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到了深秋,风卷着枯叶掠过浣衣局的后墙,带着彻骨的凉意。沈辞暮蹲在角落里翻找冬衣,指尖触到木箱底层一块凸起的硬物,掀开蒙尘的旧棉絮,才发现是只上了锁的樟木箱。
锁是黄铜的,早已锈得不成样子,她用发间的银簪撬了半刻钟,才听见“咔嗒”一声轻响。箱盖掀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焦糊与樟木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她忍不住偏过头咳嗽。
里面没有金银细软,没有华服美裳,只有半箱被火焰啃噬过的残片。
是信。
沈辞暮的呼吸骤然停住,指尖悬在半空,迟迟不敢落下。那些泛黄发脆的纸片上,还残留着她熟悉的字迹——娟秀的小楷,笔锋里藏着少女时的羞怯与热忱,却被火舌舔舐得残缺不全,像一群折翼的蝶,蜷缩在黑暗里。
她认得这箱子。
三年前沈家被抄时,她慌乱中把最珍贵的东西都塞了进去——那是她写了整整两年,却始终没敢寄出的信。从十五岁桃花初绽,到十七岁雪落满阶,她把少女心事、北境战事的牵挂、对江南春色的向往,全都写在了素笺上。原本想等他凯旋归来,亲手交给他,却没等来归人,先等来了抄家的圣旨。
那天火光冲天,她抱着箱子想从后窗逃出去,却被校尉一脚踹倒。混乱中不知是谁碰倒了烛台,火苗舔上箱角,她眼睁睁看着纸片蜷曲、变黑,最后被侍卫粗暴地扔进了柴房,从此再没见过。
原来,是被人捡了回来,悄悄放在了浣衣局的旧物堆里。
沈辞暮的指尖轻轻拂过一块稍大些的残片,上面“北境”两个字还清晰,后面跟着半个“雪”字,墨迹被火烤得发棕。她记得写这封信时,是初雪夜,她坐在窗前看雪,想着他在北境是否也在看同一片天,笔尖凝着泪,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最后只落下“北境雪大,君需加衣”八个字。
可现在,只剩下“北境”和半个“雪”。
她蹲在地上,一片一片地拾捡。焦纸边缘锋利如刀,很快就在她布满冻疮的手上划开了口子,血珠渗出来,滴在残片上,与发黑的墨迹融为一体。她却浑然不觉,眼里只有那些破碎的字迹,像在拼凑一场早已散场的梦。
“……桃花……”
一块指甲盖大的纸片上,有“桃花”二字。她记得那年三月,他翻墙进太傅府,在桃树下递给她一枝新开的碧桃,说“辞暮你看,比宫里的好看”。她红着脸跑回房,写下“府中桃花又开了,比去年盛些”,却终究没敢让他看见。
“……捷报……”
这是她听到他大败敌军的消息后写的。那天京中敲锣打鼓,她站在阁楼上看了半天,回来写了满满三页,从“闻君大捷,喜不自胜”到“愿早日凯旋,共饮春茶”,最后却只敢折成小方胜,藏在枕下。
“……江南……”
指尖忽然顿住。
一块巴掌大的残片上,“江南”二字清晰得刺眼,后面跟着“愿与君共赴”五个字,最后一个“之”字被烧得只剩个墨点。沈辞暮的呼吸猛地一窒,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记得写这句话的情景。
那是他出征前的最后一个夜晚,两人在城墙上偷偷见面。他穿着银甲,身上带着未散的硝烟味,却笑着说:“辞暮,等我平定北境,就奏请陛下赐婚。到时候我们去江南,那里没有战事,只有桃花和春水。我带你去看秦淮河的月,去采洞庭山的茶,好不好?”
