叨了半年的那款按摩椅,想起儿子想要的新款游戏机,还能余下些给老母亲换台大点的冰箱……这些念头在脑子里转了一圈,他忍不住又挺直了腰,觉得这酒店的冷气,都比平时更清爽些。
另一边,下午两点一刻钟烈日当空时,最后一块边框被稳稳嵌进榫卯里,发出“咔嗒”一声轻响,像两块木头终于认了亲。
小马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指腹划过镜框的四条边——弧度圆润得像浸在溪水里的鹅卵石,连最细微的接缝处都磨得绵密,他侧过头,对着杨明远扬了扬下巴:“成了。”
杨明远正蹲在地上,用细布擦拭镜框表面的木尘。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木头上,泛出一层温润的柔光,他指尖顺着打磨好的边缘滑过,没碰到半点毛刺,心里忽然松快下来。
这几日,老师傅握着他的手教他凿榫卯,告诉他“下凿要斜三分,才能咬得牢”;
他磨边时角度偏了,小马不说重话,只捡块废料示范“木纹要顺,力道要匀,就像给小孩包尿布,得贴服”。
此刻,两人并肩站在工作台前,看着那面穿衣镜立在地上。
镜框的弧度比最初画的线更圆了半分,是杨明远夜里对着茶盏反复比量后,小马陪着他一点点修出来的。
边角处还留着两人打磨的痕迹——小马的手法更稳,磨出的弧线像用圆规画过;杨明远的力道渐匀,虽稍显生涩,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试试晃不晃。”小马伸手推了推镜框,木头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镜身却稳如磐石。他扭头看杨明远,眼里带着点笑意:“你那几块侧板磨得不错,比前几天快了一倍。”
杨明远挠了挠头,裤脚沾着的木屑簌簌往下掉:“还是你教得细,那榫卯我练了三遍才敢下凿。”他想起昨天自己凿裂了一块料,小马没骂他,只捡起来改做了镜角的装饰木花,此刻正别在镜框下方,像朵半开的木槿。
阳光移到镜面中央,映出两人的影子,一个站得笔直,带着熟手的笃定;一个稍显拘谨,却眼里有光。小马忽然伸手,在镜框顶端轻轻敲了敲:“这户人家的小孩要是撞上,保准跟撞着棉花垛似的。”
杨明远跟着笑起来,指尖再次触到那温润的木头,忽然觉得,这几日锯木、打磨、听小马念叨“木头也有脾气”的时光,像这镜框的弧度一样,慢慢在心里盘出了温厚的形状。
下午的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软,小马骑着三轮车在前头,杨明远坐在车斗里,膝盖上垫着块厚帆布,小心翼翼护着那面穿衣镜。镜框被细布裹了三层,边角处露出的木纹在光线下泛着浅黄,像浸过阳光的琥珀。
到了小区楼下,小马停稳车,抹了把额角的汗:“我先上去说一声,你在这儿看着点。”他噔噔噔跑上楼,没一会儿就领着个穿碎花裙的女人下来,正是那位女主人。
“麻烦你们特意跑一趟。”女主人笑着打招呼,目光落在镜面上,“比约定时间还早了一天呢。”
杨明远和小马一前一后把镜子抬进客厅,帆布解开的瞬间,女主人“呀”了一声——镜框的弧度比她想象中更圆和,边角处摸上去像块温玉,连她特意叮嘱的“防磕碰”细节,都被磨得找不出半点棱角。
“您试试晃不晃。”小马扶着镜面让她看,“榫卯咬得牢,小孩就算扒着晃,也稳当。”
女主人伸手推了推,镜面纹丝不动,指尖划过边框时,忽然停住:“这弧度……比我上次在店里看的样品还匀。”她转向杨明远,“听老板说你是新来的?这手艺可真细。”
杨明远挠了挠头,刚要说话,被小马抢了先:“他学得快,磨边时跟自己较劲似的,一块料能磨三遍。”他拍了拍杨明远的肩膀,“您放心用,真有啥不称手的,随时找我们。”
女主人笑着往他们手里塞苹果,阳光透过阳台的纱帘落在镜框上,映出细碎的光斑。杨明远接过苹果,指尖还留着木头的温感,忽然想起老板说“女主人怕磕着孩子”时的神情,此刻看着镜子稳稳立在客厅里,倒比自己完成了什么大事还踏实。
下楼时,三轮车轱辘碾过碎石子,发出“咕噜”声。小马蹬着车,忽然说:“下次再碰上这活儿,你就能自己掌尺了。”杨明远望着前方被阳光拉长的影子,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车斗里的帆布被风吹得哗啦响,混着手里苹果的清香,像在替他应着这话。
这天傍晚,他正磨着块松木片,想做个小托盘给小马放手机,老板叼着烟走进来:“明天跟我去趟县城,那户人家要选木料,你去搭把手搬样品。”
他赶紧点头,心里却有点慌——县城人多,万一碰到认识的人怎么办?但转念又想,自己现在穿着干净的工装,头发剪短了,胡子也刮了,谁还能认出那个在工地灰头土脸的“丧家犬”?