她当时点着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回来后在信上写下:“愿与君共赴江南,看遍十里桃花,再不问边关烽火。”
这句话后面,她还画了两个并肩的小人,在桃树下牵手。可现在,那片画着小人的地方,只剩下一个焦黑的洞。
“呵……”沈辞暮低低地笑了一声,笑声里带着哽咽,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砸在残片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江南。
多么遥远的江南。
他如今是靖安王,府里娇妻在侧,或许早已忘了北境城墙上的誓言。而她,连浣衣局的粗布衣裳都穿不暖,却还守着这半箱烧焦的梦,像个傻子。
“听说了吗?靖安王府里新移栽了桃树,是从江南运来的良种呢。”
墙外传来两个宫女的说笑声,脚步轻快地从廊下经过。
“可不是嘛!王爷对王妃真是上心,知道王妃喜欢桃花,特意让人千里迢迢运过来的,还说要在府里建个桃花坞,来年开春就让王妃赏第一拨花。”
“啧啧,这才是神仙眷侣呢……”
声音渐渐远去,沈辞暮却像被钉在了原地,指尖的残片“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江南的桃树。
他曾说,江南桃花,要与她同看。
原来,不是不记得,只是换了人而已。
她慢慢低下头,看着满地的碎纸片,忽然觉得心口那道早已结痂的疤,又被生生撕开了。那些被火焰烧不掉的字迹,像一根根针,密密麻麻地扎进来,痛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她想起苏婉鬓边的桃花,想起水榭边他对苏婉温和的笑,想起他说“不记得了”时的冷漠眼神。原来所有的不在意,都是因为有了更在意的人。
沈辞暮缓缓跪坐在地上,伸出双手,把散落的残片一点点拢起来。她的动作很慢,很轻,像在拾捡一地的月光,又像在埋葬一段死去的时光。
手上的伤口还在渗血,染红了焦黑的纸片,红得触目惊心。可她感觉不到痛,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空茫,从心脏蔓延到四肢百骸。
不知过了多久,日影西斜,透过窗棂落在她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单薄的影子。她终于把所有残片都拢在了一起,用一块旧帕子小心翼翼地包好,塞进木箱最底层,再铺上厚厚的棉絮,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些疼痛和回忆,都压进不见天日的黑暗里。
锁已经坏了,她找了根麻绳,一圈圈缠紧,直到再也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做完这一切,她站起身,腿麻得几乎站不稳,扶着墙缓了许久,才慢慢走出去。
浣衣局的水缸里结了层薄冰,她弯腰掬起一捧冷水,狠狠泼在脸上。冰凉的水刺得她一个激灵,混沌的脑子清醒了些,眼眶的红肿也淡了些。
她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面色苍白,下颌尖瘦,眼底是化不开的疲惫。这张脸,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桃花树下笑靥如花的沈辞暮了。
“沈辞暮,”她对着水面轻轻念自己的名字,声音沙哑,“别再做梦了。”
江南也好,桃花也罢,都与她无关了。
她现在只是个浣衣婢,要做的是搓洗衣物,是熬过这个冬天,是活着。
转身时,袖中的半块玉佩硌了她一下。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冰凉的玉质贴着掌心,光滑温润,是他当年送她的及笄礼,说“辞暮,等你及笄,我就……”
后面的话,他没说完,如今也不必说了。
沈辞暮走到灶台边,拿起沉重的木槌,开始捶打泡在冷水里的衣物。木槌撞击石板的“砰砰”声,单调而沉闷,在空荡的浣衣局里回响,像在敲打着什么早已死去的东西。
夕阳彻底沉了下去,暮色漫进窗棂,将木箱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个沉默的墓碑。
而靖安王府里,萧墨珩正站在新栽的桃树下,看着工匠们给树苗裹上草绳。苏婉从身后走来,挽住他的胳膊,笑靥如花:“墨珩哥哥,你看这桃树能活吗?来年真的能开花吗?”
萧墨珩的目光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一块与沈辞暮袖中一模一样的玉佩,只是他的这半块,边角处有一道新的裂痕。