夜里躺在出租房,他翻出帆布包最底下的那件旧T恤,就是被工头踹脏的那件,上面还沾着水泥印。以前看一次就堵心一次,现在却突然想,或许该洗干净了当抹布用——留着也没用,日子总不能老踩着过去的泥。
第二天去县城,坐的是老板那辆“突突”响的三轮车。路过县城的家具城时,杨明远盯着橱窗里的欧式沙发看,老板笑他:“看啥?等你练出师,自己打一套比这结实。”他挠挠头,没说话,心里却悄悄记下了沙发扶手的弧度——说不定以后真能用上。
选木料的人家住在老小区,女主人指着图纸说要“带花纹的,看着暖”。老师傅蹲在地上翻看样品,杨明远在旁边递尺子,突然指着块胡桃木说:“这木纹像流水,拼起来应该好看。”女主人眼睛一亮:“对!我就要这种!”老板看了他一眼,没说啥,嘴角却往上翘了翘。
回程路上,老板突然递给他一支烟:“你小子不光会干活,还懂点审美的。”烟是三块五一包的,劲儿不大,抽起来有点呛,却比他以前偷偷抽的烟顺多了。三轮车碾过石子路,他看着路边掠过的白杨树,突然想起刚到小镇那天,蹲在桥洞下啃馒头的自己——那时哪敢想,二十多天后,能坐着老板的车,抽着烟,琢磨着木纹好不好看。
回到作坊时,小马正举着个相框炫耀:“杨哥,你看我捡的!里面的照片掉了,框子还能用!”相框是塑料的,边角磕掉了块,杨明远接过来,突然想起那块磨好的小木板:“给我吧,我改改。”
晚上在出租房,他用砂纸把相框磨光滑,又在边角刻了圈简单的花纹,像流水,也像那天看到的胡桃木纹。小马拍着手喊:“比买的还好看!”老师傅凑过来看,点了点头:“这手艺,快能出师了。”
他把改好的相框摆在铁皮衣柜上,里面暂时空着,却像给心里留了个位置。明天要开始备料,为那套家具做准备。杨明远躺在床上,听着隔壁小马打游戏的动静,还有老师傅的呼噜声,突然觉得,这出租房的烟火气,比任何“保命钱”都让人踏实。
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空相框上,像在说:日子还长着呢,总会有东西能填满它。
备料那天,杨明远早早把胡桃木搬到工作台前。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切进来,照在木纹上,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真像流动的水,他忍不住用手指跟着纹路划了划,像在摸一条安静的河。
老师傅拿着卷尺量尺寸,嘴里念叨着:“这户人家要的是六门衣柜,两门书柜,还得配张梳妆台,够咱们忙半个月的。”他蹲在旁边记数字,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忽然发现自己写的字比刚来时工整多了——以前在工地记工,字歪得像被风吹过的草,现在跟着老板记尺寸,不知不觉就练顺了。
石无痕看她气鼓鼓的样子,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是何宸瑜没分寸,回头我扣他奖金。”
这话刚落,包厢门外的经理正端着水果盘准备进来,脚步猛地一顿,手里的果盘差点歪了。他竖着耳朵听了两句,心里“咯噔”一下——何助理犯错了?
老板这是要找替罪羊?他想起自己去年在别家酒店还拿着20万年薪,跳槽到这儿才涨到30万,足足多了一半,要是因为伺候不周到被卷铺盖,那可亏大了。
他赶紧把果盘往旁边服务员手里一塞,亲自拿起茶壶,踮着脚进去添水,动作轻得像猫,倒茶时壶嘴离杯沿只差半寸,愣是没溅出半点水花。
而此刻的公司食堂里,何宸瑜刚扒了口饭,突然连打两个喷嚏,打得他手里的筷子都掉了一根。
“我靠,谁在念叨我?”他捡起筷子,心里直发毛,“不会是老板又在琢磨怎么折腾我吧?”
他想起两天前苏晴说她姐要跟顾总去巴黎出差,“晚风裁缝店”缺个打烊工,还有扫地的,顿时一个激灵,“别啊老板,我好歹是特助,去给裁缝店锁门像什么话!”他赶紧扒完最后两口饭,决定下午找机会去老板办公室探探口风,免得真被发配去当“打杂工”。
一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石无痕起身时,经理赶紧上前两步:“石总,苏小姐,慢走。”石无痕经过他身边,忽然停下:“昨天晚上干的漂亮,上午那事也办得不错。”
经理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的笑差点溢出来:“应该的应该的!都是分内事!”
“年薪加15%。”石无痕淡淡说完,拉着苏晴往外走。
经理僵在原地,眼镜滑到鼻尖都没察觉,嘴里喃喃着“15%”,手指飞快在心里算——30万的15%,是4万5!
他猛地捂住嘴,才没让自己叫出声,原本以为会被责罚,却没想到是加薪,看来昨天晚上拍未来主母的马屁是拍对了——还好自己激灵,功劳没有被何宸瑜抢了。要不然就亏大发了,不仅加薪无望,还要被扣奖金。
等石无痕的身影消失在电梯口,他原地搓了搓手,又怕失态,赶紧理了理领带,可嘴角怎么也压不下去,心里头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蹦得厉害。
这可是4万5啊。他想起老婆念叨了半年的那款按摩椅,想起儿子想要的新款游戏机,还能余下些给老母亲换台大点的冰箱……这些念头在脑子里转了一圈,他忍不住又挺直了腰,觉得这酒店的冷气,都比平时更清爽些。
另一边,下午两点一刻钟烈日当空时,最后一块边框被稳稳嵌进榫卯里,发出“咔嗒”一声轻响,像两块木头终于认了亲。
小马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指腹划过镜框的四条边——弧度圆润得像浸在溪水里的鹅卵石,连最细微的接缝处都磨得绵密,他侧过头,对着杨明远扬了扬下巴:“成了。”
杨明远正蹲在地上,用细布擦拭镜框表面的木尘。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木头上,泛出一层温润的柔光,他指尖顺着打磨好的边缘滑过,没碰到半点毛刺,心里忽然松快下来。
这几日,老师傅握着他的手教他凿榫卯,告诉他“下凿要斜三分,才能咬得牢”;
他磨边时角度偏了,小马不说重话,只捡块废料示范“木纹要顺,力道要匀,就像给小孩包尿布,得贴服”。
此刻,两人并肩站在工作台前,看着那面穿衣镜立在地上。
镜框的弧度比最初画的线更圆了半分,是杨明远夜里对着茶盏反复比量后,小马陪着他一点点修出来的。
边角处还留着两人打磨的痕迹——小马的手法更稳,磨出的弧线像用圆规画过;杨明远的力道渐匀,虽稍显生涩,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试试晃不晃。”小马伸手推了推镜框,木头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镜身却稳如磐石。他扭头看杨明远,眼里带着点笑意:“你那几块侧板磨得不错,比前几天快了一倍。”
杨明远挠了挠头,裤脚沾着的木屑簌簌往下掉:“还是你教得细,那榫卯我练了三遍才敢下凿。”他想起昨天自己凿裂了一块料,小马没骂他,只捡起来改做了镜角的装饰木花,此刻正别在镜框下方,像朵半开的木槿。
阳光移到镜面中央,映出两人的影子,一个站得笔直,带着熟手的笃定;一个稍显拘谨,却眼里有光。小马忽然伸手,在镜框顶端轻轻敲了敲:“这户人家的小孩要是撞上,保准跟撞着棉花垛似的。”
杨明远跟着笑起来,指尖再次触到那温润的木头,忽然觉得,这几日锯木、打磨、听小马念叨“木头也有脾气”的时光,像这镜框的弧度一样,慢慢在心里盘出了温厚的形状。
下午的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软,小马骑着三轮车在前头,杨明远坐在车斗里,膝盖上垫着块厚帆布,小心翼翼护着那面穿衣镜。镜框被细布裹了三层,边角处露出的木纹在光线下泛着浅黄,像浸过阳光的琥珀。
到了小区楼下,小马停稳车,抹了把额角的汗:“我先上去说一声,你在这儿看着点。”他噔噔噔跑上楼,没一会儿就领着个穿碎花裙的女人下来,正是那位女主人。
“麻烦你们特意跑一趟。”女主人笑着打招呼,目光落在镜面上,“比约定时间还早了一天呢。”