“会的。”他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江南的花,最是坚韧。”
苏婉满意地笑了,靠在他肩上:“那到了春天,我们就在这里摆宴,邀请京中贵女一起来看,好不好?”
“好。”萧墨珩淡淡应着,目光却越过院墙,望向皇宫的方向。
那里有浣衣局的灯火,有他不敢去想的身影,还有一箱被烧毁的信。
他其实知道那箱信的存在。
当年沈家被抄,他在混乱中看见那只樟木箱掉进火海,疯了一样想冲过去,却被属下死死按住。后来他派人悄悄寻回,看着那些烧焦的纸片,手抖得连杯子都握不住。
他不敢留着,又舍不得烧毁,最后只能让人送到浣衣局的旧物堆里——他知道她会去那里找东西,他想让她看见,又怕她看见。
他种江南的桃树,是想告诉她,他没忘。
他对苏婉冷淡,是想告诉她,他心里有她。
可他不能说,不能认。
沈家的案子是陛下亲自定的,他若表现出半分留恋,只会让她死得更快。他只能做那个冷漠的靖安王,只能说“不记得了”,只能看着她的手长满冻疮,看着她的眼睛失去光彩。
风吹过桃树枝桠,发出沙沙的声响。萧墨珩望着皇宫的方向,喉结滚动了一下,低声呢喃:“辞暮,再等等……等我……”
后面的话,消散在风里,无人听见。
浣衣局的灯亮了一夜。
沈辞暮坐在灶台边,借着微弱的油灯光,将包着残片的帕子,一点点拆开,又一点点包好。反复数次,直到天快亮时,才把帕子塞进床底的砖缝里,用泥土封好。
做完这一切,她走到水缸边,再次掬起冷水泼脸。这一次,眼底没有泪,只有一片死水般的平静。
天亮了,她该去浣衣了。
至于江南的桃花,至于那些碎信笺,就让它们和那半块玉佩一起,藏在无人知晓的角落,直到腐烂成泥,再也无人记起。
锁是黄铜的,早已锈得不成样子,她用发间的银簪撬了半刻钟,才听见“咔嗒”一声轻响。箱盖掀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焦糊与樟木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她忍不住偏过头咳嗽。
里面没有金银细软,没有华服美裳,只有半箱被火焰啃噬过的残片。
是信。
沈辞暮的呼吸骤然停住,指尖悬在半空,迟迟不敢落下。那些泛黄发脆的纸片上,还残留着她熟悉的字迹——娟秀的小楷,笔锋里藏着少女时的羞怯与热忱,却被火舌舔舐得残缺不全,像一群折翼的蝶,蜷缩在黑暗里。
她认得这箱子。
三年前沈家被抄时,她慌乱中把最珍贵的东西都塞了进去——那是她写了整整两年,却始终没敢寄出的信。从十五岁桃花初绽,到十七岁雪落满阶,她把少女心事、北境战事的牵挂、对江南春色的向往,全都写在了素笺上。原本想等他凯旋归来,亲手交给他,却没等来归人,先等来了抄家的圣旨。
那天火光冲天,她抱着箱子想从后窗逃出去,却被校尉一脚踹倒。混乱中不知是谁碰倒了烛台,火苗舔上箱角,她眼睁睁看着纸片蜷曲、变黑,最后被侍卫粗暴地扔进了柴房,从此再没见过。
原来,是被人捡了回来,悄悄放在了浣衣局的旧物堆里。
沈辞暮的指尖轻轻拂过一块稍大些的残片,上面“北境”两个字还清晰,后面跟着半个“雪”字,墨迹被火烤得发棕。她记得写这封信时,是初雪夜,她坐在窗前看雪,想着他在北境是否也在看同一片天,笔尖凝着泪,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最后只落下“北境雪大,君需加衣”八个字。
可现在,只剩下“北境”和半个“雪”。
她蹲在地上,一片一片地拾捡。焦纸边缘锋利如刀,很快就在她布满冻疮的手上划开了口子,血珠渗出来,滴在残片上,与发黑的墨迹融为一体。她却浑然不觉,眼里只有那些破碎的字迹,像在拼凑一场早已散场的梦。
“……桃花……”
一块指甲盖大的纸片上,有“桃花”二字。她记得那年三月,他翻墙进太傅府,在桃树下递给她一枝新开的碧桃,说“辞暮你看,比宫里的好看”。她红着脸跑回房,写下“府中桃花又开了,比去年盛些”,却终究没敢让他看见。
“……捷报……”
这是她听到他大败敌军的消息后写的。那天京中敲锣打鼓,她站在阁楼上看了半天,回来写了满满三页,从“闻君大捷,喜不自胜”到“愿早日凯旋,共饮春茶”,最后却只敢折成小方胜,藏在枕下。
“……江南……”
指尖忽然顿住。
一块巴掌大的残片上,“江南”二字清晰得刺眼,后面跟着“愿与君共赴”五个字,最后一个“之”字被烧得只剩个墨点。沈辞暮的呼吸猛地一窒,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记得写这句话的情景。
那是他出征前的最后一个夜晚,两人在城墙上偷偷见面。他穿着银甲,身上带着未散的硝烟味,却笑着说:“辞暮,等我平定北境,就奏请陛下赐婚。到时候我们去江南,那里没有战事,只有桃花和春水。我带你去看秦淮河的月,去采洞庭山的茶,好不好?”