杨明远和小马一前一后把镜子抬进客厅,帆布解开的瞬间,女主人“呀”了一声——镜框的弧度比她想象中更圆和,边角处摸上去像块温玉,连她特意叮嘱的“防磕碰”细节,都被磨得找不出半点棱角。
“您试试晃不晃。”小马扶着镜面让她看,“榫卯咬得牢,小孩就算扒着晃,也稳当。”
女主人伸手推了推,镜面纹丝不动,指尖划过边框时,忽然停住:“这弧度……比我上次在店里看的样品还匀。”她转向杨明远,“听老板说你是新来的?这手艺可真细。”
杨明远挠了挠头,刚要说话,被小马抢了先:“他学得快,磨边时跟自己较劲似的,一块料能磨三遍。”他拍了拍杨明远的肩膀,“您放心用,真有啥不称手的,随时找我们。”
女主人笑着往他们手里塞苹果,阳光透过阳台的纱帘落在镜框上,映出细碎的光斑。杨明远接过苹果,指尖还留着木头的温感,忽然想起老板说“女主人怕磕着孩子”时的神情,此刻看着镜子稳稳立在客厅里,倒比自己完成了什么大事还踏实。
下楼时,三轮车轱辘碾过碎石子,发出“咕噜”声。小马蹬着车,忽然说:“下次再碰上这活儿,你就能自己掌尺了。”杨明远望着前方被阳光拉长的影子,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车斗里的帆布被风吹得哗啦响,混着手里苹果的清香,像在替他应着这话。
这天傍晚,他正磨着块松木片,想做个小托盘给小马放手机,老板叼着烟走进来:“明天跟我去趟县城,那户人家要选木料,你去搭把手搬样品。”
他赶紧点头,心里却有点慌——县城人多,万一碰到认识的人怎么办?但转念又想,自己现在穿着干净的工装,头发剪短了,胡子也刮了,谁还能认出那个在工地灰头土脸的“丧家犬”?
夜里躺在出租房,他翻出帆布包最底下的那件旧T恤,就是被工头踹脏的那件,上面还沾着水泥印。以前看一次就堵心一次,现在却突然想,或许该洗干净了当抹布用——留着也没用,日子总不能老踩着过去的泥。
第二天去县城,坐的是老板那辆“突突”响的三轮车。路过县城的家具城时,杨明远盯着橱窗里的欧式沙发看,老板笑他:“看啥?等你练出师,自己打一套比这结实。”他挠挠头,没说话,心里却悄悄记下了沙发扶手的弧度——说不定以后真能用上。
选木料的人家住在老小区,女主人指着图纸说要“带花纹的,看着暖”。老师傅蹲在地上翻看样品,杨明远在旁边递尺子,突然指着块胡桃木说:“这木纹像流水,拼起来应该好看。”女主人眼睛一亮:“对!我就要这种!”老板看了他一眼,没说啥,嘴角却往上翘了翘。
回程路上,老板突然递给他一支烟:“你小子不光会干活,还懂点审美的。”烟是三块五一包的,劲儿不大,抽起来有点呛,却比他以前偷偷抽的烟顺多了。三轮车碾过石子路,他看着路边掠过的白杨树,突然想起刚到小镇那天,蹲在桥洞下啃馒头的自己——那时哪敢想,二十多天后,能坐着老板的车,抽着烟,琢磨着木纹好不好看。
回到作坊时,小马正举着个相框炫耀:“杨哥,你看我捡的!里面的照片掉了,框子还能用!”相框是塑料的,边角磕掉了块,杨明远接过来,突然想起那块磨好的小木板:“给我吧,我改改。”
晚上在出租房,他用砂纸把相框磨光滑,又在边角刻了圈简单的花纹,像流水,也像那天看到的胡桃木纹。小马拍着手喊:“比买的还好看!”老师傅凑过来看,点了点头:“这手艺,快能出师了。”
他把改好的相框摆在铁皮衣柜上,里面暂时空着,却像给心里留了个位置。明天要开始备料,为那套家具做准备。杨明远躺在床上,听着隔壁小马打游戏的动静,还有老师傅的呼噜声,突然觉得,这出租房的烟火气,比任何“保命钱”都让人踏实。
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空相框上,像在说:日子还长着呢,总会有东西能填满它。
备料那天,杨明远早早把胡桃木搬到工作台前。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切进来,照在木纹上,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真像流动的水,他忍不住用手指跟着纹路划了划,像在摸一条安静的河。
老师傅拿着卷尺量尺寸,嘴里念叨着:“这户人家要的是六门衣柜,两门书柜,还得配张梳妆台,够咱们忙半个月的。”他蹲在旁边记数字,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忽然发现自己写的字比刚来时工整多了——以前在工地记工,字歪得像被风吹过的草,现在跟着老板记尺寸,不知不觉就练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