她当时点着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回来后在信上写下:“愿与君共赴江南,看遍十里桃花,再不问边关烽火。”
这句话后面,她还画了两个并肩的小人,在桃树下牵手。可现在,那片画着小人的地方,只剩下一个焦黑的洞。
“呵……”沈辞暮低低地笑了一声,笑声里带着哽咽,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砸在残片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江南。
多么遥远的江南。
他如今是靖安王,府里娇妻在侧,或许早已忘了北境城墙上的誓言。而她,连浣衣局的粗布衣裳都穿不暖,却还守着这半箱烧焦的梦,像个傻子。
“听说了吗?靖安王府里新移栽了桃树,是从江南运来的良种呢。”
墙外传来两个宫女的说笑声,脚步轻快地从廊下经过。
“可不是嘛!王爷对王妃真是上心,知道王妃喜欢桃花,特意让人千里迢迢运过来的,还说要在府里建个桃花坞,来年开春就让王妃赏第一拨花。”
“啧啧,这才是神仙眷侣呢……”
声音渐渐远去,沈辞暮却像被钉在了原地,指尖的残片“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江南的桃树。
他曾说,江南桃花,要与她同看。
原来,不是不记得,只是换了人而已。
她慢慢低下头,看着满地的碎纸片,忽然觉得心口那道早已结痂的疤,又被生生撕开了。那些被火焰烧不掉的字迹,像一根根针,密密麻麻地扎进来,痛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她想起苏婉鬓边的桃花,想起水榭边他对苏婉温和的笑,想起他说“不记得了”时的冷漠眼神。原来所有的不在意,都是因为有了更在意的人。
沈辞暮缓缓跪坐在地上,伸出双手,把散落的残片一点点拢起来。她的动作很慢,很轻,像在拾捡一地的月光,又像在埋葬一段死去的时光。
手上的伤口还在渗血,染红了焦黑的纸片,红得触目惊心。可她感觉不到痛,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空茫,从心脏蔓延到四肢百骸。
不知过了多久,日影西斜,透过窗棂落在她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单薄的影子。她终于把所有残片都拢在了一起,用一块旧帕子小心翼翼地包好,塞进木箱最底层,再铺上厚厚的棉絮,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些疼痛和回忆,都压进不见天日的黑暗里。
锁已经坏了,她找了根麻绳,一圈圈缠紧,直到再也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做完这一切,她站起身,腿麻得几乎站不稳,扶着墙缓了许久,才慢慢走出去。
浣衣局的水缸里结了层薄冰,她弯腰掬起一捧冷水,狠狠泼在脸上。冰凉的水刺得她一个激灵,混沌的脑子清醒了些,眼眶的红肿也淡了些。
她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面色苍白,下颌尖瘦,眼底是化不开的疲惫。这张脸,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桃花树下笑靥如花的沈辞暮了。
“沈辞暮,”她对着水面轻轻念自己的名字,声音沙哑,“别再做梦了。”
江南也好,桃花也罢,都与她无关了。
她现在只是个浣衣婢,要做的是搓洗衣物,是熬过这个冬天,是活着。
转身时,袖中的半块玉佩硌了她一下。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冰凉的玉质贴着掌心,光滑温润,是他当年送她的及笄礼,说“辞暮,等你及笄,我就……”
后面的话,他没说完,如今也不必说了。
沈辞暮走到灶台边,拿起沉重的木槌,开始捶打泡在冷水里的衣物。木槌撞击石板的“砰砰”声,单调而沉闷,在空荡的浣衣局里回响,像在敲打着什么早已死去的东西。
夕阳彻底沉了下去,暮色漫进窗棂,将木箱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个沉默的墓碑。
而靖安王府里,萧墨珩正站在新栽的桃树下,看着工匠们给树苗裹上草绳。苏婉从身后走来,挽住他的胳膊,笑靥如花:“墨珩哥哥,你看这桃树能活吗?来年真的能开花吗?”
萧墨珩的目光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一块与沈辞暮袖中一模一样的玉佩,只是他的这半块,边角处有一道新的裂痕。
“会的。”他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江南的花,最是坚韧。”
苏婉满意地笑了,靠在他肩上:“那到了春天,我们就在这里摆宴,邀请京中贵女一起来看,好不好?”
“好。”萧墨珩淡淡应着,目光却越过院墙,望向皇宫的方向。
那里有浣衣局的灯火,有他不敢去想的身影,还有一箱被烧毁的信。
他其实知道那箱信的存在。
当年沈家被抄,他在混乱中看见那只樟木箱掉进火海,疯了一样想冲过去,却被属下死死按住。后来他派人悄悄寻回,看着那些烧焦的纸片,手抖得连杯子都握不住。
他不敢留着,又舍不得烧毁,最后只能让人送到浣衣局的旧物堆里——他知道她会去那里找东西,他想让她看见,又怕她看见。
他种江南的桃树,是想告诉她,他没忘。
他对苏婉冷淡,是想告诉她,他心里有她。
可他不能说,不能认。
沈家的案子是陛下亲自定的,他若表现出半分留恋,只会让她死得更快。他只能做那个冷漠的靖安王,只能说“不记得了”,只能看着她的手长满冻疮,看着她的眼睛失去光彩。
风吹过桃树枝桠,发出沙沙的声响。萧墨珩望着皇宫的方向,喉结滚动了一下,低声呢喃:“辞暮,再等等……等我……”
后面的话,消散在风里,无人听见。
浣衣局的灯亮了一夜。
沈辞暮坐在灶台边,借着微弱的油灯光,将包着残片的帕子,一点点拆开,又一点点包好。反复数次,直到天快亮时,才把帕子塞进床底的砖缝里,用泥土封好。
做完这一切,她走到水缸边,再次掬起冷水泼脸。这一次,眼底没有泪,只有一片死水般的平静。
天亮了,她该去浣衣了。
至于江南的桃花,至于那些碎信笺,就让它们和那半块玉佩一起,藏在无人知晓的角落,直到腐烂成泥,再也无人记起。